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白车轴草花蜜腺位于雄蕊花丝的基部,属雄蕊蜜腺,蜜腺由分泌表皮和泌蜜组织构成,属于结构蜜腺。分泌表皮包括表皮细胞和气孔器,泌蜜组织细胞多层,花丝基部表皮及表皮内侧细胞恢复分裂能力形成蜜腺,在其发育过程中,液泡,淀粉,蛋白质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原蜜来源于花丝维管束,通过泌蜜组织加工成蜜汁,以后由气孔排出。  相似文献   

2.
黄花草木樨花内蜜腺的形态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花草木樨的花内蜜腺位于九枚联合雄蕊的花丝基部,并向下延伸到整个花托表层,属于环状花托/雄蕊蜜腺。蜜腺由分泌表皮和产蜜组织组成。分泌表皮上分布着许多呈张开状态的气孔器.蜜汁最终通过气孔泌出植物体外。组织化学试验表明,蜜腺组织细胞内的淀粉粒是蜜汁的主要物质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3.
田菁的花蜜腺位于雄蕊和子房之间的花托上,表面呈规则的条形突起,属于花托蜜腺。蜜腺由分泌表皮和泌蜜组织组成,不含维管束。分泌表皮为一层长方形细胞,表皮上有少量的气孔器,孔下室较小,泌蜜组织为多层小的多边形细胞。蜜腺由花托表皮及其内侧的细胞发育而来,在发育过程中,蜜腺细胞中的液泡以及淀粉和蛋白质均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原蜜由蜜腺相邻的花托维管束提供,经过蜜腺细胞加工成蜜汁后,通过气孔和相邻表皮细胞的角质膜断裂处泌出。  相似文献   

4.
益母草花蜜腺发育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益母草花蜜腺属于非淀粉型花盘蜜腺,环绕于子房的基部;由分泌表皮和泌蜜组织组成。分泌表皮分布有气孔器,蜜汁通过气孔向外分泌。蜜腺和雌蕊起源于共同的原始细胞,蜜腺是原始细胞较早形成的结构;花蕾膨大期细胞增大,细胞内有大液泡,后期细胞质增多,细胞内开始积累多糖类物质,泌蜜组织中形成维管束;花蕾露冠期除多糖类物质外,泌蜜组织中开始积累蛋白质;花蕾初放期,泌蜜组织内蛋白质继续增加;盛花期,蛋白质和多糖类物质  相似文献   

5.
益母草花蜜腺属于非淀粉型花盘蜜腺 ,环绕于子房的基部 ;由分泌表皮和泌蜜组织组成。分泌表皮分布有气孔器 ,蜜汁通过气孔向外分泌。蜜腺和雌蕊起源于共同的原始细胞 ,蜜腺是原始细胞较早形成的结构 ;花蕾膨大期细胞增大 ,细胞内有大液泡 ,后期细胞质增多 ,细胞内开始积累多糖类物质 ,泌蜜组织中形成维管束 ;花蕾露冠期除多糖类物质外 ,泌蜜组织中开始积累蛋白质 ;花蕾初放期 ,泌蜜组织内蛋白质继续增加 ;盛花期 ,蛋白质和多糖类物质的积累达到高峰 ,蛋白质的积累更明显 ,盛花期的后期蛋白质和多糖类物质相继消失 ,细胞内大液泡重新出现 ;花败期 ,泌蜜组织的细胞质和细胞核消失。  相似文献   

6.
红橘花蜜腺环状 ,绕于上位子房基部 ,属于花盘蜜腺 .花盘所有细胞构成蜜腺 .蜜腺由分泌表皮、产蜜组织维管束组成 .据组织发生及维管束来源推测 ,花盘蜜腺是雌雄蕊基部共同起源的 .在蜜腺组织的发育过程中 ,淀粉粒和液泡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开花泌蜜前 ,淀粉粒急剧增大 ,通过泌蜜 ,淀粉粒由大变小 ,最后消失 .维管束伸入产蜜组织距表皮 7- 10层细胞处 .维管束末端只有韧皮部 .产蜜组织细胞 30 - 5 0层没有胞间隙 ,上方 14- 2 0层与下方细胞稍有不同 ,分泌表皮上气孔数量少且正常 .蜜汁可能由产蜜组织细胞通过由细胞壁组成的非共质体途径 ,也可能经共质体途径到达分泌表皮细胞外壁与角质层之间 .在内压作用下 ,从角质层渗透到蜜腺外面  相似文献   

7.
红橘花蜜腺环状,绕于上位子房基部,属于花盘蜜腺,花盘所有细胞构成蜜腺,蜜腺由分泌表皮,产蜜组织维管束组成,据组织发生及维管束来源推测,花盘蜜腺是雌雄芯基部共同起源的,在蜜腺组织的发育过程中,淀粉粒和液泡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开花泌蜜前,淀粉粒急剧增大,通过泌蜜,淀粉粒由大变小,最后消失,维管束伸入产蜜组织距表皮7-10层细胞处,维管束末端只有韧皮部,产蜜组织细胞30-50层没有胞间隔,上方14-20层与下方细胞稍有不同,分泌表皮上气孔数量少且正常,蜜汁可能由产蜜组织细胞通过由细胞壁组成的非共质体途径,也可能有经共质体途径到达分泌表皮细胞外壁与角质层之间,在内压作用下,从角质层渗透到蜜腺外面。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香叶天竺葵花蜜腺的形态结构和发育过程进行研究,发现香叶天竺葵花有10个蜜腺,着生于花瓣内侧子房基部,两两上下排列并将花柱包围,每个蜜腺由分泌表皮、泌蜜组织和维管束组成。分泌表皮上分布有多个变态气孔器,蜜汁即由此变态气孔器排出,流向子房基部。蜜腺发育解剖学研究表明:花蕾期开始分泌花蜜,蜜腺组织内的淀粉粒是花蜜的主要成分,且从花蕾期到末花期均有蛋白质积累,蜜腺组织中的蛋白质含量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9.
白麻是中国西北干旱区一种重要的生态型蜜源经济植物,揭示白麻花蜜腺泌蜜的方式和规律对白麻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十分必要。以不同花期的新疆产白麻花为试验材料,通过石蜡切片技术和组织化学染色,借助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等仪器,观察研究白麻花蜜腺的形态特征、组织结构及其发生发育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白麻花蜜腺着生于五浅裂的肉质环状花盘裂片上、位于每一花丝基部的内侧,形状为椭圆形,数量5个;蜜腺由分泌表皮、产蜜组织细胞和维管束组成,其中,蜜腺分泌表皮细胞变形突起并随表面角质层形成指状结构。组织化学反应发现,花蜜腺在发育过程中无淀粉粒变化,但具有蛋白质和多糖的消长变化。因此,白麻花泌蜜的可能途径是蜜汁由产蜜组织合成并经由蜜腺表面的指状突起渗透到植物体外,而不是从气孔泌出。此外,白麻花瓣内外表面的单细胞乳突亦具有分泌特性。  相似文献   

10.
龙眼花蜜腺肥厚碟状,着生于雄蕊和花瓣之间的花筒上。蜜腺的原始细胞由花筒内表面的2~3层细胞脱分化产生。花盘蜜腺由分泌表皮、产蜜组织、维管速组成。泌蜜之前,产蜜组织、分泌表皮内无淀粉粒。产蜜组织分化,PAS反应颜色深的细胞成网状分布,第一、二次泌蜜末期细胞内出现淀粉粒,它们构成向表皮的蜜汁通道。原蜜汁由维管束的筛管提供,通过共质体途径到达蜜汁通道,在细胞内积累加工后泌出,由胞间隙、细胞壁运至表皮内方由表皮毛排出,部分蜜汁通过表皮细胞排出。  相似文献   

11.
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策略。本文从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持续发展与生态农业的关系,及生态农业作为我国一种有效的持续发展模式等几个方面,简要介绍了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梨花蜜腺位于子房上部的盘状结构上,属于下位子房上部的花盘蜜腺。蜜腺由分泌表皮和产蜜组织构成。分泌表皮具波纹状角质层,表皮上分布有气孔器。产蜜组织细胞7~10层,其下有5层左右大型薄壁细胞,与来自子房壁的维管束相毗邻。产蜜组织在发育过程中,其细胞中的淀粉粒呈现一定的消长规律。根据其结构及泌蜜前后的多糖物质分析,其原蜜汁来源于子房壁维管束的韧皮部,通过产密组织积聚加工成蜜汁。蜜汁通过气孔和表皮细胞泌出。  相似文献   

13.
邵世光  郑典元  许云华  张雷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599-10600
采用石蜡切片的方法,对牛蒡叶的解剖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牛蒡叶为典型异面叶。上表皮具极少的表皮毛和多数棒状的粘液毛,气孔数较下表皮少,气孔与表皮细胞平齐,同时存在拱起气孔;下表皮密被绒毛。叶肉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之分,两者厚度比为5∶3,栅栏组织2层。中脉具3个维管束,小脉外具一层维管束鞘,具有典型的C4植物特征。  相似文献   

14.
用植物组织离析法和石蜡切片技术对5种野生牡丹成熟叶片的表皮细胞形态和横切面结构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5种野生牡丹叶片均属于异面叶,由外到内依次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3个部分.表皮细胞由一层排列紧密的方形或长方形细胞构成,外被角质膜,气孔器分布于下表皮;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特征存在种间特异性;中脉及其外围基本组织分化形成的薄壁组织和机械组织发达程度存在差异.从顶面观,表皮细胞呈多边形或者不规则形,细胞壁呈平直状、浅波状或波状.从植物的生态习性来看,叶片的结构特征表明5种野生牡丹属于中生植物类型,同时叶片的结构特征也为野生牡丹种群鉴别及实际栽培过程中的良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