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蚕茧生产是震泽镇的骨干产业,年产茧在1150 t以上,年经济收入稳定在1600~2000万元.由于栽桑养蚕在太湖流域有着悠久的历史,群众有良好的蚕文化基础,因此尽管经历了几次蚕茧价格的起伏,蚕桑生产在本镇还是经久不衰,桑园面积始终稳定在1070 hm2.但随着工业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传统的蚕桑生产地位正在逐渐下降,尤其是茧质滑坡更令人担忧.如何提高蚕茧质量,增强茧丝绸的竞争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茧质的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个环节多个方面协同作努力.  相似文献   

2.
《蚕桑通报》2013,(1):40
阳春四月江南,韵味古镇新市。4月3日,丝路之源-2013第十五届中国·德清新市蚕花庙会在德清县新市镇盛大开幕。由我院牵头的浙江省桑蚕茧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派出专家,借蚕花庙会为平台,开展了蚕桑科技下乡服务活动。参加本次活动的蚕桑专家们热情、详细地为前来咨询的蚕农、蚕丝企业或合作社负责人释疑解惑,现场进行了蚕桑器械的操作展示,并送出技术资料1000余份(本),得到了前来咨询群众的一致称赞。  相似文献   

3.
蚕茧价格对蚕业生产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 1 979~ 1 996年的全国蚕茧产量和平均收购价格的变化 ,分别计算价格弹性系数 ,以及价格和产量对产值的贡献度 ,依此判明价格对蚕业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 :蚕茧价格对蚕业发展呈弱波趋势。造成这一趋势的原因是 :( 1 )农家养蚕经营规模小 ;( 2 )农村劳动力分流 ;( 3 )养蚕经营比较效益下降 ;( 4)蚕茧大战形成泡沫产值  相似文献   

4.
白景彰 《广西蚕业》1994,31(1):12-15
1现代蚕业的概念 蚕业生产在我国巳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在广西也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蚕业生产的发展.从历史上可分为:原始蚕业、古代蚕业、近代蚕业和现代蚕业,每个发展阶段都有它特定时期与具体内含。就现代蚕业来说,它是在社会主义制度的条件下,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祁广军  乐波灵 《蚕业科学》2011,37(4):725-729
21世纪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蚕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我国蚕业生产第一大省。蚕业技术创新作为主要竞争优势在广西蚕业的发展历程中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广西的蚕业技术创新主要是针对亚热带气候特点,以提高蚕茧产量、质量和蚕桑生产效益为目标,围绕选育适应亚热带生态条件的优质、高抗、高产的蚕、桑新品种以及研究高产、优质、高效栽桑养蚕新技术进行创新,并且以坚持自主创新、坚持从生产中来再到生产中去、坚持科研与生产相结合推进创新。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广西蚕业技术创新应以打造多元化蚕桑产业,实现桑品种和蚕品种的多样化、栽桑养蚕技术的省力化、蚕桑产业的高效化为目标。  相似文献   

6.
发展蚕桑生产的主要目的就是要生产优质的蚕茧,这不但有助于提高蚕农的经济效益,也为丝绸工业提供优质的原料。所以,我们生产的蚕茧,不仅要数量多,而且要求质量好,才有利于推动和促进蚕桑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北方蚕业》2011,32(4):5-5
<正>《北方蚕业》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办,陕西、山西、河南、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湖北、宁夏等十省十五家科研院所(站)、蚕业学(协)会协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蚕业科技期刊。季刊  相似文献   

8.
正《北方蚕业》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办,陕西、山西、河南、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湖北等九省十四家科研院所(站)、蚕业学(协)会协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蚕业科技期刊。季刊,A4开本,逢季末出版,邮发代号52—257,各地邮局发行和由本刊编辑部同期发行。《北方蚕业》以开展学术交流,传播科技信息为己任,立足北方,面向全国,发表蚕业学术论文、研究简报,行业探索与技术交流文章,刊载蚕业史话、文化名录,介绍蚕业新成果、新产品,报道北方蚕业科技动态与信息,内容涵盖蚕、桑、柞与茧丝绸各行业,产学研与农工贸各领域及其产业链各环节。2007年荣膺陕西省出版形式规范优秀期刊  相似文献   

9.
韦炳佩 《广西蚕业》2014,51(4):42-46
通过剖析广西蚕业50年科技发展历程,尤其是2000年以来的科技创新成就,重点分析平台建设、人才培养、品种创新、种养技术、资源利用等科技创新的手段及成效;客观分析了广西蚕业科技创新存在的种业、技术、人才、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等不足,提出了广西蚕业今后在科技创新方面需着重从产业多样化、种业集团化、技术省力化、产业高效化方面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科技创新是蚕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根本出路。本文通过对广西蚕业科技创新现状分析,发现广西在科技资源、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蚕业科技成果推广力度以及科技人才等方面存在问题。因此,建议在蚕业科技创新方面有突破,继续加大蚕业科技创新经费投入,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完善蚕业科技创新体系和成果推广体系,多途经加强蚕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1.
12.
<正>蚕桑产业是海安县农业的一大特色,是海安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载体。但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务农人员老龄化、养蚕比较效益的下降以及农民增收致富途径的多元化等,导致桑园面积逐年减少,海安桑蚕茧丝绸这个传统产业的根基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对此,县委县政府及时分  相似文献   

13.
洪根法 《中国蚕业》2006,27(2):69-70
标准化水平是衡量生产技术和科学管理水平的尺度。农业标准化是农业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是组织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管理的重要基础。传统的农业靠经验,现代农业靠科技,怎么种、怎样养、怎样防病、怎样用药都有明确规定。蚕桑生产是临安的传统产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后形成了以天目溪、昌化溪两岸流域8个重点乡镇的区域性、规模化生产格局。全市22个乡镇267个行政村2万户蚕农从事蚕桑生产。全年产茧量已突破4000t,年产值8000多万元,该产业已成为农村农民主要的经济收入。随着“蚕桑西进”工程的推进,“天目山”牌优质茧生…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知网/维普资讯/万方数据全文上网期刊编辑部专用投稿信箱bfcy591@163.com《北方蚕业》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办,陕西、山西、河南、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湖北等九省十四家科研院所(站)、蚕业学(协)会协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蚕业科技期刊。季刊,A4开本,逢季末出版,邮发代号52-257,各地邮局发行和由本刊编辑部同期发行。  相似文献   

15.
<正>广西蚕桑产业迅速发展而成为全国最大的蚕业产区,现有桑园面积15.34万hm2,年发种600~650万张,蚕茧产量占全国的一半,它得益于开放的环境、优良的自然气候,对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新农村建设功不可没。笔者是四川蚕业科技战线的一员,从2005年开始进入广西,体会到当时当地养蚕技术的落后,从四川带领有一定养蚕技术的农民工20人,到广西来宾市忻城县红渡镇发展蚕桑生产,主要投资搞商品化小蚕共育。  相似文献   

16.
《北方蚕业》2015,(1):4
<正>《北方蚕业》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办,陕西、山西、河南、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湖北等九省十三家科研院所(站)、蚕业学(协)会协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蚕业学术期刊。季刊,A4开本,逢季末出版,邮发代号52-257,各地邮局发行和由本刊编辑部同期发行。《北方蚕业》以开展学术交流,传播科技信息为己任,立足北方,面向全国,发  相似文献   

17.
18.
发展现代蚕业是新形势下蚕业生产的必然趋势,科技进步是推动现代蚕业发展的重要保障。笔者结合海安县蚕桑生产现状,及近几年海安县实施科技入户的实际,深入论述了蚕桑科技入户工作对推动海安县现代蚕业发展的体会,并提出了科技入户的重点工作,以期为现代蚕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湖北蚕业科技发展2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兴明  吴恢  范锦 《北方蚕业》2009,30(2):66-68
湖北是我国重点蚕区之一,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栽桑养蚕历史悠久.1995年,桑园面积曾达3.33万hm2,蚕茧产量达2.25万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湖北桑园面积有所减少.近年来,由于国家实施"东桑西移"工程和中部崛起战略,湖北蚕业生产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到2008年,桑园面积发展到3万hm2,蚕茧产量达1.35万t.伴随着蚕桑生产的发展,湖北蚕业科学技术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推动了湖北蚕业科技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张培芬 《广西蚕业》2019,56(2):36-36
2019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广西活动暨第二十八届广西科技活动周·广西创新驱动发展成果展于5月19-26日在全区范围举办。广西蚕业科学研究院参加了为期4天的广西创新驱动发展成果展。广西蚕业科学研究院围绕本次成果展的主题思想,采用图文、实物、活体等形式展示,突出科技与美的结合,重视展示内容与展示形式的完美结合,精心设计本院展区的表现形式,结合蚕桑产业特色,大胆采用了较为时尚的色彩搭配方案,产生强烈的科技视觉冲击力,突出展示近几年研究院所取得的创新科技成果及立桑为业、产业扶贫、模式创新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寓意“立桑为业,奔向美好生活”的蚕茧造型及广西蚕桑生产区域分布图等展品吸引了众多观展人员前来参观咨询与拍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