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暗管排盐工艺技术下的洋白蜡行道树根系生长在厚1m、宽1.2m的长条形土壤空间中,植物生长可能发生营养缺失。文章对不同林龄洋白蜡行道树土壤和植物叶片养分特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每年基施肥料养护措施下,林龄越大(即建植养护时间越长)的洋白蜡行道树绿地土壤有机质、N、P等养分含量明显越高,且不同林龄绿地土壤养分含量都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明显降低;不同林龄洋白蜡叶片有机C、N含量无明显差异,N/P在8.64~11.29之间,P与N比较相对含量高;为了保证洋白蜡持续健康生长,应当增加施肥深度,改善中下层土壤水肥条件,促进根系向下生长,同时适当增加N施用量、减少P施用量。  相似文献   

2.
北京开花竹林土壤主要养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对比分析法,研究了北京市早园竹开花竹林和正常竹林土壤主要养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开花竹林土壤中氮肥和磷肥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竹林,钾肥含量没有明显差异;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土壤中氮、磷、钾肥含量明显降低,尤其是竹鞭和竹根集中分布的10~30 cm深的土层,土壤养分严重亏缺。因此,在竹林经营中,应以"补氮提磷"为土壤养分管理目标,同时将10~30 cm深的土层作为竹林施肥的"目标土层",积极探索有效的竹林施肥和土壤改良技术。  相似文献   

3.
对内蒙古敖汉旗2006年退耕还林的樟子松纯林、山杏纯林、山杏沙棘混交林和荒草地(对照)不同深度的土壤养分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人工林的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明显增加,山杏沙棘混交林中沙棘林带表层的速效磷含量明显增加,山杏纯林浅层的速效钾含量明显增加;3种人工林和荒草地的土壤养分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表层土壤养分条件较好,说明土壤养分具有很强的表聚性;3种人工林与荒草地相比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土壤养分水平,樟子松纯林和山杏沙棘混交林中沙棘林带的土壤养分条件较好.  相似文献   

4.
杉木纯林及杉木火力楠混交林林分结构及土壤养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广西南宁市郊杉木纯林和杉木+火力楠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杉木纯林与杉木+火力楠混交林的生长与土壤养分之间的关系差异,以期为杉木人工林的营造提供数据参考。结果表明:杉木+火力楠混交林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单株材积等生长量显著高于杉木纯林;混交林的径阶集中分布范围为18~22 cm,纯林主要集中分布在12~20 cm径阶范围内;杉木混交林径级离散度为0.593 3,杉木纯林径级离散度为0.929 3,混交林分化不明显而纯林分化明显。杉木混交林与杉木纯林土壤养分含量差异显著,混交林土壤中全N、氨态N、全P、全K、速效P、速效K含量均显著多于杉木纯林,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均逐渐减少。混交林林分结构比纯林稳定,养分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5.
由于深圳市填海区土壤没有经过原位自然成土及生物演替过程,加上受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导致绿地土壤质量下降,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因此开展填海区绿地土壤研究对于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为明确该区域生态建设的主要障碍因子,于2018年在深圳前海自贸区采集20个土壤剖面(75个样品),采用物理和化学分析方法,测定了其土壤水分、盐分和养分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盐分参数和养分含量在土层间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在垂直剖面上的分布较为稳定。土壤容重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以30~60cm土层最高,而含水量的变化趋势相反,其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以120~150cm最高,呈底聚型分布。土壤电导率和Na+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在60~90cm达到峰值,分别为其余土层的1.32~2.42倍、1.13~2.75倍,全盐量、Cl-和SO42-则呈现“降-升-降”的趋势,且电导率、全盐量与Na+、Cl  相似文献   

6.
不同抚育措施对油茶林土壤养分 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常宁地区不同抚育措施油茶林的土壤养分、微生物及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各林分间土壤养分、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存在较大差异。同一林分土壤养分、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随取样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锄抚林地在土壤养分、微生物总数和酶活性方面明显高于未抚育和刀抚林分。相关分析表明,这3种林分的土壤养分(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磷)与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细菌数量和脲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磷等主要养分指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与土壤养分指标间相关性不强。  相似文献   

7.
利用常规分析方法对黄淮学院新校区绿地土壤物理化学性状调查测定,结果表明:各绿地土壤紧实度高,含水量低,这是由于高紧实度阻碍了水分向土壤渗入;大部分绿地土壤pH值在弱酸性到弱碱性范围内,但有两块绿地土壤pH值呈碱性,这是残留的建筑遗弃物造成的;各绿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但速效养分含量低.依据上述结果提出对黄淮学院绿地土壤进行管理及改良的一些措施,并为新建绿地土壤是否改良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人工造林对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一直是森林培育过程中受到关注的问题之一。采用典型样地取样和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树木园不同针阔叶树种林地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相同立地条件下,人工造林后土壤养分的表聚性明显,且树种不同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不同;栽植针叶树种主要是改善浅层土壤全氮含量,并明显提高0~40 cm土层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含量,而对土壤全磷、全钾含量影响不明显,甚至降低了土壤全磷含量;而栽植阔叶树种后,不同土层深度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均高于对照样地,且对改善土壤全氮、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的效果明显好于针叶树种。内蒙古林科院树木园不同树种林地土壤养分含量明显增加,尤其是增加表层0~5 cm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而阔叶树种对增加全磷、速效磷含量好于针叶树种。  相似文献   

9.
4种人工林土壤酶活性与养分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长沙市城乡交错带4种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林分下不同层次土壤的理化性质及脱氢酶、过氧化氢酶、脲酶、磷酸酶、纤维素酶的活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其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容重自上而下逐渐增加,但差异不明显;土壤pH、有机质及各土壤养分含量均随土层加深而减小;杉木林的土壤肥力状况最好,樟树林较差;不同林分下土壤酶活性均表现出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弱的变化规律,杉木林酶活性最高,枫香林酶活性最低;各林分土壤酶活性的高低与土壤容重、含水率没有相关性,土壤磷酸酶、脱氢酶、纤维素酶活性与pH呈显著负相关(P0.05),土壤中5种酶的活性与土壤主要养分因子间均存在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太原市不同绿地类型土壤为研究对象,参考景观梯度分析法,按照《城市绿地分类标准》,设置4类城市绿地样地,分析研究城市绿地土壤理化性质。结果显示:1)太原城市绿地土壤基本呈碱性,p H平均值为7. 65,土壤TN在含量上处于偏低水平,为0. 13 g·kg-1,TP含量较丰富,为1. 32 g·kg-1;不同类型绿地土壤TOM、TN、TP水平分布差异性不显著。2)各类绿地土壤TOM均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土壤TN、TP随深度增加无明显的规律。3)城市化高水平区、中水平区绿地土壤TOM显著低于城市化低水平区,而TN、TP含量则显著高于城市化低水平区;城市化高水平区、中水平区表层TOM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层,TN、TP垂直分布无显著差异;城市化低水平区TOM含量各层次之间无显著差异,TN、TP分布表现出类似的规律,0~20 cm土层含量显著高于20~30 cm,层次性较明显。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重庆主城不同功能区包括公园绿地、居住区绿地、工业绿地及道路绿地的城市绿地土壤进行采集调查,检测了包括有效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在内的八项养分指标,参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级标准并采用改进的内梅罗综合肥力指数评价法,对重庆不同功能区土壤养分指标进行了综合肥力评价。结果表明:重庆主城不同功能区综合肥力水平为:公园绿地道路绿地工业绿地居住区绿地。由此可见,人为因素对重庆主城区绿地土壤综合肥力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西安市区林业土壤为研究对象,系统采集了0~20cm土壤样本,研究了土壤容重和速效养分现状。分析结果表明,道路绿地土壤容重最大,显著高于其他三种绿地,公园绿地、街头绿地、附属绿地之间差异不显著;公园绿地速效氮含量最高,道路绿地含量最低;其中附属绿地速效磷含量最高为38.08 mg.kg-1,道路绿地速效磷含量最低为13.27mg.kg-1。  相似文献   

13.
上海金山区园林防护绿地群落调查及防火配置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城市林业》2021,(1):19-24
为了提升城市防护绿地的防火能力,文章以上海市工业比较集中的金山区为例,系统分析防护绿地现有树木种类和群落结构,并绘制防护等级现状图;根据用地性质划分不同区域的火灾风险,同时绘制绿地防护等级目标图;最后将现状和目标等级进行比对分析,参考常见树种的阻燃特征提出防护绿地群落成分和结构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4.
马尾松细根与土壤养分含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根钻法研究黔中12年生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下不同层次土壤(0~20 cm和20~40 cm)细根的分布情况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分布,并做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细根单位面积生物量、根长密度及比根长在0~20 cm土层明显高于20~40 cm土层,在0~20 cm土层中单位面积根量是20~40 cm土层的3~6倍;土壤中养分含量也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少;马尾松根系生物量、根长密度及比根长与土壤中有效性养分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细根生物量、根长密度与马尾松胸径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养分含量对生物量、根长密度的综合影响存在显著线性相关性(R~2=0.903、0.917),土壤养分(0~20 cm、20~40 cm)对马尾松胸径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线性相关关系(R~2=0.878、0.934),与树高线形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对科尔沁沙地不同林龄(7、12、19和31年)的小叶锦鸡儿人工林土壤特性变化的研究表明:土壤全氮含量、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C/N比随着小叶锦鸡儿林龄的增加而提高,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31年生小叶锦鸡儿深土层中依然保有较高的养分含量;平茬抚育后,20 cm以上表层土壤养分含量有所提高,20 cm以下土壤养分含量和各土层C/N比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6.
对广东省内野生猪笼草集中分布的4个地方进行了群落调查及土壤养分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内野生猪笼草群落热带性质明显,主要分布在相对湿度较高的向阳山坡上,属沼生植被类型,其种群数量较少,群落多样性较低;生长环境的土壤偏酸性,有机质、氮、钾含量都较高,全磷含量较低,沼生性质明显。分析猪笼草的群落学与土壤养分特征,可为其保护和引种栽培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八角林地土壤酶活性和养分的分布特点及其相关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袁霞  何斌 《经济林研究》2004,22(2):10-13
研究了广西高峰林场和大明山自然保护区八角林地土壤酶活性(包括过氧化氢酶、转化酶、脲酶、蛋白酶和酸性磷酸酶)和养分的分布特点及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1)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以表层土壤的最大,随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渐下降;(2)坡位不同,土壤养分含量和主要酶活性也不同,呈现下坡>上坡的趋势;(3)土壤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水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密切相关,不同的土壤酶活性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因此,土壤酶活性可作为八角林地土壤肥力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为促进榆林城市生态环境健康平衡发展,对2020年榆林市两大城区的绿地分布格局、绿地类型及景观指数进行了系统分析与评价,表明:(1)榆林市2020年城市绿地率为34.22%,绿地斑块主要为大型斑块和特大型斑块;绿地类型主要为防护绿地和公园绿地。(2)榆林市城市绿地分布格局为:公园绿地、防护绿地,主要分布在城区边缘及开发区,大而聚集,破碎度低,生态调节作用比较局限;附属绿地主要分布在城区人口密集度高的区域,小而分散,破碎度高,可利用率较低。(3)横山区城市绿地以防护绿地为主,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较低,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分布不够科学合理。建议在今后城市绿化中,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秉持防护绿地为主,其他类型绿地交错有序分布的原则,加强横山区城市绿化。  相似文献   

19.
不同林分密度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养分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3种不同林分密度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林分密度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的土壤养分特征,结果表明:同一林分密度条件下,土壤养分含量(有机质、全氮、全磷、C/N)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降低的趋势,呈现明显的"表聚"现象;不同林分密度下,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规律不尽一致;对土壤养分含量与环境要素(凋落量、现存量、林分密度、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率)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凋落量、现存量和林分密度与土壤养分含量的关系密切;林分密度为750~900株·hm~(-2)时,土壤多种养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林分密度养分含量,有利于该地区林地系统土壤养分特征的维持,以获得更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两个金银花品种根系对土壤物理性状影响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层挖取根系方法调查两个金银花品种秧花、蒙花的根系分布,同时测定植被下不同深度土壤的水分含量、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持水量等土壤物理性状指标。结果表明:秧花根系主要分布在0~20cm土壤中,占总根系生物量的97.9%以上;蒙花根系主要分布在0~30cm土壤中,占总根系生物量的99.0%以上。秧花的吸收根系分布对土壤水分具有一定影响,吸收根集中分布区域下层土壤含水量虽仍在增加,但增加的趋势有所减缓。吸收根集中分布深度的比较发现,蒙花明显大于秧花。研究结果表明,两金银花品种根系的分布对土壤物理性状均有一定影响,并与对照样地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