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1—1983年间发表了一系列关于饲养密度和鸡笼形状的论文,本文根据其中提出的生产性能平均数字进行统计分析,并指出对利润的影响。论文中提出的饲养密度(Roush等,1984)分为三种类型(按每只蛋鸡鸡笼占地面积)。1.低密度,432—561厘米~2,平均516厘米~2;2.中密度,355—426厘米~2,平均387厘米~2;3.高密度,271—348厘米~2,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群体规模和垫料添加对采用装备型鸡笼饲养的修喙蛋鸡生产性能和健康的影响,法国食品安全局的科研人员设计3×2试验比较了6种处理,设置的3个群体规模(每只蛋鸡占用相同空间)为小、中和大型(20、40和60只/笼),添加或不添加垫料进行饲养。记录试验鸡23~71周龄的产蛋性能。结果显示,平均产蛋率为91.7%/天·只,蛋重为64.6g,各处理间没有差异。采用小型笼具饲养的蛋鸡在蛋窝  相似文献   

3.
鹧鸪28周龄后.就转入成年种鹧鸪饲养阶段,此阶段饲养和管理的主要目的是获得较高的产蛋率和受精率. 1 饲养方式 种鹧鸪的饲养有立体笼养和平面饲养两种方式.①立体笼养.立体笼养,具有温度、光照易控制,鹧鸪的血缘和配种容易掌握,投喂饲料方便和疾病较少等优点.种鹧鸪笼重叠式放置,一般叠3层,也有的为4层,每格笼的规格为60厘米×40厘米×30厘米,每层间在笼外有除粪板、水槽和食槽.  相似文献   

4.
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蛋鸡免疫功能、肠道微生物和蛋品质的影响及相互关系。选取600只16周龄海兰褐商品蛋鸡,随机分为2组,分别进行常规笼养和散养,每组300只,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0只,于不同周龄对蛋鸡免疫指标、肠道微生物及蛋品质进行检测分析。结果:除24周龄外,散养蛋鸡血液IgA、IgM和IgG含量均高于普通密度笼养蛋鸡;β-内啡肽含量除24周龄外均低于普通笼养鸡;散养方式下蛋鸡盲肠中乳酸杆菌数明显高于笼养方式,且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表明散养鸡整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高于笼养鸡。笼养鸡的平均蛋重为(60.02±1.75)g,高于散养鸡的平均蛋重(59.43±2.31)g,差异显著(P<0.05);和笼养鸡蛋相比,散养鸡蛋的哈夫单位和蛋黄颜色较高,且差异显著(P<0.05),而蛋白高度相比,散养鸡随周龄逐渐下降,笼养鸡逐渐上升,但2种饲养方式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
<正> 采用笼养式饲养商品鸡,每鸡占笼面积为348平方厘米,加利福尼亚大学在开放式鸡舍中进行的试验表明,当采用30.5厘米×46厘米或1400平方厘米的鸡笼,每笼超过3只母鸡,其产蛋量减少。据报道,使用风扇通风的密闭式鸡舍鸡的生产性能较好。北卡罗尼亚随机抽样试验表明,把商品蛋鸡以两种密度饲养在三种类型的鸡舍中,试验结果摘要见表1。在这个试验中,鸡舍  相似文献   

6.
正蛋鸭笼养作为实现水禽产业化的一个重要模式,对于促进标准化生产、提升蛋鸭生产力水平、减少疫病发生、降低饲料消耗,有效减少水污染、提升鸭蛋品质和市场竞争力,作用明显、效益显著。在生产实践和推广应用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选择品种与笼具。应选择适应能力强、体型较小、产蛋性能好的蛋鸭品种,如山麻鸭、金定鸭等。笼具方面可选用专门的鸭笼,规格一般有两种,一种规格40厘米×40厘米×38厘米,每笼可饲养1~2羽;另一种规格80厘米×40厘米×38厘米,每笼饲养3~4羽。2.科学调配营养及控制体重。注意保持合理的营养调配,一般日粮中蛋白质16.5%~18%,能量10.90~11.30兆焦耳/千克,蛋白质与  相似文献   

7.
<正> (一) 近代养鸡实践证明,笼养鸡是一种技术成熟、易于推广、效益较高的先进养鸡技术。从微观上看发展农户笼养鸡技术的优点有: 1.节省占地面积,提高饲养密度。一般笼养蛋鸡饲养密度全阶梯式为10~14只/m~2,三层叠层式鸡笼为18~22只/m~2,而平面散养的饲养密度仅为5~6只/m~2;笼养肉仔鸡的饲养密度为20~38只/m~2,而平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蛋鸡生产有所发展。但是,蛋鸡在产蛋期的某些饲养管理问题往往被人们忽视,以致产蛋率达不到应有的水平。现将蛋鸡产蛋期饲养管理要点略述如下。一、开产前转舍(笼)育成母鸡一般在开产前就迁入产蛋鸡舍(笼)内饲养。迁移时要注意的事项有:1.转移时间宜在120—140日龄进行,至少要在开产前二星期结束这一工作,使鸡有一段熟悉新环境、新伙伴的时间。2.在转移到产蛋鸡舍(笼)后,直至开始产蛋这段时间内,蛋鸡的光照制度应和育成期的光照制度相一致。3.按体型分大、中、小进舍(笼)。在饲养管理方面对发育迟、体型小的应加以照料,以便加快这些鸡的发育,尽可能使全  相似文献   

9.
黑豚鼠饲养管理五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饲养场地灵活多样 1.笼养.凡少量饲养可采用这种饲养方式.其优点是能控制繁殖、投料,保持清洁卫生.笼可用木条、竹片、铁丝制成,规格以60厘米×50厘米×40厘米为宜.  相似文献   

10.
(一)狐场的建造 蓝狐既可笼养,也可室养,笼的制作一般可用12~14号铁丝网编制,网眼一般为3厘米×3厘米,种笼的长宽高分别为80厘米×50厘米× 55厘米,笼腿高60厘米,成狐笼的长宽高分别为70厘米×50厘米× 55厘米.狐室的规格是:种狐室长宽高分别为50厘米×80厘米×50厘米,室门长宽为25厘米×20厘米.  相似文献   

11.
<正>蛋鸭笼养作为实现水禽产业化的一个重要模式,对于促进标准化生产、提升蛋鸭生产力水平、减少疫病发生、降低饲料消耗,有效减少水污染、提升鸭蛋品质和市场竞争力,作用明显、效益显著。在生产实践和推广应用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选择品种与笼具。应选择适应能力强、体型较小、产蛋性能好的蛋鸭品种,如山麻鸭、金定鸭等。笼具方面可选用专门的鸭笼,规格一般有两种,一种规格40厘米×40厘米×38厘米,每笼可饲养1~2羽;另一种规格80厘米×40厘米×38厘米,每笼饲养3~4羽。2.科学调配营养及控制体重。注意保持合理的营养调配,一般日粮中蛋白质16.5%~18%,能量10.90~11.30兆焦耳/千克,蛋白质与  相似文献   

12.
不同饲养方式种鹅受精率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饲养方式下种鹅的受精率,探索种鹅新型养殖模式,试验选择同一批次的健康成年四川白鹅900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进行单笼饲养、小圈饲养、大群饲养,对其种蛋受精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三种饲养方式下,大群饲养种蛋受精率为(84. 0±3. 7)%,小圈饲养种蛋受精率为(83. 6±2. 6)%,单笼饲养种蛋受精率为(82. 6±2. 2)%,三种饲养方式之间差异不显著(P0. 05)。说明种鹅在单笼饲养、小圈饲养模式下种蛋受精率未受到明显的影响,与传统大群饲养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为了比较罗曼粉蛋鸡在不同笼位密度下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将Z养殖区2013年饲养的(封闭式)罗曼粉蛋鸡65775只(每个笼位6只)与2011年饲养的56549只罗曼粉蛋鸡(每个笼位5只)进行饲养(10~54周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笼位密度6只的封闭式鸡舍在产蛋率、破损率、料蛋比方面优于5只/笼位的鸡舍,但死淘率、蛋重比5只/笼位的鸡舍差。综合经济效益分析,6只/笼位的鸡舍试验鸡群优于5只/笼位,相差12.1元/只。  相似文献   

14.
以抗氧化酶活性、血脂、肿瘤坏死因子α、皮质醇以及热应激蛋白70为比较指标,研究两种层叠笼(4层层叠笼和8层层叠笼)饲养模式下,热应激对鸡舍末端蛋鸡血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适温环境,热应激导致两种层叠笼饲养模式下蛋鸡抗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热应激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且4层层叠笼鸡群的血浆热应激相关蛋白水平显著低于8层层叠笼鸡群;相较于适温环境,热应激未导致4层层叠笼鸡群的血浆血脂水平发生显著变化(P0.05),而8层层叠笼鸡群的血浆血脂水平显著下降(P0.05)。此外,夏季4层层叠笼鸡群的生产性能要好于8层层叠笼鸡群,表明层叠笼层数越多夏季鸡群受到的应激越严重。建议在夏季高密度层叠式笼养鸡舍要降低饲养密度,新建鸡舍应适当降低层叠笼层数和鸡舍长度,以降低热应激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15.
(一)狐场的建造 蓝狐既可笼养,也可室养,笼的制作一般可用12~14号铁丝网编制,网眼一般为3厘米×3厘米,种笼的长宽高分别为80厘米×50厘米×55厘米,笼腿高60厘米,成狐笼的长宽高分别为70厘  相似文献   

16.
<正>1鸡笼鸡笼是现代化养鸡的主体设备,不同笼养设备适用于不同的鸡群。鸡笼设备按组合形式可分为全阶梯式、半阶梯式、叠层式、复合式和平置式;按几何尺寸可分为深型笼和浅型笼;按鸡的种类分为蛋鸡笼、肉鸡笼和种鸡笼;按鸡的体重分为轻型蛋鸡笼、中型蛋鸡笼和肉种鸡笼。将单个鸡笼组装成为笼组具有多种形式,应根据本鸡场的具体情况,组装成不同的形式。全阶梯式鸡笼组装时上下两层笼体完全错开,常见的为2~3  相似文献   

17.
1鸡笼 鸡笼是现代化养鸡的主体设备,不同笼养设备适用于不同的鸡群。鸡笼设备按组合形式可分为全阶梯式、半阶梯式、叠层式、复合式和平置式;按几何尺寸可分为深型笼和浅型笼;按鸡的种类分为蛋鸡笼、肉鸡笼和种鸡笼;按鸡的体重分为轻型蛋鸡笼、中型蛋鸡笼和肉种鸡笼。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公鸡笼大小对"京红1号"父母代种公鸡体重和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比较了宽×深×高规格为36 cm×55 cm×60 cm的大公鸡笼(1组)与规格为30 cm×45 cm×50 cm的传统公鸡笼(2组)分别饲养"京红1号"父母代种公鸡的饲养效果,两组公鸡在试验前的体重无差异,试验为期10周,试验期间对比两组公鸡的体重、精液量、精子活力和精子密度等指标。结果显示:传统公鸡笼(2组)公鸡体重增长较慢,全程体重均低于1组和体重标准,但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大公鸡笼饲养的1组公鸡全程平均精液量较2组多9.7%,差异不显著(P0.05),但23周龄的精液量显著(P0.05)高于2组;1组公鸡25~27周龄的精子活力显著(P0.05)高于2组;两组的精子密度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大公鸡笼饲养的公鸡体重更大,并显著提高23周龄的精液量和25~27周龄的精子活力。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方法探究不同饲养密度对笼养海兰灰蛋鸡十二指肠肠道菌群的影响。随机选取1 250只11周龄海兰灰蛋鸡,按照不同饲养密度随机分为5个组:A组900 cm2/只、B组675 cm2/只、C组540 cm2/只、D组450 cm2/只、E组380 cm2/只,每个组内50个重复。5个组均在相同的环境和饲养管理模式下进行饲养。分别于16、26、50周龄时,在每个组中随机选取5只鸡,取十二指肠内容物,用PCR-DGGE法进行肠道菌群分析。结果表明,在同一个饲养密度内,随着饲养周龄的增加笼养蛋鸡十二指肠肠道菌群结构相似系数逐渐减小;16周龄时高密度组与低密度组之间十二指肠肠道菌群结构相似性很高,即肠道菌群结构差异较小;26和50周龄时高密度组与低密度组之间十二指肠肠道菌群结构相似性很低,即肠道菌群结构差异很大。由此可见,随着饲养周龄的增加笼养蛋鸡十二指肠肠道菌群结构差异增大;2种有益菌(Lactobacillus gastricus和Lactobacillus alvi)在高饲养密度组(D组和E组)中消失,饲养密度高于450 cm2/只对笼养蛋鸡十二指肠肠道菌群结构具有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农大3号”节粮小型蛋鸡配套系是由中国农业大学育成的三元杂交的矮小型蛋鸡配套系。该蛋鸡具有多种优点:一是体积小占地少,比普通蛋鸡小25%左右,体高矮10厘米左右,在同等情况下可增加饲养密度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