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7月27日,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周生贤在京指出,要尽快渡过我国生态建设“治理与破坏相持”阶段,必须全力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按照“东扩、西治、南用、北休”的原则科学布局和重新调整林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争取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3%以上,重点地区的生态问题基本解决,全国生态状况明显改善,林业产业实力显著增强,实现“生态建设治理大干破坏、生态状况良性循环”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林业工作参考》2005,(2):15-16
2005年7月27日,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周生贤在京指出,要尽快渡过我国生态建设“治理与破坏相持”阶段,必须全力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按照“东扩、西治、南用、北休”的区域发展战略科学布局和重新调整林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力争从现在起,用10到15年时间使森林覆盖率达到23%以上,重点地区的生态问题基本解决,全国生态状况明显改善,林业产业实力显著增强,实现“生态建设治理大于破坏、生态状况良性循环”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国土绿化》2005,(8):4-4
7月27日,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周生贤在国家林业局党组扩大会议暨全国林业厅局长电视电话会上指出,要尽快渡过我国生态建设“治理与破坏相持”阶段,必须全力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按照“东扩、西治、南用、北休”的区域发展战略科学布局和重新调整林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力争从现在起,用10到15年时间使森林覆盖率达到23%以上,重点地区的生态问题基本解决,全国生态状况明显改善,林业产业实力显著增强,实现“生态建设治理大于破坏、生态状况良性循环”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周生贤说,当前,要继续深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大力推进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全面谋划并做好相持阶段的林业工作,力争用10到15年时间,我国生态建设状况度过相持阶段,进入"治理大于破坏阶段"。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生态建设已经进入了"治理与破坏相持阶段"。在这一阶段,林业产业要不要发展,发展什么,如何发展,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相持阶段林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一、相持阶段,林业产业发展要服从和服务于生态建设为主这个大局  相似文献   

6.
为继续深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大力推进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今年初,国家林业局在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上提出了我国生态建设状况处于“治理与破坏相持阶段”的重要判断。7月27日,周生贤局长在全国林业厅局长电视电话会上就相持阶段的基本内涵、判断标准、理论依据以及相持阶段的主要对策措施作了全面、系统的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7.
如何切实按照分类经营的原则更好地发展林业生产?天峨县林朵林场根据生态建设状况处于"治理与破坏相持阶段"的重要判断,紧扣国家确立"东扩、西治、南用、北休"的林业工作核心,结合自身地理位置及林地分类经营划分的实际,提出"西治南用"并存的林业经营战略,指明了"十一五"林业发展新方向.  相似文献   

8.
我国生态建设正处在“治理与破坏相持阶段”的判断,其经济内涵是,如何在国民经济增长与生态建设从互竞互斥到互补互适的过程中,把握好生态建设时机与尺度的问题。这一判断的理论基础之一是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设。充分理解和把握相持阶段的理论,需要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对我国当前及长期生态建设形势与任务进行基本的判断,设计和实施可持续林业发展战略,顺利爬坡,迈向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右段。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生态建设已经进入了"治理与破坏相持阶段"。这一阶段的林业发展,是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求、服从并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目标、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全新发展。在这一阶段,林业产业要不要发展?林业产业怎么样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林业行业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相持阶段林业发展所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我就相持阶段林业产业发展的问题,谈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三北地区森林资源经营目标与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我国生态建设正处在“治理与破坏相持”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具有相持的脆弱性、不确定性、反复性、不平衡性、艰巨性等特点,在这个阶段,工作每前进一步,都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特别在西部生态脆弱地区,维持这一阶段性的建设成果,尽快步入“治理大于破坏”阶段,需要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三北防护林工程作为六大林业重点工程之一,肩负着改善我国北方半壁河山生态环境质量、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