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木质素高效降解菌血红密孔菌产酶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木质素高效降解菌血红密孔菌产酶的最佳条件。[方法]利用平板显色法比较5株白腐菌降解木质素的能力,得到了一株优势菌株——血红密孔菌,研究其在培养过程中的生长,产酶情况及其木质素降解酶的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该菌株能够产生两类木质素降解酶,且酶的热稳定性较好。不同温度,碳氮源,pH值,表面活性剂对产酶的影响较大,通过正交试验得出该菌株在液体培养基中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38℃,初始pH=4.5,葡萄糖浓度10 g/L酒石酸铵浓度1.0 g/L.[结论]该研究可为生产实践中利用该菌降解木质素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白腐菌的筛选及其短期降解黑杨的初步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平板变色法,从23种白腐菌菌株中定性筛选出18株白腐菌。参与复筛的18株白腐菌降解黑杨30d后,以Klasson木质素降解率与综纤维降解率的比值作为筛选依据,最终发现3株选择性脱木质化的菌株:白赭多年卧孔菌Perenniporia ochroleuca D9597、粗毛纤孔菌Funalia trogii C6978...  相似文献   

3.
高效木质素降解菌的复合诱变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平  李江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4):2983-2987
从实验室保存的9株白腐真菌中筛选出1株降解玉米秸秆木质素性能优良的菌株YJ-9-1,在第14天时,其木质素降解率为41.74%.经ITS-5.8S rDNA序列同源性及系统发育树分析,初步鉴定该菌为变色栓菌(Trametes versicolor).对YJ-9-1进行紫外微波复合诱变,获得1株高效木质素降解菌株3-8,并利用其对玉米秸秆中的木质素进行降解.结果表明,在第14天时,菌株3-8对玉米秸秆木质素的降解率为48.43%,比出发菌株提高了16.03%.  相似文献   

4.
为微生物降解天然木质素和纤维素提供重要依据,采用苯胺蓝和刚果红脱色法,结合生理生化反应和ITS序列分析法对可高效降解芒果副产物木质素和纤维素的菌株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集土样中分离得到1株具有分泌过氧化物酶和纤维素酶能力的菌株Q1,经生理生化反应和ITS序列分析鉴定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该菌在15d培养期内对芒果叶木质素和纤维素的降解率分别为57.24%和44.33%,对芒果皮木质素和纤维素的降解率分别为54.79%和47.63%。菌株Q1是芒果副产物木质素和纤维素的高效降解菌。  相似文献   

5.
产芽孢木质素降解菌MN-8的筛选及其对木质素的降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离、筛选产芽孢的高效木质素降解细菌,并进一步研究其对木质素的降解作用,为木质素微生物降解规模化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苯胺蓝(Azure-B)变色圈法,结合木质素降解酶活力测定从牛粪中分离筛选出产芽孢的木质素降解菌。通过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16S rDNA以及gyrB序列分析对其中活性最强的菌株进行种属鉴定。利用菌株进行玉米秸秆堆积发酵,监测发酵过程中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酶活力、锰过氧化酶(MnP)酶活力以及玉米秸秆中木质素含量的变化,考察菌株对玉米秸秆木质素的降解作用。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方法对菌株发酵后玉米秸秆中的木质素降解产物进行分析,推测菌株对木质素的降解机制。【结果】分离筛选到一株活性较高的产芽孢的木质素降解细菌MN-8,经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菌株MN-8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利用16S rDNA序列分析发现MN-8菌株与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和解淀粉芽孢杆菌(B. amyloliquefaciens)同源性均高于99%。而基于gyrB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该菌株与解淀粉芽孢杆菌同源性最高,为99%。因此确定MN-8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在玉米秸秆堆积发酵16 d后木质素降解率可达24%;发酵的6-8 d及10-12 d 两个阶段内,分别出现MnP酶活力及LiP的产酶高峰期,相对应两个阶段内秸秆木质素的降解最为显著;GC/MS分析显示菌株MN-8可将玉米秸秆中木质素降解成4-羟基-3,5二甲氧基苯乙酮等芳香族类化合物及短链脂肪酸类等小分子物质。【结论】高效木质素降解菌解淀粉芽孢杆菌MN-8可以通过断裂木质素单体之间的连接键β-O-4,高效降解秸秆木质素成为小分子芳香族化合物等物质,且其对秸秆木质素的降解依赖于LiP及MnP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通过驯化、发酵筛选等方法,从供试的5株侧耳菌(Pleurotus)中选育到1株具有较高降解木质素的白腐类真菌P802,接种发酵10d后,木质素降解率为38%,对麦秸中纤维素降解率为8.10%。该菌株降解麦秸粉木质素的最适pH为4.0~4.5,最适温度30.4℃。  相似文献   

7.
用于提取可纺性竹原纤维菌株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自然界腐朽的竹材或木材中,能分离和筛选高效降解术质素并只少量降解或者不降解竹纤维的优良菌株.通过GU-WA平板变色反应试验和菌株对竹材木质素、竹纤维降解试验,共获得了3株具有选择性降解竹木质素的优良菌株(15、18、21号菌株),经初步鉴定这3株菌为真菌菌株;测定了菌株在摇瓶培养时所产孢外酶的酶活.最后采用3株菌联合法进行降解竹材木质素试验.结果表明:3株菌联合降解木质素效果优于单一菌株,其降解率可达72.26%.  相似文献   

8.
天牛幼虫肠道菌群具有分解木质纤维的功能。本研究以木质纤维为唯一碳源,从天牛幼虫肠道中筛选出三株对木纤维具有降解能力的菌株,对其中的烟曲霉YSITB I菌株降解木纤维中木质素能力及降解条件进行研究,并对三种菌株降解木纤维中木质素的协同作用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显示,烟曲霉YSITB I菌株具有较好的木质素降解作用,在30℃、pH值6.8条件下,对构树木质纤维中木质素的降解率可达56.9%;枯草芽孢杆菌YSITBII和烟曲霉YSITB I协同作用可提高木质素降解效率至64.8%;烟曲霉YSITB I 15d降解木纤维效率高于40%。烟曲霉对木质纤维的降解作用达到甚至高于模式菌-黄包原毛平革菌,降解木纤维程度较高,用于木质纤维脱木质素或秸秆降解沤肥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食用菌对山杨木质素及纤维素的降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了10个对杨树木质素和纤维素有降解能力的菌种:榆黄蘑、香菇、金针菇、木耳、裂褶菌、平菇、茶树菇、杏鲍菇、柳蘑、蟹味菇,测定了能在培养基2上生长的9个菌株的降解木质素和纤维素快慢的先后顺序。用9种食用真菌(除蟹味菇外)对木材的木质素和纤维素降解一定时期后,测定了木质素和纤维素质量分数的变化数据,研究了它们对山杨木材木质素的分解能力。结果得出:裂褶菌先降解纤维素,其余的8种菌株均先降解木质素;降解的快慢与降解率无关;香菇、平菇对山杨的木质素降解率和纤维素降解率均比较高,为降解山杨木质素和纤维素的最佳菌株。  相似文献   

10.
对菌株JS-1008、米曲霉CGMCC5992、黄孢原毛平革菌CICC40719等3株真菌固态发酵产木质素降解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株菌株中,米曲霉发酵产木质素降解酶活性最高,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和锰过氧化物酶活性可达2.08、1.79 U/g DS,产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活性则相对较低,分别为1.69、4.19 U/g DS,木质素降解率为7.23%;菌株JS-1008产木质素降解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的活性均较低,木质素降解率最低;黄孢原毛平革菌产木质素降解酶的水平最低,木质素过氧化物酶、锰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分别为0.40、0.51 U/g DS,但产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的活性最高,分别达到2.54、10.86 U/g DS,木质素降解率达11.7%。  相似文献   

11.
以月见草无菌苗为试材,采用正交试验和单因子试验的方法,研究月见草丛生芽的诱导和生根条件,建立月见草的再生体系.结果表明,月见草丛生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是MS+6-BA 2 mg·L-1+ NAA 0.4 mg· L-1,蔗糖30 g·L-1,pH 5.8;丛生芽最佳的生根培养基是1/2MS+NAA 0.5 mg·L-1....  相似文献   

12.
月见草种子的无菌萌发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月见草的组织培养提供无菌外植体。[方法]以月见草种子为材料,经过不同的表面除菌方法处理后,接种于不同的培养基上,培养10 d后统计种苗的污染率、发芽率。[结果]经70℃热处理48 h后,用70%乙醇(40 s)+0.1%HgCl2(10 min)+吐温80进行表面除菌效果最好,污染率最低;在VW+1.0 mg/L6-BA+0.5 mg/LNAA+0.05%AC培养基中培养,月见草种子的萌发率最高,达到93%,萌发后幼苗的生长状况最优。[结论]该试验建立了优质、高效的月见草种子无菌萌发体系,为月见草资源的持续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1种改进的提取月见草种胚RNA的CTAB—LiCl提取法,该法能有效地去除种胚中带有的大量多酚、多糖和脂质的干扰,所得RNA样品经紫外分光光度计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证明具有较高的纯度和完整性。方法简便、经济、有效,所提取的RNA质量较高,可直接用于cDNA合成、cDNA文库的构建以及RACE等分子生物学操作。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月见草(Oenothera biennis L.)苗期的NaCl胁迫处理和参照试验,研究苗期月见草在不同质量分数NaCl情况下的生长、光合作用变化和几个重要的植物生理指标。结果表明:月见草比叶面积、qP和F′v/F′m参数随NaCl质量分数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在NaCl质量分数为0.05%时值最大;叶绿素、净光合速率、电子传导率及气孔导度均随NaCl质量分数的增加而降低;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随NaCl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这些都表明NaCl质量分数的增加对月见草的生理及光合作用有抑制作用,但是低质量分数NaCl(0.05%)在某种程度上对月见草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月见草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以月见草(Oenothera biennis L.)为研究对象,运用石蜡切片技术对其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发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月见草成熟花药有4个小孢子囊,花药壁发育为基本型。花药壁由5 ̄6层细胞构成,药室内壁宿存且于发育后期发生带状纤维加厚成为纤维层。绒毡层属腺质绒毡层。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为连续型。成熟花粉2-细胞型为主,兼有少量3-细胞型。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成熟花粉粒呈三角形,花粉表面具3个萌发孔突起,花粉表面有褶皱纹饰。  相似文献   

16.
徐永清  李凤兰  胡宝忠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9):11383-11385
[目的]研究月见草大孢子发生与雌配子体发育的规律。[方法]利用传统石蜡切片法对月见草大孢子发生及雌配子体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雌蕊由四心皮组成,中轴胎座。胚珠倒生,体积小、数量多,双珠被、厚珠心。珠心内侧一细胞发育为初生造孢细胞,初生造孢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线形排列的大孢子四分体,合点端3个大孢子退化,珠孔端的一个作为功能大孢子发育成为单核胚囊,经2次连续的有丝分裂形成四核的胚囊。[结论]月见草胚囊发育属于待宵草型。  相似文献   

17.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10种月见草属植物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10种月见草的染色体基数均为x=7,美丽月见草为四倍体,2n=28,其余皆为二倍体,2n=14。仅发现m和sm 2种类型染色体;除夜来香外,其余9种月见草均包含1~3条随体;在美丽月见草中发现了1条B染色体;核型类型上,夜来香和无茎月见草为1A型,待霄草‘柠檬日落’为3A型,其余均为2A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介于56.79%~65.43%,整体较为对称,无茎月见草和夜来香的进化程度较低,待霄草‘柠檬日落’最为进化,长果月见草和密苏里月见草的亲缘关系最为紧密,10种月见草中有9种的核型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8.
以白天开花的平潭月见草种子为外植体,进行月见草的组织培养与快繁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选择成熟度较高的种荚,在无菌条件下取出种子,用75%酒精处理30 s,然后用0.1%升汞灭菌15 min,最后用无菌水荡洗5遍,能达到较好的灭菌效果;用滴管滴植后,再用镊子栽植的接种方式较佳;最适宜的试管苗增殖培养基为MS+2.0 mg.L-16-BA+0.1 mg.L-1NAA固体培养基;壮苗生根培养基以固体培养基1/2 MS+0.1 mg.L-1NAA为最佳培养基;蛭石∶泥炭土∶河沙=1∶2∶1的混合基质为最佳移栽基质,成活率可达93.33%。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高等级公路野生护坡草本植物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黑龙江省野生护坡草本植物的筛选为目标,应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对选定的16个指标属性进行了分析,得出的重要指标按权重大小依次是:根系密度、生长速度、耐瘠薄性、抗旱性、根长、地上生物量、株型、使用年限。通过大规模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分析,对黑龙江省境内7条主要高等级公路边坡常见的21种草本植物进行了综合评价: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野苜蓿(Medicago falcata)、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旱麦瓶草(Silene jenisseensis)、月见草(Oenothera biennis)、马蔺(Iris lacteavar.chinensis)、紫花地丁(Vi-ola alisoviana)、偃麦草(Elytrigia repens)、飞蓬(Erigeron acer)、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平车前(Plantagodepressa)12种植物各项指标表现优秀,可作为黑龙江省及气候类型相同的寒区主要的公路护坡先锋草本植物。  相似文献   

20.
六种野生植物油脂肪酸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采用新型石墨化碳黑载体涂层玻璃毛细柱气相色谱法对沙棘、黑加仑、野玫瑰、亚麻、月见草、接骨木等六种野生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进行了分析。此方法不仅能使脂肪酸按碳数、按不饱和度分离,而且可以对油酸及反油酸作较好的分离。为野生植物油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更为详细的分析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