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的生产及种植离不开水,农民的饮食起居也离不开水,因此,水既是农业之本,也是农民之本。近年来,我国逐渐认识到了水利工程的现实意义,中共中央大力号召各级政府加大当地的水利建设,尤其是农村区域更要注重小型水利的构建与管理。基于此,对农村区域小型水利所暴露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这些典型问题提出改善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佟远明 《农业展望》2006,2(6):24-27
从农业优惠政策、稻谷历史价格走势等方面作为切入点,分析今年农户的稻谷种植意向,根据对各稻谷主产省的长期监测,对稻谷播种面积的变化进行初步估计。分析了自然灾害对稻谷生产的影响和制约。自入春以来,低温冷害、干旱少雨一度困扰稻谷生产。台风“珍珠”的过早产生等气象条件,致使广东、福建两省农业生产遭受严重损失.湖南、江西等地受到株连,降水偏多对早稻生产亦有诸多不利。降水的严重不均导致东北地区并未获得此次台风的多少恩惠,旱情并未根本缓解。早稻上市仍有一段时日,东北粳稻更是为时尚早,后期仍然充满变数。新一轮最低收购价预案已经启动,而上年最低收购价稻谷轮出进度缓慢,仓储压力有增无减;东北稻谷播种面积增长,陈化稻谷今年下半年也将集中处置,粳稻上市后存在一定利空因素,各方主体入市心态较上年有望趋于平和。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农田气象问题正在严重影响我国农业种植,造成我国农业无法可持续发展。农业种植是我国生产建设的基础,农业水利技术是农业生产建设中的重要技术,国家对于农业水利工程也越加关注。提升水利灌溉管理技术在农业中的建设是促进我国小康型社会实现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国家农业化肥"减量化"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以江苏稻谷种植为例,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测算2004-2016年江苏稻谷生产的化肥施用效率,并探讨化肥施用效率与种植规模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考察农业化肥施用效率的提升效应与提升路径。结果表明:1)江苏稻谷生产的化肥施用效率为0.77,苏南、苏中和苏北稻谷生产的化肥施用效率差异较小,随着时间变化,苏南地区的化肥施用效率呈递减趋势,苏中和苏北地区呈略微增加趋势。2)稻谷生产的化肥施用效率和规模之间呈"倒U形"关系,且种植规模在3.33~6.67hm~2时化肥施用效率最高。3)如果能够有效消除化肥施用效率损失,在保持稻谷产出和其他要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下,稻谷生产化肥施用折纯量平均可以减少7.54kg/667m~2。其中,徐州、扬州、淮安、宿迁和连云港等稻谷产量较多的地区化肥潜在削减量较大。4)稻谷种植规模、家庭农业决策者年龄、化肥价格、稻谷生产补贴等对化肥施用效率均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5.
泰国不仅是东南亚大米出口最多的国家,也居世界大米出口之冠,首都曼谷是当前国际大米交易中心。 稻谷生产在泰国农业中占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种植面积为耕地的90%左右,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品种资源。稻谷产  相似文献   

6.
<正>作为水稻种植户最贴心的农业服务公司,中农控股下属公司江西中农现代农业服务公司紧密围绕江西种植户的种植生产所需,建立惠农平台,为种植户提供高质量、全方位、全产业链的综合服务。近期在早稻收割期间,江西中农农服圆满解决了种植户面临的稻谷烘干、卖粮等难题,让他们省心又省力,当上了"休闲地主"。江西中农农服制定了为水稻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玉米和水稻是农业的主要粮食产物,在我省农业主要以种植玉米和水稻为主,玉米既可以作为使用粮食,又能用于工业加工,而水稻是人们主要主食之一,种植面积最广,也是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居民口粮消费结构中稻谷占65%左右。所以玉米、水稻生产对我省粮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论述了吉林省玉米、水稻生产过程中关键环节的机械化问题及土地规模经营的必要性。从农业现代化的角度看,土地规模经营是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优质稻生产(1)湖南是全国水稻的重要生产区,水稻的种植面积和稻谷的生产总量一直稳居全国首位。水稻是湖南农业的优势产业,也是湖南农民重要的收入来源。怎样抓好优质稻生产呢?一是要按照市场化、企业化的产业思路开发按照区域化布局、基地化生产、规模化开发的基本原则,选择生  相似文献   

9.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由此可见水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又是进行生存的重要资源,对于农业生产尤为重要。“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业离不开土地,因此保持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利在当今,功在千秋。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水稻是我国传统的粮食作物,也是最主要的农产品,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我国之所以解决了十六亿人口的温饱问题,与水稻生产过程中的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有很大关系。本文就辽宁省营口市老边区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及应用,重点讨论农业机械化在水稻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与发展。1水稻种植技术及水稻生产的农艺流程水稻又称稻谷,是原产于我国的一种粮食作物,7000多年  相似文献   

11.
灌溉事业是关系群众生产的集体事业。它需要有组织的有系统的进行,才能发挥更大的效果,愈是高级的灌溉形式,也愈需要高级的组织形式。愈是高级的灌溉形式,其增产效果也愈高。因此必须走合作化的道路,才能充分利用水利灌溉,使农业生产不断增涨。一、灌溉在干旱地区的重要意义:灌溉是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尤以我国北部"十年九旱",年降雨量一般在500毫米左右,且大部集  相似文献   

12.
唐代江西地区的自然灾害以水旱灾为主,对本区的农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期间江西水利事业相比前代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本文重点对距今已有1200年历史的宜春水利史上的一项重大水利工程——李渠作一全面回顾,包括其兴建的历史背景、高超的修筑技术和完备的管理技术以及对当地农业生产作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平原、山区丘陵地带自然资源不同,农村人力资源文化状况不同,拥有的技能也不同。平原农村以初中文化程度为主,山区丘陵地带以小学文化程度为主。平原农民大都从事普通的农业生产,山区丘陵地带农民则具有特种种植的技术。平原应重点实施集约化经营和深加工项目开发,山区丘陵以特产成片种植、加工和转移开发为主。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推动下,推广高效节水技术是一种必然趋势。农业发展离不开水资源,对如何节约利用水资源,是水利人员重要关心问题。我国农业生产一直都是以粗放式进行,对水资源的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因此目前农业发展要大力开发并推广使用高效持续的水利节水技术,以下文章结合农田水利技术的发展趋势,简要阐述了农田水利事业的展望与科技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水利的发展,农业水利的水平高低对于农业生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农业水利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涉及到工程、资源、环境、管理等多个方面,本文主要针对农业水利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进行分析研究,希望对农业水利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从以往黑龙江省水稻生产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出,中国应该走计划种植水稻的道路,稻谷生产少了不行,生产多了也是浪费。稻谷存贮数量也不宜过多,而且要减少稻谷存贮年限,避免出现陈化稻谷。黑龙江省生产的稻谷75%左右是商品,对保证中国食物安全很重要,并且有较大再发展潜力。但近几年灾害发生频繁,单产波动幅度加大,国家应该重点支持科学研究和生产基础条件建设,为实现水稻生产的稳步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7.
稻谷是我国粮食种植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重要农作物之一,稻谷加工技术的发展与我国农业收入和国民经济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文章首先提出了我国稻谷加工产业的主要内容和当前的发展特点,在此基础上分类详细介绍稻谷加工过程中使用的技术,包括前期工艺、中期工艺和后期工艺。最后明确我国稻谷加工产业面临的问题,指出唯有不断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才能更好满足市场和人们生活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农机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要设备,农机推广服务是促进农机化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轻农民体力劳动负担的重要手段。但是农机技术在湖北武陵山区的使用还不够广泛。武陵山区既有丘陵又有小平原,是农业生产的天然宝地。然而,山区农民因其平均受教育程度不是很高,影响了农机推广服务工作的建设。文章针对当地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现状与建设路径进行探讨,以此来促进当地农机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农桐间作与作物产量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农桐间作是我省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长期和自然灾害斗争的一项有力措施,也是我国平原地区一种特殊的造林形式,是平原绿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具有保护农田、抗御自然灾害、改善田间小气候,保障农业高产稳产的防护作用,同时对尽快解决平原地区木材供不应求的急迫情况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农桐间作的防护效益及其对农业生产的作用,探讨农林生产的辨证关系,  相似文献   

20.
何刚德《抚郡农产考略》一书记载了清末抚州140多种常见的农产作物,并从天时、地利、人事、物用等方面详细说明了各农产的种植技术和生产经验。透过《抚郡农产考略》一书可知,清末抚州农业经营方式之出现,实际上是农业生产在与当地区域环境相调适过程中实现良性互动的结果;抚郡各县的乡民面对不同的地域环境,充分结合作物生长特性,因地制宜,发展出了多种以水稻种植为主、兼顾经济作物种植的农业经营方式,构建了充分利用各类土地资源的抚州特有的农业生产结构模式,是清末江西境内的小区域人地关系的充分凸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