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加强农村仔猪腹泻病的防控,于2014年下半年和2015年上半年对广西天等县驮堪、进结两个乡(镇)的14个养殖场(户)临床症状表现为腹泻症的1~70日龄仔猪进行了发病情况调查。结果表明:所调查的14个养殖场(户)仔猪腹泻发病率为34.79%,死亡率为21.26%,病死率为61.11%;免疫仔猪腹泻发病率为16.55%,死亡率为3.52%;未免疫的仔猪发病率为38.08%,死亡率为23.68%;腹泻仔猪中64.00%是28日龄内的仔猪。引起仔猪腹泻的病原分别是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魏氏梭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细菌检出率为70.45%,病毒检出率为23.86%。可见仔猪腹泻危害严重,主要危害对象是未断奶仔猪;适时免疫能减少腹泻病的发生及危害程度;细菌感染仍是引起仔猪腹泻病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为分析贵州地区2013年~2015年仔猪病毒性腹泻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本研究对2013年~2015年贵州省5个不同的地州(市)采集的27个规模养猪场7 153头猪进行发病时间、发病日龄、发病率、死亡率等发病状况调查,并采用RT-PCR方法对采集的203份仔猪腹泻粪便样品进行病原核酸检测。结果显示,猪群多在冬春季节发生腹泻,发病日龄为2日龄~7日龄,猪群腹泻发病率为61.07%,病死率为71.50%;病原核酸检测结果显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的阳性率为63.54%,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的阳性率为0.98%,猪轮状病毒(Po RV)的阳性率为7.88%;PEDV与TGEV混合感染率为0.99%,与Po RV混合感染率为10.84%。该调查结果表明贵州地区仔猪病毒性腹泻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引起仔猪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为PEDV,并且出现PEDV/TGEV和PEDV/Po RV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新疆部分地区的猪病毒性腹泻发病现状和流行情况,本研究于2018年11月~2019年12月对新疆6个不同地区25个疑似病毒性腹泻猪场进行发病时间、发病日龄、发病率与病死率等基本状况调查,并利用RT-PCR方法对采集的疑似病毒性腹泻仔猪的粪便及肠道内容物共1 388份病料样品进行了病毒性腹泻的病原检测。调查结果显示,本研究中的25个猪场的仔猪腹泻主要在冬春季节发生,发病日龄主要为1日龄~6日龄,发病率为80.00%,病死率为87.46%。病原检测结果显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的阳性率为46.69%,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的阳性率为6.77%,猪轮状病毒(PoRV)的阳性率为14.55%,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DCoV)的阳性率为0.79%。PEDV/TGEV混合感染率为0.43%,PEDV/PoRV混合感染率为2.95%,PEDV/PDCoV混合感染率为0.29%,PEDV/TGEV/PoRV 3种混合感染率为0.43%。结果表明,引起新疆部分地区仔猪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为PEDV,并出现以PEDV/PoRV为主的多种病原混合感染。本研究为新疆地区生猪养殖场科学防控猪流行性腹泻疾病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猪圆环病毒病是指以圆环病毒-2型(PCV2)为主要病原,单独或混合感染。它是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主要病原,一般于断奶后2~3 d或1周发病,急性发病猪群中,病死率可达10%。大肠杆菌主要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其中以仔猪黄白痢最为常见。2016年3月份,某猪场1月龄仔猪突然发病,病死率较高,送检病猪3头进行病因诊断。为了解该规模化猪场疫病的感染状况,通过该猪场猪群发病情况及剖检病理观察,初步判断该猪场发病猪疑似为猪瘟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或细菌感染,通过进一步分子生物学检测及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确诊该猪场发病猪为猪圆环病毒2型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5.
为了摸清河北省猪群腹泻病的情况,对全省877个规模猪场进行猪病毒性腹泻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了174份病料样品,用PCR法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表明,2010—2012年河北省规模猪场猪腹泻病场发病率分别为27.81%、55.42%和65.23%,哺乳仔猪总体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分别为16.29%和84.46%,疫情由南向北逐步蔓延,疫情逐年加重。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瘟病毒(CSFV)、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病原学总体检出率分别为86.21%、8.62%、15.52%、20.69%和5.17%。腹泻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环境应激是该病的诱发因素。说明河北省猪群腹泻病原以流行性腹泻病毒为主,哺乳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  相似文献   

6.
为了弄清三峡库区仔猪传染性腹泻病原的感染及流行规律,本试验于2013-2015年从三峡库区的18个规模化猪场采集了180份发生腹泻的病料进行猪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猪流行性腹泻病病毒(F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和猪轮状病病毒(RDV)4种病原的检测,结果表明,三峡库区6个地区4种仔猪腹泻传染性病原检出率由高至低顺序为PEDV、RDV、TGEV和EPEC,依次为22%、12.7%.5.5%和3.8%,表明三峡库区规模化猪场PEDV和RDV感染广泛,且三峡库区规模化猪场存在多种病原混合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7.
某规模化猪场多次发生较大规模仔猪腹泻,临床症状多以5~20日龄的仔猪呕吐、严重腹泻和脱水,病理变化主要出现在消化道,发病率18%,死亡率15%。经过对猪场饲养管理的了解,并结合临床症状、病变检查、实验室分子生物学鉴别诊断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病原主要以大肠杆菌和轮状病毒感染为主,也存在流行性腹泻病毒和轮状病毒的混合感染,根据检测结果,养殖场积极采取防治措施,仔猪病死率逐步下降,因此发生仔猪腹泻病时及时进行病原学检测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的病原,试验采用PCR和细菌分离培养的方法,对在2011年5月份至2013年5月份徐州地区13家养猪场的42例疑似PMWS的病猪组织病料进行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相关病原基因检测。结果表明:有10家猪场的25例病料为PCV2阳性,猪场阳性检出率为76.92%,样品阳性率为59.52%,其中含有PCV2的混合感染率为92%。说明PCV2是断奶后仔猪衰竭的主要病原,随着疫病的发展,混合感染成为一种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9.
为摸清河北省猪群腹泻病的流行情况,2010—2013年,课题组对河北省11个地市的1295个规模猪场进行了腹泻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并对114个发病猪群的肠道或粪便样品进行了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瘟病毒(CSFV)、圆环病毒2型(PCV-2)、伪狂犬病毒(PRV)和蓝耳病病毒(PRRSV)的检测。结果表明,2010—2013年,河北省猪场腹泻病的发病率分别为29.19%、52.82%、63.04%和33.53%,发病猪群主要以仔猪为主,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为16.19%和72.03%,空间分布显示腹泻疫情从河北南部开始发生,逐渐向北部地区扩散,最后全省趋于平稳。样品中PEDV、TGEV、CSFV、PCV-2和PRV的检出率分别为68.42%、10.53%、13.16 %、21.05%和21.93%。  相似文献   

10.
2010年以来,华东地区出现了大面积的仔猪腹泻病.部分省份的仔猪发病率高达87%.其主要病原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2012年1月,重庆长寿区一规模猪场暴发严重的仔猪腹泻病.仔猪多在吃初乳后1天左右发病.出现水样腹泻、呕吐、脱水等症状。发病率高达70%,病死率达90%。经血清学和病原学诊断,该病主要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和猪A群轮状病毒引起,并伴发了大肠杆菌病和Kobu病毒病。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贵州省规模化猪场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情况,从5个地区9个规模化猪场采集的腹泻仔猪的粪便和病死猪的肠内容物及肠系膜淋巴结共66份,采用PCR或RT-PCR方法,分别进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轮状病毒(RV)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核酸检测。结果显示,PEDV、TGEV、RV和PCV-2检出率分别为72.72%、1.52%、12.12%和3.03%;PEDV/PCV-2、PEDV/RV、PEDV/TGEV混合感染率分别为3.03%、15.2%和1.52%,总混合感染率为19.70%,其中5个猪场为PEDV单独感染。结果表明,贵州省部分地区规模化猪场发生腹泻病的主要病原为PEDV,其次是TGEV、RV和PCR-2,且存在混合感染,为贵州省猪病毒性腹泻的防控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2.
为掌握广西地区导致猪群腹泻的主要病毒性病原的流行态势,为养殖场猪病毒性腹泻的综合防控提供依据,用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对2017年1月—2021年6月广西14个地市489个猪场1 206份临床腹泻样品进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轮状病毒(PoR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丁型冠状病毒(PDCoV)等病原检测,并分析其阳性检出率在不同年份、季节、地区、年龄段猪群之间的差异以及病原混合感染情况。结果显示,2017—2021年,PEDV、PDCoV、PoRV、TGEV样品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9.67%、7.63%、4.56%和0.33%,场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3.37%、8.18%、8.18%和0.61%;病毒性腹泻病原有一定的季节性流行特征,多表现为冬、春季流行加重;PEDV、PDCoV普遍流行,PoRV局部流行,TGEV散发流行;4种病原对不同年龄段腹泻猪群的感染率存在差异,其中对哺乳仔猪危害最为严重;猪群以单一感染为主,主要为PEDV单一感染,阳性检出率为47.93%,混合感染均为二重感染且感染率较低。结果表明,导致广西地区猪群腹泻的主要病毒性病原主要为PEDV、PDCoV和PoRV,其中PEDV为最主要病原,其他病原也呈流行加重趋势,需进一步加强病原监测和疫病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13.
<正>近些年,规模化猪场哺乳仔猪腹泻病发病率不断上升,临床治疗效果欠佳,部分猪场死亡率高达90%,造成养猪场巨大的经济损失。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猪场用药情况分析发现,猪伪狂犬病病毒也是引起哺乳仔猪腹泻的重要因素。1临床表现与病因哺乳仔猪腹泻,易造成仔猪死亡,或者表现为僵猪,不仅影响仔猪的健康成长,也会造成养猪场巨大的经济损失。该病的病因十分复杂,包括病原性(例如,病毒、寄生虫、细菌  相似文献   

14.
冬季猪腹泻的中西医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几年冬季,猪流行性腹泻病的流行和发病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在集约化猪场。猪腹泻是临床症状,很多原因均可引起发病。在冬季生产中,猪的流行性腹泻发病率特别高,尤其是1~3月龄的仔猪较为常见;断奶后的仔猪流行性腹泻发病率高达30%~40%,死亡率高达30%~50%,特别是乳猪发病率和死亡率更高,可以达100%。  相似文献   

15.
目前,哺乳仔猪腹泻是母猪场最常见的一种疫病,严重影响猪场的经济效益。为此,我们对福州地区哺乳仔猪腹泻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现报道如下:1 流行病学调查 1.1 调查对象 1996~1999年我们对福州地区新店镇、日溪乡、鼓山镇、部队养猪场、马尾、连江、福清、长乐及我所试验猪场等近20个母猪场约10万头仔猪进行了调查,其母猪主要是长大二元母猪,公猪多为杜洛克公猪。1.2 发病日龄、发病率、病死率 经调查2日龄至断奶仔猪均有发病,但该病主要发生在2周龄以内的乳猪,随着日龄增大,发病率和死亡率降低,2~5日龄发病率达44.6%,病死率达51.9%…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猪病毒性腹泻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摸清河北省猪群腹泻病的情况,对全省877个规模猪场进行猪病毒性腹泻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了174份病料样品,用PCR法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表明,2010-2012年河北省规模猪场猪腹泻病场发病率分别为27.81%、55.42%和65.23%,哺乳仔猪总体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分别为16.29%和84.46%,疫情由南向北逐步蔓延,疫情逐年加重。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瘟病毒(CSFV)、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病原学总体检出率分别为86.21%、8.62%、15.52%、20.69%和5.17%。腹泻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环境应激是该病的诱发因素。说明河北省猪群腹泻病原以流行性腹泻病毒为主,哺乳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  相似文献   

17.
<正>仔猪腹泻病是以仔猪腹泻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本病冬季发病率、死亡率很高,临床上表现为水样腹泻,由于导致仔猪腹泻疾病的原因非常复杂,诊断起来比较困难,常常给生猪养殖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1仔猪腹泻病的发病情况1.1病原仔猪腹泻病分为传染性腹泻和非传染性腹泻。非传染性腹泻包括消化不良性腹泻、中毒性腹泻和过敏性腹泻。传染性腹泻的病原可分为细菌、病毒和寄生虫三大类,细菌类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链球菌等;寄生虫类包  相似文献   

18.
2012年广东猪群腹泻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2012年广东猪群腹泻的发病状况,对全省19个地级市102个不同养殖规模的猪场进行了猪群腹泻的流行病学调查。采集236份肠道和粪便样品,采用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轮状病毒(PRo 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三重荧光RT-PCR方法进行病原检测。结果显示,猪群腹泻的场阳性率高达68.63%,发病率为37.76%,病死率为50.26%。从规模看,以存栏母猪100头以下的猪场群内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分别为63.55%和66.75%;从生长阶段(用途)看,以哺乳仔猪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分别为47.74%和61.11%;免疫率高、生物安全措施好的场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低。PEDV阳性率为33.05%(78/236),PRo V阳性率为17.8%(42/236),未检测到TGEV。因此认为,广东猪群腹泻流行面广,导致猪病毒性腹泻的病原以PEDV为主,且以哺乳仔猪发病和死亡最多。  相似文献   

19.
<正>2014年8月,在盖州市一猪场发生断奶仔猪腹泻病。此猪场一次性断奶仔猪86头,日龄33d,平均体重为6.85kg。断奶前仔猪生长状况良好,未发现腹泻及其它疾病。断奶3d后陆续发生腹泻现象,第4日发病4头,第5日发病3头,第6日发病6头,随后其它仔猪相继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发病期间仔猪体温、呼吸、饮食正常,遂疑似由于断奶后饲喂仔猪料胃肠菌群不协调而引起的腹泻,便采取饮用整肠生药物进  相似文献   

20.
哺乳仔猪腹泻病是养猪生产中常见的疾病之一,该病严重影响仔猪的成活率和养猪业的健康发展.涉及云南省陆良县5个规模化猪场的152份发生仔猪腹泻病的病料,检测了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圆环病毒(PCV)和猪伪狂犬病毒(PRV).结果表明:陆良县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的主要病原是大肠杆菌和PCV,5个猪场中,有2个猪场混合感染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1个猪场混合感染大肠杆菌、PCV和PEDV,1个混合感染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PCV,1个混合感染大肠杆菌、沙门氏菌、PCV和PEDV.综上所述,引起云南省陆良县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病的主要病原可确定为PCV和大肠杆菌,同时部分猪场存在大肠杆菌、沙门氏菌、PCV、PEDV的混合感染,必须引起相关部门和猪场业主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