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为田间防治马铃薯枯萎病筛选有效的药剂和适宜的浓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次试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抑制法来进行马铃薯枯萎病的药剂筛选及室内毒力测定。选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2%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80%乙蒜素水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3%噻霉酮可湿性粉剂、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250 g·L~(-1)嘧菌酯悬浮剂、75%肟菌·戊唑醇乳油、240 g·L~(-1)噻呋酰胺水剂,对马铃薯枯萎病病原菌进行药效试验。根据抑菌率的结果,从中筛选出效果较好的3种杀菌剂分别进行毒力测定。结果供试的10种杀菌剂对马铃薯枯萎病病原菌的抑制效果差异较大,其中75%肟菌·戊唑醇乳油的毒力最高,其EC_(50)为13μL·L~(-1);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次之,其EC_(50)为66μL·L~(-1);80%乙蒜素水剂的毒力第三,其EC_(50)为182μL·L~(-1)。结论筛选出80%乙蒜素、80%代森锰锌、75%肟菌·戊唑醇3种药剂,为田间防治马铃薯枯萎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药剂。 相似文献
2.
3.
4.
马铃薯晚疫病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8个不同处理中,以68.75%银法利悬浮剂、68%金雷水分散粒剂、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防治效果较好,但必须在马铃薯晚疫病初发期用药,并间隔7d喷1次,连用3次,可以控制该病的发生和危害,建议在马铃薯种植区推广该3种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晚疫病防治药剂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现代农业科技》2015,(20):90-91
试验采用25.75%多抗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8%甲霜灵锰锌、18.7%凯特、60%百泰4种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用18.7%凯特1 125 g/hm~2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最好,施药2次就能达到100%的防治效果,产量比对照增产159.11%。其余3种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效果也较好,在生产上可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6.
5种药剂对贮藏期马铃薯干腐病防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5种药剂对贮藏期马铃薯干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43%好力克悬浮剂3000倍液喷雾薯块后,贮藏60、120 d及出库前对马铃薯干腐病的防效分别为92.45%、85.25%、82.26%,均显著优于其余供试药剂,能有效缓解贮藏期马铃薯干腐病扩展蔓延.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种薯药剂处理及施用方法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适乐时、多菌灵、甲霜.锰锌3种药剂,通过喷施、浸种方法处理种薯,探索种薯药剂处理对马铃薯生长、晚疫病防效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药剂处理能够减轻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及危害,促进植株生长发育,增加产量,而且浸种较雾喷方式对马铃薯的生长发育效果好。其中,用适乐时浸种的处理对晚疫病的防效最佳,产量最高,较对照增产37.41%;药剂处理后出苗率均呈增加趋势,以甲霜.锰锌浸种效果最好,较对照增加5.91%;药剂处理能够增加茎粗,延长生长时间,甲霜.锰锌浸种对增加茎粗的效果最佳,适乐时浸种处理较对照生育期延长了9 d。 相似文献
8.
为了筛选出防治马铃薯早疫病的新型高效杀菌剂,特进行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70%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对马铃薯早疫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产量可达12 672.50 kg/hm~2,可以推广应用,推荐剂量为150 m L/hm~2,连续施用3次。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发生的核桃幼茎变黑腐烂病害严重影响该地区的产业健康发展。为确定病原,提高施药防治效果,对核桃幼茎病原生物进行分离、鉴定及室内杀菌剂筛选。结果表明,宜昌核桃枝干黑腐病主要由黄色镰刀菌(Fusarium culmorum)引起,且对不同真菌杀菌剂均有一定的敏感性。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40%氟硅唑乳油对黄色镰刀链菌的毒力相对最强,EC50为0.383 7μg/m L;其次为43%戊唑醇悬乳剂,EC50为9.192 1μg/m L;毒力最弱的是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EC50为2 010.961μg/m L。在生产实践中可考虑用40%氟硅唑乳油和43%戊唑醇悬浮剂作为该种病害的主要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10.
11.
甘肃省定西地区马铃薯块茎干腐病病原真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甘肃省定西县马铃薯块茎干腐病病薯中分离得到菌落形态一致的镰刀菌,根据其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按Booth镰刀菌分类系统,鉴定为硫色镰刀菌(Fusarium sulphureum Schlechlendahl)。 相似文献
12.
The antifungal activity of chitosan on Fusarium sulphureum in relation to the inhibitory effect on dry rot of potato tuber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spore germination and mycelial growth of F. sulphureum were inhibited by chitosan treatment and the inhibitory effect was highly correlated with chitosan concentration used in this study. Morphological changes such as intertwisting hyphal, distortion, and swelling with excessive branching were observ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observa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observation further indicated the ultrastructural alterations of hyphae. These changes included abnormal distribution of cytoplasma, non-membraneous inclusion bodies assembling in cytoplasm, considerable thickening of the hyphal cellular walls, and very frequent septation with malformed septa. Application of chitosan at higher concentration caused serious damage to fungal hyphae, including cellular membrane disorganisation, cell wall disruption, and breaking of inner cytoplast. New hyphae (daughter hyphae) inside the collapsed hyphal cells was often detected in the cytoplasm of chitosan-treated hyphae. In vivo tests showed that chitosan treatment at 0.5 or 1% effectively controlled the dry rot of potato tuber inoculated with a spore suspension ofF. sulphureum. However, the chitosan treatment at 1% caused phytotoxicity to potato tuber.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use of chitosan could be a promising handling as a natural fungicide to partially substitute for the synthetic fungicides in potato tuber.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研究侵染源对马铃薯生长及干腐病发生的影响,以及播前药剂拌种对马铃薯干腐病的防治效果,为宁夏马铃薯干腐病综合防控技术提供依据。【方法】 以种薯接菌和土壤接菌两种方式,并用杀菌剂进行种薯拌种或不拌种处理,通过田间试验,评价不同处理对马铃薯生长性状及其干腐病发生的影响。【结果】 种薯接菌和土壤接菌对马铃薯生长和干腐病的发生均具有影响,其中种薯接菌T1-1处理的出苗率为89.55%,株高为54.19 cm,低于其他处理,而子代薯块平均病薯数为8.95个,发病率为34.00%,病情指数为20.64,远高于其他处理;随着土壤接入菌源量的增加,马铃薯生长指标呈递减趋势,而干腐病发病呈递增趋势;种薯药剂拌种处理马铃薯生长指标均高于不拌种处理,其干腐病发病均低于不拌种处理。【结论】 种薯带菌是引起马铃薯干腐病发生的关键因素,药剂拌种可减少子代马铃薯干腐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为了有效防控甘薯茎基部腐烂病的发生,2012-2016年连续5年开展了甘薯茎基部腐烂病的病原菌鉴定、发病规律调查和防控试验。结果表明:引起台州甘薯茎基部腐烂病的病害有甘薯白绢病(Sclerotium rolfsii)、甘薯茎枯病(Rhizoctonia solani)、甘薯茎腐病(Dickeya dadantii),以及以病原菌Fusarium solani引起的甘薯茎基部腐烂病害,而且试验病区甘薯发病是以后者为主,该病害在台州多在6月底7月初始发,8月和9月份雨水多湿度大的情况下盛发,近来危害越来越严重,产量损失达50%以上甚至绝收;不同耕作制、脱毒苗扦插、地膜覆盖和施用有机肥等栽培措施都不能降低发病率和减少薯块产量损失,而推迟甘薯扦插期至6月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损失;鉴定筛选到了抗病低代材料YA3008,产量高达38542.5 kg/hm2;筛选到了具有一定防治效果的化学药剂32.5%阿米妙收。综合5年来的试验研究结果认为,防控甘薯茎基部腐烂病的策略、途径应以选育与应用抗病品种为基础,辅之以综合运用其他农业防控和化学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6.
17.
在室内选用了6种生物药剂对尖孢镰孢菌进行了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在供试的药剂中,抑菌效果较好的药剂有低聚糖素、春雷霉素、克菌康,其中低聚糖素对尖孢镰孢菌的抑菌效果最好,EC50为18.20mg·L-1,春雷霉素次之,EC50为20.49mg·L-1。 相似文献
18.
选用5种药剂对大豆根腐病菌(FusariumoxysporumSchlecht.)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效试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低聚糖素、OS—施特灵对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27.73μg/mL和43.07μg/mL;OS—施特灵、适乐时对孢子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EC50为0.49μg/mL和1.17μg/m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适乐时、东岩甲壳丰拌种对大豆根腐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分别达到59.1%和51.0%,生产上可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种薯环腐病形成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环腐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田间发生此病害,严重时可减产60%,而且这种病害在贮藏期还可以继续危害种薯,这对马铃薯种薯的产量、品质及后代种薯的生产是极为不利的。本文对环腐病的形成因素、危害及防治措施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外源过氧化氢(H2O2)处理对采后马铃薯块茎干腐病的控制效果及作用机理。【方法】在离体条件下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方法观察分析外源H2O2对马铃薯干腐病菌(Fusarium sulphureum)生长、菌落形态及其超微结构的影响,并以陇薯3号马铃薯为试材,分别在处理前后接种F. sulphureum,研究外源H2O2对病害的治愈和预防作用。【结果】外源H2O2处理强烈抑制了F. sulphureum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且表现出明显的浓度效应,显著增大了F. sulphureum的细胞膜透性;扫描电镜观察发现H2O2处理过的F. sulphureum菌落分布不均匀,菌丝缠绕、扭曲在一起,部分菌丝出现断裂、塌陷等现象;透射电镜进一步观察到H2O2处理过的菌丝细胞壁加厚且内部出现空腔。体内试验结果表明,外源H2O2处理对处理前后接种F. sulphureum的马铃薯块茎干腐病均具有一定控制作用。【结论】H2O2不仅对病原物具有直接的抑制作用,还能有效提高马铃薯块茎组织的抗病性,因此H2O2可以作为一种具有潜力的天然防腐剂应用于马铃薯采后病害的控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