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不同水分梯度下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对4种不同水分梯度下18个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二因素裂区设计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雨养条件下,农大108、丹玉86、中玉9号、东单60号、沈玉18号5个基因型品种抗旱性强、水分利用效率(WUE)高,经济系数亦高;在补灌60,100,160 mm条件下,先玉335号和郑单958两个基因型品种在各种补灌条件下均表现高产,而且WUE和经济系数均高;从补灌水增产值的WUE角度看,随补灌水量的增加,增产值的WUE在下降,说明实行节水灌溉(非充分灌溉)有利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补灌水对产量构成因素影响最大的是每穗结实粒数。  相似文献   

2.
不同灌水次数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通过防雨棚下测坑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水次数对夏玉米形态指标、产量、耗水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玉米株高和叶面积指数随灌水次数的减少而降低;拔节期不灌水明显抑制株高和叶面积的增长.果穗长、果穗粗、穗粒数有随着灌水次数的减少而降低的趋势;灌4水的产量最高,在苗期和灌浆期灌水(2水)的处理产量最低,较灌4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3.
不同玉米品种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5个玉米杂交种为试材,探讨了苗期生长发育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GWUE、产量和耗水量在品种间的差异显著,在3种供水条件下,郑单958是高GWUE品种,具有高产中耗水的特性,鲁单981是低GWUE的品种,是低产高耗水品种,而四单19的GWUE是在干旱胁迫下最具增长潜力的品种,具有稳产节水的特性。  相似文献   

4.
灌水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6个当地主推小麦品种在节水灌溉条件下的表现,研究豫北地区小麦节水高效栽培技术,筛选节水条件下的高产品种.结果表明:最佳节水灌溉模式为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在不同灌溉模式下品种的产量潜力有差别,在只灌底墒水模式下,可选种周麦22,产量达7351.65kg/hm2;在底墒水+拔节水模式下,选种周麦22,其次是洛麦22...  相似文献   

5.
在定额灌水条件下,研究了不同覆膜和灌水方式对河西地区制种玉米产量的影响,为该地区发展节水、高效制种玉米栽培措施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设半膜平作漫灌(A)、半膜垄作沟灌(B)、全膜垄作沟灌(C)和不覆膜平作漫灌(CK)4种栽培模式,从制种玉米生长发育动态、土壤水热变化规律、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等方面比较了不同栽培技术的优越性。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制种玉米产量影响显著,依次为全膜垄作沟灌半膜垄作沟灌半膜平作漫灌不覆膜平作漫灌,全膜垄作沟灌处理较半膜平作漫灌、半膜垄作沟灌处理分别增产24.5%、9.3%,较不覆膜平作漫灌增产高达34.9%;水分利用效率全膜垄作沟灌处理最高,达1.79 kg/m3,其次为半膜垄作沟灌、半膜平作漫灌、不覆膜平作漫灌。由此可见,全膜垄作沟灌技术是河西地区制种玉米产业发展和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急需推广的节水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灌水时期对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灌水时期对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前限量灌水塌实了土壤,促进了小麦冬前分蘖和次生根喷发,提高了成穗数,从而提高了产量;配合孕穗期增量灌水小麦产量最高、水分利用效率最高;配合拔节期增量灌水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次之,且二者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在干旱条件下,选择农大108和郑单958为供试品种,研究其在不同种植密度下的群体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相同密度下,郑单958产量高于农大108;农大108在低密度下,穗粒数占有优势;在高密度下,郑单958在穗粒数和百粒质量上占优势;在水分利用效率方面,不同种植密度下郑单958均高于农大108。  相似文献   

8.
灌水对胡麻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陇亚杂1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灌水处理对胡麻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胡麻的总耗水量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与不灌水处理相比,现蕾期灌水180 mm处理和盛花期灌水180 mm处理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显著增加了17.14%和9.26%.胡麻籽粒折合产量随灌水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现蕾期灌水180 mm处理的折合产量最高,达2461.32 kg/hm2,较不灌水处理显著增产952.29 kg/hm2,增产率63.11%;盛花期灌水180 mm处理的折合产量为2354.55 kg/hm2,较不灌水处理增产56.03%.综上所述,现蕾期灌水180 mm是胡麻兼顾高产和节水的最佳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9.
研究不同灌水方式对春玉米根系生长分布、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金穗四号"春玉米为供试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抽雄期、灌浆期和成熟期不同土层在交替隔沟灌溉、固定隔沟灌溉和常规沟灌3种灌水方式下玉米根系生长的状况。结果表明,不同位置根长占该土层根长的百分比:40~100cm土层,植株北侧成熟期固定隔沟灌溉处理较大;0~100cm土层,植株南侧固定隔沟灌溉处理较大,植株上交替隔沟灌溉处理较大,根系总量以交替隔沟灌溉处理较大。各层根长占整个土层根长百分比为灌浆期和成熟期60~100cm土层固定隔沟灌溉处理较大。监测时期内根系总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以交替隔沟灌溉处理较大,较固定隔沟灌溉,产量提高了17.38%,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16.16%。可见,交替隔沟灌溉更有利于玉米根系的生长,能显著提高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
2004~2005年在甘肃省定西市唐家堡进行了双孢菇的高效节水试验,通过对双孢菇的生长及产量的分析研究表明:随着供水量的增加,双孢蘑菇的菇高、菇盖直径、菇盖厚度、柄直径、菌丝的长势、菌丝的干重等发生着不同的变化.当供水量为400 mL/(m2.次)时,双孢蘑菇的生长量与各经济性状均达到最大值,水分利用效率最大,为0.040kg/(mm.m2),水转化效益亦最佳,约为596.28元/t.当供水量为600 mL/(m2.次)时,双孢蘑菇的生长量与各经济性状均最小,水分利用效率亦最小,为0.020 kg/(mm.m2),水转化效益约为333.52元/t.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春玉米种植的适宜滴灌水量,以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试验基地开始的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设置312(W1)、645(W2)、945(W3)、1 275(W4)、1 605 m3/hm2(W5)及雨养无灌溉(W0)6个不同滴灌水量处理,测定2019和2020年各处理玉米不同生育时期0—60 cm土层土壤水分特征及产量差异。结果表明,随滴灌水量的增加,玉米全生育时期耗水量逐渐增加,其经济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灌溉水利用效率随滴灌水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其中W4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综合表现优于其他处理。2019年玉米最高经济产量为16 952.9 kg/hm2,2020年为16 802.84 kg/hm2,2年均以W4最高;2019年W4经济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2020年W4的经济产量分别比W0和W5高77.2%和7.3%。2019年W4的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W5,位于第三位;2020年W4的水分利用效率在所有处理中最高,显著高于W0、W1和W5,但与W2、W3无显著差异。综上,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采用1 275 m3/hm2的滴灌水量可有效提高春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水频率对滴灌小麦农田土壤水分分布及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整个生育期来看,在灌水量375 mm条件下,高频灌溉(每4天1次)处理0~40 cm土层含水率和土壤贮水量较高,而深层(40~100 cm)土壤较低;低频灌溉(每10天1次)处理有利于水分的下渗和侧渗,深层土壤含水率和土壤贮水量较高,但水分补给不及时,表层土壤含水率和贮水量偏低;总体上中频灌溉(每7天1次)处理有利于水分在土壤剖面中的均匀分配,有利于作物生长。中频灌溉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都最高,分别比高频灌溉和低频灌溉产量增加7.6%和13.5%,水分利用效率增加2.6%和9.9%。在当地自然气候条件下,滴灌小麦采用375 mm灌溉量和每7 d 1次的灌溉频率是较适宜的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13.
通过研究不同灌水定额下欧李抗逆性状及耗水特性,本试验探索了欧李在宁夏中北部半干旱地区栽培的可行性和最优灌水定额。结果表明:成年欧李树在灌水定额为7 mm时仍能完成生育全过程,表明其具有较强的抗旱性;随着灌水定额的增加,丙二醛含量和细胞膜透性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游离脯氨酸和叶绿素a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综合分析欧李抗逆性、耗水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可知,灌水定额为20 mm处理是兼顾产量和节水效益的最佳处理,与灌水定额为7 mm处理相比,虽然水分利用效率不高,但产量增加84.08%。总体来看,在该地区将欧李作为经济林兼作生态林的栽培树种,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4.
不同灌溉方式对烟草生长、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烟草节水灌溉适宜的推广模式,促进烟草生产节水增产和提质增效。【方法】根据烟草需水特性设置了沟灌、穴灌和滴灌(即G、X、D)3种灌水方式及低、中、高(即L、M、H)3个灌水水平与对照(雨养,即CK)共10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研究不同灌水处理对烟草生长、光合特性、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滴灌、穴灌和沟灌各处理的烟草株高、茎围和单叶面积均明显优于CK,且以DM、DH处理最优,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滴灌、穴灌在显著提高烟草叶片净光合速率(Pn)的同时降低了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使叶片羧化速率(CE)与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i)显著提高,以DM、XH处理效果最明显;不同灌水处理中,XH处理与GM、GH处理产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XH处理水分利用效率(WUEy)极显著高于GM和GH处理(P0.01);DM和XH处理的烟叶产量、上等烟叶比例、WUEy较为理想,分别为2 628.47kg/hm2、63.5%、5.69kg/(hm2·mm)和2 389.85kg/hm2、62.1%、5.03kg/(hm2·mm)。【结论】以实现烟草生产节水高产增效为目的,DM(滴灌中水)处理(灌水定额4.8mm、全生育灌水6次、灌溉定额28.8mm)和XH(穴灌高水)处理(灌水定额3.2mm、全生育灌水6次、灌溉定额19.2mm)均是较适宜的推广模式,后者更适合在经济条件较差的干旱缺水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5.
滴灌大豆不同灌水量的产量与水分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分析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地区滴灌条件下不同水分处理对大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于2009年在黑龙江省西南部的杜蒙县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进行了不同灌水量处理的大豆滴灌试验.结果表明,滴灌大豆生育期耗水量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日耗水强度在结荚期达到最大,且各处理这一时期的日耗水量分别为4.3、4.8、5.1、5.4、2.3 mm·d-1;通过分析计算得出,大豆滴灌与不灌相比可使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在超过某一值后,土壤水分含量的提高并不明显;根据不同水分处理对大豆的产量和生长状态的影响,确定滴灌大豆适宜的灌水量为1090 m3·hm-2  相似文献   

16.
通过测坑试验,研究了膜孔灌灌水频率和灌水量对夏玉米耗水量、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和抽穗期是玉米需水的关键阶段;相同灌水频率时,耗水量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大,相同灌水量时,耗水强度随灌水频率的增加而增大;玉米产量与玉米生育期总耗水量之间呈良好的抛物线关系;膜孔灌夏玉米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较佳的需水量是2 546~3 410 m3·hm-2;灌水条件相同时,玉米膜孔灌比常规畦 灌的耗水量减少6.2%,水分生产效率提高23.3%,增产15.9%。  相似文献   

17.
通过田间畦灌试验,研究了冬小麦主要生育阶段的需水规律,分析了不同畦灌方式对冬小麦土壤水分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评价不同畦灌处理下的灌水质量及节水效益。结果表明,冬小麦灌浆期对水分需求量最大;与漫灌(CK)处理相比,冬小麦畦灌小区30 m×3 m的灌水均匀度与灌溉效率最高,达到93.33%和84.46%,耗水量减少了5.96%,产量增加了25.30%,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33.24%,增收1561.61元·hm-2。结合当地实际生产情况,推 广适宜的畦灌模式是入畦单宽流量5 L·m-1·s-1,畦宽3 m左右,畦长30 m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8.
在大田滴灌条件下,研究15个不同基因型甘蔗高产性状表现及水分利用特性,旨在为甘蔗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及高产栽培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采用滴灌栽培能显著增加甘蔗产量,提高蔗糖分;GT97-69、GT02-833、GT02-770等13个品种(系)产量高于CK1,且产量在120 t/hm2以上,其产量性状表现为株高273~357 cm,茎径2.47~3.32 cm,有效茎71 990~97 775条/hm2,农田总供水利用效率(WUEa)为64.40~83.71 kg/mm.hm2。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覆盖种植方式与平衡施肥对旱地春玉米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三种覆盖种植方式中,全膜双垄沟播种植方式有利于玉米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增加玉米干物质积累量,N、P、K平衡施肥干物质积累量增加效果明显;与全膜双垄沟播相比,半膜覆盖和裸地种植玉米籽粒产量分别减产8.5%~17.6%和61.1%~95.3%,水分利用效率分别降低3.5%~15.1%和52.8%~60.2%;N、P2O5和K2O的用量分别为225、120、60 kg·hm-2时,F1N1处理玉米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研究表明,在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条件下,平衡施肥可显著提高玉米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0.
去电子水灌溉对冬小麦生长及其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去电子水灌溉对冬小麦生长及其水分利用的影响,选取关中平原典型灌区为研究区开展大田试验。以冬小麦"小偃22号"为供试作物,设置不同的灌水类型(普通水与去电子水)和灌溉量水平(60、120、180 mm与240 mm),分阶段对冬小麦的生长指标与光合指标进行测定,分析冬小麦的耗水特性、土壤水分变化状况及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同一灌溉量水平(180 mm)下,与普通水灌溉相比,去电子水灌溉的冬小麦生长速率更快,同时耗水量较高,其籽粒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亦显著提高了17.8%与15.1%;与0 mm灌溉相比,去电子水灌溉的冬小麦增产46.9%,高于普通水灌溉处理(24.7%)。去电子水不同灌溉量处理中,灌溉量为180 mm时冬小麦的籽粒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均最高。因此,可以将去电子水灌溉180 mm作为关中平原冬小麦高效用水和高产的较优灌溉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