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国外云杉遗传改良现状和粗枝云杉育种策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综述国外云杉遗传改良现状和育种策略。讨论“种子园危机”缘由。介绍德国、瑞典、丹麦、挪威和芬兰等国欧洲云杉无性系林业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生产规模、应用前景及可能障碍。世界云杉遗传改良正沿着高效益、低成本的方向快速发展。提出粗枝云杉近期改良策略。  相似文献   

2.
我国林木遗传改良进展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收集了大量资料,对我国林木遗传改良研究在种源选择、种子园营建及多世代改良技术、无性系选育技术、森林种质资源保存技术、生物技术及计算机软件开发等方面作了详细的论述,并提出了我国林木遗传育种研究今后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3.
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分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暨第六次学术报告会于1991年11月14—19日在贵阳市召开。27个省(区)、市的139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遗传育种资源选择和研究、种源实验、种子园和子代测定、无性系选育、林木生物技术以及群体遗传学等方面的学术论文150余篇,  相似文献   

4.
跨世纪林木高新科技——林木生物工程育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物技术的发展对林木遗传育种乃至整个林业具有深远意义。本文综述了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分子遗传标记)在国内外林木遗传改良研究中的进展及现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近期内我国在林木遗传改良中可以开展的有关生物技术的几项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5.
植物组织培养在林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林产品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林木遗传育种。植物组织培养是根据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发展起来的一项生物技术,现已在林木遗传育种中发挥作用,为林木遗传育种提供一套先进的育种方法,它的进一步应用可更好地发挥林木遗传育种在林业生产中的作用。1植物组培加速了优良林木树种的推广应用一个新的林木优良品种,从选育培育到生产上大面积应用,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如应用植物组培进行快繁,就能大大加快这一进程,可直接从优良母树上采取分生组织,进行体细胞繁殖,减少了建立种子园的时间与费用。植物组培是最近发展起来的一种…  相似文献   

6.
中国林木遗传改良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刚标 《经济林研究》2003,21(4):120-122
从林木遗传资源发掘与引进、选择育种、杂交育种、无性系育种、遗传资源收集与保存以及现代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在林木遗传改良中应用等7个方面概述了我国林木遗传育种工作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世纪我国林木育种工作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7.
<正> 西德林木遗传育种研究所为研究生根能力强的云杉无性系,选择了5个种源的25个无性系做扦插试验,从12厘米高的云杉实生苗剪取4厘米的插穗,扦插到经杀菌剂消毒的泥碳—珠光岩—砂  相似文献   

8.
生物技术在林木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木种质资源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资源,具有独特的属性和非常重要的作用.生物技术的发展又为林木种质资源的创新提供了新的途径.近年来,林木遗传育种工作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本文从对优质、高产、抗性和稳定林木新品种需求的紧迫性出发,分析了我国林木遗传育种工作的现状,提出了以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为主体的生物技术、常规育种和林木种质资源保存等方面的工作,是新世纪中国林木育种技术需求的重点内容.现代生物技术正日益应用于林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并取得了重大成果,为林业育种技术的改造、更新和林业新技术革命提供了可能.对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在林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概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国林木遗传改良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了我国林木遗传育种工作的发展现状,阐述了生物技术在林木遗传改良研究中的应用,提出了新世纪我国林木育种工作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了我国林木育种的发展历程及取得的主要成就, 综述了近年来林木遗传标记技术、林木基因组研究、林木抗虫、抗病、抗逆境、品质改良、遗传转化等基因工程技术在林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进展, 并探讨了生物技术与林木常规育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针叶树种(球果类)遗传改良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林木遗传改良从建国后可以分成初始阶段(50~60年代)、全面发展阶段(70~80年代)和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相结合阶段(90年代以后)。近35年来山东林业科技针叶树遗传改良论文占3.06%,总体呈下降的趋势。本文对我省针叶树育种场建设、种源试验和种源选择、优树选择、杂交育种、子代测定、良种快繁技术、针叶树遗传改良项目、成果及品种等进行了回顾。同时对针叶树遗传改良策略、种源选择、种子园与遗传增益、现代育种技术在针叶树遗传改良上的应用和杂交育种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增速的加快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社会总体对林木数量及种类的需求也越来越多,给林木遗传育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物技术在此需求下逐渐应用于林木育种,并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本文从分子标记、辐射育种、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四个方面,对生物技术在林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分析,希望对林木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并为我国林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新西兰辐射松遗传改良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西兰已成为世界上在人工造林事业中取得辉煌成就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新西兰人工造林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辐射松进行的遗传改良研究.本文根据最新资料对新西兰辐射松的遗传改良策略、育种体系、种子园经营技术、无性系林业的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综迷, 并提出了加快我国林木遗传改良研究进程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欧洲林木育种工作起始于20世纪40年代,从那时起林木遗传资源调查和收集、选优和营建种子园、无性系选育和推广就受到了高度重视。文章综述了欧洲林木育种的历史、历程和取得的成就,并分析了出现的挑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林木遗传改良与我国21世纪林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概述了我国林木遗传改良的发展和现状,分析了我国林木遗传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分子遗传标记)在林木遗传改良研究中的应用,论述了林木遗传改良在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最后提出了林木遗传改良进程中生物技术发展的重点领域,包括基因构建、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和QTL定位、材性分子遗传改良和抗逆、抗病虫基因工程育种。  相似文献   

16.
60多年如一日,钟情林木遗传改良,构建林木无性系育种体系;最早开展杉木地理种源试验;把我国林木地理种源研究、无性系育种和无性系林业研究推向世界水平。尽管如今他已86岁高龄,但仍然经常出入图书馆,不厌其烦给年轻人“递纸条”、打电话、提建议,勇敢地与年轻人深入实验基地指导考察研究?看着落叶松、云杉、楸树等至爱,心头幸福满满。这就是马常耕,我国最早开展杉木地理种源试验的中国林科院林业所林木遗传育种资深专家,我国林木无性系育种和无性系林业最早的组织者、倡导者,我国林木遗传改良学科的开拓者之一。  相似文献   

17.
林木遗传改良中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林木作为重要的可再生自然资源,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林木遗传改良在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之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近年来,林木生物技术研究取得了重要突破,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转基因林木的遗传稳定性在田间试验中得到验证,遗传基因组学和关联遗传学的发展也为进一步深入开展林木遗传改良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杨树全基因组测序计划的完成实现了多年生木本植物基因组的首次破译,势必开启林木分子育种的新时代.综述当前林木遗传改良中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遗传基因组学和关联遗传学策略在林木育种中的应用;并就林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和应用前景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林木遗传育种工作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围绕高产、优质、抗逆和适应性强的高世代林木育种进程不断加快;以常规育种为基础,利用生物技术迅速崛起的基因工程,进行无性系育种和元性系林业;在育种方法和方式上,注重时空优化效应;在良种繁育上,加速种子园的换代提级。本文仅涉及当前国外林木育种几项发展趋势,结合国内林业现状与发展规划,提出未来林木遗传育种工作的刍议。  相似文献   

19.
日本从1957年开始有计划地进行以选优建园为中心的林木育种工作。为此,从中央到地方健全了林木育种机构。各级机构职责清楚,分工明确。林野厅负责制订计划和统筹经费;林木育种协会、国立林业试验场和五个林木育种场负责重要项目的研究工作,以及组织鉴定和检查;都道府县林业试验场和营林局的育种机构负责初级选育,区域试验和推广工作。截止1978年,优树表型测验工作已告一段落,种子园工作初见成效。1977年种子园的产种量达4,000公斤,采穗圃的产穗量为1,270万穗。1979年上半年良种苗木占造林苗木的12%,预计到1985年将全部使用良种苗木造林。1969年以来,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  相似文献   

20.
本文概述了英国林业、林地利用、木材生产的过去和将来,林木育种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成果,讨论中英两国在林木育种上差异。英国林木改良仍然以常规育种为主,同时综合林业生物技术育种,极力提倡由群体选择到个体选择的多层利用,最后就我国林木遗传改良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