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农杆菌介导几丁质酶基因对草莓转化条件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得到优良的草莓抗病植株,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进行几丁质酶基因(chit42)对草莓叶片的转化,对转化过程中的一些因素进行研究,并得到了转化最优方案:乙酰丁香酮AS浓度80~120 μmol/L,10~20 min侵染,3 d共培养.经PCR检测初步鉴定外源基因已经导入.  相似文献   

2.
3.
菜豆几丁质酶基因转化小麦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农杆菌二元载体转化法和花粉管通道法 ,以菜豆几丁质酶基因转化小麦东农 774 2。农杆菌感染后的愈伤组织以 G4 183 0 mg· L-1筛选 5周 ,经 PCR和 PCR- Southern杂交检测 ,有0 .3 8%的愈伤获得转化。花粉管通道法转化小麦共操作小花 3 85朵 ,其中有 68.3 0 %的小花结实 ,经 PCR和 PCR- Southern杂交检测 ,获得转基因植株的转化频率为 0 .52 %。  相似文献   

4.
农杆菌介导洋桔梗遗传转化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洋桔梗品种Double Mariachi Pink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影响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效率的几个重要因素。结果表明,叶片外植体与农杆菌合适的共培养时间为5 d;以新的切割方法——刺孔法切割叶片,每个叶块外植体再生不定芽平均15.22个,明显多于三刀切的11个;刺孔法的叶块转化率达到77.7%,每个叶块再生卡那霉素抗性苗平均0.64株,明显高于三刀切的57.7%和0.38株;在刺孔法处理中,与孔外边缘切口相比,分布均匀的孔内切口利于更多不定芽的再生和卡那霉素抗性苗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几丁质酶基因转化番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金丰一号亲本JM、JF为转化材料,建立了以子叶为外植体的离体再生体系,其芽分化培养基为MS ZT 2.0mg/L IAA0.2mg/L,生根培养基为MS。借助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ROK,用农杆菌(LBA4404)与番茄子叶外植体共培养,把几丁质酶基因和抗除草剂BAR基因转化到番茄上。经过卡那霉紊和Basta的筛选和再生培养,获得转化再生植株。采用浓度为1000mg/L的Basta除草剂溶液涂抹再生植株后代叶片,表现明显抗性。对转化再生植株进行了PCR检测、Southern检测,表明上述基因已整合进番茄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6.
通过农杆菌侵染和原生质体直接转化法把菜豆几丁质酶基因导入到马铃薯加工品种大西洋中,获得了13株转化后代,经过PCR分析和Southernblot分析,在5株后代中扩增出900bp目标带,说明菜豆几丁质酶基因已整合到马铃薯四倍体基因组中。RT-PCR分析结果表明,其中的3株叶片中有菜豆几丁质酶基因的表达,而且抗病试验进一步证明了该基因在叶片中有较强的表达强度,转基因植株的抗病性比对照提高了30%以上。  相似文献   

7.
以洋桔梗(Eustoma graniflorum)品种Double Mariachi Pink为试验材料,在已建立的洋桔梗高频再生体系和高效稳定遗传转化体系的基础上,将PBI121 - ACC合酶反义基因片段(1008 bp)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洋桔梗,通过高频再生获得116株抗性苗.再生抗性苗在生根培养基1/2MS+NAA0.1 mg/L+ Km 15 mg/L上生根筛选获得了55株正常生根的植株;对其中随机挑选的8个株系进行PCR鉴定和GUS表达检测,在增殖筛选培养基MS+6 -BA 0.1 mg/L+ NAA 0.05 mg/L +Km 30 mg/L+ Cb 100 mg/L上初步筛得到5个PCR阳性株系,其中4株GUS检测呈阳性;5个PCR阳性株系经PCR - Southern杂交鉴定得到1株阳性植株.将阳性株系出瓶移栽,其平均花期为24d.  相似文献   

8.
通过农杆菌介导,将几丁质酶基因和葡聚糖酶基因导入籼稻E32、9311、特青、盐恢559等4个栽培品种的愈伤组织中,经筛选与培养获得转基因植株.分子检测证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受体植株基因组中.抗病性鉴定的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抗稻瘟病的能力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细菌几丁质酶基因转化番茄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为了获得抗真菌病的番茄材料,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细菌几丁质酶基因转化番茄子叶,获得了抗卡那霉素的转化植株,PCR检测初步证明细菌几丁质酶基因已整合到番茄的基因组。同时对番茄耐Kan水平、转化受体的预培养以及共培后洗涤抑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卡那霉素质量浓度为50mg/L时就能完全抑制番茄子叶再生;共培后直接用抑菌剂洗涤的抑菌效果较好;番茄子叶预培养1d的转化率最高。  相似文献   

10.
几丁质酶基因在番茄上的转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极癌农杆菌介导将水稻几丁质酶基因导入番茄中,得到转基因植株。导入的三个基因即nptⅡ、bar和几丁质酶基因在子一代以3:1的比较分离。  相似文献   

11.
In this paper, populus xeuramericana cv. Guariento was transformed with bean chitinase by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mediated leaf disc method. Firstly, the leaf explants were pre-cultured at 25℃ for 2d. Secondly, they were infected in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suspension (OD600=0.5) for 20 rain, then were co-cultured for 3d in the dark. Thirdly, the explants were transferred to the selection culture medium (containing Kanamycin 40 mg.L^-1 and Cefotaxime Sodium 800 mg-L1) and incubated at 25℃ until resistance buds formed. Chitinase activity was determined for the positive plants by PCR and PCR-Southern blot hybridization analysis. And, chitinase activity of positive pla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plant, and the highest ratio of activity of NO.4 to that of control was 3.41. It showed that bean chitinase gene had been expressed in the plant genome.  相似文献   

12.
农杆菌介导iaaM基因黄瓜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已经建立的高频黄瓜再生体系为基础,从影响黄瓜转基因体系的农杆菌侵染时间,共培养时是否加入乙酰丁香酮等因素优化了黄瓜遗传转化体系;将单性结实基因iaaM以农杆菌介导法导入到东农649品种黄瓜子叶节中,经过不定芽诱导和生根等过程获得了转基因株系,通过特异性引物的PCR鉴定,40个株系扩增出iaaM目的基因片段。PCR-Southern检测为阳性。转基因阳性植株移栽到温室中,其果实经检测80%为单性结实黄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籼稻‘中恢161’Oryza sativa subsp. indica ‘Zhonghui 161’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的转化体系。  方法  以籼稻‘中恢161’的成熟胚为材料,设置了5个草甘膦质量浓度(100、200、300、400和500 mg·L?1)进行胚性愈伤组织的草甘膦敏感性试验。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草甘膦抗性基因CP4-EPSPS导入‘中恢161’的胚性愈伤组织中,转化后的胚性愈伤组织分别在含有300、350和400 mg·L?1草甘膦的选择培养基上进行抗性筛选。抗性愈伤组织进一步分化、成苗。  结果  草甘膦质量浓度为300~400 mg·L?1时,愈伤组织褐化率约50%,具有很好的选择效果。经统计,300、350和400 mg·L?1草甘膦抗性筛选后,愈伤组织阳性率分别为40.16%、61.72%和84.04%,抗性愈伤组织的分化率为46.43%,成苗率为32.84%。共获得67株再生小苗,经PCR检测,43株成功转入CP4基因,再生植株阳性率为64.18%。  结论  建立了‘中恢161’农杆菌介导的转化体系。图5参20  相似文献   

14.
根据GenBank发布的几丁质酶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采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到菊花1个几丁质酶基因ChCHI(GenBank登录号为KX881373)。ChCHI基因cDNA全长为1 385 bp,包含960 bp开放阅读框,编码319个氨基酸。ChCHI属于亲水性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5.5 k D,等电点为6.38,为稳定蛋白,二级结构预测表明该蛋白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蛋白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表明,ChCHI基因编码的蛋白属于糖苷水解酶19家族几丁质酶,与薇甘菊(ACO25187.1)几丁质酶蛋白的亲缘关系最近,序列一致性为87%。qRT-PCR分析结果显示,SA处理可以明显提高贡菊叶片中ChCHI的表达量。菊花ChCHI在对抗环境胁迫的分子调控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几丁质酶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许多物种,并参与几丁质降解、蜕皮、免疫和致病性等诸多功能.采用同源克隆结合RACE-PCR的方法,首次从螨类中克隆到二斑叶螨几丁质酶基因(TuChi)的cDNA全长序列(GenBank登录号:JQ041366).TuChi全长1 822 bp,包含3'非翻译区(UTR)为150 bp和5'UTR为52 bp,开放阅读框(ORF)为1 620 bp,编码539个氨基酸.预测的相对分子量为60.7 ku,理论等电点为5.99.二斑叶螨几丁质酶具有几丁质酶典型的结构域,包括1个N-端信号肽序列、1个几丁质催化区域、1个几丁质结合域,以及连接催化区和结合域之间的连接区域.与其他物种几丁质酶进化树比较分析表明,TuChi与昆虫几丁质酶家族Group 1具有较高的同源性,推测其与二斑叶螨的蜕皮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以日本晴愈伤组织为受体、草甘膦抗性基因CP4为选择标记基因的高效水稻遗传转化体系。方法以粳稻日本晴的成熟胚为试验材料,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含有草甘膦抗性基因CP4的P1300载体转化日本晴的愈伤组织,分别用质量浓度为10、20和40 mg/L的草甘膦进行3轮抗性筛选,诱导分化和再生成苗;利用1000 mg/L草甘膦对移栽成活的阳性苗进行抗性鉴定。结果获得145株转基因幼苗,PCR检测阳性株为128株,阳性率达88.27%;经过3轮抗性筛选后,转基因幼苗的阳性率提高;移栽成活的99株阳性苗中,65株表现为抗性,抗性率为65.66%。结论成功建立了以草甘膦为筛选标记的水稻转基因体系,该体系为水稻育种提供了材料,并对以抗草甘膦基因作为筛选标记的水稻转基因和一些基因功能验证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几丁质酶基因位点rs10494132基因多态性与支气管哮喘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33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和90例正常对照,利用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序进行rs10494132位点基因多态性分析,测定两组人群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EO#)、血清总IgE水平及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结果两组等位基因T和C分布、以及TT和TC基因型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哮喘组中,不同基因型EO#、血清总IgE水平及FEV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同一基因型EO#、血清总IgE及FEV1%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湛江人群中几丁质酶基因rs10494132T/C位点多态性与支气管哮喘无明显相关,但可能与哮喘表型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拟克隆朱砂叶螨几丁质代谢中的关键基因几丁质酶基因,并对其进行特征分析。【方法】利用转录组拼接技术对朱砂叶螨转录组进行拼接,根据叶螨几丁质酶序列通过BLAST找到朱砂叶螨几丁质酶相似序列,设计PCR引物,进行朱砂叶螨几丁质酶基因克隆,分析其详细特征。利用SWISS MODEL预测其蛋白结构,特别是催化功能区的结构。【结果】测序分析确认为朱砂叶螨几丁质酶基因序列,并提交到GeneBank(KY705296),其开放阅读框为1 875bp,编码624个氨基酸,C端有几丁质结合区。根据新的几丁质酶分类,判定TecCht2为Ⅵ型几丁质酶,其结构具有典型的几丁质酶结构特征。【结论】本研究克隆得到的朱砂叶螨几丁质酶基因,为今后几丁质酶功能和用于害螨防治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幽门螺杆菌ureB基因的草莓转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农杆菌介导利用潮霉素抗性作为筛选标记的草莓转化系统。以草莓叶片为材料,把Helicobacterpylori的ureB基因连接到CaMV35S启动子后构成pCAMBIAI3011-ureB表达载体,通过根癌农杆菌EHAl05介导叶盘法转化草莓,经共培养和潮霉素抗性筛选,得到60株抗性植株。对所得植株进行PCR检测,表明阳性苗比例为42%。RT-PCR结果进一步证明目的基因在To代转化植株中已经转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