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树庚  任成梁  杨珍  张德  赵军 《玉米科学》2023,31(3):147-151
选取甘肃省3种基因型的玉米主栽品种(早熟、中熟和晚熟)亲本材料,在母本灌浆期喷施硒肥,在母本果穗子粒生理成熟(乳线大约在1/2位置)和完熟(乳线消失)时期测定秃尖长、出籽率、百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测试种子中硒元素含量和种子活力,分析外源调节物质“富硒叶面调节剂”对制种田玉米产量、子粒硒含量及种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有机硒肥对制种玉米部分产量构成因素有一定影响,不同基因型玉米秃尖长减少不显著,出籽率显著增加,显著提高种子中硒含量、种子发芽势和种子发芽率。  相似文献   

2.
不同肥料滴灌配施夏玉米产量与氮磷钾吸收利用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郑单958为材料,在滴灌施肥条件下设不施氮(N0)、不施磷(P0)、不施钾(K0)和氮磷钾均施(NPK)4个处理,以传统灌溉施肥方式(施用量同NPK处理)为对照,研究滴灌水肥一体不同肥料配施夏玉米产量与氮磷钾吸收、分配及利用特性。结果表明,滴灌条件下,相较于磷钾肥,玉米对氮肥更敏感。N0处理的产量、干物质积累量、整株氮磷吸收量均显著降低,其叶片钾含量、茎鞘磷含量极显著增加,导致叶片钾积累量、茎鞘磷积累量显著增加。P0和K0处理玉米产量、干物质积累量、植株氮素吸收量均与NPK处理无显著差异,分别导致磷素和钾素吸收量显著降低。不施磷钾肥处理氮素从秸秆向子粒的转运受到限制,子粒含氮量下降,氮素收获指数显著降低。滴灌条件下,氮磷钾肥平衡施用玉米养分吸收均衡、分配合理,物质生产和产量显著高于传统灌溉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3.
对15个玉米杂交组合种子不同成熟度与F1代产量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成熟度种子对F1代单株子粒产量会产生显著影响,F1代单株子粒产量与种子成熟度呈二次曲线关系(y=a+bx+cx2),并因组合不同而有较大差异,这种影响随种子成熟度提高而逐渐减小。杂交双亲对F1代单株子粒产量的影响表现,种子成熟度较低时,父本的作用比母本更明显;随种子成熟度提高,父母本的作用同等重要。本研究条件下,授粉35 d后收获的杂交种子已具备正常活力和丰产能力,且对F1代单株子粒产量的影响较小,在此后的时间内可根据需要适时收获。  相似文献   

4.
影响玉米杂交制种纯度的原因及提高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琴英 《玉米科学》2003,11(Z1):070-071
目前,我国玉米制种有关的主要问题是自交系不纯,制种时隔离区达不到要求,去雄不彻底对杂株清除不干净等.这样制出来的杂交种子纯度偏低,因为种子纯度是影响增产的主要原因.因此,选择高纯度的自交系把好制种质量关,是提高玉米杂交制种纯度及产量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以宜子粒收获玉米品种“浚单1668”为材料,2018~2020年在鹤壁开展子粒灌浆试验,分析子粒灌浆及脱水特性,探讨粒重、子粒灌浆参数和子粒脱水速率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揭示宜子粒收获玉米产量形成机制。结果表明,不同年份间玉米子粒产量、百粒重和收获时含水率差异显著。玉米产量的差异主要由粒重引起,粒重与灌浆速率显著正相关,与灌浆时间相关性不显著;日照时数和有效积温是影响灌浆速率和粒重的主要气象因子,日照时数和日温差是影响脱水速率的主要气象因子。结果还表明,子粒收获玉米浚单1668吐丝后积温达到769.1~905.0℃·d时,玉米子粒生理成熟,生理成熟时子粒含水量20.67%~25.33%。黄淮海区域玉米生产过程中,通过适时早播,增加吐丝后日照时数和有效积温,玉米获得最大粒重和产量的同时,可有效降低子粒收获时含水量。  相似文献   

6.
长期定位施肥对夏玉米生理特性及产品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26年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施肥对夏玉米生理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高量有机肥配施高量氮肥,夏玉米子粒氨基酸总量较对照增加了43.85%,必需氨基酸较对照增加了49.86%,能明显提高夏玉米子粒中丝氨酸、谷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脯氨酸的含量。夏玉米子粒氨基酸含量受施肥影响最大的是亮氨酸,其变异系数(CV)为17.13%,最小的是色氨酸,其CV为7.9%。  相似文献   

7.
河西地区位于甘肃省西部,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7~8℃,降水量60—610mm,蒸发量1400~3010mm,日照时数2200-3030h,无霜期85~165d。其生产的种子子粒饱满,光泽度好,千粒重高,商品性优。目前已是全国最大的玉米种子生产基地之一,常年制种面积达6万~7万hm2,年产种子占全国玉米用种量的45%以上。近年来,由于气候异常,玉米制种花期常遭受高温干旱、阴雨等不良气候的影响,造成空秆、缺粒、秃顶,致使产量下降、质量变劣,制约玉米制种产业的发展。如何改善玉米制种的胁迫条件,提高结实率,确保制种效益和质量,应成为河西地区玉米制种高度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杂交玉米制种过程中.由于繁种生产程序较多,种植农户往往会放松后期的田间管理,这样既影响了制种的产量又影响了种子的质量。给制种单位和农户带来了严重的损失。为了提高种子的商品性,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强杂交玉米制种田的后期管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种植密度与施氮水平对高淀粉玉米郑单18淀粉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关义新  马兴林  凌碧莹 《玉米科学》2004,12(Z2):101-103
在四种种植密度和四种氮肥水平下研究了种植密度和氮肥对高淀粉玉米品种郑单18子粒淀粉含量的影响.随种植密度增加,玉米(郑单18)子粒淀粉含量增加;随施氮量增加,玉米子粒淀粉含量的变化不显著;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玉米子粒淀粉含量与单株产量、千粒重均呈显著负相关,与子粒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亦均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种子生产是推广杂交玉米的基础和超产工作,种子质量的高低是直接影响杂交玉米推广和玉米增产的重要因素。提高制种产量和种子质量是当前乃至今后必须认真抓好的重要工作。优质高产制种主要把握好以下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1.
从光合作用、物质合成与运输、肥料的吸收利用等方面,概述了钾素对大豆产量及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探讨了钾素营养在提高大豆含油量的同时,在改善外观品质,尤其是在菜用大豆食用品质和营养品质改良中的作用。并从改善菜用大豆品质角度,提出了菜用大豆钾素营养研究应该注重探讨钾素营养在生理代谢过程中的作用及对蔗糖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在研究手段上应将常规实验方法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结合。  相似文献   

12.
大豆钾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从钾肥促进大豆对水分、养分的吸收利用,提高植株的抗旱、抗病虫害、抗倒伏等抗逆性进行综述,并阐述了钾肥对大豆生理特性及产昔品质的影响,总结了大豆的需钾特性,为钾肥在大豆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不同施肥水平下聚天冬氨酸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盆栽不同施肥水平条件下,肥料增效剂聚天冬氨酸对玉米苗期肥料吸收以及生长的影响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施用聚天冬氨酸可以使玉米幼苗中叶绿素的含量增加,叶片中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增强,光合速率加快进而加速光合产物的积累,聚天冬氨酸有利于玉米干物重积累,尤其在养分较为充足条件下,单株地上部干重和总干重分别增加19%和16%。施用聚天冬氨酸有利于促进玉米幼苗对氮、钾的吸收,在养分较充足条件下,植株氮、钾吸收量分别增加27%和19%。  相似文献   

14.
滴施液体肥对甜玉米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滴灌施肥条件下研究液体肥料对甜玉米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滴施液体肥料处理甜玉米的地上部生物量、株高、茎粗、叶长、叶宽等生长指标明显高于常规灌溉施肥处理;与常规灌溉施肥相比,滴施液体肥可明显提高甜玉米对氮、磷、钾的吸收量;滴施液体肥处理甜玉米的穗重、穗长、穗粗、百粒重、行粒数、产量、糖度分别比常规施肥处理高15.1%、2.1%、8.5%、12.3%、6.8%、10.0%、11.7%。滴灌施用液体肥可明显促进甜玉米的生长,提高养分的累积量,从而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15.
不同施磷水平对春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及转运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通过两年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磷条件下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利用及转运的变化。结果表明,玉米产量随施磷水平的提高先增后降,以施磷90 kg/hm~2处理最高。依据玉米产量(y)和施磷量(x)二次曲线拟合,得出最佳施磷范围为90.1~103.1 kg/hm~2。在施磷水平30~90 kg/hm~2范围内,抽雄期各养分积累量与转运量呈正比;当施磷水平提高至120 kg/hm~2,各养分向子粒转运量出现负效应。相关分析表明,除苗期外,玉米其他生育期氮、磷、钾的积累间及转运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向相关性,氮、磷、钾积累、转运与产量间也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向相关性,灌浆期氮、磷、钾素积累与产量间的相关系数最大。玉米磷肥生理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随施磷水平的提高先增后降,玉米磷素吸收效率、当季回收率和偏生产力随施磷水平的提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6.
不同玉米品种的品质、产量差异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李建奇 《玉米科学》2007,15(4):013-017
研究了不同品种对玉米子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形成是品种遗传特性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子粒品质之间的差异更多的表现为品种的遗传特性。根系分布影响品种间土壤水分、养分的吸收和地上部生物量的增长,直接影响光合产物的积累;植株将吸收、贮存的N、P在灌浆期输送到子粒的比例品种间存在差异,是子粒蛋白含量产生差异的生理基础;品种的灌浆特性影响玉米子粒及其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从钾素的生理作用、钾素缺乏与营养诊断、钾素对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我国油菜种植区土壤钾素概况以及钾肥施用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我国油菜钾素营养研究的状况,并对钾素在油菜上的施用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以先玉335为材料,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CK(常规尿素+磷酸二铵+硫酸钾)、BF1(生物炭+80%尿素+80%磷酸二铵+80%硫酸钾)、BF2(生物炭+80%尿素+磷酸二铵+硫酸钾)、BF3(生物炭+尿素+80%磷酸二铵+硫酸钾)、BF4(生物炭+尿素+磷酸二铵+80%硫酸钾),玉米开花期、成熟期采集样品,分析不同处理干物质和养分积累转运特征,明确生物炭与化肥减量配施对玉米产量及氮磷钾养分积累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BF1、BF2、BF3、BF4处理均增加了植株干物质积累量、转运率及对子粒干物质积累贡献率,提高了玉米产量,促进了玉米植株氮磷钾素积累总量。因此,可应用生物炭与化肥减量配施实现玉米节肥增产。本试验条件下,减量20%硫酸钾配施生物炭对玉米产量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9.
施钾对华北高寒区饲用玉米产量与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冀西北高寒区旱砂地条件下,研究钾肥施用量对饲用玉米产量和营养品质、根系吸收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肥显著提高了饲用玉米的生物产量,增产5.3%~27.7%;施钾肥降低了粗蛋白、粗脂肪、全磷含量,显著增加了粗纤维、粗灰分和全钾含量,增加幅度分别为6.9%、18.0%和85.9%,3个施钾肥处理生物累积量分别提高36.1%、50.4%和137.1%;施钾肥明显提高了伤流强度、各养分流量和钾离子浓度,其中,钾离子流量和浓度分别提高240.7%和42.9%,降低了茎基部伤流液中全氮和无机磷的浓度。均衡养分管理是提高饲用玉米产量及肥料效应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为油菜生产的提质增效,探究含钾有机水溶肥对油菜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的影响,以甘蓝型油菜旺城油8号为材料,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3个喷施时期(苗期、花期、苗期+花期)和5个含钾有机水溶肥施用量(0、375、750、1125、1500 g/hm2)处理,调查油菜产量性状。结果发现,在苗期或初花期喷施750 g/hm2的含钾有机水溶肥,油菜的株高、根颈粗、生物量等指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两个时期均喷施的处理其促进效果更优。在苗期和初花期均喷施750 g/hm2水溶肥,增加了单株有效角果数和每角粒数,显著提高油菜产量,较对照增加39.07%,产油量增加44.22%。认为可通过在油菜苗期和初花期每公顷各喷施750 g的含钾有机水溶肥,促进油菜的生长发育,提高菜籽产量,增加产油量,提升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