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研究了不同密度和施氮量对裸大麦鄂大麦507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密度下,鄂大麦507群体最高茎蘖数较高,但成穗率偏低;在低密度下,最高茎蘖数较低,但成穗率较高.施氮量是影响鄂大麦507产量的主要因素,试验最高产量的密肥处理组合为每公顷210万基本苗、施氮水平165kg,单产为5 156.87 kg/hm~2.密肥处理对鄂大麦507不同产量性状的影响效应不一致,有效穗数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密度和施氮量,穗粒数和千粒重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密度.高密高肥易导致植株变高,增加倒伏的危险;在低密高肥条件下,穗长增加、每德小穗数增多;在高密低肥条件下,穗长变短、每穗小穗数变少.在产量构成因素中,有效穗数是影响鄂大麦507产量的主要因素.鄂大麦507生产上实现高产的栽培技术方案为前期促分蘖、中期保成穗、后期利于充分灌浆.  相似文献   

2.
施氮量与栽插密度对超级晚稻"天优华占"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超级晚稻"天优华占"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栽插密度与施氮量对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产量及4个产量因素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栽插密度对产量、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的影响达显著水平.施氮量与栽插密度互作对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的影响达极显著或显著水平.在0~210 kg/hm2施氮内,产量、有效穗数、总吸氮量、生物量、最高茎蘖数、分蘖穗率和生产100 kg籽粒需N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而成穗率随之下降.在18×104~30×104 蔸/hm2栽插密度内,有效穗数、总吸氮量、生物量、最高茎蘖数和生产100 kg籽粒需N量随栽插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成穗率和分蘖穗率随之下降.分蘖穗率及生产100 kg籽粒需N量与产量呈极显著线性相关,成熟期总吸氮量和生物量与产量呈抛物线关系.试验表明,施氮210 kg/hm2与密度24×104~30×104 蔸/hm2有利于实现"天优华占"的高产.  相似文献   

3.
在实地机插田间小区试验(非人工模拟)条件下,比较研究了3种施氮水平组合2种穗肥比例共6种氮肥运筹对杂交中籼水稻机插群体主要群体质量指标以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210千克/公顷的施氮量,配合基蘖肥:穗肥=6:4的运筹方式有利于群体茎蘖平缓消长,减少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协调群个体矛盾,提高中、后期的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优化群体质量;同时有利于培育大穗,并稳定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协调产量构成因素而高产,  相似文献   

4.
以早籼15为材料,研究施氮量对早稻茎蘖动态、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的群体茎蘖动态随氮素用量增加而增加,处理间茎蘖数差异明显,各处理在拔节期茎蘖数达到最高。在相同移栽时间条件下,拔节、抽穗和成熟期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推迟,生育期延长。穗数随施氮量的增加而上升;每穗粒数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达到一定值后随氮肥增加而减少。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但施氮量越大,稻谷产量增幅越小;不同氮量的氮素生产力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低氮水平的氮素生产力高,而高氮水平的氮素生产力低。  相似文献   

5.
不同密度和施氮量对扬麦13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不同密度和施氮量对扬麦13号产量及主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施氮水平下,增加基本苗数,单位面积茎蘖数显著提高,茎蘖成穗率和单株成穗率显著降低;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显著提高,每穗粒数、千粒重显著降低,单位面积产量呈"低-高-低"变化趋势,基本苗数210万根/hm2处理产量最高;籽粒品质影响甚微。在相同基本苗数条件下,增施氮肥,单位面积茎蘖数显著提高,茎蘖成穗率显著降低;单位面积有效穗数、产量、每穗粒数显著增加,千粒重显著降低;面团稳定时间、形成时间延长,弱化度显著降低,评价值提高。  相似文献   

6.
以鄂杂棉29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密度和施氮量对麦后直播棉产量及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施氮量条件下,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总果节、单铃重、单株成铃数、成铃率下降,现蕾果节位升高,群体总铃数增加,伏桃比例上升。在施氮量225千克/公顷条件下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7.
以超级杂交早稻淦鑫203和超级杂交晚稻淦鑫688为材料,研究了施氮量对双季超级稻产量、干物质生产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淦鑫203在施氮量为207千克/公顷时产量最高,淦鑫688在施氮量为232.5千克/公顷时产量最高;淦鑫203和淦鑫688分别在施氮量为234千克/公顷和232.5千克/公顷时的干物质生产量最大;  相似文献   

8.
施氮量对机插杂交籼稻干物质生产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超级杂交稻准两优527和Q优6号为材料,研究4种不同施氮水平下机插杂交籼稻干物质生产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机插杂交籼稻的最高茎蘖数、株高、最高苗数、叶面积指数均逐渐增大。在拔节期、孕穗期和抽穗期,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茎鞘干物质的比例均有下降的趋势,而叶干物质的比例增加;成熟期的茎鞘干物质变化规律不明显,叶干物质的比例随施氮量的增加有增加的趋势,而穗则呈现相反趋势。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产量均呈增加的趋势,千粒重、结实率均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在本试验条件下,施氮量和产量之间呈抛物线关系,机插杂交籼稻的最佳施氮量为201.62 kg/hm~2,最高产量达8181.68 kg/hm~2。  相似文献   

9.
全量麦草还田和不同施氮量对水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3种施氮量、2种稻作方式对2个常规粳稻产量及其群体发育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全量麦草还田处理的产量、成熟期LAI、成穗率、总颖花量、孕穗后群体茎蘖数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以武运粳7号施氮270kg/hm2的产量水平最高,与其他处理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麦草不还田处理的产量、LAI、成穗率、总颖花量、群体茎蘖数、高峰苗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且以300kg/hm2处理的产量水平较高。采用240kg/hm2和270kg/hm2施氮水平时,全量麦草还田处理的产量、成穗率、总颖花量显著高于麦草不还田处理,但施用300kg/hm2处理则相反。因此,可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全量麦草还田方法。  相似文献   

10.
水稻新品种盐粳228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小区对比试验方法,探讨了播量、行距、施氮量对水稻新品种盐粳228生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中、小播量,小、大行距条件下,所对应各处理单位面积最高茎蘖数、收获穗数与施氮量均呈正相关,成穗率与施氮量均呈负相关。在低氮量条件下,缩小行距,通过适宜增加基本苗数,有利于促进水稻增产;在中氮量条件下,通过扩大行距,提高秧苗素质,移栽适宜的基本苗数,可促进水稻增产;在高氮量条件下,只有通过扩大行距,提高秧苗素质,移栽适宜的基本苗数,才能促进水稻高产与稳产。在本试验条件下,水稻新品种盐粳228可获得700.9 kg/667m2的高产。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水稻高产优质的实现途径,以龙粳20为供试材料,以氮、镁为变量,采取裂区设计,构建不同群体,研究群体茎蘖动态对水稻产量和食味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氮配合低镁或高氮配合高镁时群体最高茎蘖较多;单独施用时以低镁处理收获穗数较多,镁与氮肥配合施用后,以公顷施硫酸镁225.0 kg.hm-2时收获穗数较多;施氮量与群体有效分蘖率呈典型的单峰曲线,施用镁肥对有效分蘖率无明显影响;有效分蘖率与产量呈典型的单峰曲线、与品质(食味值)无显著相关;群体最高茎蘖数、分蘖成穗率、有效茎数与产量和品质均呈显著单峰曲线,试验条件下公顷产量达到9 000 kg稻谷以上的水稻群体最高茎数平均为671.9个.m-2,变化幅度在594.4~759.1个.m-2之间;收获穗数为594.9个.m-2,在541.7~680.6个.m-2之间;有效分蘖率变化范围为75.0%~95.5%、平均为86.6%;分蘖穗比率平均为81.2%,变化范围为79.3%~83.7%。  相似文献   

12.
对杂交油菜陕油10号的播期、施氮量、密度进行栽培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播期、施氮量、密度及施氮量与密度的互作效应,均对其产量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在我地陕油10号高产栽培适宜播期为9月10~17日,施氮量为300千克/公顷,密度为12~15万株/公顷,最高组合产量为3244.95千克/公顷.  相似文献   

13.
1991—1993年进行了稻茬免耕大麦氮肥不同施用量和施用时期配比试验,结果表明:以基肥80%、穗肥20%分施,每公顷施尿素300kg的处理产量最高,其最高茎蘖数、有效穗和成穗率均高于其它处理,且麦苗生长健壮,后期叶绿素含量和全氮含量及茎鞘物质运转率均较高,退化小穗较少,每穗实粒数多,千粒重高。籽粒的蛋白质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以每公顷施尿素300kg,基肥70%、穗肥20%、粒肥10%分施处理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4.
晋稻8号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2010年试验的基础上,2011年进一步从施氮量、施氮方式、栽插密度方面研究晋稻8号的栽培技术。结果表明,在8个处理中,施氮量210 kg/hm2、栽插密度22.8万穴/hm2、施氮方式不同的2个处理产量排前2位。基肥、蘖肥、穗肥按3∶3∶4的施氮比例更适合晋稻8号的生长发育,增产效果明显。在施氮量、施氮方式相同时,产量及穗粒性状都是栽插密度22.8万穴/hm2的处理表现好,表明该密度适合晋稻8号栽培。施氮量210 kg/hm2,基肥、蘖肥、穗肥按3∶3∶4的施氮比例,栽插密度22.8万穴/hm2的处理产量最高,其在有效穗、成穗率、结实率、千粒质量上表现较突出,是3个因素的最佳组合,适合在晋稻8号栽培中应用。  相似文献   

15.
密肥调控对啤酒大麦鄂32380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L9 (34)正交表头设计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密度、施氮量对啤酒大麦鄂32380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密度处理中以每公顷基本苗210万的产量最高,为6 514.5 kg,但不同密度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②鄂32380的产量随着总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并且不同施肥处理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③密肥互作对产量具有极显著影响,以每公顷基本苗210万、施氮量165 kg和基本苗150万、施氮量165 kg为优势处理组合,每公顷产量分别为7 327.5和7 242.0 kg,极显著地高于其他处理组合.④通径分析结果,有效穗数和穗粒数是影响鄂32380产量的两个主要因子,生产上实现高产稳产的策略是:主攻穗数,提高穗粒数,兼顾增粒重.  相似文献   

16.
不同氮肥用量对晚稻生长的影响与产量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武运粳7号为材料,研究施氮量对晚稻茎蘖动态、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的群体茎蘖动态随氮素用量增加而增加,处理间茎蘖数差异明显。随氮素基穗肥增加,有效穗数和千粒重都随之增加,而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呈下降趋势、氮素基穗肥施用水平越高,有效穗数的增加幅度减小。从试验可知,千粒重与有效穗数是可以同步提高的,但晚稻靠增加有效穗数提高产量潜力有限,提高千粒重、每穗实粒数具有一定的空间。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施氮处理产量比对照增产40.9%~119.1%,平均增产88.18%。各处理间产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不同氮量的氮素生产力同早稻相同,也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低氮水平施氮量少的氮素生产力高,高氮水平施氮量高使氮素生产力降低。该试验最高产量施氮量为309.89 kg/hm2,产量达最高8 830.13 kg/hm2;最佳经济施氮量为292.34 kg/hm2,净效益达到最高值,为7 331.77元/hm2。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陕西咸阳地区小麦的适宜用氮量,在咸阳农科院试验田设置五个施氮水平,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小偃22的分蘖成穗、株高、生育期及产量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肥后冬、春分蘖数增多、生育期延长、株高增高、产量增大。春分蘖最多、株高最高为N2处理,生育期最长为N5处理,各施氮处理667 m2穗数、穗粒数均较不施氮肥处理增加,千粒重随施氮量增加而减小,笔者试验中施氮量为240 kg·hm-2时产量最高,但与施氮量在180 kg·hm-2时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徐稻3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氮肥管理对机插水稻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施氮量270~330千克/公顷,基蘖肥:穗肥为5∶5~6∶4能获得较高产量。随着施氮量增加,氮肥利用率降低。在施氮水平为300千克/公顷情况下,基蘖肥:穗肥为5∶5的肥料利用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赵鹏 《农家顾问》2008,(9):26-26
秸秆还田配施适量化学氮肥可以提高氮效率,增加产量。在每公顷配施90千克、180千克和270千克的本次试验中.以秸秆还田配施纯氮270千克的产量最高,增产幅度最大。与单施氮肥相比,秸秆还田配施氮肥的小麦抽穗前干物质积累量及其占全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的百分比较低,  相似文献   

20.
施氮量与基本苗对机插超级稻产量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三种施氮量、三种基本苗对机插超级粳稻武粳15产量及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基本苗,产量与各时期的干物重、LAI、茎蘖数、有效穗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相同施氮量,产量与各时期的干物重、LAI、茎蘖数、有效穗随基本苗的增加而增加。20kg/667m2及6万苗/667m2、22kg/667m2及4万苗/667m2、22kg/667m2及6万苗/667m2处理产量较高,但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穗粒数、成穗率、千粒重与之相反。可见,在适当降低氮肥用量的基础上增加基本苗或在较高施氮水平下减少基本苗,能够促进或控制群体总量的目的,增加有效分蘖的比例,建立合理协调的高光效群体,实现高产。综合来看,20kg/667m2及6万苗/667m2(A2B3)、22kg/667m2及4万苗/667m2(A3B2)、22kg/667m2及6万苗/667m2(A3B3)的处理,既促进了稻苗个体生长,又能协调群体结构,从而获得较高的产量,是较理想的处理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