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林木生长和枯损率调查是森林资源清查工作的重要项目,精确测定主要靠固定样地的复测来解决,当前近似予估的方法,常用的是以生长锥或砍口测量样木定期直径生长量,用斯来德法、材积表法、材积差法、或林分表法求箕林分材积粗生长率,再扣除枯损得净生长  相似文献   

2.
抚育间伐对人工红松林生长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不同间伐强度后40 a的人工红松林,连续抚育3次的长期定位观测资料,分析了抚育间伐对人工红松单木胸径和材积、林分断面积和蓄积、林分枯损和总收获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间伐可以增加单木平均胸径和材积的生长率,且不同间伐强度表现为相同的规律,即中度(33.2%)强度(43.4%)弱度(23.1%)对照(0.0%);间伐后林分的断面积和蓄积生长率,具有相似的自然规律,间伐样地的生长率均高于对照;林木枯损率随间伐强度的增加而降低;间伐后的林分总收获量平均增加11.6%,间伐林分之间差别不明显。在整个研究阶段,不同的抚育阶段表现不同的规律,抚育间伐可以延缓单木胸径和材积生长速度的降幅;而不同抚育阶段内,林分断面积和蓄积生长率均为增长,也就是说,在一定阶段内间伐可以有效地提高林分平均断面积和蓄积生长率;从林分枯损状况来看,应该减少间伐间隔期。  相似文献   

3.
麻池背油松天然林林分生长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依据历年调查资料,对麻池背油松天然林的林分生长结构进行了研究.该林分的植物种类丰富;直径、树高、林龄等林分结构呈正态分布、近似正态分布和多峰状分布;近熟林的林分蓄积生长率为0.82%,材积生长量69年生时连年生长量仍大于平均生长量.由于林分密度过大,油松形状比值偏高,林木自然稀疏强烈,枯损率达32.7%,其中小径木占86.3%,病虫害感染枯死木占29.4%.油松天然更新不良,辽东栎不能成为更新树种,林下有青木杄、落叶松幼树分布.  相似文献   

4.
<正> 森林生长量的调查,无论在森林资源清查中或是森林经理中,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内测树学文献中,曾介绍了测定树木和林分生长量的各种方法,诸如利用中央断面积求积式或区分求积式测定伐倒木生长量;利用直径生长率与材积生长率的关系求算立木材积生长量;通过树干解析测定树木生长量。林分生长量的测定方法则有:标准木法;材积表法;材积差  相似文献   

5.
《林业资源管理》2016,(3):54-60
基于广西第七次、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中马尾松样地样木资料,对不同起源下的单木和林分材积生长率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数函数模型Y=a+bln(X)和幂函数模型Y=a×X~b,分别作为单木和林分不同起源下的最优材积生长率模型。马尾松幼龄林生长期,人工林材积生长率要高于天然林,且变化幅度大;生长后期,天然林材积生长率要高于人工林,变化趋向平稳。单木不同起源间的材积生长率差异显著,林分不同起源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立陶宛森林生产力的研究(续完)蒋伊尹*李凤日3.3林分生产力模型的特点将总生产力理解为林分在形成的整个期间内的林木树干带皮材积的总生长量。一定期间的林木树干材积之差即为生长量(方程7~16)。总生产力分为两部分:主伐前林分的积累量和枯损量及间伐量(...  相似文献   

7.
利用海南省1998年、2003年和2008年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复查的3 642株桉树保留木、135个桉树实测样地资料,研究建立了桉树胸径生长率、材积生长率和林分材积生长率模型。所建模型拟合效果良好,无明显系统偏差,建立的桉树胸径生长率模型预估精度达96%以上,一元、二元林分材积生长率模型预估精度均在99%以上,可为以后海南省开展各类森林资源调查估算桉树生长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利用海南省连清资料编制了松树和橡胶树单木胸径生长率模型、单木材积生长率模型和林分材积生长率模型。所建模型精度较高,无明显系统偏差,可直接用于林业实际生产中。  相似文献   

9.
利用海南省1998年、2003年和2008年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复查的759株马占相思保留木、42个马占相思实测样地资料,研究建立了马占相思胸径生长率、材积生长率和林分材积生长率模型。结果表明:研建的模型拟合效果良好,无明显系统偏差;建立的马占相思胸径生长率模型预估精度达91%以上,一元和二元林分材积生长率模型预估精度均在98%以上,可为以后海南开展各类森林资源调查估算马占相思生长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17株平均木的解析木资料,用数理统计和关联度分析的方法,对林分平均木生长过程各指标的变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平均木在单株材积和材积生长率方面,近3年内的变动系数在8—30%左右。尤其是材积生长率的变动较材积变动更为突出,最高34%。因此,在林分平均木调查中,必须注意样木的选取和抽样的数量。根据苏联学者德沃列茨基的生长百分率或误差公式推算出平均木调查时的采样株数。  相似文献   

11.
林分直径枯损模型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分株数分布函数和林木生长模型在预估直径生长、径阶株数分布方面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在综合分析各种直径枯损模型的基础上,全面比较和检验了各种模型的适用性和预测精度。结果表明,利用林分株数分布函数或林木生长模型预估林分直径枯损分布,具有结构合理、适用性强及预测精度高等特征,成为预估林分枯损的最佳模型之一。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9个尾叶桉、巨尾桉、尾巨桉无性系0.5~2.5年生试验林生长率、差异性及林分直径结构分析,发现林龄0.5~1.5 a是无性系树高生长高峰期,此时树高生长率达79.20%~96.27%,是林龄1.5~2.5 a树高生长率的3~4倍;林龄1.5~2.5 a时,各无性系林分胸径、树高、单株材积生长率分别为19.66%~25.67%、18.58%~27.96%、52.57%~62.54%,生长率最大的是E7号无性系(胸径、单株材积)和E6号无性系(树高);秩次相关分析表明:各无性系胸径、单株材积生长量在不同林龄时排序变动不大,而无性系树高生长量排序在不同林龄时变动较大;差异性分析表明:无性系间胸径、树高、单株材积生长差异显著,但随林龄增加有差异减小趋势;林龄2.5年生时,E5号无性系胸径、单株材积生长量最大,分别达11.39 cm、0.0736 m3;各无性系林分树木径阶范围为6~14 cm或8~14 cm,以10 cm或12 cm径阶树木占最大比例,除E8号无性系外,其余8个无性系树木径阶分布总体上近似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13.
典型的生长和收获模型通常都包含生长、枯损和更新三大部分。其中更新和枯损部分进展少因而影响了生长和收获模型的预估精度。Belcher 等(1982)用误差增殖法,提出了单木生长预测模型。林分和树木评价模拟系统用于橡树—山核桃林,当预估林分株数或断面积时,预估值的变化主要来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本文是根据在标准地上进行每木拔锥法,所测得的胸高直径外侧一厘米内的年轮数,利用 Pressler 氏材积生长率公式,对天然林的材积生长率进行初步探讨。到目前止,据本人所知,在测树学的领域中,还没有一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正确求得林分材积生长率的方法,只能求得在某种程度上的近似值。本文中所用的公式和某些计算方法。还大有商讨的余地。为了对材积生长率得出比较可靠的数值,作者还准备蒐集更多的材料尤其是树干解析的材料,用后述的各种公式及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在四川盐源县棉垭林场收集的10块云南松林分解析标准地资料,采用多项式任意逼近的方法,分别不同地位等级建立以年龄、直径单因子为解释变量的云南松人工林分材积生长率预测模型。经收集检验样本检验结果,能在研究区内使用,开展云南松人工林森林资源动态监测、组织合理经营及检验经营效果提供了依据。 测定森林生长量是掌握森林资源动态情况和进行科学营林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建立林分材积生长率模型间接估测森林生长量是森林生长量的间接估测法之一,其实质是依据林分材积生长率与林分直径和年龄具有紧密的相关规律的理论。在估测总体中收集有代表性的资料,探索森林的生长规律,建立生长预估模型。它具有避免直接测定法重复直接取样的大量工作量和直接测定误差、节省人力和经费开支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利用第六次至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河北省2001,2006,2011,2016年4个年度的固定样地调查数据,采用非线性回归估计方法,建立了18个树种组的单木胸径生长率和材积生长率模型,以及12个树种组的林分材积生长率模型。结果表明,单木生长率模型的平均预估误差(MPE)基本都在3%以内,而平均百分标准误差(MPSE)、胸径生长率模型大都在10%以内,材积生长率模型大都在20%左右;林分生长率模型的平均预估误差(MPE)基本都在5%以内,平均百分标准误差(MPSE)大都在25%以内。所建模型可为河北省开展森林资源年度更新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针对黑龙江省森工林区在编制各林分生长率表时的几个环节,即编表单元、编制方法、固定样地材料检查、核实与临时样地数量、位置选定、内业统计计算、林分材积生长率表检验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1.这项分析研究工作是基于包括六个省份258个杉木树干解析的材料以及在黔桂林区的一个杉木林分生长过程表。2.在杉木生长区域内基本上都有一段树木停止生长的时期,因此在按月作材积生长曲线时,在曲线上每年都有一段“平”的距离。3.引用久林娜教授的林分连年生长量与林龄的公式形式演算出三个地位级杉木林分的连年生长量与林龄的关系式,并根据这三个公式可算出各地位级杉木林分的数量成熟龄,分别由28年到44年。4.引用久林娜教授公式演算一个按各个树种及各个地位级而不同的公式如下:P_v=600(a+bA-cA~2)/A(6a+3bA-2cA~2),式中 P_v 代表林分材积生长率,A 代表林龄,a,b,c 等常数按树种及地位级而有变化。5.分析现有的各个生长率公式,找出其共同的基础——比例式第一项,在这基础上就可以进行比较的各个公式计算其平均差异,发现其中差异最大的是包义尔(Baur)氏公式,达到-53%,单利式及普莱士勒氏公式均在20%以上,最小的是赖发柯菲克公式(Levakovic),约在6%左右。6.从调整差异的方法着手,演绎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八个新公式,并用同样的方法找出其差异均在15%以下。其次并推断另有五个形式的新公式的差异要此单利式的差异小。7.分析在计算许多单株树木的平均生长率的作法中,用(1)先求各树木平均总生长量,再求其平均生长率,与(2)先求单株生长率再进行平均,二者之间存在着差异。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相等,单利式是在 m=m′或 m/m′=M/M′时两种求法才相等;普莱士勒氏公式是在 M+m=M′+m′或 m/m′=M/M′时两种求法才相等。以普莱士勒氏公式为例,两者之间的差异不超过1%。8.综合各地单株材积生长率的材料,在半对数图纸上作图,略呈三段直线状态,分别求出三个关系式,前两段相关性很高,后一段相关性较差。以同样材料在对数图纸上作图,呈一条直线状态,求得其公式为 P=808.67A~(-1.3206),相关系数为0.9995。9.将各个部分单株材积生长率与年龄的关系以及黔桂林区杉木林分生长过程表中林分材积生长率与年龄的关系都拿到对数图纸作图,比较其直线的坡度,找出林分方面的五个关系及单株方面的三个关系在坡度上很相近似,因而分别求出八个关系式。10.将综合单株材积生长率年龄关系式与综合林分材积生长率年龄关系式进行比较,因为二者之间坡度非常接近,因而接近一个常数关系,那就是林分材积生长率为单株材积生长率的0.477倍。11.由上述此例值找出以林分平均单株材积生长量为基础的林分生长过程表中,各林龄单位面积株数減少的規律(x)。用普莱士勒氏公式计算其关系为x=m(1.477m+0.523m)/M(0.523M+1.477m);用单利式计算其关系为 x=0.447M+0.523m/M。12.将已有的七个材积表公式及新求出的十一个材积表公式,汇总起来与材积生长率公式在对数图上进行比较,虽然公式的形式相同,但直线的趋势完全不同。 13.以 I_a 地位级的杉木林分为例,求出材积年龄及材积直径关系式,并由这两个关系式导出年龄与直径的关系式为 A=1.1327 D~(1.54)。14.对捷福克央兹氏(Gevokiantz)公式及土耳斯基-施耐得尔(Schneider)公式进行初步比较及说明。15.龙泉尺码的数字规律是在1.9滩尺以上码价眉围的关系相当于由1.7分起按复利率14.78%向上增长的曲线;在2.0滩尺以下码价眉围的关系相当于由0.25分起按复利率26.81%向上增长的曲线。这个结果有十二个公式可以说明。而材积生长率曲线不合乎这一规律,而且两种趋势完全不相同,可以断言龙泉尺码数字的来源与杉木材积或杉木材积率等均无关系。  相似文献   

19.
间伐对杉木和马尾松人工林生长及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秦淮河流域溧水林场间伐10年的杉木和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间伐对林分生长及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伐促进了杉木和马尾松林分胸径、树高和冠幅的生长,间伐后杉木胸径、树高、冠幅比未间伐的增长率分别为11%、23.4%和26.7%;马尾松分别为23.5%、6.4%和39.2%.间伐10年的杉木林和马尾松林单株材积均明显增大,增长量分别为0.009 6 m3和0.031 1 m3,两个林分总蓄积量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杉木林的蓄积量减少了0.5 m3,而马尾松林分则增加了8.3 m3.杉木和马尾松间伐样地的枯损蓄积和株数枯损率明显降低.杉木和马尾松间伐后枯损蓄积分别降低了0.331 m2和0.098 m2;株数枯损率分别降低了21.8%和4.1%. 两种林分间伐后林下灌木和草本植物多样性都明显增加,杉木林下植物种类由16种增加至23种,马尾松林下植物种类由20种增加至23种.  相似文献   

20.
当发生枯损或处理被害木时,如何计算所征期间的生长率为好呢?这在定点重复调查以获取生长资料时是经常要遇到的问题。这时与期首相比,在构成期末蓄积的成份中缺少枯损或收获的那一部分。因此,不能套用一般的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