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发酵乳是益生菌的重要载体,可保护菌株免受环境影响。鼠李糖乳杆菌是目前国际上文献记载最多、应用最广的益生菌之一。该菌耐酸性强,可在人和动物肠道内定植,具有降低胆固醇、预防和治疗腹泻、排除毒素、预防龋齿和增强免疫力等作用。但鼠李糖乳杆菌在发酵乳制品中发挥的作用及功能的研究和资料相对匮乏。综述了鼠李糖乳杆菌在发酵乳中的作用特点,以期为进一步探索鼠李糖乳杆菌在发酵乳制品的研究和开发打下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筛选出适合用作青贮接种剂的植物乳杆菌,试验在不同温度(15、25、37和45℃)、pH(3.0、4.0和5.0)和渗透压(4%、6%和8%NaC1)的条件下,对8株不同来源的植物乳杆菌进行生长试验及产酸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菌株在不同条件下生长有差异,其中菌株48-2对不同温度、pH和NaC1质量浓度有较好的耐受性.这将为下一步青贮接种剂的研究提供菌株来源.  相似文献   

3.
乳扇制品中乳杆菌分离鉴定及其发酵性能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乳扇是云南大理白族的一种传统乳制品,本文对乳扇及其酸乳清样品中的乳杆菌进行调查,由36份样品中共分享到116株乳杆菌,鉴定出21种(亚种),其中干酷乳杆菌、德氏乳杆菌、发酵乳杆菌及植物乳杆菌等四种73%,确认是乳扇制品中的优势种群。同时对分离菌株进行发酵性能测定,发现部分菌株有较好的产酸产香性能。  相似文献   

4.
以褐色乳饮料货架期始末酸度变化为评价指标,研究了初始酸度、贮藏温度、菊粉添加量与白砂糖用量对干酪乳杆菌后发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温度对货架期酸度变化影响最显著,产品初始酸度影响其次,白砂糖用量与菊粉添加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云南具有丰富的益生菌资源,前期从云南牛奶样品中筛选的植物乳杆菌L3具有良好的发酵特性(产黏、产香)和产共轭亚油酸性能,具有较好的发酵乳加工潜力。本研究以植物乳杆菌L3为发酵乳菌株,优化植物乳杆菌L3发酵乳的工艺参数,研究产品的质量指标和贮藏性能。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和响应面优化,确定的植物乳杆菌L3发酵乳最佳工艺为:菌株添加量2%,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20h。发酵乳产品色泽均匀,质地细腻,无乳清析出,酸奶味纯正,酸甜适口;脂肪含量为(3.42±0.36)%、蛋白质含量为(3.24±0.42)%、共轭亚油酸含量为(131.53±4.7)μg/g;乳酸菌活菌数(1.72×1010±0.36)CFU/g;共轭亚油酸含量和乳酸菌活菌数均高于商业发酵剂发酵乳。植物乳杆菌L3发酵乳在4℃下贮藏21d时,乳酸菌活菌数均高于国标规定的106CFU/g,酸度均在消费者接受的范围内。本试验对植物乳杆菌L3发酵乳的工艺优化和品质分析,为植物乳杆菌L3在发酵乳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一株发酵乳杆菌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地提高青贮饲料的质量,研究对分离自中国青贮窖中的一株乳酸菌BLF01进行了分子学鉴定,结果显示为发酵乳杆菌。然后通过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了培养基组成(碳源、氮源)和培养条件(温度、接种量、起始pH值)对BLF01乳酸菌生长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其最适碳源是乳糖,最佳氮源是酵母粉;最佳培养条件是起始pH值6.5、培养温度35℃、接种量1%,可以考虑将BLF01作为青贮接种剂使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鼠李糖乳杆菌利用碳源、氮源能力的研究,探讨菌株产酸的最佳发酵条件。结果表明:高质量浓度葡萄糖对菌体的生长和乳酸发酵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酵母粉是鼠李糖乳杆菌生长和产L-乳酸最理想的氮源,使用廉价的氮源黄豆粉和无机氮源硫酸铵替代培养基中的酵母粉,可以使产酸量基本不变。在接种量5%的情况下,以酵母粉为氮源,当葡萄糖初始质量浓度为60mg/mL时,在恒温厌氧箱培养48h,L-乳酸产量为48.25mg/mL,产率为80.53%。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一种新型干酪乳杆菌高密度发酵工艺,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对干酪乳杆菌发酵液不同类别的基础成分进行测试,分析并选出最优组合;其次通过对比试验分别对干酪乳杆菌发酵过程中向发酵液中补充的促生长因子、碳源、氮源及p H调节剂的浓度进行测试筛选。结果表明:发酵最优工艺为:在无氧密闭的环境内以温度为37℃、p H为6.5、接种量为2%的初始条件进行发酵,在此条件下使用乳糖5 g/L、牛肉膏10 g/L、硫酸镁0.2 g/L、混合生长因子溶液(苹果汁:橙汁:山楂汁=3:2:1)10 mL/L的发酵液进行恒温无氧发酵;24 h后向发酵液中添加浓度0.3%的乳糖、0.8%的牛肉膏与4%的氨水,继续发酵24 h后收获菌种。在此发酵工艺条件下,收获的菌种密度可达到2.8×1010CFU/mL。  相似文献   

9.
在传统奶酪制作中添加不同量(0~3%)的干酪乳杆菌,以不添加组作为空白对照,观察干酪乳杆菌的发酵特性。结果表明,试验组在发酵3~6h达到对数生长期,发酵6h时干酪乳杆菌活菌数可达到6.03×107/g,12h时活菌数达1.58×10~8/g。试验组样品黏度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蛋白质水解程度略高,但差异不显著。在4℃冷藏过程中,试验组后酸化现象不明显;28d后,添加3%干酪乳杆菌的活菌数达9.77×10~8/g;对照组在冷藏中黏度几乎不变化,其余各组样品的黏度在冷藏7~14d中显著降低,之后到28d黏度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试验以一株发酵乳杆菌为出发菌株,通过不同浓度吉他霉素诱变,从而筛选出一株耐受60mg/L吉他霉素的乳酸菌。该株乳酸菌具有耐受吉他霉素、性状稳定及容易在猪肠道定殖的优点。通常饲料中吉他霉素的添加量为30mg/kg,试验的产物菌株在该浓度下可完全不受抑制,从而保证肠道内乳酸菌群在抗生素使用过程中不被破坏。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在脱脂牛乳中以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LD-02和嗜热链球菌LS-11为基础发酵菌株,当添加罗伊氏乳杆菌LA-02后,研究发酵过程中生长曲线和酸度曲线的变化,以及发酵前后游离氨基酸总量、硫胺素、核黄素和叶酸的变化。结果表明:当添加罗伊氏乳杆菌LA-02后,发酵体系生长更为旺盛,酸度变化先强后弱,游离氨基酸和核黄素提高幅度增大,硫胺素和叶酸提高幅度基本持平。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植物乳杆菌、布氏乳杆菌对杂交狼尾草(Pennisetum glaucum×purpureum)青贮发酵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本试验以杂交狼尾草为试验材料,设置对照组(CK组,无添加)、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组(LP组,1×106 cfu·g-1 FW)、布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chneri)组(LB组,1×106 cfu·g-1FW)、植物乳杆菌和布氏乳杆菌组(LPLB组,5×105 cfu·g-1 FW LP+5×105 cfu·g-1 FW LB),厌氧发酵60天(d)后,测定其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结果表明:与CK组相比,各处理组粗蛋白(CP)、乳酸(LA)和乙酸(AA)含量显著增加(P<0.05),pH值和丁酸(BA)含量显著下降(P<0.05);在有氧暴露阶段,各处理组乳酸(LA)含量显著增加(P<...  相似文献   

13.
益生菌发酵剂对于益生菌发酵乳制品的开发与应用有很重要的研究意义,对一株具有降低胆固醇作用的益生菌干酪乳杆菌LC-15(Lactobacillus casei LC-15)进行生长发酵特性的研究。通过对干酪乳杆菌LC-15的生长及发酵特性的测定:确定了干酪乳杆菌LC-15在复原脱脂乳中凝乳需10h,12h时pH达到4.5,滴定酸度达到81.5°T,最适生长温度为38℃;药敏实验表明,干酪乳杆菌LC-15对四环素、氯霉素和红霉素高度敏感;该菌发酵乳所含挥发性风味物质中酮类物质与各类挥发性脂肪酸总含量分别达到了35.91%和52.52%;干酪乳杆菌LC-15发酵乳在前期发酵中酸度变化不大,有一定程度的后酸化现象;在pH4.0的PBS缓冲溶液4℃贮存10d总菌落下降近一个数量级;干酪乳杆菌LC-15在与其他发酵菌以3:1:1混合培养时,在39℃培养条件下6h开始凝乳,比干酪乳杆菌LC-15单菌发酵缩短4h。  相似文献   

14.
优化了两株戊糖乳杆菌菌株Ind-1和Ind-3产生胞外多糖(EPS)的培养条件,探讨了产EPS菌株在发酵乳中的保水能力.结果表明,在MRS基础培养基上,选用葡萄糖+乳糖(1:1)作为碳源,添加量4%;胰蛋白胨+大豆蛋白栋(1:1)作为氮源,添加量2%;初始pH值6.0,30 ℃下培养16 h,菌株Ind-1的EPS合成量达346.86 mg/L.选用葡萄糖+麦芽糖(1:1)作为碳源,添加量4%;选用胰蛋白胨+大豆蛋白栋(1:1)作为氮源,添加量4%;初始pH值7.0,37℃下培养24 h,Ind-3菌株EPS产量达315.86 mg/L.添加菌株Ind-1和Ind-3到发酵乳中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乳清的析出量.  相似文献   

15.
瑞士乳杆菌发酵对牛乳中乳清蛋白抗原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瑞士乳杆菌为发酵菌种,研究了脱脂乳发酵过程中乳清蛋白(β-乳球蛋白(β-LG)和α-乳白蛋白(α-LA))抗原性的变化规律及变化机制。结果表明,瑞士乳杆菌发酵能够显著降低脱脂乳中β-LG和α-LA的抗原性。发酵3~12h期间,β-LG和α-LA的抗原性迅速下降,继续发酵至48h,蛋白抗原性又出现缓慢升高。瑞士乳杆菌对乳清蛋白的水解作用导致其抗原性一定程度地降低;受发酵过程中生成的乳酸影响,β-LG和α-LA的抗原性随pH的降低呈现先逐渐下降后缓慢升高的变化规律。因此,瑞士乳杆菌的蛋白水解酶和发酵过程中生成的乳酸共同影响了发酵乳中β-LG和α-LA抗原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益生菌干酪乳杆菌Zhang和双歧杆菌V9发酵豆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益生菌Lactobacillus casei Zhang和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V9单独及混合(1:1)发酵豆乳及以其制作的活性豆乳饮料进行研究,并测定了豆乳37℃发酵期间及活性豆乳饮料4℃28d贮藏期间的pH、TA、FAN和活菌数。结果表明,豆乳发酵过程中,混合发酵豆乳酸度变化大于单独发酵且可有效缩短发酵时间;B.animalis V9发酵的豆乳FAN含量变化最大。活性豆乳饮料贮藏期间,含有B.animalis V9活性豆乳饮料的pH值和TA变化不明显,含有L.casei Zhang活性豆乳饮料的pH值显著降低,TA显著升高;所有样品的FAN在贮藏7d期间显著下降,之后变化不明显;在28d贮藏结束时,L.casei Zhang和B.animalis V9单独及混合发酵豆乳饮料时活菌数分别是2.28×109cfu/g、4.27×108cfu/g、1.56×109cfu/g和2.8×108cfu/g。本研究初步表明,在豆乳中L.casei Zhang和B.animalis V9混合发酵优于单独发酵,在活性豆乳饮料中L.casei Zhang和B.animalis V9具有优良的贮藏稳定性,显示了其应用于发酵豆乳制品具有良好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对传统发酵食品来源的三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的发酵特性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DH1-XHG-3具有适度的菌体自溶特性和蛋白水解活力,且能够高产胞外多糖(99.7mg/L)。将植物乳杆菌DH1-XHG-3作为附属发酵剂应用于酸奶中,发现添加植物乳杆菌的酸奶样品经冷藏21d后菌株DH1-XHG-3的活菌数仍保持在108 CFU/m L,且酸奶样品的乳清析出率低于对照组,感官评定、质构特性和持水力均高于对照组。以上结果证明植物乳杆菌DH1-XHG-3适合作为附属发酵剂应用于发酵乳制品中。  相似文献   

18.
传统发酵酸马奶中瑞士乳杆菌耐酸性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新疆地区牧民家庭32份自然发酵酸马奶样品中分离鉴定出的82株瑞士乳杆菌中,通过耐酸实验选出39株可在pH3.0和pH3.5酸性环境中生长的菌株进行pH为3.0的人工胃液的耐受性实验。结果表明不同菌株对人工胃液的耐受能力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9.
植物乳杆菌在瘤胃内发酵产共轭亚油酸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体外研究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ANCLA 01发酵添加葵花籽油的瘤胃液,达到提高共轭亚油酸(CLA)产量的目的。结果表明:油脂的添加可以提高发酵液CLA产量,在3%的接种量和4mg/mL的油脂添加量条件下,过滤除菌瘤胃液组CLA的产量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在灭菌瘤胃液组,植物乳酸菌的生长良好,但CLA的产量低于过滤瘤胃液组。  相似文献   

20.
瑞士乳杆菌是潜在的功能发酵乳发酵剂,为改善瑞士乳杆菌的发酵特性,使用嗜热链球菌配合瑞士乳杆菌用于发酵乳制备。结果表明:嗜热链球菌与瑞士乳杆菌混合发酵将凝乳时间缩短了3.5 h,黏度提高了1.8 倍,改善了乳清析出和质构;嗜热链球菌的使用有效减弱了发酵乳的后酸化,贮藏20 d发酵乳的pH值仍大于4.2。为研究这一现象的原因,测定发酵乳中的活菌数、乳糖消耗量、谷氨酸脱羧酶和β-半乳糖苷酶活性,结果表明,混合发酵乳贮藏期间具有较低的谷氨酸脱羧酶和β-半乳糖苷酶活性,乳糖利用量较低,这是后酸化减弱的主要原因。与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