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 农户兼业经营行为是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现象,尽管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农户兼业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但是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农户来说,兼业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把农业经营活动和非农业经营活动结合起来,增加经济收入,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3.
从新疆农村居民与全国农村居民平均每人年纯收入的总量和结构对比分析入手,找出新疆农村居民收入低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兼业性非农收入比例太低,进而分析制约其农民兼业增收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以兼业方式促进新疆农民增收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农户兼业经营行为是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现象。发展中国家的农户,兼业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把农业经营活动和非农业经营活动结合起来,以增加经济收入,改善生活质量。一、山东省农户兼业经营与收入的基本现状2002年冬季,课题组组织40多名大学生,在全省40多个县区的40多个村庄,调查了400多家农户兼业经营与收入的情况,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系统分析,其结果基本反映出了全省农户兼业经营与收入的基本情况。调查的农户分为三类:一类是纯种植业户,是指粮棉种植户,在375户中有40户,约占10.7%,年户均纯收入约3350元。二类是兼一农户,是指…  相似文献   

5.
国外农户兼业化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强 《世界农业》1998,(11):3-5
国外农户兼业化研究述评华中农业大学经贸学院高强农户兼业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都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因此,揭示农户兼业化原因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并分析其利弊得失,对正确认识日益深化的我国农户兼业现象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一、兼业农户的概念兼业统...  相似文献   

6.
农村低收入户群体是制约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和突出矛盾,这一阶层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已经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利用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将农村的低收入户作为一个阶层,从主导产业、收入渠道、货币化程度、生产要素、人口状况及文化素质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在分析其现状、特征及成因的基础上,着重提出了促进农村低收入户收入增长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侯宣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600-1602
在商业力量渗透、人地矛盾尖锐、租佃关系紧张所形成的巨大生活压力之下,清代广西边疆少数民族农户自发从事雇工与商贩等兼业行为。兼业化的发展对增强农户抗风险能力、强化小农经济、扩展民族经济交往有重要意义,但客观上也造成了清代广西经济发展新的不平衡,不利于小农经济的近代转型。  相似文献   

8.
贫困家庭农户的兼业行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贫困家庭产生兼业行为的理论阐述,和对甘肃省会宁县农户兼业行为的实证分析,指出了促使贫困家庭产生兼业行为的原因和阻碍部分贫困家庭进行兼业的障碍性因素,最后得出兼业有利于农户资本的积累,兼业的发展正是贫困地区劳动力迁移的一个必经过程,贫困家庭进行兼业是现阶段脱贫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9.
欠发达地区农户兼业发展的特征和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经济落后地区发展农户兼业提供理论支持,采用分层抽样技术,选取四川仪陇县的120户农户进行问卷调查,研究欠发达地区农户兼业的特征与制约因素,最后从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建立农村服务体系、加强职业教育培训、统筹城乡发展和加快小城镇建设等方面给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分析不同因素对甘肃省石羊河流域农户兼业分化经营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和文献资料分析方法,调查问卷针对流域756个农户,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和二值probit模型,分析流域农户兼业分化趋势的影响因素,及影响农户兼业分化程度的综合因素。【结果】 在排序模型中,性别在1%显著性水平上对农户兼业分化程度呈负向影响,年龄在10%及5%显著性水平上对农户兼业分化程度呈正向影响,婚姻状况在1%显著性水平上对农户兼业分化程度呈显著负向影响;家庭劳动力人数在1%显著性水平上正向促进农户兼业分化程度,农技培训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对农户兼职分化程度具有负向影响;图书室在10%或1%显著性水平上对农户兼业分化程度呈正向作用,文化广场在1%显著性水平上对农户兼业分化程度呈负向作用,粮食补贴在10%显著性水平上对农户兼业分化程度呈负向作用,邻里关系在10%或5%显著性水平上对农户兼业分化程度呈负向作用;农户家庭生活满意度在1%的显著水平上对农户兼业分化程度呈正向影响,农户环境满意度在10%显著水平上对农户兼业分化程度呈负向影响。【结论】 年龄、家庭劳动力人数、图书室、家庭生活满意度等因素对农户兼业分化程度呈显著正向作用;性别、婚姻、农技培训、文化广场、粮食补贴、邻里关系、环境满意度等因素对农户兼业分化程度呈显著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11.
农村生产力高度发展,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的物质基础。采用增长速度方程分析方法,通过对科技进步在重庆市农民增收中贡献的实证分析,得出了科技进步是重庆市农民增收主要来源的结论。同时指出,应从刺激农民对科学技术的有效需求、改善农村科学技术供给和完善农村科技供求中介体系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发挥科学技术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农民收入结构视阈下的黑龙江垦区农民增收新途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收入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而如何解决农民收入增加问题始终困扰着政府和专家学者,由于影响农民收入结构的因素较复杂。因此,文章从黑龙江垦区农民收入结构入手,分析影响农民收入结构的主导性因素,并提出垦区农民增收的六个方面新途径,为垦区制定农民增收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河南不同类型区农民收入差异分析及增收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缩小农民收入地区差异,增加农民收入,历来是政府关注的重点。文章依据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对河南省108个县(市)进行分区,分析了各类型区农民收入差异并寻找差异产生的原因。最后针对农业比较效益低和农民工资性收入不同等引起不同类型区农民收入差异的主要原因,提出加大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力度、推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就业能力等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李凤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707-15709
分5个阶段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民收入进行研究,指出农民收入的增加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有利于促进"三农"问题解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但受到农业科技水平低,增收渠道过于单一,农村公共服务落后,农业生产成本高等因素的制约,农民收入增长速度相对落后。对此,提出了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培养大批农业科技人才、促进农民就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建立健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杨凌示范区在促进农民增收工作中,创立了“政府组织,科技支撑,企业带动,农户实施”的杨凌模式,使杨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平均增加12.5%,快速的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文中论述了杨凌模式的运行机制、突出特色和实践作用。  相似文献   

16.
谭运德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6):2769-2771
从林业生态建设与资源保护、林业产业发展、林业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增产等方面,调查了河南林业在促进农民增收中的直接与间接作用。2005、2006、2007年,林业为农民带来的人均直接收入分别为532.82、596.92、694.58元,分别占农民人均总收入的18.56%、18.30%、18.03%;林业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农作物产量给农民带来的间接收入分别占农民人均总收入的7.04%、6.75%、6.05%。  相似文献   

17.
王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7):9500-9502
对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的农民和谐增收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阐述了农民和谐增收的内涵与意义,对农民和谐增收制约因素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促进和保障农民和谐增收的对策即创新制度与政府扶持相结合,培育新型农民,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等。  相似文献   

18.
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对廊坊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并探讨了廊坊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农林牧渔业及非农行业的相互关系,同时对农民人均纯收入指标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提出了促进农民增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广西甘蔗产业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克游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562-6564
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广西甘蔗产量与农民收入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当前,广西甘蔗产业生产成本过高,甘蔗加工产业链不长,蔗糖业价格联动机制不健全,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民增收。推广良种良法,实施甘蔗种植机械化,建立示范基地,实行产业化经营,完善市场联动机制,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强宏观指导等可提高甘蔗产业对农民收入的贡献度。  相似文献   

20.
将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小康村、温饱村、贫困村各自相邻(农村经济水平尽量相近)的对照村(非示范村)作为对比进行抽样调查,通过多因素影响对增加农民收入的综合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照村农民人均年收入均低于示范村,说明政府资金投入对示范村的当地产业发展、相应的配套政策和宏观指导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农民人均年收入、人力资本受教育程度、区位优势是农民收入增加3个主要制约因素;外出务工的工资性收入的增加、贵州近年自然灾害频发、农业生产的经济成本不断提高是农村劳动力减半的主要原因。根据以上调研结果,提出贵州新农村建设需要采取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