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7 毫秒
1.
楚雄州位于西南边陲的滇中地区,境内高山河谷纵横,海拔高差较大,自然环境复杂,气候类型多样,具有明显的立体气候差异。玉米试验受当地自然气候影响较大。需做好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2.
玉米病虫害的发生受气候条件的影响较大.该文分析了2019—2020年太和县的气候条件及其对当地夏玉米主要病虫害发生的影响,以期为太和县夏玉米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河北农业科技》2021,(1):114-116
玉米是各国经济市场中重要的基础产品,在我国玉米种植区因地域、气候等因素差异较大,能满足生产需求的优质玉米品种较少,且因土资源匮乏,玉米育种工作易受外来资源影响。本文简述了玉米3大种植区气候特点及玉米育种特征,为各地区玉米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准格尔旗地区玉米种植的气候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春玉米生长发育对气候条件的需求,分析内蒙古准格尔旗地区春玉米不同生育期的气候条件得出,准格尔旗地区光热水条件适宜春玉米种植,但干旱、冰雹、霜冻等气象灾害对玉米生长发育影响较大,应加强防范,以保障玉米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玉米的种植面积广泛,但玉米的产量有着较大的变化幅度,除了受到栽培技术和气候的影响,病虫害影响也很大。玉米病虫害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对玉米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相似文献   

6.
当前玉米已经成为北方旱作农业的主要作物,但在本区域其产量在年际间变化较大,主要因素是受到当地气候因素的影响,本文借助对玉米生长规律、本地区气候发生规律及玉米生长各阶段对气候条件的要求的认识和理解,以2011年本地区春、夏、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商丘市玉米高温热害的分布,不同年份间的差异和对玉米生产的影响。商丘市玉米高温热害分布呈现西低东高的大趋势,高温热害轻重分布零乱交错,不同年份间的变化受气候影响较大,危害玉米的部位也各不相同,对玉米单产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基于AEZ模型的黑龙江省玉米生产潜力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30年来黑龙江省玉米生产潜力和增产空间的变化趋势,为提高当地玉米的生产水平提供参考。【方法】以黑龙江省1980-2009年共30年的气象资料为基础,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农业生态区法(AEZ)计算了黑龙江省玉米的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在此基础上计算了玉米的增产空间,并对黑龙江全省和典型县(市)域的增产空间进行了分析。【结果】1980-2009年的30年间,黑龙江省光温生产潜力呈增加趋势,而气候生产潜力则呈减少趋势;相对于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上限值而言,黑龙江省玉米的增产潜力空间均表现为减小趋势,但增产空间仍较大,相对于光温生产潜力而言还有66%的增产空间,相对于气候生产潜力也仍有51%的增产空间。对典型县(市)域玉米增产空间的分析表明,位于三江和松嫩平原县(市)域玉米生产潜力的开发程度较大,增产空间相对较小,而其他县(市)域的增产空间则较大。【结论】水分是限制黑龙江省玉米增产的主要因子,除三江和松嫩平原外其他区域的增产空间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9.
玉米在我国分布很广,种植面积较大,本文简单论述了玉米各个发育期所需的光、温、水以及二氧化碳,并与哈尔滨当地的气候特点对照进行分析。由此得出,哈尔滨气候条件非常适宜王米的种植与生长,并且在长光、多日照的条件下,玉米品质以及产量也较好。  相似文献   

10.
<正>众所周知,农作物要想高产,三分靠种、七分靠管,同样的,玉米种植更是如此。辽宁锦州地区玉米种植面积高达400多万亩,由于受到气候、环境以及土壤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玉米产量。在这种情况下,要想玉米增产增收,积极的做好玉米田间管理工作至关重要。1气候对玉米种植的影响概述辽宁锦州地区和南方地区气候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极易出现倒春寒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在玉米田间管理之前,积极做  相似文献   

11.
揭示气候变化对玉米不同生长阶段的影响,对合理改善玉米种植布局、培育玉米新品种、保证玉米高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1981—2018年逐日气象资料,结合玉米生长气候适宜度指标,通过翁牛特旗玉米气候适宜度模型,计算分析了玉米在全生育期及主要生育阶段内的光照、温度、降水和综合气候适宜度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1—2018年,玉米全生育期内光照、温度和降水适宜度分别为0.72、0.94和0.60,综合气候适宜度为0.74,气候条件较适宜玉米种植。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玉米在出苗至拔节期,温度适宜度显著下降;在拔节至开花期,光照适宜度显著上升;在开花至乳熟期,光照适宜度显著上升,降水适宜度、综合气候适宜度显著下降。总体上翁牛特旗玉米的光照、温度适宜度较高且比较稳定;降水适宜度较低且波动较大,是影响研究区玉米生长发育的主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2.
气候异常历来是限制凤城地区玉米增产的主要问题,低温、干旱、风灾等现象几乎每年都会发生,且前后大多伴有各类病虫害发生,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凤城地区玉米的增产增收。2016年度各类异常气候问题更加严重,对玉米生产造成了较大损失。本文通过对各阶段异常气候情况进行分析,为2016年度凤城地区玉米减产提供科学依据,为以后玉米生产提供气象问题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不同温度条件对玉米植株的生长和发育影响较大,仅就适于春玉米生长发育的黑龙江垦区气候为例,分析不同温度对玉米各期的影响及后续对玉米质量和产量的影响,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正>1玉米病虫害产生的原因玉米病虫害产生原因多种多样,自然气候条件是首要因素,在特定气候条件下,每年总有病虫害高发期,随着全球气候升温,各地气候异常情况越来越多,再加上部分地区处于小气候区或当地气候较为多变,为病虫害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导致病虫害无规律出现,防治难度也进一步增大[1]。其次,玉米品种质量较差,不同玉米品种的抗病性差异较大,劣质玉米品种较容易产生病虫害。最后就是人为因素,日常的种植管理和防治也很重要,若种植方法不当,  相似文献   

15.
病虫害对我国玉米种植影响较大,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每年玉米种植由于受到病虫害影响,玉米减产15%-20%左右。山东省玉米种植过程中,由于受到气候环境影响,褐斑病、蓟马、瘤黑粉病等病虫害发病几率呈现出上升趋势,这给山东省玉米病虫害防治工作带来了较大的挑战。本文就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展开了分析和研究,就主要病虫害防治工作提出了笔者的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新农业》2021,(15)
正研究发现,优质玉米种子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提高其产量,分别从玉米自身入手以及从玉米的栽培环境入手。两个方面同时满足,才能够更好地提高玉米产量,二者缺一不可。1遗传学方向提高玉米种子产量的措施1.1因地制宜选择玉米种植品种我国很多地区气候环境相差较大。可根据我国的不同气候环境,将玉米品种划分为四大类型,分别为,早熟玉米品种、早中熟玉米品种、中晚熟玉米品种、晚熟玉米品种。不同地区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17.
丹阳市作物及种植制度气候产量潜力的计算机模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计算机作物生长模拟模型对江苏省丹阳市的主要粮食作物及种植制度的气候产量潜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模拟的作物气候产量潜力以玉米、单季稻为最高.单季稻对当地的光、热、水资源利用较充分,现实产量达到气候潜力的78.2%.模拟的2种种植制度(麦-单季稻,麦/玉米-稻)的气候潜力表明,三熟比二熟高3000kg/hm~2,排水良好,小麦产量可以达到或接近气候潜力,玉米的气候产量潜力则受到生长期内降水量年际变化影响较大.在丹阳市引进春玉米的种植制度,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水热资源,提高全年产量及改善单一的种植制度。  相似文献   

18.
<正>春玉米是丰宁主栽作物之一,年种植面积3.2万hm2,该地区气候类型差异较大,无霜期为90~135 d,玉米种植品种多达上百种,由于受气候环境条件和品种抗性差异影响,玉米大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其危害,降  相似文献   

19.
采用回归积分法分析了陇东塬区地温、气温、降水、日照对玉米气候产量的影响,表明水分影响着玉米生育的全过程,地温对玉米播种出苗和灌浆期影响较大,气温则在乳熟后期对产量影响较大,且地温对产量的影响比气温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重庆地区玉米气象产量变化及气候影响因子简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代表重庆4个区域的合川、垫江、开县、南川1960~2001年的气象资料及玉米产量资料,采用MannKendall突变检测方法对玉米产量资料序列进行分段,借鉴贝尔(Baier)产量模式思路计算了玉米的气象产量,利用相关等方法简要分析了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气候因子.结果表明:基于贝尔产量模式思路的气象产量计算方法同时考虑了气候和非气候因子对气象产量的影响,是比较符合客观实际的气象产量计算方法;在1960~2001年时段内重庆4个地区玉米单产均有较明显的上升趋势,除南川玉米单产突变不显著外,其余3地玉米单产的突变均发生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期;重庆地区玉米的气象产量在年际间有较大差异,而且在不同地区也有较明显的差异,可能与当地的气候的年际变化及本身的气候差异有关;生育期内的降水多寡(旱涝)对重庆玉米产量的影响较大,是影响重庆玉米产量的主要气候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