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氏流膏是促进创伤愈合的刺激剂,对外科感染的愈合,特别是对于迁延不愈的化脓性外伤感染有特别明显的效果,笔者曾将其应用于患犬的颈部化脓感染治疗,收到不错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温彪  刘成功  王玉杰 《畜牧兽医杂志》2011,30(4):116-116,118
近几年随着饲养宠物犬的增加,感染蜱病的犬越来越多,特别是大规模的犬场出现蜱的感染后,蔓延迅速,很难根除。2007年6月从外地转运来的几条患犬进入我部,由于缺乏场地,饲养密度大,不能做到严格隔离治疗,造成了我部犬群大部分感染发病。患犬疼痛敏感,部分跛行不能工作。我部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患犬进行治疗,经过两年半的综合防治,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犬棘口科的多种吸虫属人畜共患寄生虫,特别是南方各省,主要因患犬生食含有囊蚴的螺、贝、鱼或蝌蚪等而感染。浙江自古有鱼米之乡的美称,盛产鱼虾贝类,又有生吃虾蟹的习惯。因此,犬类常有因食用生鱼虾而感染棘口吸虫的病例。笔者在宠物门诊过程中曾接诊到多例犬棘口吸虫病,现对其中一例作简要报道,供参考。1基本情况患犬品种为牛头梗,雄性,1.5岁,体重7.4 kg,  相似文献   

4.
研究旨在探讨犬脾脏肿瘤的诊断流程,提高其临床治愈率。一例5岁比熊犬3个月前出现呕吐、食欲不振、颈部淋巴结肿大但未确诊。经DR和腹部彩超检查发现,脾脏明显肿大,脾下缘超过脐孔达盆腔,且有弥散性低回声暗区;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检查结果显示,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红细胞数量和红细胞比容下降,嗜酸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剧烈升高;脂肪酶升高,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明显升高。综合上述检查结果初判该犬脾脏肿大。经宠主同意,对患犬进行脾脏摘除术,并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患犬为脾脏淋巴瘤。患犬术后短时间内食欲增加,二便正常,生活质量有一定提高,但最终于术后163 d死亡。  相似文献   

5.
皮肤病是犬的常见多发病之一,可由寄生虫、细菌、真菌感染以及饲养管理因素(如维生素缺乏、过敏、蚊虫叮咬等)引起。因其病因复杂,临床上容易误诊,使病情进一步恶化。2004年4月份,收治1例犬蠕形螨合并真菌感染的严重皮肤病患犬,现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及临床检查患犬为短毛小型腊肠犬,雌性,4月龄,体重5千克,异常肥胖。1个月前该犬曾患严重呼吸道疾病,此后主人因怕其感冒为其穿了“犬衣”,此后未给犬洗澡和换衣服。2周前犬眼睑周围出现一些小结节,结节部潮红、脱毛,无明显痒感;随后在犬的头面部、颈部皮肤相继出现类似变化。临床检查:患犬全身…  相似文献   

6.
2011年2月20日,我站接诊了一例老年犬颈部肿瘤病例,经过手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患犬为雌性纯种莱州红,9岁,体重约29kg,主诉发现该犬半年前在颈部腹侧出现约手指盖大小的硬块,以为是项圈摩擦刺激的,  相似文献   

7.
<正>犬只发生斗殴造成机体疾病是常有的现象,一般情况是当天发生即日处消毒防感染治疗及护理,经过几天理疗即可痊愈。但如此大范围的皮下组织感染实属少见。笔者根据本病例受伤犬只颈部皮下感染面积大的特殊情况,采用了特殊的治疗方案,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角膜炎是角膜组织发生炎症的总称。以角膜浑浊(云翳)、角膜赘生、角膜溃疡、角膜穿孔及留有角膜斑为特征,各种犬均可发生,但以长毛小型犬常见。对2005年5月以来诊治的68例角膜炎患犬进行了病因分析及治疗效果的统计,较多的是由外伤、异物、不当药物、感染所引起,也有的原因不明。经过治疗,治愈66例,治愈率97.06%。角膜溃疡造成穿孔的难以治愈。1病例情况分析1.1患犬的品种在这68例角膜炎患犬中,京巴犬占多数,有28例;其次为狮子犬,有15例;再次为小型杂犬,有11例;另外还有可卡犬5例,小型猎犬5例,八鸽犬2例,波(博)美犬2例。1.2发病原因1.2.1外…  相似文献   

9.
<正>犬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在犬的血液里,附着在红细胞表面或游离在血浆中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贫血、黄疸为主要特征,若感染后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常造成犬特别是幼犬继发感染并导致死亡,给养犬  相似文献   

10.
<正>螨虫病是犬常见的皮肤病,是由疥螨、痒螨类寄生体表或皮内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慢性皮肤病,犬患病后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往往会长期不愈,严重的可继发全身感染导致死亡。现将本人确诊的病例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甘区农户王某饲养一只大型犬,雌性,4岁,体重40kg,平时在院内墙角处笼内关养,夜间放出在其院内看家护院。发病初期犬眼睑周围皮肤潮红、脱毛,但患犬无明显痒感,随病情的发展犬面部、头部、颈部皮肤相继出现类似情况,病犬  相似文献   

11.
<正>宠物犬后肢瘫痪在临床上较为多见,特别是由于外力作用,使得脊髓受损而出现的瘫痪更为多见。其特征为后肢运动障碍,单肢或两后肢拖地而行,大、小便失禁。患犬往往因长期卧地不起,产生褥疮,严重者甚至全身感染以致死亡,给犬主带来较重的经济负担和承受精神痛苦。多年来,我们在犬病临床工作中,曾采用针灸疗法成功治愈多例瘫痪犬,临床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与临床症状临床上共治后肢瘫痪犬14例,年龄为2~7岁之  相似文献   

12.
正耳螨,又名耳疥虫,属于疥螨的一种,是猫和狗常见的耳道寄生虫。多数情况下寄生于外耳道内,少数情况下也会出现在头部、颈部和尾部。耳螨在犬科和猫科动物中有较高的传染性,特别是密切接触后更易传染。任何年龄的猫犬都可以被传染,年幼的猫比犬更容易传染。猫狗感染耳螨后会有严重的瘙痒及局部过敏反应,症状一般在耳部、头和颈部,严重时候可能全身都有瘙痒。这些刺激使得猫犬局部皮肤增厚,并产生  相似文献   

13.
<正>犬寰枢椎脱位是指先天畸形、创伤、退变、肿瘤、感染炎症和手术等因素引起的寰椎与枢椎(第一和第二颈椎)骨关节面失去正常的对合关系,发生关节功能障碍和(或)神经压迫的病理改变。2017年2月,本院收治病犬1例,经手术治疗后基本痊愈,现简报如下。1发病情况犬主自诉遛狗时,发现患犬行动异常,行走较前越来越慢,特别是两后腿软绵无力。求诊时已无法正常站立,完全不能行走。  相似文献   

14.
1989年3月25日,我院收治颈部瘘管患犬1只,体重20余公斤,主诉该犬2月前1次进食中曾发生梗咽,吞咽疼痛,不久后于颈部腹侧出现一约小手指头大小不明肿胀,逐渐增至母指头大小并出现皮肤溃疡,不断流脓。临床检查体温39.1℃,心跳84次/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使用中药马蹄香对感染细小病毒的患犬进行治疗,观察马蹄香的治疗效果。使用CPV-BM毒株通过口服方式感染犬,根据犬细小病毒临床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应用马蹄香结合西药的方法进行相应的治疗。发病初期使用马蹄香全粉200 mg/kg·d治疗,1~3 d可治愈,中度症状患犬需要配合0.9%氯化钠液静脉注射治疗,重度症状患犬需要配合5%葡萄糖液和庆大霉素静注治疗,1~3 d可好转,治愈率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马蹄香是治疗犬细小病毒性肠炎的有效药物,并且可以明显提高其它药物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1临床症状病犬为体重3kg的雄性吉娃娃,6岁,其呕吐,精神沉郁,不断做排尿动作,但未见尿液排出。触诊腹部,患犬紧张,膀胱充盈。2实验室检查2.1血常规检查检查显示患犬白细胞升高,提示机体有感染或组织有损伤,其红细胞、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升高,结合临床判断患犬严重脱水。  相似文献   

17.
对云南农业大学动物医院门诊收治的患脓皮病犬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分别用临床常用治疗脓皮病药物林可霉素和不同浓度核桃青皮提取物为研究对象,评价其对分离菌的抑(杀)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昆明地区犬脓皮病的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以及大肠杆菌,以三重感染为主。临床试验疗效显示,林可霉素对照组临床治愈率为70%,显效率为10%,其中有10%患犬显效后复发,总有效率为80%,30 d后在未治愈的患犬病变组织中分离到病原菌,林可霉素对脓皮病各病原菌的抑菌圈在治疗后均明显减小。核桃青皮提取物的抑菌效力和治疗效果与浓度成正比,治疗后在未治愈的患犬组织分离鉴定到病原菌,药敏试验抑菌圈直径在用药前后无明显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林可霉素治疗犬脓皮病效果较好,但病原菌易对其产生耐药性;核桃青皮提取物治疗组患犬在整个治疗期间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康复,使用高浓度核桃青皮粗提取物治疗后病原菌无耐药性产生,且治疗有效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18.
患犬体重0.6千克,2周龄。1992年10月15日来院就诊。主诉,5天前,在该犬颈部正上方发现一小肿块,后逐渐变大,近两日呻吟不安,拒食。临床检查小犬精神沉郁,体温39.9℃,颈部已剪毛,但无处置迹象,肿块约0.8×0.6cm,触诊有明显的波动感,用注射器抽取肿胀部位内容物,只有灰黄色脓汁,由于脓肿位于颈上中央部,用普鲁卡因在脓肿的右侧最低位局部麻醉,消毒  相似文献   

19.
犬采食狼吞虎咽,加之有用嘴衔叼、玩耍物品的习性,故临床上发生食管内异物阻塞的病例比较常见.阻塞物种类多种多样,以动物骨骼及其碎片较为多见.由于解剖结构方面的原因,易发生阻塞的食管部位主要有颈部食管起始部、胸腔人口处、心基部、横膈前,其中颈部食管发生阻塞的几率高于其它部位.2009年4月,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收治一例颈部食管异物阻塞病例,经过手术治疗,患犬已康复,现将诊治过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犬真菌性皮肤病又称癣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体表皮肤损伤并结痂、脱毛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人兽共患皮肤病,其致病病原98%为犬小孢子菌。犬感染本病后不易根治,并可形成交叉感染。本病主要经接触传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炎热、潮湿季节发病率较高。贵州气候温暖湿润,常年相对湿度在70%以上,适合真菌的生长、繁殖,使犬患真菌性皮肤病的几率大增,特别是贵州下司犬较易感。2010年初,贵州省警犬基地引进下司犬20只,开展驯化为警用犬的科研,犬病防治室对这批犬进行了跟踪体检,经过2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