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豆种子发芽率的快速测定法任巧茹(黑龙江省绥化市种子公司绥化152000)一、快速测定大豆种子生活力的三种方法快速测定大豆种子生活力的方法有红四氮唑染色法(简称四唑法),靛红染色法和红墨水染色法。1.红氮吵染色法:原理是:有生活力种子的胚细胞具有脱氢...  相似文献   

2.
大麦种子发芽率的快速测定方法──红墨水染色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种子的发芽率是试验播种用种子品质的重要指标,为了比较准确地确定播种量,必须预先测定种子发芽率,为此,我们用常规法和红墨水染色法,对玉米和大麦种进行发芽率测定。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测定的发芽率相近,大安分别为89%和90%,玉米为72%和73%,但常规法测定需要的时间较长,一般为7-10天,红墨水法测定只需10一匕分钟,且方法简单,不需要特殊设备和药品,适于在农村应用,也便于在外地调种或引种时采用。一、测定原理:有红墨水染色法测定种子发芽率(即生活力)的理论根据是:生活细胞的原生质膜对于各种物质具有选择适性,即…  相似文献   

3.
用代号为9011和9013两种药剂分别处理春花生种子,进行密闭贮藏早春播种后继续进行非密闭贮藏,翌年在实验和田间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药剂处理的种子出苗率比未处理的高,与秋花生种子相当,产量高于没有药剂处理的春花生种子和秋花生种子;药剂处理时间越长,与对照比较效果越显著;药剂处理密闭贮藏的春花生种子经一段时间后进行非密闭贮藏,仍能有效保持种活力;秋花生种子早季播种发芽率高,但以后种子活力下降快,  相似文献   

4.
壳聚糖对花生种子萌发过程中某此生理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不同浓度的壳聚糖处理花生种子,对种子发芽势、发芽率、脂肪酶活性、GA3和IA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浓度为7.5mg/mL的壳聚糖溶液处理花生种子,其发芽势、发芽率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4.4%和4.5%,脂肪酶活性比对照提高162%,GA3、IAA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80.0%和60.3%。  相似文献   

5.
静电场在花生上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处理是提高种子活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已有许多的研究报道,使用不同的物理方法处理种子,如磁场、电场、超声波等,可以提高种子活力,促进幼苗生长,并增加作物的产量。本文旨在通过静电场处理花生种子,测定处理后发芽率、生长势及产量等方面的数值,试图探索出最佳...  相似文献   

6.
花生种子检验技术商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从种子纯度、净度、水分、发芽率等国标规定的四项主要检测项目上初步探讨了目前花生种子检验工作情况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花生种子检验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壳聚糖对花生种子萌发过程中某些生理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不同浓度的壳聚糖处理花生种子 ,对种子发芽势、发芽率、脂肪酶活性、GA3和IA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用浓度为 7.5mg/mL的壳聚糖溶液处理花生种子 ,其发芽势、发芽率分别比对照提高了 1 4.4%和4.5 % ,脂肪酶活性比对照提高 1 62 % ,GA3、IAA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 80 .0 %和 60 .3 %。  相似文献   

8.
一种简易的花生贮藏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珍珠豆型花生品种狮选3号为材料,用生石灰作干燥剂,瓦罐及木箱和保存容器,通过3年观察其含水量,发芽率,发芽势的变化,找到一种简单,价廉的花生种子贮藏方法。  相似文献   

9.
韩广清 《花生学报》2000,(3):29-30,22
ABT生根粉浸种可提高花生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促进进花生苗期根系生长,提高根系活力,促进进叶片生长和分枝的发生。认为这都有利于花生壮苗,是增产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吴兰荣  陈静  苗华荣  张成松 《花生学报》2003,32(Z1):195-199
试验采用烘箱干燥不同类型花生种子,测定了在不同干燥温度及时间条件下,花生种子含水量及生活力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花生种子是比较耐高温的,一般均能够承受60℃的干燥温度,并保持了70%(干燥24h)以上的发芽率,水分含量最低可干燥到2%(24~48h)左右,已经达到了种子超干燥水平.烘箱干燥效果受大气湿度的影响,干燥、大气湿度低的天气比阴雨、大气湿度高的天气干燥效果一般相差1%左右.种子活力高时比种子活力低时更能耐受高温干燥.采用烘箱干燥花生种子可以作为超干贮藏的水分干燥手段.  相似文献   

11.
 以扬稻6号花后3~10 d的颖果为材料,采用戊二醛 四氧化锇(GA OsO4)和高锰酸钾两种方法固定样品,Spurr树脂包埋后分别进行半薄切片和超薄切片。对半薄切片分别进行甲苯胺蓝(AMB)染色、高碘酸 希夫(PAS)法染色、多色性染液染色以及PAS AMB复染,比较了2种固定方法和4种染色方法对水稻胚乳细胞结构观察的影响。结果表明,GA OsO4固定的半薄切片染色效果整体上优于高锰酸钾,在超薄切片观察中,GA OsO4固定制样的细胞组织结构清晰,但细胞中内膜性结构不够清晰,而高锰酸钾固定制样则能较好的显示出细胞中内膜结构,但是对多糖和蛋白质的呈色较差。建议在实验中根据观察内容选择固定及染色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橡胶树叶片中胶孢炭疽菌的染色方法,通过显微观察明确胶孢炭疽菌在橡胶树叶片中的侵染结构,为橡胶树炭疽病的预测预报提供理论依据。在脱色剂(0.15%三氯乙酸乙醇溶液∶氯仿=5∶1)处理12 h,1%刚果红染色剂抽滤染色3 h的条件下,能清晰观察到胶孢炭疽菌在橡胶树叶片上的发育进程和侵染结构。结果表明,在28 ℃、100%相对湿度培养条件下,接种橡胶树淡绿期叶片2~6 h为分生孢子萌发高峰期,12 h后分生孢子萌发率大于85%;8~12 h为附着胞形成高峰期,接种12 h约75%的芽管顶端产生附着胞,少数附着胞中央部位开始形成侵染钉;24 h为侵染钉形成高峰期,同时分生孢子萌发形成多个芽管;36 h时附着胞顶端再次萌发产生次级附着胞,从而进一步侵染周围细胞,叶片出现零星病斑;48 h时芽管不断分支异化成菌丝并产生次级分生孢子,叶片出现大量典型的炭疽病病斑;72 h后菌丝在叶片表面纵横扩展,随机分支,逐步形成网状分布。随着菌丝的扩展,叶片组织发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侵染部位组织出现褐色坏死病斑。本研究建立了一种着色效果好,简便易行,经济有效的橡胶树叶片中胶孢炭疽菌的染色方法,进一步明确了胶孢炭疽菌的侵染结构。  相似文献   

13.
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低世代筛选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在育种低世代遗传改良中的问题,提出了简易的碘蓝染色法:采用一定量的半粒糙米染色,按照染色后颜色由棕红到深蓝的差异,将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分为4个类别,分别对应的直链淀粉含量由低到高。使用该方法测定了28份供试水稻品种,染色结果与实测值呈极显著相关(r=0.95**)。利用低世代遗传群体的研究,并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验证了该方法对Wx基因筛选的准确性。22份恢复系与保持系育种亲本通过此法所得直链淀粉含量与稻米淀粉合成相关基因标记之间的符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采用PCR方法克隆大豆光周期GmGBP1基因启动子,构建含有GmGBP1启动子驱动报告基因GUS的融合性表达载体pBI121-pGmGBP1::GUS,通过花序浸泡法,转化野生型拟南芥获得pBI121-pGmGBP1::GUS转基因植株,对T3代转基因拟南芥进行GUS染色,研究了GmGBP1启动子受激素和外源环境诱导的表达规律。结果表明:大豆GmGBP1启动子受水杨酸(SA)和干旱(PEG)以及高温等外源环境的诱导,与生物信息学预测GmGBP1启动子序列存在的逆境胁迫响应元件的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5.
台盼蓝染色鉴定拟南芥sdl1突变体的细胞死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支添添  周舟  韩成云  任春梅 《作物研究》2013,(3):217-218,223
拟南芥突变体sdl1在光周期为16 h黑暗/8 h光照条件下生长叶片出现先萎蔫后白化现象,采用台盼蓝染色的方法研究萎蔫及白化苗的死亡情况,结果证实突变体sdl1萎蔫处发生细胞死亡,但细胞完全死亡(完全白化)后不能被染色,所以台盼蓝染色只能对突变体sdl1细胞死亡的早期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16.
根据已发表的拟南芥基因组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以拟南芥基因组DNA为模板克隆AtNUDT8上游非编码区,并与pBAR-GUS3相连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NUDT8P-GUS,采用农杆菌GV3101介导的渗透法转化野生型拟南芥,通过除草剂筛选获得了一批抗性纯合子转基因植株,再对转基因植株2周幼苗进行GUS活性的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并对3.5~4周的转基因植株叶片进行病原菌诱导表达分析。结果表明:已获得AtNUDT8启动子,该启动子为组成型表达启动子,并且病原菌Pst.DC3000对该启动子无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GmPR10基因是病程相关蛋白PR10(pathogenesis-related proteins 10)在大豆中的同源基因。为探明大豆GmPR10基因的表达调控规律,应用PCR技术从大豆抗疫霉根腐病品种绥农10号中克隆了GmPR10基因上游2 235 bp的启动子序列pGmPR10,定向替换pBI121载体的CaMV35S组成型启动子,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BI121/pGmPR10/GUS,并转化农杆菌侵染烟草叶盘。GUS染色结果表明,pGmPR10受聚乙二醇(PEG)、低温(4℃)、水杨酸(SA)、茉莉酸(JA)和脱落酸(ABA)诱导表达,因此推测GmPR10基因可能参与植物激素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以及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条件下植物对环境响应的过程。此外,利用PLACE和Plant CARE在线启动子预测工具分析pGmPR10,结果表明:pGmPR10含有启动子的一般结构TATA-box和CAAT-box,光应答元件,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响应元件,热激元件,低温应答元件,干旱应答元件以及ABA、SA、JA应答元件等。  相似文献   

18.
构建了在油菜中新克隆的种子特异表达启动子NAPIN驱动GUS的植物表达载体pB1121 NAPIN-BAR,并利用真空渗透法转入拟南芥基因组中.转基因拟南芥后代卡那霉素抗性发生分离,选取具有3:1分离比的后代自交,产生纯合的具有单拷贝插入的后代,并通过PCR确认有植物表达载体特有的BAR基因启动子35S序列的插入.转基因后代GUS染色结果表明,GUS染色主要出现在角果皮位置,幼苗期只有子叶能被染色.新克隆的NAPIN启动子控制基因只在和种子有关的部位和种子衍生的部位表达.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SSR标记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铃薯品种早大白、黄麻子、克新13、荷兰15、大西洋为试验材料,提取基因组DNA,进行SSR标记,并将标记产物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比较不同电泳参数(聚丙烯酰胺凝胶的浓度、电泳电压、染色方法)对电泳结果的影响。确定了适合马铃薯SSR标记的电泳检测体系,即聚丙烯酰胺凝胶的浓度为12%,电泳电压为170V,染色方法为溴化乙锭染色。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8个基因型的大豆愈伤组织GUS瞬时表达的效果及其最佳染色条件,以考察不同基因型大豆愈伤组织对农杆菌菌株EHA105的敏感性.GUS染色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对农杆菌EHA105敏感程度差别较大,吉林47和东农42愈伤GUS染色效果较好;不同品种要求的最佳染色时间存在差异,对农杆菌EHA105较敏感的2个基因型吉林4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