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季晚粳品种(系)间产量差异原因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单季晚粳品种比较试验产量差异原因分析结果表明。(1)每穗颖花粒的多少是品种(系)间产量差异的主要原因,穗型较大品种(系)产水量水平相对较高;(2)抽穗期单茎干重的高低及单位干重产颖能力的强弱均是影响单季晚粳品种(系)间穗型大小的重要因素。(3)品种(系)间单位品种面积生物产量对经济产量的决定作用略大于经济系数,抽穗后物质生产量与产量的关系较抽穗期更为密切。(4)偏穗数型品种(系)抽穗期单茎干重较低,群体干物质生产力不及偏穗重型品种(系),但单位干重产颖能力较强,经济系数较高。  相似文献   

2.
南方稻区单季杂交晚粳稻组合优势分析结果表明,与单季常规晚粳相比,单季杂交晚粳组合主要在生物产量、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实际产量上有竞争优势,其他性状优势不明显,尤其是有效穗数及结实率偏低,是造成参试组合平均产量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单季杂交晚粳组合主要品质性状与单季常规粳稻相比,整体水平高于常规品种,在出糙率和精米率上有竞争优势,但在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方面却低于常规品种。2年试验相关分析表明,杂交晚粳组合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和常规晚粳相比,存在较明显的差异,且年度之间差异较大。杂交晚粳组合产量与每穗实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可能说明每穗实粒数是决定杂交晚粳组合产量的重要因素。对我国杂交晚粳稻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杂交晚粳稻育种应重视稻米外观品质的改良和食味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南京市发展单季早熟晚粳的再探讨,中心内容强调三个坚持:1.坚持优化品种结构,适当发展早熟晚粳;2.坚持引种试验推广,深入挖掘优良特性;3.坚持栽培调控熟期,养顾全年晚中求早。  相似文献   

4.
“浙粳22”(原名ZH222)是由浙、江省农科院作核所和杭州市种子公司合作选育的中熟偏迟晚粳稻新品种,2006年1月通过浙江省品审委审定(浙审稻2006013)。属密穗型中熟晚粳稻;株高适中,茎秆粗壮,较耐肥抗倒;分蘖中等,穗大粒多,丰产性好;中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后期青秆黄熟。适宜杭州市作单季晚稻种植。2007年列入省水稻主导品种。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优质单季晚粳水稻新品种的抗逆性、适应性和产量表现,为其在无为县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于2019年开展了单季晚粳新品种展示试验.结果表明:武运粳31、武育粳35号、青香软粳、镇稻656等品种生育期较适宜,抗性较强,丰产性好,宜在无为县作为单季晚粳主推品种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南京市发展单季早熟晚粳的再探讨,中心内容强调三个坚持:1.坚持优化品种结构,适当发展早熟晚粳;2.坚持引种试验推广,深入挖掘优良种性;3.坚持栽培调控熟期,兼顾全年晚中求早。  相似文献   

7.
浙粳60是晚粳密穗型新品种,表现产量高,抗性好,品质优,栽培容易。2013年2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浙江省作单季晚稻种植。其主要栽培技术包括:因地制宜、适期播种、降低大田用种量、增施P、K肥、控制高节位分蘖、适当延迟收获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对单季晚粳品种比较试验产量差异原因分析结果表明 :1每穗颖花数的多少是品种 (系 )间产量差异的主要原因 ,穗型较大品种 (系 )产量水平相对较高 ;2抽穗期单茎干重的高低及单位干重产颖能力的强弱均是影响单季晚粳品种 (系 )间穗型大小的重要因素 ;3品种 (系 )间单位面积生物产量对经济产量的决定作用略大于经济系数 ,抽穗后物质生产量与产量的关系较抽穗期更为密切 ;4偏穗数型品种 (系 )抽穗期单茎干重较低 ,群体干物质生产力不及偏穗重型品种 (系 ) ,但单位干重产颖能力较强 ,经济系数较高  相似文献   

9.
《浙江农业科学》2011,(4):788-788
绍粳18(浙审稻2011010)系绍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单季常规晚粳稻。 该品种属常规晚粳稻,生育期适中,茎秆粗壮,抗倒性较强,穗型较大,后期青秆黄熟。  相似文献   

10.
在合肥自然条件下,连续6年(1987~1992)观察了7001S育性和主要特征特性,研究了繁殖制种等配套技术。结果表明:(1)7001S属早熟晚粳型,播始历期122(单季制种)~80(双季繁殖)天。(2)不育期不育性稳定〔花粉败率率(SP)99.05%~99.94%,自交结实率(SS)0.00%~0.13%〕,不育期30天以上,主要集中在8月;育性转换明显,转换期在9月5±2日;可育期可育度高(SP75.618%~22.122%,SS6.25%~44.00%)。(3)配组优势显著,已选育出两个通过省级区域试验待审定的粳杂组合;繁殖制种产量高,配套技术易于操作。讨论了7001S的实用性和适宜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1.
对单季晚稻太湖粳3号高产栽培途径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1)足够的颖花量是取得高产的基础,单产超过11250kg/hm^2的总颖花量在3100万以上;(2)获取适宜穗数360万/hm^2左右,主攻大穗至130粒以上是太湖粳3号是高产栽培的重要途径;93)减少3次枝梗退化数而增加其现存数是该品种大穗形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秀水04是由浙江省嘉兴市农科所选育的晚粳新品种。1984年参加苏州市单季晚粳新品种(系)引种鉴定试验,1985~1986年参加江苏省单季晚粳稻品种区域试验,1986年参加江苏省单季晚粳稻品种丰产性辅助试验,表现丰产、稳产,抗性突出。1987年3月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适宜于太湖地区东南部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目前,已在苏州市的吴县、吴江县、昆山县大面积种植,并已成为本市单季晚粳的主栽品种。为了更好地发挥秀水04的增产效能,现根据试验资料进行其丰产性、稳产性分析,并据此提出高产栽培途径,为大面积高产提供科学依据。 (一)丰产性:秀水04属中熟晚粳型品种,比同类型的品种具有更高的丰产性。据1984  相似文献   

13.
对单季晚稻太湖粳3号高产栽培途径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1)足够的颖花量是取得高产的基础,单产超过11250kg/hm ̄2的总颖花量在3100万以上;(2)获取适宜穗数360万/hm ̄2左右,主攻大穗至130粒以上是太湖粳3号高产栽培的重要途径;(3)减少1次枝梗退化数而增加其现存数是该品种大穗形成的有效途径;(4)扩大行距和减少基本苗、促保两次穗肥、适当提早搁田均是太湖粳3号行之有效的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中佳粳21(原名YK21)是中国水稻研究所选育而成的密穗型晚粳稻新品种。表现熟期适中,产量高,抗性较好,米质优。2005年2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浙北作单季晚稻种植,浙中南作单季晚稻或连作晚稻种植。总结了中佳粳21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秀优5号(秀水110Ax秀恢69)是浙江省嘉兴市农科院和勿忘农集团有限公司合作育成的三系密穗型杂交中熟晚粳新组合,200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国审稻2006058)。该组合株型适中,长势繁茂,茎秆粗壮,耐肥抗倒,穗大粒多,结实率较高,适宜在浙江、上海、江苏、湖北、安徽作单季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16.
利用农垦58衍生系研究浙江省晚粳产量和植株形态的改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阐明晚粳稻产量与植株形态的关系。【方法】以农垦58及其衍生系为材料,通过在同一生态条件下的种植试验,比较不同时期水稻品种的产量、叶部、茎部和穗部性状,分析近几十年浙江省晚粳品种改良过程中产量及植株形态的演变,并进行产量和植株性状的相关分析。【结果】浙江省晚粳产量增加最快的阶段是60年代,此阶段的水稻品种类型可分为穗粒兼顾型和穗数型;70年代后产量增幅较慢,品种多为穗粒兼顾型。在植株形态中,近代品种(育成年份1985~1995年)的剑叶长度、上3叶的叶基角小于早代品种(1985年以前育成),倒3叶长度、剑叶和倒3叶的宽度大于早代品种;近代品种较矮,各节间长度均小于早代品种,但茎秆密度和单位叶鞘重于早代品种,而着粒密度高于早代品种。植株性状和产量的相关分析表明,剑叶和倒2叶的长度、上3叶的叶基角和叶片曲率、倒1和倒2节节间长度与产量存在显著负相关,结实率与产量显著正相关。【结论】水稻产量的提高和植株形态的改良有很大的关系,提高浙江省晚粳单产的可行途径是在保持高结实率的前提下适当增加每穗粒数。  相似文献   

17.
浙粳99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与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选育而成的单季晚粳稻新品种,2016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20年以平均667 m2产量百亩方869.94 kg、攻关田891.73 kg打破了"浙江农业之最"高产纪录.浙粳99分蘖力强,耐肥抗倒,穗型大,带有Pi2、Pi...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单季晚稻氮肥最佳施用比例,对杂交晚粳浙优12进行不同氮肥施用比例试验。结果表明:在单位面积施肥总量相同的情况下,杂交晚粳浙优12单季免耕直播不同施肥比例以苗肥(2叶1心)∶蘖肥(4叶1心)∶秆肥(倒4叶)∶穗肥(倒2叶)为3∶3∶2∶2的处理产量最高,平均产量为10.239 t/hm2,苗肥(2叶1心)∶蘖肥(4叶1心)∶穗肥(倒3叶)为3∶2∶5的处理产量最低,平均产量7.650 t/hm2。  相似文献   

19.
以8个单季粳(糯)稻品种为供试材料,综合分析各品种来源、生育期、株高、产量及其构成指标,筛选出适宜庐江县石头镇大面积推广的单季晚粳(糯)品种。结果显示:镇稻18、镇糯19和皖垦粳2号产量水平表现相对突出,其株高在100.0cm以上、生育期在155~160d、实际产量均在10000kg/hm2以上,适宜在全镇及同一生态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86优8号”系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利用自育粳型不育系“863A”与自育恢复系“宁中灰8号”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粳稻新组合。我市2003年引入作单季晚粳种植,试种结果为:省肥好种,产量与本地常规稻持平或略高,较抗条纹叶枯病,是一个熟期适中,适宜本地种植的水稻新品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