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今年春夏以来,南起广东、福建,北涉山东、河北、辽宁,发生了养殖对虾的大面积死亡。对虾患的就是肝胰腺坏死病。这种病发病范围广、死亡率极高,在东南亚被称为“六十天死亡症”。最初的症状是对虾的肝胰腺二侧白色包膜呈弥散状增生,在15天左右的时间内,白膜增生不断扩展、增厚,虾的肝胰腺本体先萎缩后肿胀,肝体由正常的青褐色逐渐转为暗红色(中期),直至死亡时变为粉黄 相似文献
2.
再谈对虾肝胰腺坏死病的病理和防治宁波富宁饲料有限公司郑胜江[编者按]本刊去年第10期发表了郑胜江等撰写的“对虾肝胰腺坏死病的病理和防治”一文,国内近十家报刊相继予以转载,引起了行业的关注。今年虾病来势比去年更早更猛更广泛,已给养殖户带来极大的损害。为... 相似文献
3.
对虾肝胰腺坏死病的病理和防治浙江省宁波饲料有限公司郑胜江1993、1994连续二年,我国发生养殖对虾大面积病死。虾的死因是对虾染患爆发性肝胰腺坏死病。病虾的最初症状是在肝胰腺下部以及二侧呈弥散状白色包膜增生。约在之后的10—15天内,白膜迅速不断向上... 相似文献
4.
针对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disease,AHPND)病原菌检测,建立了一种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recombinase acid amplification,RAA)检测方法。根据pVA1质粒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探针和引物,分别以不同稀释浓度梯度的含pirB靶序列的重组质粒pMD18-T-pirB为模板进行荧光RAA法检测,评价其灵敏度;对溶藻弧菌、河流弧菌、创伤弧菌等病原菌进行荧光RAA法检测,评价其特异性;取8.2×103 copies/μL浓度的pMD18-T-pirB重组质粒进行荧光RAA试验,评价其重复性;对人工感染样品用RAA方法进行应用试验,以水产行业标准(SC/T 7233—2020)推荐的荧光探针PCR法作为平行对照。结果显示:该方法可对pirB靶序列基因片段进行有效扩增,最低检出限为8.2×101 copies/μL,与其他病原菌无交叉反应,重复试验变异系数为0.41%,与荧光探针PCR方法符合率为100%。结果表明,该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操作步骤简单,可用于对虾样品的AHPND现场检测。本... 相似文献
5.
随着集约化生产、养殖环境恶化,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成为了当前制约对虾养殖效益的主要疾病之一。本试验以凡纳滨对虾不同生长时期的亲虾、虾苗、成虾作为研究对象,将对虾的肝胰腺进行初步富集后,采用荧光PCR和普通PCR的方法,检测样品中pirAVP和pirBVP毒素基因;对虾苗AHPND的病原进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和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在116份样品中检测到亲虾AHPND阳性3份,虾苗AHPND阳性7份,成虾AHPND阳性9份;从虾苗AHPND样品中分离纯化获得1株弧菌,经生化鉴定为副溶血性弧菌;16S rRNA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该分离株与副溶血性弧菌聚为一类。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株对头孢西叮、头孢呋辛、复方新诺明等11种抗菌药敏感,对头孢噻吩耐药,对阿米卡星中介。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健康凡纳滨对虾浸染1.8×108 CFU/mL浓度的副溶血性弧菌菌液后,24 h内全部死亡,对虾的肝胰腺小管上皮细胞出现萎缩、变性、坏死等特征。本试验进一步掌握目前粤西地区不同生长时期凡纳滨对虾中AHPND的流行病学数据和... 相似文献
6.
深圳市某虾场养殖的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出现异常死亡,经组织病理学剖检和电镜观察,证实了引起对虾死亡的原因为肝胰腺细小病毒(Hepatopancreatic Parvovirus,HPV)感染。 相似文献
7.
坏死性肝胰腺炙(Necrotizing hepatopancreatiris,NHP)对世界对虾养殖业危害极大。NHP是由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的革兰氏阴性菌——肝胰腺坏死性细菌(Necrotizing hepatopancreatitis bacterium,NHPB)引起的。NHPB是一种类立克次体的a蛋白菌。目前在美洲中部和南部的几个国家蔓延,受感染的虾池其对虾的死亡率可高达95%。目前已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入高危病原。文章综述了NHPB研究进展,对NHPB的形态特征、理化特性、引起的症状和病理变化、检测方法和防治等问题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为了建立一种敏感、特异的致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的一类弧菌(VpAHPND)的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Gen Bank中该类弧菌(本研究所用的VpAHPND为副溶血弧菌变异株,下同) PirB毒素基因(KU145397),设计q PCR扩增引物,并采用该引物经PCR扩增PirB基因片段,构建重组质粒p MD18-T-PirB并经PCR和测序鉴定正确后作为质粒标准品。以10倍倍比稀释的重组质粒标准品进行q PCR扩增,建立标准曲线,并经反应条件优化初步建立了检测该类VpAHPND的SYBR Green I q PCR方法。以白斑综合征病毒、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虾虹彩病毒、虾肝肠胞虫及该VpAHPND的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本研究建立的SYBR Green I q PCR方法检测,评估该方法的特异性;以8.3×101拷贝/μL~8.3×108拷贝/μL的质粒标准品作为模板,利用本研究建立的SYBR Green I ... 相似文献
9.
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是一种近年新发现的南美白对虾疫病,其病原为一种特异的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VP)。本试验根据文献建立的PCR方法,对福建省9家规模化南美白对虾养殖场进行了AHPND检测,分析不同样本处理方式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从90份样本的27份中分离鉴定出81株VP,表明该地养殖场幼虾具有较高的VP感染风险;经PCR检测,在23份样本中,检出阳性菌株72株,其中16份样本的所有受检VP均为特异性菌株,6份样本的部分受检VP为特异性菌株,1份样本的所有受检VP均非特异性菌株,表明患病幼虾存在不同基因型VP同时感染情况;以肝胰腺DNA进行PCR检测,在90份样本中检出8份阳性,而以肝胰腺增菌液进行PCR检测,在90份样本中检出25份阳性,表明直接以肝胰腺DNA进行PCR检测的灵敏性较低。本研究为AHPND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征(acute hepatopancreas necrosis disease,AHPND)是一种危害大、新出现的对虾疫病。目前认为该病由一种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引起。本试验通过生化鉴定、血清学分型、MALDI-TOF-MS鉴定以及文献建立的PCR方法,在福建省南美白对虾养殖场,对分离于AHPND病虾肝胰腺的VP进行了检测。通过VITEK-2鉴定出81株VP分离株。从中选取9株分别进行MALDI-TOF-MS鉴定、PCR检测和血清学分型,发现这9株分离菌株均与MALDI-TOF-MS数据库中的VP匹配。其中:4株PCR检测为阳性,被鉴定为AHPND VP,其血清型包括O1:KUT和O1:K68;另5株PCR检测为阴性,血清型包括O1:KUT、O3:K6和O1:K68。试验表明:AHPND VP分离株存在不同血清型,可通过MALDI-TOF-MS进行菌种鉴定;MALDI-TOF-MS与PCR结合使用,可以准确、快速鉴定AHPND VP,这有利于开展AHPND的病原学分析、流行病学调查以及诊断和监测。 相似文献
11.
12.
13.
本文报道了黄河三角洲地区对虾养殖产量下降原因的调查结果,认为肝胰腺细小样病毒病是导致该地区对虾养殖减产的主要原因,描述了该病的症状和病理变化,并对病因及危害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预防该病措施,提出采用无病原亲虾和生产无病毒虾苗,结合封闭式人工净化养虾技术可预防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羔羊肝肺坏死杆菌病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坏死杆菌病是由坏死杆菌引起的各种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共患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在兽医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是牛羊腐蹄病,羔羊肝肺坏死病也偶有发生,但大面积流行并不多见,现就呼伦贝尔草原羔羊流行的肝肺坏死杆菌病报告如下:1流行情况羔羊肝肺坏死病在呼伦贝尔草原的牧业四旗都有不同程度流行,发病率较往年大幅上升,流行范围之广也是前所未有的。个别牧户由于本病损失严重,发病率达羔羊总数的20%,死亡率接近100%。发病羔羊从3~60日龄均有,但以一月龄左右的羔羊居多。生前很少见到明显症状,以突然死亡为特征。2剖检变化肝肿大,质地较硬,散布大… 相似文献
15.
16.
坏死杆菌病是由坏死杆菌引起的各种哺乳动物和禽类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坏死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如动物的饲养场、沼泽地、牧场以及被污染的池塘等。本病主要经皮肤或粘膜的损伤而感染。近年来牛的坏死杆菌病在我县呈上升趋势,它给养牛业带来很大损失。我县东部地势低洼,盐碱地较多,地表植被遭破坏,每到雨季都自然形成许多泡沼,牛有不选水质随意饮用的习惯,给本病的传播创造了机会。2001年哈吐气乡有两个自然屯发生本病,经过精心护理和治疗很快康复。2002年夏又有三个自然屯发生本病,病牛达20多头,本病以蹄部病变为主,跛行明显。清除蹄部泥… 相似文献
17.
18.
羔羊肝肺坏死杆菌病,又称羊烂肝肺病,是由坏死杆菌经脐带感染或经消化道粘膜外伤感染引起的一种羔羊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3月龄以内的羔羊,临床上以肝脏和肺脏发生化脓性坏死病灶为特征,死亡率很高。据报道,本病曾在西北部分省区发生。1990年4月,新疆呼图壁县雀尔顿牧场的羊群发生本病,死亡羔羊30余只,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 养殖对虾的主要病害除了常见的黄鳃病、黑鳃病外,近年又发现了新的病种——中国对虾肠道节结病。这种虾病发病急,感染快,死亡量大,且由于虾池清淤不彻底及水质严重污染,形成了恶性循环,发病时间日趋提前,病虾体长越来越短,导致养虾减产越来越严重。例如,1991年舟山市发现中国对虾肠道节结病的时间为8月7日,当时对虾体长约10厘米,1992年发现此病的时间几乎提前一个月,病虾体长仅7厘米左右。以前对这种对虾疾病唯一补救的办法是提高捕捞,即一旦发现病虾马上全池起捕,这样虽可挽回一些损失,但亏损仍很大。因此有些地方的虾农对养虾失去了信心,严重地影响了养虾业的稳定发展。中国对虾肠道节结病的生要症状是,在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