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化学发光酶联免疫分析法同时检测3种有机磷农药残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能同时识别对硫磷、甲基对硫磷和杀螟硫磷的宽谱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建立了同时测定这3种有机磷农药残留的化学发光酶联免疫分析方法(chemiluminescence enzyme immunoassay,CLEIA),比较了间接竞争(ic-CLEIA)和直接竞争(dc-CLEIA)2种反应模式,优化了相关理化参数,确立了最适反应条件。结果表明:间接竞争CLEIA法检测对硫磷、甲基对硫磷和杀螟硫磷的抑制中浓度(IC50)分别为5.57、2.30和2.62 μg/kg,检测线性范围分别为0.39~100、0.39~25和0.39~25 μg/kg;直接竞争CLEIA法检测对硫磷、甲基对硫磷和杀螟硫磷的抑制中浓度(IC50)分别为5.43、1.34和1.24 μg/kg,检测线性范围分别为0.39~100、0.10~25和0.10~25 μg/kg。所建立的CLEIA方法基本能满足对硫磷、甲基对硫磷和杀螟硫磷在谷物和果蔬中最大残留限量的检测要求,为研制有机磷农药多残留检测试剂盒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以罗非鱼肌肉胆碱酯酶、Sigma C2888乙酰胆碱酯酶及商品化农药残留检测试剂盒为检测酶,使用酶抑制法进行检测,比较了12种不同浓度农药对这三种酶酶活力抑制情况。结果表明,9种有机磷杀虫剂和3种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对罗非鱼肌肉胆碱酯酶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IC50值均10×10-6μg/m L。敌敌畏对胆碱酯酶的抑制作用最强,其IC50值为0.031×10-6μg/m L;灭多威的抑制能力最弱,IC50值为50.91×10-6μg/m L。8种农药(丁硫克百威、敌敌畏、辛硫磷、对硫磷、甲胺磷、乐果、马拉硫磷、甲基异柳磷)对罗非鱼肌肉胆碱酯酶的抑制作用Sigma C2888,检测试剂盒ACh E对7种农药(呋喃丹、灭多威、辛硫磷、对硫磷、甲胺磷、马拉硫磷、敌百虫)的灵敏度高于Sigma C2888。与罗非鱼肌肉胆碱酯酶比较,呋喃丹、灭多威、辛硫磷、甲胺磷、敌百虫对检测试剂盒胆碱酯酶的抑制更强。  相似文献   

3.
通过在饲料中添加重金属镉(Cd)饲喂棕尾别麻蝇Boettcherisca peregrine的幼虫,研究镉对其成虫繁殖能力和生殖腺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棕尾别麻蝇幼虫在取食含100μg/g、200μg/g、400μg/g和800μg/gCd2+的人工饲料后,成虫的羽化率和寿命都明显下降;但镉处理对成虫的交配率无显著影响,雌成虫的卵巢含卵量与雌虫是否在幼虫期取食镉有关,雌虫在幼虫阶段接触到的镉浓度越高,含卵量越低。成虫生殖腺的发育也与在幼虫期接触到的镉浓度相关,镉浓度越高,精巢和卵巢的长度就越短,生殖器系数也越小。  相似文献   

4.
小花棘豆毒蛋白对棉蚜和棉铃虫的毒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饲喂试验表明,小花棘豆毒蛋白(0XY)对棉蚜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用含5μg/ml和25μg/ml小花棘豆毒蛋白的25%蔗糖液饲喂4龄棉蚜,3天后棉蚜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3.81%和45.27%,与含0.25μg/ml和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用含2.4μg/头小花棘豆毒蛋白饲喂4龄棉铃虫幼虫元致死作用,但平均拒食率为40.8%,生长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番茄、黄瓜及土壤中杀虫单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方法。先将杀虫单在碱性条件下水解成沙蚕毒素,经乙醚液-液分配后用甲醇定容,采用UPLC-MS/MS法测定沙蚕毒素浓度,最后再折算成杀虫单的残留量。结果表明:在1~500μg/L范围内,杀虫单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仪器检出限(LOD)分别为0.213μg/kg(番茄)、0.212μg/kg(黄瓜)和0.172μg/kg(土壤),定量限(LOQ)分别为0.710μg/kg(番茄)、0.707μg/kg(黄瓜)和0.573μg/kg(土壤);对于番茄、黄瓜及土壤样品,10、100和500μg/kg 3个水平的添加回收率试验结果显示,方法的平均回收率在79%~10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6.6%~16%。该方法可用于番茄、黄瓜及土壤中杀虫单残留量检测。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咪鲜胺原药中微量2,4,6-三氯苯酚含量的方法。采用Hypersil BDS C18色谱柱,以甲醇/水(72/28 V/V)为流动相(每500mL流动相中含0.5g四丁基溴化铵),检测波长为296nm,2,4,6-三氯苯酚的质量浓度在0~871.2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其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8;加标回收率为99.71%~102.02%,变异系数为1.14%,检出限为0.88μg/L。  相似文献   

7.
青藏高原西部的狮泉河是当地的主要水源,流域内各环境介质中高砷含量直接影响当地农牧业的发展和居民的生命健康。因此迫切需要查明流域砷含量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通过系统地采集地表水、地下水、底泥、土壤及岩石样品,基于GIS空间分析、离子比例系数、Gibss图、NMDS分析、δ2H与δ18O同位素等研究方法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地表水砷含量0.5-333μg/L之间;底泥在3.8-363μg/g之间;土壤在4.7-106μg/g之间;地下水在2.3-76.7μg/L之间;热泉在1160-8920μg/L之间;岩石在0.31-93.4μg/g之间;地表水和地下水化学类型以HCO3-Ca型为主,主要受岩石矿物化学风化过程控制;热泉水化学类型为HCO3·Cl-Na型,主要受深部地热影响;流域内的砷源主要来自于:1)含砷矿物的水-岩反应产物。2)汇入地表水的高砷热泉。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一系列含席夫碱的4(3H)-喹唑啉酮衍生物,并采用半叶枯斑法测试了目标化合物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在500μg/m L下对烟草花叶病毒的治疗活性为40.4%~53.1%,保护活性为51.2%~72.6%,钝化活性为46.0%~90.7%,其中,化合物3d的保护活性较好,有效抑制中浓度(EC_(50))值为203.89μg/m L,略优于商业化抗病毒剂宁南霉素(EC50值214.90μg/m L)。初步构效关系结果表明:在苯环的R~1及R~2位上引入吸电子基团有利于活性的提高。本研究结果表明,含席夫碱的4(3H)-喹唑啉酮衍生物能较好地控制烟草花叶病毒。  相似文献   

9.
甲霜灵抑制棉疫病菌卵孢子的产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离体和活体条件下,测定了甲霜灵抑制棉疫病菌(Phytophthora boehmeriae Sawada)卵孢子产生的作用。结果表明,在含甲霜灵0.04μg/ml的利马豆培养基(LBA)平板上,棉疫病菌的卵孢子产生量仅为对照的50%,0.10μg/ml条件下,病菌完全不能产生卵孢子。在接种的棉苗叶片上,喷施10~20μg/ml的甲霜灵可以明显抑制病菌在病组织内产生卵孢子,卵孢子产生量比对照下降了13~160倍,喷施40μg/ml的甲霜灵,受侵染子叶不发病。  相似文献   

10.
新型杀菌剂苯噻菌酯的抑菌活性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报道了新型Qo I类杀菌剂苯噻菌酯(试验代号Y5247)的生物学特性。在含50μg/m L水杨肟酸(SHAM)旁路氧化专化性抑制剂的AEA培养基上,该杀菌剂抑制水稻纹枯病菌、稻瘟病菌、油菜菌核病菌及草莓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0.004、0.009、0.016和0.023μg/m L;其抑制辣椒炭疽病菌和草莓灰霉病菌孢子萌发的EC50值分别为0.448和0.019μg/m L。苯噻菌酯对防治小麦白粉病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EC50值分别为0.991和1.823μg/m L。其在小麦叶片上内吸输导性差,但具有一定的渗透性、良好的粘着性、耐雨水冲刷和较长的持效期。用有效成分为25μg/m L的苯噻菌酯药液喷雾处理的麦苗,14 d后接种小麦白粉病菌,其防效仍达72.48%。  相似文献   

11.
几种杀虫剂对嗜虫书虱的触杀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滤纸药膜法比较了常用8种杀虫剂对嗜虫书虱Liposcelis entomophila的触杀作用,在药剂的推荐浓度下有机磷类杀虫剂对嗜虫书虱的急性触杀作用强于其它药剂。同时测定了杀螟硫磷、敌敌畏和溴氰菊酯(含增效醚)3种药剂对嗜虫书虱的触杀毒力,其24h内触杀作用的LC_(50)分别为9.3284、2.1440和7.5007μg/cm~2,但杀螟硫磷的LC_(95)为459.4949μg/cm~2,远高于敌敌畏的8.2453μg/cm~2和溴氰菊酯(含增效醚)的14.5274μg/cm~2。此外,48h内敌敌畏等有机磷杀虫剂对嗜虫书虱的毒杀速度较其它供试药剂快。  相似文献   

12.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Orbitrap HRMS)技术,建立了快速筛查和分析3种含生物碱类中药材(延胡索、黄连和黄柏)中193种农药残留的方法。样品经QuEChERS法提取,引入含阳离子交换型吸附剂的分散固相萃取净化,采用Agilent Poroshell 120 EC-C18色谱柱(3.0 mm×150 mm,2.7μm)分离,以分别含有0.1%甲酸和5 mmol/L甲酸铵的水溶液和甲醇溶液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质谱采用全扫描/数据依赖的二级扫描模式(Full MS/ddMS2),外标法定量。结果显示:193种农药在相应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在0.99以上;定量限为10~100μg/kg;在10、50、100μg/kg 3个添加水平下,延胡索、黄连和黄柏中193种农药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58%~120%、68%~124%和73%~122%,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在20%以内(n=6)。该方法前处理简便、快速,采用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通过母离子定量定性,二级碎片及保留时间定性,提高了含生物碱...  相似文献   

13.
GC/NPD、TLC法分析生物样品中氟乙酸钠衍生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建立了生物检材中氟乙酸钠(或氟乙酸)用芳香胺进行衍生、GC/NPD、TLC及GC/MS测定衍生物的方法。选择了最佳衍生化条件,考察了有关有机酸、食物及空白生物脏器的干扰情况。在胃内容中加入5.0μg氟乙酸钠,回收率为89.9%,RSD为5.14%,最小检测限为0.2μg/g;在肝组织中加入10.0μg的氟乙酸钠,回收率为83.5%,RSD为8.14%,最小检测限为0.4μg/g;用TLC法分析其衍生物,灵敏度为0.5-1.0μg。用研究的方法对氟乙酸钠中毒死亡的兔脏器及中毒案件检材进行检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腔孢叶斑病是牡丹生产上出现的一种新病害,近几年在洛阳及菏泽牡丹种植园危害越来越重。为了筛选防治该病的化学药剂,本文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3类8种杀菌剂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采用涂布平板法测定了多菌灵、戊唑醇及嘧菌酯对病菌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的影响,并在含药平板上测定了3种药剂对病菌产孢量的作用。结果表明:三唑类药剂对病菌菌丝生长的毒力最强,EC50为0.020~0.096μg/mL,且戊唑醇对孢子萌发和产孢也有很强的抑制活性,在0.1μg/mL时孢子即不能萌发;甲氧基丙烯酸酯类药剂对菌丝生长的毒力较强,EC50为0.408~0.939μg/mL,嘧菌酯对芽管伸长和产孢量均表现出很强的抑制活性,10μg/mL时,芽管几乎不再伸长,对产孢的抑制率可达到99%以上;而苯并咪唑类药剂对菌丝生长的毒力较弱,EC50为12.167~30.104μg/mL,多菌灵对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弱,100μg/mL时孢子萌发率仍达到90%以上,对产孢的抑制作用也较弱,为63.02%。根据药剂对病菌生长和发育各阶段的影响,生产中应采用适宜的施用方法:戊唑醇和嘧菌酯可作为保护剂在病害发生前期喷施,也可作为治疗剂在病害发生流行期应用,但为防止抗药性菌株的出现,两者应当轮换或复配使用。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小麦扬花期和收获期麦穗中氟唑菌酰羟胺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检测方法,明确了氟唑菌酰羟胺在小麦麦穗中的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当乙腈浓度为60%,液固比为20 mL/g,超声破碎时间为15 min,扬花期和收获期样品中氟唑菌酰羟胺提取量均达到较高水平,分别为3.34μg/g和1.12μg/g;利用空白加标试验,扬花期和收获期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0.3%~115.8%,方法的检出限为0.03 ng/mL,定量限为0.15 ng/mL。氟唑菌酰羟胺在麦穗上的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半衰期为3.2~4.4 d。收获后麦粒中氟唑菌酰羟胺残留量为0.12μg/g,低于美国规定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0.3μg/g)。结果表明,氟唑菌酰羟胺用于小麦病害防治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对氰烯菌酯(2-氰基-3-氨基-3-苯基丙烯酸乙酯,JS399-19)的敏感性基线及其抗药性风险。离体条件下氰烯菌酯对51个禾谷镰孢菌菌株的平均EC50和MIC值分别为(0.153±0.050)μg/mL和小于4.0μg/mL;通过紫外线照射和药剂驯化的方法获得了14个禾谷镰孢菌对氰烯菌酯的抗药性突变体,紫外光诱变抗药性突变频率为1.67×10-7。这些突变体的抗性水平可分为低、中、高3种类型,其EC50分别为1.5~15.0μg/mL、15.1~75.0μg/mL和75.0μg/mL以上。与亲本菌株2021相比,抗药突变体间的菌丝生长量和产生子囊壳能力发生不同程度的增加或下降,而分生孢子繁殖量则显著下降。在无药培养基上菌丝体转代培养8次后,抗药水平保持不变,且与亲本菌株有相同的致病性。所测定的突变体在含1%葡萄糖的PDA上菌丝生长除UV-2021-4显著下降外,其余都表现生长速率比亲本显著增加。在含3%和4%葡萄糖的PDA上2021生长优于亲本菌株。氰烯菌酯与苯并咪唑类、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类、甲氧基丙烯酸酯类、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和取代芳烃类杀菌剂没有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17.
分子印迹传感器技术在农药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非共价型分子印迹聚合物的聚合过程及应用;综述了近年来分子印迹传感器在不同种类农药检测中的研究进展。目前,印迹传感器技术可用于莠去津、敌草净、2,4-滴、草甘膦、对硫磷、氯霉素等农药的检测,对大部分农药检测限可达μmol/L级。随着分子印迹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印迹传感器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农药检测方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运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HPLC-MS/MS)建立豆芽中赤霉素(GA3)的测定方法。本方法用乙腈提取样品中赤霉素,蒸干后用硫酸水溶液(p H=2.5)溶解,再经乙酸乙酯提取,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检测,外标法定量。该方法的检出限为5.0μg/L,方法定量下限5μg/kg,线性范围5~100μg/L。加标回收率70.8%~113.5%,相对标准偏差为8.03%~16.77%。  相似文献   

19.
从江苏13个地区采集病样,并分离获得水稻恶苗病菌Fusarium moniliforme548个菌株,检测其对多菌灵、咪鲜胺和浸种灵等三种浸种剂的抗性及抗药菌株的竞争力。结果发现,以10μg/mL(MIC)为检测标准,抗多菌灵菌株频率平均为95.8%,其中高抗菌株(MIC>100μg/mL)占82.7%,少数高抗菌株EC50>1000μg/mL,且抗性稳定;菌株敏感性频率分布法测定水稻恶苗病菌对咪鲜胺的敏感基线为(0.00075±0.00003)μg/mL(EC50)和0.85μg/mL(MIC),以3μg/mL(MIC)为检测标准,抗咪鲜胺菌株有8个,抗性菌株频率平均为1.5%,且均为高抗(抗性倍数103.1~126.2)或中抗(抗性倍数24.6~95.0)水平,但经转管培养5~20代后菌株抗性显著下降;以同样方法测定水稻恶苗病菌对浸种灵的敏感基线为(1.265±0.014)μg/mL(EC50)和3.13μg/mL(MIC),以5μg/mL(MIC)为标准,未检测到抗浸种灵菌株。此外,抗、感菌株分生孢子等量混合液接种结果表明,抗多菌灵菌株在水稻上竞争力较强,而抗咪鲜胺菌株竞争力较弱。  相似文献   

20.
5种杀菌剂对番茄晚疫病菌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生长速率法进行了5种杀菌剂对番茄晚疫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试验结果表明5种杀菌剂的毒力高低分别为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其EC50值分别为1.83μg/m l、2.05μg/m l、2.24μg/m l、5.33μg/m l和21.33μg/m l,EC95值分别为7.76μg/m l、8.71μg/m l、9.76μg/m l、27.77μg/m l和85.60μg/m 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