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五原县塔尔湖防沙林场于1958年建场,总经营面积102,825亩,分布在11个公社境内。经过25年的治沙造林和封沙育林、育草,使36,000亩沙丘基本固定,3,900亩流沙变为半固定。原来沙丘移动速度每年8米以上,现在减为3~5米。全场累计造林55,681亩,保存面积为26,531亩,其中成材林11,904亩,蓄积量31,709立方米。另有幼林11,727亩,疏林407亩,灌木林2,430亩。现有林木的生长量每年可达7,278立方米以上,历年抚育间伐出材2,291立方米,为社队和单位提供造林苗条635万株,为牲畜提供饲草262万斤,解决烧柴180万斤,编箩头、笆子林副产品7,100余件,生产粮食100万斤以上,油料8万斤,建场以来国家共投资208万元,本场林业收入上交24万元,现有成材林按其蓄积量计算可达634万元。全场通过治沙造林,基本上扭转了治理前沙漠吞没农田、牧场、村庄及切断交通的情况,改善了群众 相似文献
2.
3.
《林业实用技术》1974,(10)
平川公社位于黑河北岸,合黎山下巴旦吉林沙漠南缘。全社13个大队,110个生产队,16,139人,耕地35,139亩,分布在东西长50华里的狭长地带,水利条件较好,宜于农林牧业生产的发展。解放前的平川地区是个“风起沙石扬,埋地又压庄,种下一斗粮,只收几提筐,好年不过百,荒年全丢光”的穷地方。解放后,在党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平川人民组织起来,贯彻毛主席“绿化祖国”的伟大指示,从1956年开始,坚持在风沙线上年年治沙造林,到1965年全社造成片林共4,790亩。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更加深入人心,自力更生,大办林业的群众运动迅速发展,质量显著提高,到1973年底,新造林面积16,638亩,相当于文化大革命前的3.4倍。现共有林面积21,428亩,每人平均有林1.3亩,出现千亩林大队8个。全社长达50华里、宽1-2华里的防沙林带已基本形成,六分林护一亩田。在营造防风固沙林的同时,我们大搞以渠、路为主的“四旁”绿化,至1973年底,四旁植树共128.8万余株,每人平均80株。使80%的道路、90%的渠道、 相似文献
5.
6.
榆林地区林业局定边县林业局联合调查组 《陕西林业科技》1974,(4)
定边县堆子梁公社小滩子大队地处古长城外毛乌素大沙漠南缘。全大队一百七十六户,八百七十七人,总面积二万四千亩,农耕地四千八百亩,其中水地一千四百六十一亩。解放前,满滩不是白碱就是黄沙,人烟稀少,灾祸颈繁。 相似文献
7.
榆林市的治沙造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全市辖1市11县、242个乡镇、5844个行政村,总面积43578平方公里,总人口330万。全市的基本特点是资源十分丰富,经济比较落后,发展潜力很大。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榆林是著名的革命老区。1924年建立中共党组织,1934年建立县级苏维埃政权,是陕甘宁和晋绥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全区8个县36个村庄生活战斗过。战争年代有2万多名榆林人民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榆林是国内外少有的资源富集区,是国家确定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地下已发现8大类40多种矿… 相似文献
8.
9.
10.
希伯花镇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原则,努力创建全市“5820”工程精品示范项目区,三年完成防沙治沙7方多亩。 希伯花镇位于科左中旗西部,总土地面积45万亩,其中沙沼面积14万亩。多年来肆虐的黄沙给当地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威胁,农田毁种减产时有发生。当地干部群众也同风沙危害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但由于规划不科学,治理措施不当,工程标准不高,效益并不显著。 1999年该镇被列入“5820”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区,在林业部门的指导下,镇党委、政府认真总结过去治理经验,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程规划。首先,他们打破…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兰考是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同志生前战斗过的地方,多年来,兰考人民在焦裕禄精神的鼓舞下,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两次治沙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狠抓两大体系建设,治沙造林工作成绩斐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