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组织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和保障。赣州市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组织振兴,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从赣南革命老区实际出发,进一步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培育乡村振兴“领头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构建了乡村组织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党建+N”模式,为其他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以党建、机制和人才促进乡村振兴的有益经验,并对推进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乡村社会治理能力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核心要素,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提升乡村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保 障。通过加强广西民族地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以挖掘农村社会中传统和现代的治理资源、完善组织内外部管理机 制、营造农村良好的合作文化氛围为主要对策来解决该地区农村基层组织的内生动力不足、独立性不够、合作难等问 题,从而更好地将该地区分散的力量和资源组织起来,提高农业农村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提升当地社会治理能力,推动 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的主体是组织起来的农民。将农民组织起来的最重要制度基础是农民集体土地制度及建立在该制度基础之上的农民集体经济。借鉴同为土地公有制的国有农场经营体制的经验,借助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制度设计,恢复农村集体土地的生产资料性质,有望同时解决当前农村土地细碎化与农民难以组织起来的两大困境,从而为乡村振兴提供组织条件。  相似文献   

4.
【目的】加强研究生实践育人是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亟待深入探索如何提升研究生社会实践精准育人,以有效推进研究生思政工作。【方法】通过总结近年来研究生社会实践落地乡村情况,既进一步明晰乡村振兴视域下研究生社会实践的价值指向,又深入探究高校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育人问题并提供对策参考。【结果】研究生社会实践走进乡村,重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助推人才培养教育和实现知行合一发展,发展中存在实施人员上“走马观花”、项目内容上“老调重弹”、组织管理上“平均分配”等问题,根源在于实践育人泛化。【结论】以北京交通大学为例,乡村振兴视域下研究生社会实践强调精准原则,因校而动地打造精品化社会实践项目、因时而进地推进多样化社会实践形式、因人而异地组建特色化社会实践团队,切实提升精准育人质量、增强立德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5.
杜秀予 《乡村科技》2023,(12):31-34
农村“厕所革命”事关民生福祉,“十四五”时期,各级政府仍将以“厕所革命”为抓手推进乡村振兴。通过调研海南省Y市农村“厕所革命”现状,分析发现Y市农村“厕所革命”工作在参与性、责任性、法治性、透明性及可持续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提升农户主动性、多元主体共同治理、加强普法宣传和教育、丰富信息公开内容和渠道、建立科学长效管护机制等建议,以进一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顺利实施,从而更好地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促进农村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是天津市落实中央开展“百县千乡万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任务的具体实践。本文在总结归纳天津市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主要做法基础上,依据广泛实地调研,按全市10个涉农区每个区各选1个取得初步成效的典型村,进行发展模式分析。结果表明:示范村创建过程中存在的规划方案的科学性需提升、产业融合发展不充分、要素制约瓶颈亟待破解、示范带动和可复制性任重道远等问题。为有利、有序、有效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工作,笔者提出4个方面的对策建议:科学规划布局,注重远近结合;培育特色产业,推进融合发展;破解要素瓶颈,夯实发展基础;加强示范带动,实现区域共富。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要求推进城乡统筹的发展,因此乡村振兴战略日渐突出,在进行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时,要求全面推进厕所革命。本文主要围绕新时代背景下厕所革命对乡村振兴的重要启示展开分析和论述,首先介绍乡村振兴战略下厕所革命推进的现状,然后分析推进乡村振兴和厕所革命时存在的一些困难,最后提出全面推进厕所革命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社会数字化转型已成为现实,数字乡村建设在推进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数字乡村建设中,基于当前存在的“碎片化”“信息化”问题,可尝试以治理的数字化转型为指导,从组织架构、体制机制、队伍建设等方面重构现代农村基层管理体制、创新现代农村基层管理方式、构建多元协同治理格局等,推动数字技术与现代农村基层治理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处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时期,实施乡村建设行动需要大学生“回嵌”乡土。然而,当前大学生“回嵌”乡土面临主客观双重困境:其中,客观困境主要是城市对乡村的“虹吸效应”导致大学生大多“弃农就城”,高等教育与乡土社会脱节导致大学生大多“学农不爱农”;主观困境是大学生个体在“回嵌”乡土问题上主要面临着“有心无力”“有力无心”两种实践张力。针对这些困境,文章提出三方面对策:政府层面,系统总结大学生服务于基层的有效经验,将推进乡村振兴与大学生成长结合起来;高校层面,要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扎根乡土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个人层面,大学生要自觉响应国家号召,努力对标先进典型,积极主动担当作为。  相似文献   

10.
农村“三变”改革是实现农民富裕、乡村振兴的重要渠道,六盘水市率先进行了相关的实践探索,取得了显著成就。本文围绕六盘水市“三变”改革实践探索的成功经验,在与宁县发展对比中得出六方面启示,提出了宁县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实现乡村振兴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促进我国城乡融合、调节工农关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形态转轨、社会结构转型的重要阶段,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面临着乡村社会新旧要素迭代的复杂情境。在历史时期中关于区域建设与地方振兴的实践早在百年前的中国就已经上演。垦牧实践作为近代中国一次超时代、跨领域的重要尝试,是张謇在江苏省南通市社会转型关键期于沿海垦区进行的一场综合性的社会建设活动,直接推动打造了“中国近代第一城”。通过全面解读张謇的垦牧实践,总结凝练出以“棉铁主义,实业救国”“循环发展,绿水青山”“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治地安民,心怀苍生”“教育智民,产业富农”为核心的垦牧精神内涵,进而从经济形态转轨、社会结构转型、综合理念契合3个方面深入分析垦牧精神助推乡村振兴的时代逻辑,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垦牧精神熔铸乡村全面振兴的实现路径,即在产业兴旺方面,坚持质量兴农与实业支农;在生态宜居方面,践行循环经济与绿水青山;在乡风文明方面,秉承艰苦奋斗与移风易俗;在治理有效方面,主张治地安民与心怀苍生;在生活富裕方面,推行教育智民与产业富农。进而从时间和空间维度,在时代背景、阶段定位、多维共促方面为破解全面...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乡村治理数字化引发了各界人士的关注。就乡村治理数字化的价值、困境和实践路径3个方面展开研究。研究表明,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的价值:促进乡村治理主体多元化,转变乡村治理模式,实现治理内容精准化,整合乡村资源。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的困境:农民自身数字能力贫困的制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要素保障能力不足。实践路径:数字赋能、加快培育新型数字农民,提高乡村数字化治理的要素保障能力、完善数字信息监督管理机制,健全法制体系。  相似文献   

13.
“未来乡村”建设是浙江省在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争创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省的基础上提出的目标任务。从“未来乡村”建设的提出到深入推进,产业的发展是“未来乡村”建设的关键,而农业产业又是“未来乡村”产业发展的重点。为更好推进“未来乡村”的建设,发展农业产业,本文整理了包含新型发展理念、新型发展模式、新型生产技术、新型经营方式、新型销售方式等产业要素的多样化的新型农业产业形态,从发展方向、发展现状、发展途径和措施等方面总结了新型农业产业形态在“未来乡村”建设中的发展应用,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希望通过新型农业产业形态在“未来乡村”建设中的发展和应用,从而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4.
自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农村“厕所革命”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及重视。“厕所革命”作为事关民生的重大工程之一,不仅能大幅度提升农民生活质量,更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具有不可比拟的积极作用。本文以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厕所革命”为切入点,分析其现存问题,进一步提出具体的实践路径,旨在为农村基层工作提供一些实践思路。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中共石鼓区委统一战线工作部(以下简称"区委统战部"),整合各方面统战资源,科学合理有序推进"同心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1.发挥组织优势,当好"领导者"石鼓区委统战部成立了"同心美丽乡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石鼓区"同心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实施意见》,明确由部长带头、班子成员各负责一个创建点,到2021年,全区重点创建4个"同心美丽乡村"。创建村还成立了由驻村领导任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把创建工作纳入全村年度工作计划中。  相似文献   

16.
“经纪体制”是国家政权建设过程中一个必然的过渡阶段。随着日本的入侵和中共的政治动员,晋西北农村社会发生分化;以“经纪体制”为代表的村选劳动英雄模范在塑造中与乡村社会阶层出现内在的逻辑变动,一方面满足了乡村内在主体需求,另一方面实现了农村乡村社会经济重新按照中共构建的政权方向整合。启示乡村治理是一个持续漫长的过程,保持这种“经纪体制”的权势平衡和组织结构完整,对于晋西北乡村的持续稳定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厕所革命”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步,是一项持续性、全局性、系统性的民生工程。为毕节市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提供决策参考,总结毕节市以坚持高位推动、坚持农民主体、坚持因地制宜、坚持质量优先、坚持久久为功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的主要措施,以及在赫章县和威宁县探索“厕所革命”实践模式的成功经验;分析毕节市“厕所革命”在户厕全面使用、改厕施工规范与质量提升、公厕管理维护资金支持方面存在的不足,建议加强宣传引导,激发农村居民改厕积极性;强化资金统筹,加大改厕资金支持力度;加强质量管控,突出农村改厕质效;坚持因地制宜,注重改厕实效。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是“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重要发展目标之一,是我国新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乡村人才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具有逻辑一致的可能,但地方本科高校人才供给与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存在失调现象,两者之间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供需数量不匹配,学生就业能力与乡村基层实际需求错位,无法有效满足未来乡村人才振兴需求。地方本科高校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实现路径体现为构建“三融三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地方政府、企业要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厚植人才发展“土壤”;地方本科高校充分发挥社会服务能力,提升乡村人力资本整体水平;提升地方本科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激发产业新活力。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党对乡村社会的治理呈现明显的规划性特征,党根据治理目标与治理资源,在乡村社会有规划地设置治理议程,策略化聚焦治理议题,有规划地推进乡村社会的现代化建设。经验表明,党对乡村社会的治理要注重顶层设计,把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统合进国家建构的进程中,要尊重乡村社会的自主性,并从传统国家的治理中借鉴经验,协调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与乡村经济社会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乡村社会进行规划性治理的新面向,应该以制度要素的对接与互嵌为路径,扎实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社会组织参与边疆民族地区“三治”面临着自治主体能动性、制度供给、行为自律不足以及参与“三治”表面化的现实困境。通过加强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能力建设,提升主体自治能力;完善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制度建设,增强其“三治”的规范性;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德治功能;推进“三治结合”,提升社会组织参与的有效性,进一步促进社会组织积极参与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治理,完善“三治结合”乡村治理体系,实现乡村善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