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草莓匍匐茎发生规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莓苗的繁殖主要采用匍匐茎繁殖法,即从栽种的母株上分生的各级匍匐茎子株供生产栽培。摸清新引进的优良品种草莓的匍匐茎在年周期中发生、消长规  相似文献   

2.
常规的草莓栽培是在第1年夏秋之际,翻掉已结果后的草莓秧,整地后,将新繁育的草莓匍匐茎苗定植在整地后的畦上或垅上。第2年春夏结果。新茎苗结果法是不用大量的匍匐茎苗结果,而是在匍匐茎苗结果后重新定植,第2年用已发出的新茎苗结果来提高产量。其栽培  相似文献   

3.
兴安盟所处的气候特点和地理位置适合设施栽培草莓。草莓本是1年多次结果,在兴安盟只结1次果。用草莓匍匐茎分株繁殖的方法先在露地进行4~5个月的匍匐茎分株繁殖。1棵草莓苗能繁殖10棵左右。每1棵新苗用营养钵栽入,缓苗后移到设施大棚中生长,做宽畦,这时草莓已经进入生殖生长时期,开花、结果。病虫害采取预防、生态防治为主。果实成熟时,可以组织如"八月十五草莓观光采摘节"等活动,让来参加活动的游人体验自己采摘、自己品尝的乐趣,让人们欣赏到红果与绿叶海洋的美景,为兴安盟经济发展注入一份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4.
摘要:为满足东海县草莓种植户对优质、抗病 草莓新品种及其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需求, 针对东海县气候条件及种植模式,引进了耐贮运、 早熟、优质、高产、抗病性强的草莓新品种—— 紫金早玉,该品种比红颜草莓早上市20 d左右,同 时,采用配套匍匐茎繁殖育苗、温光水肥等高产、 优质栽培措施,可以实现667 m2 产量3 250 kg、产值 3.9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章姬草莓无病毒苗快速繁殖配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珂  肖君泽 《现代园艺》2013,(19):32-34
介绍了章姬草莓匍匐茎快速繁殖生产用无病毒苗的方法,具有繁殖系数高,减少病毒病的再感染和传播,幼苗健壮,保持品种特性和果实品质的优势;分析了影响章姬草莓匍匐茎发生的条件和匍匐茎生长发育的特点;提出了章姬草莓匍匐茎快速繁殖无病毒苗技术所包括的苗床选择与整理、母株选择与定植、繁殖田间管理和繁殖苗出圃起苗方法等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6.
4.2.3草莓的匍匐茎繁殖草莓发生匍匐茎的能力很强,无病毒苗尤其突出。若能满足育苗的肥水要求,并有效控制病虫害,采用匍匐茎埋压途径繁育草莓无病毒苗确是一种方法简单、分生苗量大、速度快、成苗质量好的繁苗途径。该育苗途径可以建设草莓无病毒苗生产繁育圃。  相似文献   

7.
携带斑驳病毒和微繁殖对草莓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了草莓主栽品种丰香携带斑驳病毒(SMoV)、脱毒微繁殖苗及携带斑驳病毒匍匐茎苗的田间生长情况和抽生匍匐茎能力。在整个生长期,丰香草莓的株高和冠径都表现为:携带斑驳病毒匍匐茎苗>脱毒微繁殖苗>携带斑驳病毒微繁殖苗。草莓苗平均单株抽生匍匐茎的数量,2种微繁殖苗是匍匐茎苗的2~3倍,而微繁殖苗之间没有明显差异。结果表明,感染斑驳病毒导致草莓植株生长势明显下降。与常规的分株繁殖方法相比,采用微繁殖方法繁育的草莓苗,生长势较弱,但匍匐茎抽生能力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8.
<正> 一、来历及最初栽培方法草莓石垣促成栽培起源于日本静冈县久能村。1917年左右该村农民有栽草莓于久能山下平地者,偶有靠近梯田石垣的草莓发生匍匐茎着根于向南石垣的石块隙缝间,生长而成一株健壮的草莓植株,而石垣受日光照射而产生的温热,使草莓开花结果远较附近平地所栽的早。这引起了当地农民的注意,认为栽植草莓于向南石垣的石块缝隙间,当可提早开花结果,至冬季果实肥大成熟,可收获作为不时产品,高价出售,是山区农民致富的一条途径。至1019年,该村有几个热心于草莓石垣促成栽培的农民开始进行试验,先在平地培育了健壮的草莓苗,至9月间,即平地露地栽培的定植期,在向南的山坡面铺肥沃培养土,并由海滩拾取椭圆形的  相似文献   

9.
葛珍 《北方果树》2012,(6):14-15
受气候条件的影响,草莓在高海拔冷凉地带的栽培,采收期短,产量低。试验表明,设施栽培可以延长花芽分化及发育时间,使果实的采收期延长,还能抑制匍匐茎的发生,从而提高草莓产量。温室反季节栽培是该类地区草莓生产比较合理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在系统总结烟台保护地草莓优质高产栽培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根据草莓生长发育自然规律,从育苗开始至保护地草莓生产,通过摘除匍匐茎、去除分叉、疏花疏果等技术措施,调节光合产物分配,培育优质栽培苗;达到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平衡等新观念,并实现了保护地栽培草莓的单主茎无断档期优质高产全新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国外现代草莓栽培的特点是集约化、专业化和机械化生产,最大限度地延长鲜果供应期,达到优质、高产、高效。世界各地草莓栽培方式多种多样,据其生长环境和栽培基质的不同,大致分为露地栽培、保护地栽培和无土栽培三种方式。本文据此介绍了近几十年来国外草莓栽培技术的进展。1 露地栽培1.1 传统地毯式栽培地毯式栽培草莓是在初春季节移栽秧苗,成行栽培,当年夏季形成匍匐茎并保留下来,在母株间生成子株,形成条毯状。该方式曾被适合草莓生长的温带地区普遍使用,它基本不考虑休眠问题,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开花、结果。地毯式栽培使…  相似文献   

12.
《果农之友》2007,(8):49-49
1 清除匍匐茎 草莓匍匐茎的生长会消耗植株大量的营养,减少植株必要的营养积累,不仅影响花芽分化和翌年产量,也降低草莓的越冬能力。因此,草莓采后要随时摘除匍匐茎。在草莓繁殖圃里。不但要把母株后期发生的匍匐茎摘除,还要将过早形成的匍匐茎苗和延伸的匍匐茎摘除.为入秋后增生的匍匐茎留足空间。同时,在草莓采后,还要摘除部分老叶,只留植株上刚显露的幼叶2~3片。  相似文献   

13.
草莓已成为我国广泛种植的水果,而由于草莓栽培喜低温、高湿、低光照的小气候,全年生产和连作种植现象较严重,导致草莓病虫害滋生繁衍.朱砂叶螨是危害草莓生长中后期的重要害虫,对草莓产量和品质有严重影响,尤其是塑料大棚、日光温室栽培的草莓朱砂叶螨危害更重,可导致减产30%~40%.针对草莓朱砂叶螨的防治,农业生产上以化学防治为...  相似文献   

14.
草莓为蔷薇科草莓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果实色泽鲜艳,汁多味香,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经多年研究探索温室栽培新模式,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鲜果从元旦前后开始上市,一直延续到6月份,每667m2产果2100,产值17 000多元。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选用优良品种 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我们选出了丰香、明宝、春香三个品种,它们具有花芽形成早,休眠浅,对低温要求不严格,成熟期早,丰产稳产的优良特性,很适于阳光温室栽培。2壮苗优质培育 在去年秋季专门培育母株,进行匍匐茎繁殖。选出作为繁殖草莓的地块,挖…  相似文献   

15.
育苗技术是草莓高效益栽培的关键技术,草莓秧苗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草莓的产量和品质。优质种苗根系发达,定植后很快成活生长,花芽发育良好,为丰产奠定了基础。草莓大田匍匐茎育苗是利用母株上的匍匐茎发生的子株苗培育种苗,子株不脱离母株,直到定植时将苗子移出育苗田。  相似文献   

16.
<正>草莓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温而耐低温,喜光照而需短日照,这一特性与北方地区冬春季节的气候特点相吻合,因此成为设施栽培的主选新鲜水果品种。不同类型的水果品种套作栽培是高效利用日光  相似文献   

17.
草莓是易于用组织培养进行快速繁殖的植物,以往快速繁殖普遍以幼匍匐茎茎尖为外植体,其取材在较大程度上受到季节的限制。以草莓冬季休眠芽为外植体进行培养和快繁尚未见报道。应用组织培养技术保存草莓等无性繁殖植物种质,可安全、高效地保存其基因型。本试验对草莓休...  相似文献   

18.
以"章姬"(ZJ)"红颜"(HY)"甜查理"(TCL)3个草莓品种为试材,设置2种栽培模式,分别是立架栽培模式(L)、栽培槽模式(C),每隔5d对草莓的生育期进行观察记录,在草莓的现蕾期、盛花期和果实成熟期测量株高、叶柄长度、叶片数、冠径比、叶面积以及SPAD值,并从第1个草莓果实成熟开始至草莓生产期结束,测定草莓产量,通过设置不同种植模式和草莓品种,找出较适合于新疆地区草莓无土栽培的模式及品种,为当地草莓无土栽培生产奠定基础。结果表明:栽培槽模式和立架栽培模式相对常规种植生产模式,其株距虽然不变,但总体密度有所增加,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并且在相同种植面积内,立架栽培模式可有效增加单位面积内草莓株数以及单果质量,同时,立架栽培较栽培槽模式的草莓产量及果实品质有明显提高,同时草莓叶面积指数与产量之间符合二次曲线关系,且相关性较好;立架栽培模式草莓叶片SPAD值、产量及其品质优于栽培槽模式。  相似文献   

19.
龙口市草莓栽培历史悠久,90年代年栽培面积1万余亩。近年来暖棚栽培面积最大,效益最高,亩收入一般2万元左右,高者达3~4万元,现将其栽培技术简述如下。 一、育苗 建立繁苗圃,4月上旬定植母株。母株用上年培育的露地匍匐茎苗,每亩定植700~800棵,见花去掉,在须根处坦土,一棵母株能繁殖70~80棵苗。壮苗的标准:根茎粗1cm以上,根长3  相似文献   

20.
常规的草葛栽培(?)是在第一年夏秋之际,翻掉巳结果后的草莓秧,整地后,将新繁育的草莓匍匐茎苗定植在整地后的畦上或垅上。第二年春夏结果,新茎苗结果法是不用大量的匍匐茎苗结果,而是匍匐茎苗结果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