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鱼苗下塘是鱼苗培育提高成活率的关键技术环节之一。鱼苗由于身体纤弱,对天气、水温、水质、敌害消除及放养时的操作等要求严格,养鱼者稍微疏忽,轻则造成鱼苗不同程度的死亡,重则导致养殖失败。现将鱼苗下塘技术要点概括为以下十个方面,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让鱼苗下塔后就能获得数量多质量好的适口天然饵料,必须先将鱼苗培育他的水质培育肥。这种方法以前称为肥水下塘。比不施肥的清水下塘效果好的多。由于水质肥、饵料生物多、鱼苗生长快、成活率高,要做到鱼苗在轮虫高峰期下塘,首先要了解鱼苗池中浮游生物的变化规律。当水温20-25℃,用生石灰清塘后水中浮游生物的出现顺序见下表:从上表可见,鱼苗下塘应选择在清塘后的7-10天,此时鱼苗下塘正值轮虫高峰期。但生产上无法根据清塘日期来要求鱼苗何时下塘,而且天然轮虫数不多,不够鱼苗吃。因此,人为施肥创造铃虫繁殖高峰期才能为…  相似文献   

3.
随着养鱼事业迅速发展,苗种培育成为关键性因素之一,然有些养鱼户对鱼苗何时下塘往往掌握不好,不但影响鱼苗的生长,而且也降低了鱼苗的成活率。肥水下塘的生物学原理是浮游生物发育规律和鱼类在个体发育中食转化规律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每年清明前后,当水温回升,稳定在18℃以上时,开始放养罗非鱼鱼苗。吉富罗非鱼每亩投苗量以1200-1500尾为宜,奥尼罗非鱼以1500-1800尾为宜,同时混养鲢、鳙鱼种各40-70尾,以控制水质。罗非鱼鱼苗下塘是鱼苗培育过程中提高苗种成活率的关键技术环节之一,因此养殖者在鱼苗下塘时需格外注意。本文将罗非鱼鱼苗下塘技术要点归纳为十二个方面,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多年来,苗种培育成活率差一直影响着成鱼的产量和规模化生产。培育鱼苗比养殖成鱼技术要求高,这是因为鱼苗体小,游动力弱,摄食能力低,对外界环境条件和敌害生物侵袭的抵抗力差,新陈代谢水平高。因此,在鱼苗生产中,常常出现成活率不高,甚至全军覆灭的情况。其根本原因是在鱼苗生产培育中的某个重要环节未能满足鱼苗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条件,造成了鱼苗大量死亡。我县鱼苗培育方法多是采取肥水下塘,并投喂豆浆。肥水与投饵相结合比单一施肥培育法容易掌握,比清水下塘把握性大,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由于技术水平不同,鱼苗  相似文献   

6.
在培育鱼苗时,为了提高鱼苗的培育成活率,我们通常采用先肥水后放苗,使鱼苗(水花)下塘后有足够的浮游动物作开口饲料,使鱼苗能够早开食、早适应。早生长。通过多年的养殖实践发现鳖苗放养(下低也应肥水后再下塘,而不宜清水下塘。通过实验发现肥水下塘有以下几个好处:一是当把水质培育成茶绿色或黄绿色时,池壁表面会附上~层生物膜,鳖苗放养后不易在攀附游动时擦伤体表。二是在肥爽的仿自然的水环境中,鳖苗一般不起堆,不互相嘶咬,栖息在池底时比较安定。三是肥水水体中有一定的浮游动物能使鳖茧自由捕食以补充营养丰富的活性饲…  相似文献   

7.
一、冬春下塘 常言道:冬入鱼苗长三分。由于冬季至初春时节,鱼苗壮、鳞片紧,适应力强,加之水温低,损伤小,此时下塘能较快适应新的生活环境,是放苗的黄金时期,不但成活率是1年四季中最高的,还极有利于来年生产。 二、壮苗下塘 选择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游动活泼的良种鱼苗下塘,方可提高成活率。 三、安全下塘 鱼苗下塘前必须严格检查清塘药物是否已经彻底失效。可先试放几十尾鱼苗入塘内的网箱,观察1昼夜,看鱼苗活动、浮头情况有无异常,如出现  相似文献   

8.
书讯     
《内陆水产》1993,(3):19-19
要将鱼苗快速培育成夏花,并提高鱼苗的存活率,须做好鱼苗下塘和鱼苗池的日常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9.
<正>培育优质足量的苗种是搞好水产养殖的重要一环。在鱼苗培育中,由于一些养殖户忽略了培育过程中的一些细节,使鱼苗成活率降低,效益不理想。经过多年实践经验摸索,笔者体会到:鱼苗下塘初期,身体细小嫩弱、游动缓慢,摄食范围小、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鱼苗的成活率,培育出健壮的夏花鱼苗,在鱼苗下塘时应注意如下几个关键因素:1.注意鱼苗是否能独立生活:鱼苗只有鳔充气(出现腰点)、自由平游,能摄食外界食物时方可下塘,这一点鱼苗生产单位应把好关,过早下塘容易造成大批死亡。2.注意鱼苗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塑料袋充氧密闭运输的鱼苗,体内往往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特别是长途运输的鱼苗,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很高,造成鱼苗处于麻醉状态甚至昏迷死亡。肉眼观察,塑料袋内大多沉底打团,如将这种鱼苗直接下塘,成活率极低。因此,凡是运输鱼苗,必须先放在鱼苗箱中暂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