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是一种急性、慢性细菌性传染病。各日龄阶段鸭均能感染,2~3周龄鸭感染后死亡率最高。鸭场一旦发病,细菌可长期存在,很难根除,给养鸭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文章综述了鸭疫里默氏杆菌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控措施,以期为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2020年9月山东滨州某鸭场内雏鸭陆续发病死亡,根据发病情况初步分析是鸭传染性浆膜炎.经过临床诊断和实验室检测最终确诊为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经过积极治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本研究对该发病鸭场病料开展了实验室相关检验,并成功保存一株命名为RA-T的鸭疫里默氏杆菌.  相似文献   

3.
我国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感染引进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RA感染也称为鸭疫巴氏杆菌感染和鸭传染性浆膜炎,1-8周龄鸭易感,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脑膜炎等病变为特征,是造成养鸭业经济损失严重的传染病之一,本文综述鸭疫里墨氏杆菌病在我国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间接免疫组化法检测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和抗原定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应用鸭源血清1型鸭疫里默氏杆菌(RA)作为抗原。免疫兔制备兔抗RA的IgG。建立了检测雏鸭感染鸭疫里默氏杆菌的间接免疫酶组织化学法。该法检测大肠杆菌(O1、O8、O79、O138)、鸭沙门氏菌、多杀性巴氏杆菌(5:A)感染发病死亡雏鸭组织。不出现阳性反应,而检测RA感染发病死亡雏鸭组织出现特异性阳性反应;检测RA人工发病死亡雏鸭。可在心脏、肝脏、肺脏、肾脏、十二指肠、盲肠、直肠、脾脏、法氏囊、胸腺、胰脏、脑和腺胃检测到RA抗原,RA抗原分布于细胞浆、组织间隙和血液;检测RA人工感染病例与RA肝脏分离符合率为100%,检测临床可疑病例的血清1型RA的阳性率(92.96%)比细菌分离率(75.12%)高。该法具有特异、直观和敏感的特点,可用于雏鸭RA人工感染和临床感染的诊断、检测及RA抗原定位和RA致病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重庆和四川地区鸭疫里默氏杆菌流行动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2004年9月至2005年5月收集的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浆膜炎病例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离到57株鸭疫里默氏杆菌,经凝集试验和琼脂扩散试验证明分属8个不同的血清型,其中AF、BSY、DZ是主要血清型。分离菌株对雏鸭有很强的致病性;各地分离菌株表现一致的形态特征和相似的生理生化特性;耐药谱很广,但对头孢唑啉、环丙沙星、丁氨卡那、利福平为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6.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anatipestifer,RA)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RA感染也称为鸭疫巴氏杆菌感染和鸭传染性浆膜炎。1~8周龄鸭易感,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脑膜炎等病变为特征,是造成养鸭业经济损失严重的传染病之一。本文综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在我国的研究进展。1流行情况鸭疫巴氏杆菌感染最早于1932年在美国报道,以后发现RA感染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养鸭国家和地区李康然(1996),张大丙等(1998)。我国于1982年由郭玉璞教授首次报道本病鲍国连等(1999),北京…  相似文献   

7.
20日龄天府肉鸭用鸭疫里默氏杆菌人工感染后,感染鸭发病率86%,死亡率70%;发病期红细胞脆性增大,血沉加快,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降低.  相似文献   

8.
上海某鹅场发生雏鹅急性死亡,患病鹅的临诊症状、病理变化疑似鸭疫里默杆菌感染。通过细菌分离培养获得一株细菌纯培养物,使用PCR方法以及测序鉴定该菌株为鹅源鸭疫里默杆菌。  相似文献   

9.
鸭疫里默氏菌病(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急性或慢性传染性疾病,是鸭、鹅、火鸡等多种禽类的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之一,规模养殖的禽群一旦染疫发病常以高死亡率给养鸭生产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该病已经成为很多地区养鸭业的头号杀手.笔者长期从事养殖生产技术推广,对于规模场鸭疫里氏杆菌病的预防与控制,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0.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主要侵害1-7周龄雏鸭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由于本病的高死亡率、致感染鸭体重减轻和高淘汰率,使其成为目前危害养鸭业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该病最早发现于美国纽约州的长岛,现几乎各养鸭国家和地区均有该病的存在,世界范围内公开报道的鸭疫里默氏杆菌共有21个血清型。我国1982年郭玉等首次报道了北京郊区的北京鸭发生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我们自1997年以来,在镇江市郊的谏壁、大港、  相似文献   

11.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 ,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 (Riemerellaanatipestifer,RA)引起鸭的一种传染病。其主要病变是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1 流行病学从南宁周边养鸭密集的安吉、石埠、沙井、亭子等地鸭群几年发病记录来看 ,该病主要感染 1— 7周龄的鸭。易感性依次为 :肉鸭 (约85% ) 麻鸭 (约 1 0 % ) 番鸭 (约 5% )。 1—3 5周龄的雏鸭最易感且死亡率高 (占总发病的 85% ) ,病程短 ,常呈急性经过 ,一般出现病症后 1— 3天死亡 ,不经药物治疗的鸭群死亡率为 3 0 %~ 80 %。随鸭龄增大 ,发…  相似文献   

12.
通过人工感染血清Ⅱ型鸭疫里默氏菌,对病鸭进行了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Ⅱ型鸭疫里默氏菌病和I型病变基本相同,但发现了腺胃和胰腺的病理病变。  相似文献   

13.
11型鸭疫里默氏杆菌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江苏某免疫鸭场的病死鸭中分离出l株细菌,经形态特性、生化试验、PCR扩增和血清型鉴定.证明该菌为血清11型的鸭疫里默氏杆菌(RA).人工感染试验显示,106CFU/mL RA经肌肉注射后可导致鸭发病死亡,病死鸭的多个脏器组织均可分离到细菌,而滴鼻接种引起症状所需的细菌剂量为108CFU/ML;对106CFU/mL细菌肌肉注射致死鸭的脏器进行细菌计数,以法氏囊的含菌量最高;病理学变化涉及心、肝、脾、肺、胰、脑、肠粘膜和法氏囊.结果表明,江苏地区存在新的RA血清型,法氏囊是该细菌感染的一个重要靶器官.  相似文献   

14.
文章回顾了鸭疫里默氏杆菌的病原鉴定、主要抗原、耐药机制等若干基础问题的研究进展,分析了鸭疫里默氏杆菌全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对进一步深入开展致病机理研究和疫苗研发的重要意义。同时,从我国水禽生产的角度对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防控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5.
雏鸭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病理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实验病理学方法对人工感染Ⅰ型鸭疫里默氏杆菌(含菌量3×109cfu/mL)的20日龄天府肉鸭进行了系统病理形态学研究。感染后第1天出现临床症状,第3天达死亡高峰。眼观特征为全身浆膜及各组织器官的被膜纤维素渗出附着,心脏、肝脏、脾脏肿大,胸腺、法氏囊缩小,脑水肿,部分病程稍长的鸭单侧或双侧跗关节肿大,关节腔积液。病理组织学变化表现为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脾炎和脑膜炎,胰腺细胞、食道、舌的粘膜上皮细胞空泡变性,腺胃和小肠出血性或坏死性炎,肌胃粘膜上皮及砂囊腺上皮细胞变性与坏死,肾小管上皮变性与局灶性坏死,胸腺和法氏囊淋巴细胞的减少。结果表明:鸭疫里默氏杆菌病侵害多种组织器官,引起功能障碍致雏鸭发病死亡。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制鸭疫里默氏杆菌GroEL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将鸭疫里默氏杆菌WJ4菌株的groEL基因进行原核表达,重组蛋白经过纯化后作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经过3次免疫后,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细胞融合,用间接ELISA筛选阳性细胞株并进行3次亚克隆后制备小鼠腹水单克隆抗体。共获得2株稳定分泌鸭疫里默氏杆菌GroEL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1G2B6和1G2F10。2株单克隆抗体均为IgG1亚类。腹水单克隆抗体ELISA效价达到1:102 400。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2株单克隆抗体均能与鸭疫里默氏杆菌血清1、2和10型菌株发生特异性结合,而与禽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禽巴氏杆菌菌株无反应性。本研究成功制备了稳定性好、特异性强的鸭疫里默氏杆菌GroEL单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制基于抗体检测鸭疫里默氏杆菌抗原的试剂盒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经过菌落形态、染色形态、生化实验以及PCR实验,从来自湖北4个鸭场的81份病料中,分离到11株鸭疫里默氏茵。以5.0×10~8CFU/mL剂量感染健康昆明鼠和健康樱桃谷鸭,鼠和鸭分别在感染后7 h和12 h出现症状,直到感染后1周,实验动物均死亡,而对照组则未出现任何症状,表明该菌株为有毒力菌株,药物敏感实验结果显示部分细菌对某些药物已经产生耐药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患病鸭群7只病死雏鸭进行了剖检,无菌采取鸭心血、肝脏、脾脏等病变组织,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分离到4株鸭疫里默氏杆菌和4株大肠杆菌。初步确定这起雏鸭死亡的原因为鸭疫里默氏杆菌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所致。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细菌分离培养、培养特性鉴定和生化试验,确诊为鸭疫里默氏杆菌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症.制定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最近吉林地区某鸭场大量鸭病死的原因,对该鸭场送检的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并成功分离出一株革兰阴性菌。通过生化试验、16S r RNA鉴定及序列测序分析、玻片凝集试验和动物回归试验等对分离菌进行鉴定,16S r RNA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分离菌与鸭疫里默菌同源性达到99%;该菌能够使雏鸭死亡且致病性较强。结果表明,该鸭场鸭群死亡原因是1株血清2型鸭疫里默菌感染。  相似文献   

20.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又名小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Pasteurella anatipestifer,PA)感染2~7周龄鸭为主的一种接触性、急性或慢性、败血型的传染病.近年来,我省养鸭业呈现快速发展,鸭场的规模也在逐渐扩大,一些鸭场在13~30日龄常发生疫情,造成严重损失.而我省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防制工作相对滞后,为此我们进行此项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