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明确杧果新病害露水斑病病原菌(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的生物学特性,以便为该病害的发生规律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定了不同条件对病原菌菌丝生长、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菌丝在杧果葡萄糖琼胶培养基和PDA培养基上生长最佳,最适生长温度20℃,最适p H值7~8,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不明显,菌丝对有机碳源乳糖和有机氮源氨基乙酸利用最好,菌丝致死温度为50℃、10 min;产孢量以25℃、p H 6、光暗交替、麦芽糖为碳源、L-胱氨酸为氮源时最大;分生孢子萌发率以25℃、p H7、液态水、有机碳源阿拉伯糖、有机氮源L-天冬氨酸为最适条件,分生孢子致死温度50℃、10 min。【结论】杧果露水斑病菌喜好20~25℃、弱酸至弱碱、高湿、富含有机营养的环境。 相似文献
2.
【目的】杧果露水斑病是当前生产上影响杧果产业的重要病害之一,因潜伏期长常在发病初期不易被察觉而错过防治适期,建立其主要致病菌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的快速准确检测方法,对于该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防控尤为重要。【方法】将该病菌的ITS序列与NCBI中的数据大量比对后,在差异位点大的区域设计了8对引物,通过筛选获得两对特异性良好的引物及其扩增条件。【结果】两对特异性引物分别是ML-SF9/ML-SR5和ML-SF10/ML-SR10,扩增条件:94℃4 min;94℃45 s,65℃45 s,72℃1 min,36周;72℃10 min,特异条带大小分别为408 bp和424 bp。为了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又与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结合后,建立了杧果露水斑病病原菌的两套巢式PCR快速检测体系,可检测病菌DNA的含量最低为3.55×10-9ng·μL-1,比常规PCR灵敏度提高了1万倍,且能实现对潜伏期果实的特异性检测。【结论】此技术操作简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为杧果露水斑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杧果蒂腐病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测定及其杀菌剂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来自海南3个地区的86个杧果蒂腐病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菌株进行了对多菌灵的抗药性测定,结果表明,杧果蒂腐病菌群体中存在着对多菌灵抗性的群体。采用生长速率法进行了23种杀菌剂对4株杧果蒂腐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通过EC50值、EC90值及与多菌灵的交互抗性等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作为防治杧果蒂腐病的首选药剂有咪鲜胺锰盐、丙环唑、氟硅唑、咪鲜胺、异菌脲、苯醚甲环唑、戊唑醇、腈菌唑、吡唑醚菌酯和井冈霉素10种杀菌剂,可选杀菌剂还有百菌清和代森锰锌。杧果蒂腐病菌除对多菌灵产生抗性外,还对甲基硫菌灵、醚菌酯和烯唑醇3种杀菌剂产生了抗药性。通过交互抗性分析,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和烯唑醇3种杀菌剂之间存在交互抗性,而醚菌酯与井冈霉素之间存在负交互抗性。为了避免杧果蒂腐病菌对某种杀菌剂产生抗药性,建议上述可选用杀菌剂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4.
杧果畸形病病菌(Fusarium mangiferae)生物学特性及杀菌剂对其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了解杧果畸形病病原菌Fusarium mangiferae的生物学特性,筛选出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应用于生产,系统研究了该菌在不同培养基、温度、光照和碳氮源条件下的生长特性,并测定了9种杀菌剂对该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病菌在OMA培养基上生长速度最快,在液体PDA中生长量最大,最佳产孢培养基为PSA;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佳温度均为25~28℃;光照时间和酸碱(pH 4~10)对病菌菌丝生长速度、孢子产生及萌发的影响不明显。病原菌生长的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蔗糖和酵母提取物。室内9种杀菌剂病原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25%咪鲜胺乳油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和EC95分别为1.200 4 mg·L-1和2.623 9 mg·L-1;25%嘧菌酯悬浮剂能够强烈抑制病菌分生孢子的萌发,EC50和EC95分别为0.531 2 mg·L-1和2.974 1 mg·L-1。25%咪鲜胺乳油和25%嘧菌酯悬浮剂对杧果畸形病病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进一步进行田间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5.
柑桔黄单胞菌杧果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itri pv.mangiferaeindicae引起的杧果细菌性角斑病是杧果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为探讨杧果感染细菌性角斑病过程中杧果叶片内酚类代谢的变化规律,以细菌性角斑病高抗品种“红杧6号”和高感品种“贵妃”杧为试材,测定接种柑桔黄单胞菌杧果致病变种后杧果叶片内总酚、类黄酮、阿魏酸、木质素相对含量及酚类代谢相关酶(多酚氧化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接种病菌后,感(“贵妃”杧)抗(“红杧6号”)品种体内酚类物质均发生明显的变化。总酚、类黄酮、阿魏酸、木质素相对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在接种病菌后均直线上升,抗病品种的总酚、类黄酮、阿魏酸、木质素相对含量增幅较高,且感病品种在侵染后期总酚和类黄酮相对含量均迅速降低;而感病品种的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增幅较高。推测杧果叶片的总酚、类黄酮、阿魏酸、木质素相对含量与杧果抗性呈正相关,而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活性与抗病性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甜瓜细菌性果斑病菌鉴定及杀菌剂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内蒙古发病甜瓜上分离的病原细菌为试材,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测定和16SrRNA序列比对的方法,进行了病原菌的生物学鉴定,并通过离体试验和活体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杀菌剂对致病菌的防治效果,以期为细菌性果斑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试验菌株为西瓜食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毒力测定结果显示,不同杀菌剂对西瓜食酸菌的毒力差异较大,同一杀菌剂在离体和活体试验中的结果也不相同,需要2种试验方法相结合,才能对药剂生物活性作出准确评价。 相似文献
7.
董朝菊摘译 《柑桔与亚热带果树信息》2011,(11):44-44
由菲律宾宿务一位化学研究人员研制出来的一种有机杀菌剂Antica可以有效防治柱果炭疽病和疮痂病。这种有机杀菌剂是一种植物源杀菌剂,其有效成分主要是从植物中提取出来的。 相似文献
8.
杧果对细菌性黑斑病抗病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杧果细菌性黑斑病是杧果上的三大病害之一,近年来在我国各杧果产区造成严重的危害,而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植物病害最经济有效的途径,因此本试验对海南19个栽培品种进行了田间人工接种,测定了其对细菌性黑斑病的抗病性。结果表明,杧果古铜色叶、淡绿色叶和深绿色叶3种叶龄叶片中,古铜色叶最抗病,病害在同一叶龄叶片上的潜育期长短在不同杧果品种之间有差异,但大部分的潜育期为6 d左右;其次品种间的抗病性有明显差异:越杧较感病;封顺无核杧、金穗杧、四季杧、红杧、粤西1号、紫花杧、生紫杧、马切杧、台农、爱文杧、热杧和凯特中等抗病;香蕉杧、米杧、龙井、大白玉、红象牙杧和桂香较抗病;未发现高抗或免疫的品种。 相似文献
9.
10.
11.
核桃黑斑病菌杀菌剂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核桃黑斑病致病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juglandis)为供试菌,采用分光光度计法,研究了8种杀菌剂及复配制剂对核桃黑斑病致病菌的药效,以期为园地核桃黑斑病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核桃黑斑病菌对不同供试杀菌剂的敏感性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对46.1%氢氧化铜SC,27.12%碱式硫酸铜SC和72%农用硫酸链霉素PX的敏感性最高,EC_(50)值分别为0.492 2、0.704 0、0.764 3μg·mL~(-1);对20%噻唑锌SC、20%噻菌铜SC、47%春雷·王铜SC和保果灵复配及保果灵1号AS(白)的敏感性次之,EC_(50)值介于1~4μg·mL~(-1);对保果灵1号AS(褐)最不敏感,其EC_(50)值为17.143 8μg·mL~(-1)。 相似文献
12.
Transplanting onion on 1 December gave the highest percentage of purple blotch infection. Percentage and severity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by decreasing plant density. ‘Behairy’ onion was more resistant than ‘Giza 6’. Nitrogen fertilization at twice the normal level increased the percentage and severity of infection, while a double dose of calcium superphosphate reduced infection. On the other hand, percentage of infection decreased by adding potassium chloride at twice the normal level, while severity of infection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pplication of fungicides reduced percentage and severity of infection. Bavistin gave the best control.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不同地区有害疣孢霉菌株对一些杀菌剂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上海、浙江、江苏、福建的蘑菇菇房中采集了有害疣孢霉(Mycogone Perniciosa)19株,并从国外收集了7株,其中一株为红丝菌疣孢霉(M.rosea),进行室内杀菌剂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江、浙、沪一带分离的有害疣孢霉菌株对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已产生一定的耐药性,而对施保功仍敏感。其它地区有害疣孢霉菌株对所试杀菌剂均敏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