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推进了城市化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资金人才流入建筑行业,这让建筑行业不断的更新设备,开发新技术和新材料。而泡沫混凝土技术就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研发出来。本文重点分析了泡沫混凝土技术的定义和特点,并提出了泡沫混凝土技术至今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阐述了泡沫混凝土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的发展,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不断地发展。对于建筑工程施工来说,混凝土加固技术的种类有很多种,当对其进行加固的时候,必须要按照建筑施工的实际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混凝土加固技术,这样以来不仅可以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还可以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由于我国建筑行业规模不断地扩大,为了提高建筑的施工质量,混凝土加固技术在我国建筑施工中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在进行建筑工程加固施工时,所采用的混凝土加固技术可以根据加固的方法不同,将其分为混凝土直接加固技术和混凝土间接加固技术,根据加固结构的不同,可以将混凝土加固技术分成钢结构加固和混凝土加固。因此,本文将对混凝土加固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为以后建筑行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建筑行业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对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导致房价不断地上涨,房屋建筑质量问题也成为人们日常观注的话题。在建筑施工中土木工程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是建筑施工重要环节。本文主要针对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商品混凝土施工控制进行研究,从而促过建筑施工中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的发展,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不断地发展。对于建筑工程施工来说,混凝土加固技术的种类有很多种,当对其进行加固的时候,必须要按照建筑施工的实际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混凝土加固技术,这样以来不仅可以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还可以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由于我国建筑行业规模不断地扩大,为了提高建筑的施工质量,混凝土加固技术在我国建筑施工中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在进行建筑工程加固施工时,所采用的混凝土加固技术可以根据加固的方法不同,将其分为混凝土直接加固技术和混凝土间接加固技术,根据加固结构的不同,可以将混凝土加固技术分成钢结构加固和混凝土加固。因此,本文将对混凝土加固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为以后建筑行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我国的现代化城市建设步伐也不断的加快,由此也导致,我国的建筑行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在建筑工艺上。预应力后张法是一种形成预应力混凝土的施工方法,也是在现代桥梁和大跨度建筑中广泛应用的技术。  相似文献   

6.
随着近几年建筑事业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已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主导地位,其是作为我国钢材消费量最大的行业。虽然我国建筑用钢的类型较多,但建筑的基础设施主要以混凝土结构为主,而热轧带肋钢筋是建筑混凝土结构中消费最大的产品。然而,面对人们对建筑安全的要求,提出了建筑用热轧钢筋的性能升级及其使用功能,既关系到建筑行业的技术进步,也关系着中国资源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发生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其中表现的比较明显的就是建筑结构的不断优化。其中比较常见的就是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这种结构主要在高层建筑中得以应用,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一体。由于高层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具有较多的优势,在具体的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受到了工作人员的高度青睐。本文中,笔者主要对高层混凝土建筑剪力墙结构设计的技术进行深入介绍和分析,希望能够给相关的从事建筑行业的工作人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在高层住宅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可以看出,采用的主要施工材料就是清水混凝土。随着建筑行业的高效发展,清水混凝土材料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主要是由于混凝土材料的工程造价相对较低,而且在施工的过程中各个施工环节也比较容易掌握。在现如今的建筑施工中,施工人员对这一施工技术不断深入研究,提出了相关的优化措施和技巧。清水混凝土模板的施工技术受到了建筑行业研究人员的高度青睐。本文中,笔者主要对这一施工技术的相关要点进行深入分析和介绍,希望能够给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建筑行业的需要和发展,土木工程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土木工程建筑中,大面积广泛的使用混凝土材料已经成为土木工程建筑未来发展的趋势,混凝土的施工在土木工程建筑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要提高土木工程建筑的质量,就要从混凝土的质量做起。只有不断提高混凝土施工技术,才能使土木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得到一个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的建筑行业在不断的发展,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新型的是巩固技术,这些新型的施工技术对提升施工质量和水平而言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在众多的新型施工技术当中,大面积混凝土耐磨地面一次成型施工就是其中之一,它在建筑施工中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现如今,社会的经济和科技在不断发展,我的建筑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呈现出一定的优势。在施工的过程中,不乏施工方式和施工技术。在基坑结构施工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大体积混凝土是比较常见的结构,裂缝问题是比较常见的问题之一。因此,在实际的施工中需要对混凝土裂缝问题进行控制,采用先进的技术来处理。本文中,笔者主要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来对深基坑底板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施工技术进行深入介绍和分析,希望能够给相关的施工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建筑行业作为市场经济主要产业结构之一,在新经济环境下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泵送混凝土技术是建筑工程施工中最重要的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建筑工程中泵送混凝土的配料及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3.
泡沫混凝土通常是用机械方法将泡沫剂水溶液制备成泡沫,再将泡沫加入到含硅质材料、钙质材料、水及各种外加剂等组成的料浆中,经混合搅拌、浇注成型、养护而成的一种多孔材料。由于泡沫混凝土中含有大量封闭的孔隙因此具有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本文着重讲述了泡沫混凝土的几大特征,分析了当前泡沫混凝土的发展现状以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且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更新以及改革。本文主要分析了在建筑土建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要努力解决建筑施工过程中常见的技术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陈怀玉 《山东饲料》2015,(5):280+284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不断地发展,科学技术也取得不断地进步,从而加强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在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作为现在建筑施工材料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全面、广泛地应用于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空心砌块施工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了保证了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所以,为了提高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针对建筑混凝土空心砌块施工中的施工材料、混凝土砌体芯柱施工、门窗洞口以及管线等部位的施工进行分析、探讨,防止裂缝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徐旭 《山东饲料》2014,(32):166
随着近几年建筑事业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已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主导地位,其是作为我国钢材消费量最大的行业。虽然我国建筑用钢的类型较多,但建筑的基础设施主要以混凝土结构为主,而热轧带肋钢筋是建筑混凝土结构中消费最大的产品。然而,面对人们对建筑安全的要求,提出了建筑用热轧钢筋的性能升级及其使用功能,既关系到建筑行业的技术进步,也关系着中国资源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加速,建筑行业迅猛发展,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Steel Bar for Prestressed Concrete,简称PC钢棒)相关技术及应用得到了长足发展,本文就我国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现状及发展前景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8.
混凝土材料现已成为全世界各种结构工程建设首选的建筑材料。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混凝土技术的进步,混凝土外加剂已成为高性能混凝土材料不可缺少的重要组分。通过在混凝土中掺入少量的发泡剂,改善混凝土的内部结构,优化混凝土中集料与水泥浆体的界面状态,提高混凝土性能。文章主要分析了泡沫混凝土的特性、施工工艺以及国外泡沫混凝土应用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于高层建筑需求的不断增加,间接促进了高层建筑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建筑行业迅速兴起,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好坏对于高层建筑基础的安全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也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目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仍旧存在很多的不足和问题,严重影响了高层建筑整体的使用质量.因此,针对大体积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基础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探讨,结合目前我国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现状作出分析,提出一些自身看法与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建筑能源的使用量不断增大,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建筑材料浪费现象严重,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走环保路线,提倡使用绿色建筑技术是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本文对绿色建筑技术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发展趋势,从而促进我国建筑企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