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柑桔枝叶形态解剖特征与抗寒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35个柑桔品种、类型的枝叶形态解剖观测的数值,分别与冻害级数进行相关回归分析。春梢越冬期木栓层厚度与冻害级数极显著的负相关(r=-0.9266),春叶叶面积与冻害级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8144),均可作为柑桔抗寒性鉴定的主要指标。春叶栅栏组织厚度与叶厚的比值与冻害级数呈极显著负相关(r=-0.5455),可作为柑桔抗寒性鉴定的重要补充指标。叶下表皮气孔密度与冻害级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0.4748),可作为抗寒性鉴定的参考指标。上述指标测试较为简便且准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通化地区1999—2005年5月下旬至7月中旬各旬的积温年度间变化进行分析,同时对各旬的积温与水稻分蘖进程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通化地区水稻产区5月下旬、6月上旬、6月中旬及7月上旬的积温年度间差异很大,变异系数分别为8.13%、9.84%、9.44%、9.22%;5月下旬插秧,水稻6月上旬的茎数增长量与插秧后15 d内的积温呈显著正相关;6月上旬茎数的增长量与插秧至6月10日这段时间的积温呈显著正相关(r=0.864);6月中旬的茎数增长与6月中旬前的积温总和呈显著正相关(r=0.837);7月上旬茎数增长与6月20日之前的积温呈极显著负相关(r=-0.878),与6月积温呈显著负相关(r=-0.864)。  相似文献   

3.
日照时数与水稻产量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通化地区1999-2005年5月下旬至9月下旬各月、旬的日照时数与水稻产量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每穴穗数和每穴粒数与7月下旬的日照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和极显著正相关(r=0.864,r=0.876),穗长与7月上旬的日照时数呈显著负相关(r=-0.824),结实千粒重与7月份的日照时数呈极显著负相关(r=-0.882),水稻的实际产量与生育期内的日照总时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0.985)。  相似文献   

4.
曹海珺  曹海鑫  田奉俊  宋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213-14215
[目的]分析通化地区水稻(Oryza sativa L.)移栽后积温与其产量性状的相关性,明确通化地区的积温状况对产量性状的影响。[方法]对通化地区1999~2005年6~9月各月、旬的积温与水稻产量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每穴穗数和每穴粒数与7月份的积温呈显著正相关(r=0.810*,r=0.755*);结实千粒重与7月份的积温呈显著负相关(r=-0.855*);穗长与7月上旬的积温呈显著负相关(r=-0.794*);混合千粒重与7月下旬的积温呈显著负相关(r=-0.830*),与9月中旬的积温呈极显著正相关(r=0.876**);结实千粒重与7月上旬积温和8月下旬的积温都呈显著负相关(r=-0.790*,r=-0.791*);空粒率与9月上旬的积温呈显著正相关(r=0.762*),而与9月中旬的积温呈极显著负相关(r=-0.920**);秕粒率与8月上旬积温呈显著负相关(r=-0.780*);成熟度与7月下旬的积温和9月上旬的积温呈显著负相关(r=-0.757*,r=-0.773*),与8月下旬的积温呈显著正相关(r=0.772*);结实率与9月上旬的积温呈显著负相关(r=-0.762*),而与9月中旬的积温呈极显著正相关(r=0.921**)。[结论]该研究可为改进水稻栽培技术,进一步为通化地区水稻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2001-2005年5-6月(除2003年),在内蒙古红花尔基地区的巴日图林场,应用样方法对樟子松(Pinus stris var.mongolica)火烧迹地生境的鸟类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目的在于揭示樟子松林被大火烧后鸟类群落结构年间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樟子松林火烧后的第5、6、8、9年共观察到鸟类的种数为17种,雀形目的鸟类最多,12种,占70.59%.树鹨(Anthus hodgsoni)是樟子松林火烧迹地生境的鸟类优势种.每一年鸟类群落组成有差异,但差异不显著(F=0.205,P>0.05).火烧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草原类型的鸟类--云雀(Alauda ar vensis)出现于樟子松火烧迹地,但云雀、金翅雀(Carduelis sinica)在火烧生境中的密度减少,云雀减少最为明显(r=-0.978,P<0.05).在樟子松林被火烧后,鸟类多样性指数和鸟类密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鸟类多样性指数年间变化正相关(r=0.922,P=0.078>0.05),鸟类密度年闻变化也是正相关(r=0.941,P=0.059).  相似文献   

6.
西葫芦主要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以4个西葫芦品系按半轮配设计获得的一代杂种为试材,对12个主要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平均单瓜重与早期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r=0.822);叶长、叶宽、叶面积、果肉厚等性状均与单株产量存在密切相关关系,但未达到显著水平;其他各性状均与单株产量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另外,果纵径与果形指数(r=0.984)、叶长与叶宽(r=0.995)、叶宽与叶面积(r=0.996),叶长与叶面积(r=0.999)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果纵径与果横径(r=0.821)呈显著负相关,果横径与果形指数(r=0.907)呈显著正相关,各性状之间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西葫芦丰产性育种应在增加单果重的基础上选择叶面积大、横径大、雌花节率高、果肉厚的品种.  相似文献   

7.
利用遥感技术监测水稻群体长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TM影像信息结合地面试验数据,分析了水稻抽穗期叶面积指数、生物量以及植株氮素含量3个群体质量指标与植被指数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比值植被指数(RVI)的水稻群体质量指标监测模型.结果表明,NDVI与叶面积指数呈现显著的非线性正相关关系(r2=0.820 2),与植株氮素含量呈线性正相关关系(r2=0.636 4),RVI与地上部生物量呈线性正相关关系(r2=0.767 6).因此,在水稻抽穗期可以利用NDVI对叶面积指数和植株氮素含量进行监测,对地上部生物量的监测则以利用RVI数据较好.  相似文献   

8.
不同粳稻品种(系)间倒伏指数存在显著性差异(F=2.139,P<0.01).粳稻品种在演进、改良进程中,稻株茎秆抗倒伏能力明显提高,抗倒性与高产性能够在较高水平上保持协调.在与倒伏有关的几个主要农艺性状中,挫折重与倒伏指数相关性最大(r=-0.7883**).单茎干物重与倒伏指数亦呈显著负相关(r=-0.4852**),株高则与倒伏指数存在显著正相关(r=0.5535*).  相似文献   

9.
为揭示核桃枝条内贮藏营养物质含量与晚霜冻害发生程度及发生冻害后树体恢复的关系,以11年生‘绿岭’核桃不同类型枝条为试材,研究了萌芽前、晚霜冻害发生后各类枝条内贮藏营养物质含量、晚霜冻害发生程度及发生冻害后树体恢复状况。结果表明:随着枝条长度的缩短,萌芽前和晚霜冻害发生后的‘绿岭’核桃不同类型枝条木质部和韧皮部内的含水量、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质、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均逐渐升高。‘绿岭’核桃1年生长度≥100cm、30~60cm、5~15cm和≤5cm的枝条萌发的新梢受冻指数分别为80.26%,78.35%,64.96%,54.95%。萌芽前枝条木质部内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质、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均与受冻指数存在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95,-0.724,-0.897,-0.979,-0.957,-0.876;韧皮部淀粉、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与受冻指数存在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79,-0.945,-0.923,-0.972;韧皮部可溶性糖含量与受冻指数存在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64。单芽营养物质总量均为长枝高于短枝,晚霜冻害发生后的单芽营养物质总量与副芽萌发后新梢长度呈正相关;木质部淀粉和全磷总量均与新梢长度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92,0.992;木质部可溶性糖、全氮和全钾总量与新梢长度存在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58,0.958,0.967。  相似文献   

10.
不同荞麦品种抗倒伏能力与根系及茎秆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抗倒性不同的2个荞麦品种为材料,观测了不同时期根系和茎秆性状指标以及茎秆抗折力参数和倒伏指数的变化,探讨抗倒伏能力与根系及茎秆性状的关系.不同荞麦品种间倒伏指数和茎秆抗折力参数存在差异;在根系性状中,倒伏指数与根粗呈极显著负相关(r=-0.999,p0.01),与侧根数目和根系干鲜比呈显著负相关(r=-0.985,-0.988,p0.05),而与主根长呈极显著正相关(r=0.999,p0.01),与根体积和最长侧根长呈不显著的正相关(r=0.918,0.842,p0.05);在茎秆性状中,倒伏指数与茎秆质量呈显著负相关(r=-0.973,p0.05),与第1节间长呈极显著正相关(r=0.999,p0.01),而与根冠比和第1节间粗呈不显著的负相关(r=-0.827,-0.855,p0.05).研究表明:根系粗壮,根系干鲜比大,侧根数目多,茎秆质量大,茎秆第1节间长度较短的荞麦品种,其倒伏指数小,茎秆抗折力参数大,抗倒伏能力强.  相似文献   

11.
樟树扦插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母树年龄(A)、扦插月份与方法(D)、生长激素(B)对扦插生根率有极显著或显著影响影响,激素浓度(C)对试验结果影响不显著,试验处理的最佳组合是A1B3C3D2;处理组合03、02、07、06号是优良组合类型,平均生根率在79.3%~94.3%之间;08、05、10、16、11、13、14、15号是最差组合类型,平均生根率≤10.0%;扦插苗根系远优于实生苗,其处理组合03、02、07、06、09号的根系指数较实生苗的根系指数均有极显著或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厚荚相思(Acacia crassicarpa)不同家系在抗寒能力上的差异和筛选耐寒家系,对遭受2008年特大寒流袭击的不同试点1年生厚荚相思子代林进行田间寒害调查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参试家系均受到寒害影响,但两个地点试验林分的受害程度表现不同,大塘点受寒害严重,各家系平均寒害级值在2.67~4.00,平均寒害指数达92.3%;而钦州点受寒害较轻,平均寒害级值在0.60~1.93,平均寒害指数为26.0%。试点内家系间抗寒性差异极显著,家系内各株间变异量是家系间变异量的2~4倍,寒害级值的家系遗传力高于单株遗传力,抗寒性状呈强度遗传。试点间的寒害率和寒害指数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但家系的抗寒水平与主要生长因子间无显著相关关系,根据田间抗寒表现初步筛选出10个抗寒性强的家系,两个试点选出家系其抗寒性状寒害级值的平均遗传增益分别可达10.23%和21.89%。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金平县腰果冷害状况调查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云南省金平县勐拉乡腰果园成年腰果树冷害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该地腰果园成年腰果树有较严重的冷害发生.不同坡向及腰果类型间的冷害程度存在一定差异.根据拟定的冷害分级标准,南坡和坡顸腰果树受害程度较轻,东坡和东南坡受害较严重.开花早的A类型受冷害程度比晚开花B类型严重.冷害级别主要集中在4级,绝大多数叶片失绿,部分植株甚至干枯死亡.显示持续低温天气已经对该地腰果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叶片解剖结构指数较高的30份种质材料为研究对象,测定和分析它们的叶片生理指标和田间冻害发生程度。结果表明,30份种质材料的质膜相对透性(X1)、可溶性糖含量(X2)、可溶性蛋白含量(X3)和冻害发生程度都存在显著差异;叶片生理指数(Y1)的计算公式为Y1=0.45X1+0.3X2+0.25X3;冻情指数(Y2)的逐步回归方程为Y2=2.799+0.050X1-0.401X2-1.850X3;30份种质材料被聚类成三个不同特点的类群,并且可以判断第一、二类群中的19份材料具有很强的抗寒能力。茶树叶片生理的综合评价体系,可应用于茶树幼苗期抗寒性的鉴定,从而提高抗寒种质材料的筛选效率。  相似文献   

15.
2008年初贵州兴义市园林植物受冻害情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初,贵州兴义市遭遇50年不遇的低温凝冻灾害,园林植物受到严重冻害。经调查,有39种园林植物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受冻严重的植物17种,黔西南州州花三角梅(Bougainvillea spectabilia wind)受冻严重,绿化苗木受冻严重。近年来新引进的绿化品种红叶石楠(Phatinia frciery),棕榈科植物华盛顿棕榈(Washingtonia filifera)、假槟榔(Archontophoenix alexandrae)等成功抵御了冻害。对这次冻害情况的调查统计分析,为园林绿化和管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转双抗虫基因741杨不同月份嫩枝扦插苗木质量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对转双抗虫基因741杨在不同月份嫩枝扦插的假植苗的生长指标、水分状况、营养状况、原生质膜透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5月份扦插的苗木生长最快,但苗木分化较大,苗高变异系数达到33 17%,基茎变异系数达到40 04%。随着时间推移,苗木生长量降低,但变异系数减小,苗木生长也变得较为整齐。在自然状态下,不同月份扦插的苗木保水能力存在差异,扦插越早的苗木保水能力越强,越冬受低温伤害越轻。不同月份扦插的苗木失水后恢复生长能力也存在差异,5月份苗木质量较好,在失水5d后仍具活力。  相似文献   

17.
以不同温度下培育的不同抗冷级别的棉花幼苗为材料,将其幼苗经不同低温处理数天后,测定其形态指标和冷害症状,并与未经低温处理的相应测定值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育苗温度对棉花幼苗的抗冷性有明显影响,适当降低育苗温度,冷害症状减轻,幼苗承受低温锻炼的能力与锻炼前的抗冷能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北京顺义区土壤重金属分布与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在北京顺义区采集了412份土壤表层样品,分析了其中7种重金属元素(Cu、Zn、Cr、Pb、Cd、As和Hg)的全量,采用单因子指数和内梅罗指数对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土样中As、Cd、Cr、Hg、Cu、Pb和Zn含量平均值分别为7.85、0.136、61.47、0.073、22.43、20.38 mg· kg-1和69.75 mg· kg-1,As、Cd、Cr、Cu和Zn含量平均值超过了北京地区环境背景值,但所有元素含量的平均值均未超出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土壤中各重金属元素含量Shapiro-Wilk检验和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重金属Cr呈正态分布,Cd、Cr、Cu、Pb元素与As元素相关性显著.土壤各元素单因子污染指数排序为Zn>Cr>Cd>Cu>Pb>As>Hg,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平均值为0.745,达到了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分级标准Ⅱ级,污染等级为“警戒线”级;菜地、果园、荒地、林地、苗圃、设施农业用地和水浇地的土壤内梅罗指数分别为0.809、0.765、0.720、0.669、0.781、0.786和0.729,表现为菜地>设施农业>苗圃>果园>水浇地>荒地>林地.土壤环境质量总体安全,部分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处于警戒水平.  相似文献   

19.
茶树种质资源抗茶云纹叶枯病鉴定,进行了田间自然发病调查、苗圃茶苗和室内离体茶枝人为接种试验.室内离体接种诱发的病叶还进行了病原菌的再分离.室内离体接种的病情指数与苗圃中接种的病情指数及自然发病调查的病情指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 0.6993、r= 0.4036,可见离体接种试验结果与苗圃试验和自然发病调查结果具较好吻合性.离体茶枝接种诱发的病叶经分离培养均为该病的分生孢子.确定离体茶枝接种为该病抗性的鉴定方法,拟定抗性等级划分标准,筛选出高抗茶资源1份、抗的12份、中抗的13份.大叶种的抗病性差于中叶种的茶资源.  相似文献   

20.
马尾松分级苗经过造林试验,结果表明,造林当年抽高生长和地径生长差异均显著,四年生幼林的树高和地径生长差异均达到极显著,说明采用Ⅰ级苗造林明显优越于Ⅱ、Ⅲ级苗,改变了以往认为马尾松大苗造林成活率低的习惯看法。同时,还对不同等级苗木造林后生长差异的原因,作了初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