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生态足迹是评估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程度的重要方法.运用生态足迹方法,以重庆市1997-2013年统计数据为基础,对重庆市1997-2013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时间序列的测度和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自直辖以来,人均生态足迹呈递增趋势,由1997年人均0.715 9 hm2增至2013年人均1.6920 hm2;人均可利用生态承栽力总体呈递减趋势,2001年以前人均生态承载力逐年减少,由0.619 1hm2降至0.594 1 hm2,2007年降到最低点0.590 7 hm2,而后有所上升,从而导致生态赤字由1997年的0.096 9 hm2扩大至2013年的1.008 9 hm2.总体表明,该地区生态足迹超过其生态承载力,区域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另外,还分析论述了从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增加科技投入、引导人们健康合理消费和控制环境污染等方面减少生态赤字的措施,以寻求重庆市生态环境与城市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基于快速城镇化视角,以安徽省2010~2013年的生物资源账户和能源账户为依据,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定量评价全省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研究时期内,安徽省人均生态足迹由2.5735 hm~2/人增长到2.7579 hm~2/人,人均生态承载力由0.3473 hm~2/人减少到0.3444 hm~2/人,人均生态赤字呈上升趋势,表明安徽省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同时运用GM(1,1)模型对2014~2015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安徽省生态赤字继续增加,生态环境将持续恶化,据此,本研究提出了减少生态赤字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福建省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状况,基于传统生态足迹模型和三维生态足迹模型,测算了福建省2008—2017年人均耕地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足迹广度、足迹深度和三维生态足迹。在此基础上,引入耕地压力指数,判断当前福建省耕地是否处于超载状态。结果表明:2008—2017年,福建省人均耕地生态足迹由0.263 6 hm~2增长至0.307 1 hm~2,增长了16.5%;人均耕地生态承载力逐年缓慢减少,从0.213 7 hm~2下降到0.201 9 hm~2,下降了5.5%。2008—2017年,福建省耕地从未出现过生态盈余,人均耕地足迹生态赤字从0.049 9 hm~2扩大到0.105 2 hm~2,增加了110.8%。福建省2008—2017年耕地足迹广度总体下降,而足迹深度总体上升,且人均耕地足迹深度始终大于1。这10年间,耕地压力指数逐渐上升至1.520 9。福建省耕地资源的利用为不可持续发展状态。最后,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对策,以维持福建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宜兴市生态赤字分析及可持续发展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天津农业科学》2015,(9):22-28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宜兴市2004—2013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分析了生态赤字水平、动态变化及成因,并结合可持续发展力指标,对宜兴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近10年来,宜兴市出现严重生态赤字,赤字大小由2004年的2.21 hm2·人-1增加至2013年的3.43 hm2·人-1,其中能源的生态赤字最大,约占总生态赤字的70%。此外,生态压力指数较高,达8.13;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较低,为1.16~1.09;万元GDP生态足迹为0.87~0.35;区域发展能力指数呈小幅增加趋势。可见,宜兴市一直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各土地利用类型分配不平衡,但资源利用率较高,区域发展能力逐渐增强,可持续发展潜力较大。因此,宜兴市应着力于控制人口数量、加快工业的转型与升级、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等方面,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耕地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桑秋  苏飞  张平宇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1142-1143,1173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分析了辽宁省1996~2005年耕地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人均耕地生态足迹总体上呈现逐渐增加趋势,由1996年的0.337 6 hm2/人增加到2005年的0.395 9 hm2/人;而人均耕地生态承载力呈现逐年减少趋势,由1996年0.300 7hm2/人减少到2005年的0.269 6 hm2/人;人均耕地生态赤字也不断扩大;在研究时段内,辽宁省耕地生态超载指数不断扩大,说明目前辽宁省耕地资源处于超负荷利用状态。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传统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的不足,引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数对模型进行改进,计算辽宁省朝阳市2010-2013年水资源生态足迹、水生态承载力、水生态盈亏、万元GDP水生态足迹、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数,并分析朝阳市2010-2013年水资源生态足迹变化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情况。结果表明,朝阳市2010-2013年平均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为0.267 2 hm~2,平均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为0.062 5 hm~2,平均人均水资源生态赤字为0.204 7 hm~2,平均万元GDP水生态足迹为0.109 0 hm~2,平均水资源压力指数为4.33,平均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数为0.19,水资源利用处于不可持续状态。  相似文献   

7.
运用生态足迹的研究方法对宣城市2013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并对当地的可持续发展状况做出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宣城市2013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大于其生态承载力,人均生态赤字面积为0.659 83hm~2,区域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但不可持续性不严重。最后,分析了宣城市生态赤字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黑龙江生态省建设第一阶段(2001—2005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时间序列的测度,将黑龙江省资源利用的动态特性融入到生态足迹模型中,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黑龙江省的可持续发展状态。结果表明:2001—2005年黑龙江省的人均生态足迹呈整体上升趋势,由2.2467hm2·人-1攀升到3.0084hm2·人-1,增长近1.34倍。其中,草地和能源生态足迹对黑龙江省人均生态足迹贡献最大,生态足迹的供需结构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2001—2005年黑龙江省人均生态承载力变化不大,整体呈下降趋势。5a间黑龙江省均表现为生态赤字,且随着人均生态足迹的不断增大,生态赤字逐渐加大,黑龙江省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2001—2005年黑龙江总GDP的生态足迹一直呈现下降趋势,表明资源利用效率得到了较大提高,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源消耗增大对环境造成的压力。总体上,黑龙江省可持续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黑龙江省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和资料信息分析等方法,对浙江省文成县2000—2009年生态足迹和生态可持续发展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文成县人均生态足迹不断提高,由2000年的0.5918 hm2.人-1增加到2009年的0.6352 hm2.人-1。人均生态承载力不断降低,由2000年的0.6189 hm2.人-1减少到2009年的0.5281hm2.人-1。文成县近10年出现了人均生态赤字,并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2000—2009年,文成县人均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指数逐渐下降,从0.5112下降至0.4540,由弱可持续状态变为弱不可持续状态。通过模型预测,到2019年,文成县人均生态足迹将达到0.6519 hm2.人-1,而人均耕地生态承载力将降到0.4917hm2.人-1,生态赤字增加到0.1602 hm2.人-1,可持续发展指数降低到0.4300,文成县的生态压力越来越严重。因此要采取控制人口数量、改变传统的消费观念、遏制生态环境破坏,提高单位土地利用率等措施,抑制生态足迹上升趋势,增加生态承载力,才能保持文成县的生态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生态足迹作为度量区域生态可持续性的方法已经得到越来越广的应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该文利用合肥市2000—2004年数据,分别计算了当地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以及万元GDP生态足迹。结果表明合肥市生态足迹呈上升趋势且大大高于当地的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现象严重。人均生态赤字由2000年的1.7041hm~2/人增长到2004年的2.10108hm~2/人。生态供需平衡依赖其他地区的生态输入。而万元GDP生态足迹则呈下降趋势,由2000年的2.545955减少为2004年的1.791977,表明在工业、经济的增长过程中对资源的利用率和效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1.
运用改进后的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兰州市2005~2009年的生态足迹与生态容量,通过对比分析得出兰州市生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状况,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资料和理论依据.为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本研究引入改进后的生态足迹模型并以5年时间序列克服生态足迹动态性不足的缺点.改进后的模型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重新确立了指标,改进了相应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兰州市人均生态足迹从2005年的2.022 3hm2上升到2009年的2.107 2hm2,增长了4.15%,人均生态容量由2005年的0.562 7hm2下降到2009年的0.524 0hm2,下降了6.88%,5a平均生态足迹约为生态容量的3.8倍,人均生态赤字达1.541 7hm2.表明兰州市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超过承载力3.8倍,差距仍在逐年增加,其中化石能源地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的贡献率最大;草地的退化是导致生态承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受到威胁.根据分析结果,本研究提出了转变能源结构与经济结构,改造生态环境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张掖市2005年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张掖市2005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张掖市耕地和草地的生态足迹比重最大,说明该市的生态供给过分依赖于耕地和草地;张掖市2005年人均生态足迹为2.39 hm2,人均承载力为1.38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0.82 hm2,人均生态足迹的供给与需求之比为1∶1.72,总人口生态赤字为1 049 090 hm2,表明张掖市生态系统的压力和强度甚高,在区域尺度上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在此基础上,对张掖市的生态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评价,并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青海省生态足迹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生态足迹理论与模型,对青海省1978-2001年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与剖析。结果表明,青海省人均生态足迹由1978年的1.127 8 hm2增加至2001年的1.609 2 hm2,同期人均生态承载力由1.920 8 hm2逐年递减至1.332 3 hm2,生态供需由盈余逆转为赤字,说明20世纪90年代青海省生态需求已经超出其生态承载力, 表现为不可持续。最后指出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自然生态系统生产力、资源利用率和实现工业的增效减耗是实现青海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运用生态足迹理论计算敦化市2009-2012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并分析其动态变化。利用现有数据分析得到敦化市2020年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的预测值。通过对比计算结果,研究敦化市土地利用结构,厘定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向。结果表明,人均生态足迹在2009-2012年一直保持增长的趋势,从2.549 1 hm~2/人增长到2.830 6 hm~2/人,在2009-2011年期间,人均生态承载力从3.528 6 hm~2/人减少到3.508 1 hm~2/人,到2012年有所增加,达到3.515 4 hm~2/人,生态盈余从0.979 5 hm~2/人减少到0.684 8 hm~2/人,敦化市的发展属于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发展预测数据显示,敦化市2020年人均生态足迹为2.763 1 hm~2/人,2020年人均生态承载力为3.263 6 hm~2/人,生态盈余为0.500 5 hm~2/人。敦化市可以通过一系列改进措施实现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如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强土地生态环境保护、减少污染,实现土地信息科学合理管理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1949-2008年吉林省乾安县能值生态足迹动态,评价乾安县可持续发展演变情况。【方法】运用能值生态足迹法,对乾安县1949-2008年的能值生态足迹进行研究,分析该区域人均能值生态足迹、人均能值生态承载力和人均能值生态盈亏的动态变化。【结果】1949-2008年,乾安县人均能值生态足迹呈上升趋势,平均每年上升19.3%,而人均能值生态承载力呈下降趋势,平均每年下降10.2%。1949-1978年,乾安县人均能值处于生态盈余状态,但呈下降趋势,人均能值生态盈余从1949年的5.784 2 hm2下降至1978年的0.253 9 hm2,平均每年下降18.4%;1983-2008年呈现生态赤字状态,人均能值生态赤字从1983年的3.334 2 hm2增加至2008年的11.899 2 hm2,平均每年增加32.9%。【结论】自1978年之后,乾安县经济快速发展是以过度开发自然资源为代价的;只有因地制宜地对该区域人口、社会经济、工农业和自然环境状况进行优化整合,才能更好地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建设。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生态足迹动态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状况评价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生态足迹理论计算吉林省1998-2010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与人均生态承载力,分析人均生态足迹与人均生态承载力的动态变化。结合生态赤字、生态协调系数、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万元GDP生态赤字、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能力,分析吉林省近13年的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表明:人均生态足迹在1998-2010年一直保持增长的趋势,从1.7841hm2/人增长到3.2013hm2/人,人均生态承载力从1.3535hm2/人减少到1.3028hm2/人,生态赤字从0.4306hm2/人增大到1.8985hm2/人,吉林省的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的状态。在1998-2010年期间,生态协调系数都比较接近1.414,属于基本不协调。生态足迹多样性整体呈下降趋势,发展能力指数由2.1429升到3.0902。万元GDP生态赤字先升后降:从1998年的0.7308hm2/万元升到2002年的0.9888hm2/万元,最后降到2010年的0.6016hm2/万元。灰色预测模型显示:2011-2020年,吉林省人均生态足迹将由3.4833hm2/人增大到5.7022hm2/人,人均生态承载力由1.2978hm2/人降到1.2676hm2/人,生态赤字将由2.1855hm2/人增大到4.4346hm2/人。吉林省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改变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加大科技创新、提高人民素质,否则,生态赤字将会不断加大,可持续发展状况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17.
运用生态足迹方法,根据2002~2006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计资料,对兵团十五期间的生态足迹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兵团十五期间的人均生态足迹由2001年的4.968391 hm2增长到2005年的5.540852 hm2,可利用人均生态承载力由2001年的2.412742 hm2下降到2004年的2.28535 hm2,2005年稍有回升。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反向发展趋势使兵团的十五期间生态赤字由2.555649 hm2增至2.922504 hm2,说明兵团人口对自然资源的利用逐年增加,目前已超出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力范围,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加剧,现有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生态系统处于不安全状态。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为衡量和评价新疆可持续发展的状况,针对传统生态足迹模型以土地生产力基础,在不同类型生产性土地进行统一换算时会造成偏差的缺点,结合能值理论,运用能值的生态足迹模型对新疆2001~2010年的发展状况进行动态分析.结果得出:①新疆人均生态足迹由2001年的7.21 hm2增长到2010年的14.58 hm2;②人均生态承载力由2001年的7.92 hm2下降至2010年的6.72 hm2;③自2003年以后,新疆开始出现生态赤字,且赤字量逐年增大.通过计算区域生态足迹与承载力,分析两者关系、构成及变化原因,针对造成生态赤字的原因,结合新疆特点提出了合理开发自然资源、调整产业结构等实现新疆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