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对植物性饲料中有毒有害物质生物碱、苷类、毒蛋白、酚类、有机酸和亚硝酸盐等的中毒机制作一综述,以提高饲料卫生质量和有毒有害物质的防除意识。 相似文献
2.
鸡饲料原料常用的棉籽、菜籽粕等天然成分中存在着大量的有毒物质。实际生产中,许多养鸡户因配方比例不合理或处理措施不当使鸡中毒.给养鸡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下面笔者根据生产实践.对饲料中常见天然成分中主要有害物质及危害预防措施进行介绍.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
4.
5.
1 影响种猪繁殖性能的霉菌毒素。1.1 玉米赤霉烯酮。玉米赤霉烯酮是由曲霉菌产生的植物源雌激素,常见于被污染的玉米。种猪对玉米赤霉烯酮特别敏感,早在1928年,McNutt等就发现喂饲发霉玉米的猪发生雌激素综合症。当玉米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含量超过1mg/kg时,有时既使达到0.1mg/kg时,对于猪也有雌激素过量分泌症发生,造成青年公猪雌性化,要影响生殖能力则需要50~100mg/kg。 相似文献
6.
有毒有害物质如致病微生物、生物毒素、农药、兽药及添加剂残留等会造成极大的食品安全隐患,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对有毒有害物质的风险监测仍然面临着巨大挑战。代谢组学技术通过考察生物受到有毒有害物的刺激或干扰后代谢产物的变化,进行系统的定量定性分析,获得具有高度敏感性及特异性的代谢组学投影,适用于对多种微量毒物的鉴别监测。同时,代谢组学技术可反映出毒物代谢过程中可能的生物标志物,为毒物代谢过程和毒理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因此,以色谱质谱联用、核磁共振等为代表的代谢组学方法逐渐成为检测和研究有毒有害物质的关键技术,为其风险评估提供依据。同时各种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及检测方法的优化将进一步促进代谢组学技术在毒物监测中的实际应用。作者介绍了代谢组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总结了代谢组学技术对常见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和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代谢组学技术在有毒有害物质检测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8.
非饲料源性有毒有害物质,既不是饲料原料本身存在的.也不是人为有意添加的有毒有害物质,它是指在饲料生产链条中,会对饲料产生污染的外界有毒有害物质,包括霉菌毒素、农药、病原菌、有毒金属元素、多环芳烃等。 相似文献
9.
1饲料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危害有机氯类农药。如六六六、滴滴涕等,其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残留期长,通过饲料原料对饲料的污染最为严重。有机氯农药经饲料进入动物机体后,主要蓄积在脂肪、肝脏、肾脏、脑、血液等组织和器官中。其对机体的毒性主要表现在损害中枢神经和肝脏、肾脏等实质器官,干扰体内某些酶的活性,改变体内某些生化过程,损害动物的免疫功能,影响动物生殖能力,还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马天佑 《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1,(4):170-171
目前,人们对物质生活的享受要求越来越高,对饮食要求质量逐渐增大,家禽养殖业在高速发展,以满足市场需要。家禽养殖和畜牧业在我国农业产值的占比迅速扩大,但是也带来很多问题。人们在重视物质生活资料的丰富性时,更加关注生存环境的质量健康。但是,由于养殖带来的生态污染问题不断在干扰人们生活的健康环境,如何更好协调规模化养殖业和生态环境和谐相处成为更多人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生态牧业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持久性、平衡性、生产性和经济性特点,陈述了评价反映生态牧业体系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键性指标,介绍了生态牧业的效益评价方法及其不同种方法的可用性,并讨论了我国南方10年主要采用的两种基本生态牧业模式在实践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16.
<正>1畜牧业生产概况欧洲人在澳大利亚定居的最初阶段,澳大利亚的农业主要是种植小麦和饲养绵羊。1900年,羊毛和小麦生产依然是澳大利亚农业的主导,此时澳大利亚开始生产肉牛、奶牛、其它的谷物、水果和蔬菜 相似文献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