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3 毫秒
1.
文章根据极限平衡理论,运用反分析法对老鸦山Ⅰ号滑坡进行稳定性分析,并用理正岩土工程软件,对该滑坡在自然工况、正常蓄水工况及水位骤降工况进行等Fs法稳定性复核计算,以分析论证滑坡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为揭示贵州麻阳河黑叶猴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对彭水水库建设的蓄水响应关系,为该保护区原始生态环境和黑叶猴生境的科学评价与保护,植被覆盖的恢复提供参考依据和基础数据,本文对彭水水电站建设前、中、后保护区生态环境变化进行动态监测,保护区对彭水水电站建设蓄水的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彭水电站建设后在自然保护区范围内淹没面积仅有4.8 hm2,只占整个自然保护区面积的0.1%,主要影响区域在洪渡河流域的淹没区,水位上涨导致土地利用、水土流失有部分变化。说明水库蓄水对整个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实时汛限水位动态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汛限水位动态控制是发挥水库兴利和防洪效益的最有效途径。为提高洪水资源利用率,运用预泄能力约束法确定某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的控制域,阐述预泄回充法和预蓄预泄法的基本思想和数学表达,讨论这2种方法在某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中的应用并分析该过程中带来的风险。分析结果表明,实行汛限水位动态控制相对常规调度能抬高汛限水位,增加水库蓄水,解决水库防洪与兴利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由于库水位升降、风浪的冲刷、暴雨、地震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在三峡水库蓄水后,必然引起库区两岸水位变动带一定范围内库岸边坡的失稳破坏,产生水库塌岸。本文是在对三峡库区地质条件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考虑了岸坡物质成分、岸坡坡角、库水位及波浪等因素,根据相似性原理,利用物理模拟的手段,对三峡库区的典型塌岸演化模式进行了模拟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库水位恒定与库水位升降作用下,二者的塌岸演化模式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5.
水闸工程利用闸门控制流量和调节水位,是排洪蓄水的重要水工建筑物。不仅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而且是泄洪防汛及蓄水灌溉的重要保证。因而在水闸施工中应控制好工程质量,做到内实外美。工程参建各方必须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根据水闸工程质量管理的特点,制定完善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制度和控制措施,建立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确保工程质量。文章主要对田凼坝水闸除险加固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三峡库区江心洲因库区分阶段蓄水下的巨大水位变化,在时空上产生了更多的响应,其动态演变对库区河流水文生态过程与通航具有重要影响.利用1989-2019年的Landsat遥感影像识别与提取三峡库区不同蓄水阶段江心洲的时空信息并构建变化序列,从江心洲的数量、面积、形态、位置分布等4个角度分析三峡库区江心洲的时空演变过程.结果表明:在不同蓄水阶段的三峡库区内解译发现众多江心洲,并将其分为小型、中型、大中型、大型4种类型,面积区间分别为:<3,[3,10),[10,100),≥100hm2,其中库区整体数量与面积的变化趋势分别以小型与大型为主.随蓄水位不断抬升,三峡库区江心洲的数量与面积发生显著变化,其中干流江心洲的数量与面积不断降低,而支流江心洲在二期蓄水前略有变化,二期蓄水后开始急剧增加.库区江心洲整体由“窄长”趋向于相对“短圆”的形态,原有的形态发育平衡状态被破坏.三峡库区蓄水导致库区江心洲空间分布上剧烈演变,使数量分布变得更加均匀,且面积加权的重心从库尾朝库区中部迁移.库区江心洲在不同蓄水阶段下呈现的不同响应特征,为江心洲发育特性探究、航道整治规划、洲滩生态工程建设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田伟国  彭嘉栋  沈军  李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9141-9145
[目的]基于MODIS影像序列,对三峡截流前后洞庭湖面积变化序列进行分析。[方法]基于2000~2010年的MODIS影像序列,分析三峡大坝建立前后,洞庭湖水体面积在枯水期和丰水期的变化,同时对汛期和干旱期洞庭湖面积变化与城陵矶水文观测站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自三峡大坝建立后,对洞庭湖在枯水期和丰水期的水体面积差有很大影响;在枯水期,洞庭湖水体面积与城陵矶水位线性关系较弱,而在丰水期,洞庭湖面积变化与城陵矶水位有较强的线性关系。[结论]该研究通过对城陵矶水位变化过程可大致估算出洞庭湖面积变化的大小,为洞庭湖水体变化的研究提供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8.
田伟国  彭佳栋  沈军  李赛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2,(6):1309-1313,1334
[目的]基于MODIS影像序列,对三峡截流前后洞庭湖面积变化序列进行分析。[方法]基于2000~2010年的MODIS影像序列,分析三峡大坝建立前后,洞庭湖水体面积在枯水期和丰水期的变化,同时对汛期和干旱期洞庭湖面积变化与城陵矶水文观测站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自三峡大坝建立后,对洞庭湖在枯水期和丰水期的水体面积差有很大影响;在枯水期,洞庭湖水体面积与城陵矶水位线性关系较弱,而在丰水期,洞庭湖面积变化与城陵矶水位有较强的线性关系。[结论]该研究通过对城陵矶水位变化过程可大致估算出洞庭湖面积变化的大小,为洞庭湖水体变化的研究提供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9.
雨水集蓄利用技术(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节水农业蓄水工程 蓄水工程是蓄集雨水的储水主体,是集雨窖灌工程的主要建筑之一,蓄水工程有水窖、塘坝、涝池等。由于水窖建筑容易,使用方便,蒸发渗漏少,水质基本不受污染,因而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  一、水窖窖址的选择  选择窖址应综合考虑集流、灌溉和建窖土质三个方面,一般应具备下列条件:  窖址要选择在有较大来水面积和径流集中的地方;水窖应在灌溉农田附近,引水、取水都比较方便的位置。山区应充分利用地形高差大的特点多建自流灌溉窖;要有深厚坚硬的土层,以质地坚硬、均一、粘结性强的胶土最…  相似文献   

10.
为有计划地合理放养鱼种,在利用水库养鱼时,要确定该库适宜养鱼的面积.一般有两种计算方法:①有水位记录的水库根据本库历年4~10月份平均水位计算面积.②无水位记录的水库,可根据水位与溢洪道底部相平时,水深70%时(即淹没)的面积计算.  相似文献   

11.
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蓄水工程布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蓄水工程是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中小型水利水保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工程。以毕节鸭池示范区石桥小流域为例,通过实地调查测算分析,进行石漠化综合治理中蓄水工程布设研究,认为提高雨水集蓄利用是解决灌溉缺水的主要途径,蓄水工程是雨水集蓄利用的重要工程措施,同时可解决喀斯特高原山区工程性缺水问题。应因地制宜地布设蓄水工程,蓄水工程与坡面水系工程紧密结合;在蓄水工程布设过程中进行蓄水池墙体稳定性分析和过水断面核算;蓄水工程防渗处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贵州喀斯特水资源集蓄利用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1):10075-10076
水资源集蓄利用研究是当代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通过对贵州喀斯特岩溶地区的水资源开发现状的制约因素的分析,提出大力发展小型集雨工程、加快中小型水利水电项目以及促进坡耕地改造等措施。  相似文献   

13.
杨润标  左国超  李娟  丁运芳  简亚琼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996-4998,5029
针对目前水质监测系统存在的缺陷,提出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进行洱海水质实时监测的方法。在洱海周边部署一定的传感器节点对洱海水进行实时监测,利用无线传感器节点自组织的方式传送到监控终端,实现区域监控。后台软件采用LabVIEW图形化编程软件设计,利用其提供的多种工具箱和函数库以及其强有力编程功能实现了系统的实时数据采集、数据显示、数据存储、监测报警等功能。该系统可实现对洱海水质有效实时监控,对水质状况的综合分析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康卫氏皿扩散法测定荞麦粉的水分活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世民 《安徽农业科学》2012,(5):2901-2902,2905
[目的]测定不同粒度荞麦粉的水分活度,为荞麦粉这种食品原料的储存和加工提供基础数据。[方法]运用康卫氏皿扩散法测定荞麦粉的水分活度。[结果]用氯化镁、碳酸钾、氯化钠、氯化钾4种盐的饱和溶液构成的四元体系,试验数据标准偏差较小,精密度高。荞麦粉的水分活度会随着粒度的变小逐渐增大,但增大幅度较小。[结论]在25℃,经过2 h的水分交换平衡,测定出粒度为80、100、120目的荞麦粉的水分活度分别为0.585、0.599和0.608。  相似文献   

15.
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是农田水利工程布局,而农田水利工程布局则依据水平衡分析,因此,水平衡分析直接关系到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的科学与否。水平衡分析应从项目区供水能力、地表径流利用系数等分析供水量,从农作物的种植结构、灌溉保证率、复种指数、灌溉定额等分析需水量,从而确定是否采取工程措施,保证供水量大于需水量,满足农田灌溉要求。以四川富顺县福善镇土地整理项目为例,探讨水平衡分析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期对土地整理项目农田水利工程布局能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赣东北低丘红壤区水资源的特点及其综合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全面分析了低丘红壤区的降水蒸发,土壤贮水供水和作物的耗水规律。表明降水量超前于潜在蒸发量变化是伏秋旱的主因。红壤的贮水空间又不多.能够供植物利用的有效水更低,仅占红壤总库容的1/5。只是其通透库容较大,深层水分比较丰富而稳定,通过农林复合等途径调控深层水分,促进土壤一植物一环境间的水分交换,是开发利用该区农业资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蓄水单坑均质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从土壤水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出发 ,建立了蓄水坑灌条件下的二维剖面土壤水分运动数学模型 ,并采用ADI法结合Gauess-Seidel迭代法进行了数值模拟。验证实验表明 ,模拟结果与实测值有着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崔延松  度巍  鲁红卫 《安徽农业科学》2014,(28):10038-10039,10042
在我国水利建设资金配置中,存在着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作为投资的主体,在兴建水利工程上进行着是否投资的利益博弈.基于演化博弈视角,分析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不同收益考量下长期博弈中形成的演化稳定策略,并揭示出由于存在“智猪博弈心态”,双方共同投资水利工程始终是不稳定策略组合,揭示了当前政府主导型的水利资金配置机制僵化现象.  相似文献   

19.
王志清  戴映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19958-19960
分析了宁夏红寺堡区当地水资源、扬黄水资源、可利用水资源的状况和用水现状。结合红寺堡区发展规划,在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种植结构调整、节水工程改造、节水灌溉制度应用的前提下,挖掘灌区用水潜力;设定区域用水水平,预测区域在2015年工业、农业、人畜、新增项目用水需求,分析区域水资源可利用量与用水需求的关系,评价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为区域发展决策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GIS技术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鹏  王姝  翟旭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5):4589-4591
基于GIS技术在土壤侵蚀分析、水土保持规划设计、水土保持监测等方面的应用,介绍了GIS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功能及其研究内容等,着重介绍了GIS技术在水土保持中的广泛应用。结合工作中的实践经验,探讨了GIS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数据存储、查询、检索、图形计算、统计分析、属性数据和图形输出、模型应用等功能在水土保持领域的应用,为水土保持工作构造了一个数字化信息平台,实现水土保持工作的动态化、系统化、可视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