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明确灌溉水氯含量与灌溉次数对烤烟叶片氯含量的影响,采用低氯(7.7 mg/L)、中氯(24.6 mg/L)、高氯(43.2 mg/L)含量的灌溉水,进行灌溉1次、2次、3次(每次灌水量按照525 m3/hm2)9个处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成熟期、烤后叶片氯含量随灌溉水氯含量与灌溉次数增加而增加,其对叶片氯含量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低氯水灌溉3次成熟期、烤后中部与上部叶片氯含量仅为0.43%~0.49%。中氯水灌溉1次叶片氯含量相对较低,成熟期、烤后中部与上部叶片氯含量0.51%~0.55%,灌溉2次成熟期、烤后中部与上部叶片氯含量0.61%~0.72%,灌溉3次叶片氯含量0.8%左右;高氯水灌溉1次叶片氯含量0.59%~0.64%,灌溉2次叶片氯含量超过0.85%,灌溉3次超过1.1%。中氯水增加1次灌溉对叶片氯含量相对贡献率19.2%~30.9%,增加2次灌溉对叶片氯含量相对贡献率达到31.3%~54.5%;高氯水增加1次灌溉对叶片氯含量的相对贡献率超过44.1%,增加2次灌溉相对贡献率超过86.4%。综上所述,灌溉水氯含量与灌溉次数对烤烟叶片氯含量影响显著,尤其高氯水灌溉对氯含量影响较大,要控制烟叶氯含量在0.3%~0.8%适宜范围内,应选用低氯水灌溉,合理限制中氯水灌溉,控制高氯水灌溉。  相似文献   

2.
结合几种不同的杂交棉制种种植模式,对其成本、收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多年的杂交棉制种过程中,农户摸索、创造出来的多种种植模式,大多数适合在当地种植,并在实施中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值得大力推广。但也有少数种植模式经济效益不佳,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新形势下我国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也进展迅速,并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所以,在新的发展形势之下,我国也开始重视对于农业机构的调整,对农业循环经济的有效发展也提上日程,循环型农业模式也基本形成。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之下,对我国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河套地区是国家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循环农业意义重大,本文对康尔徕"五位一体"典型循环农业模式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该模式技术要点、模式特点和功能效益。该模式以沼气建设为核心,在农业种植区的农户田园内,建设日光温室,温室内一侧建设圈舍和厕所,地下建沼气池,温室附近建被动式太阳能暖房,构成"五位一体",该模式将广种薄收的粗放式生产经营方式转变为集约、高效的田园设施高效生态经营方式,实现生产与生活同步,种植与养殖同步,节约与增收同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5.
研究旨在探明"水稻/牧草-肉牛-有机肥-蔬菜/茶叶"循环农业模式能量流动的规律,应用能值分析方法对长沙县金井镇"水稻/牧草-肉牛-有机肥-蔬菜/茶叶"循环农业模式的投入和产出进行分析,对能值自给率、环境负载率和可持续发展指数等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水稻/牧草-肉牛-有机肥-蔬菜/茶叶"循环农业模式的资源利用效率为49.00%,环境资源对农业的贡献较大;环境负载率为1.14,系统生产过程对环境压力较小;全系统净能值产出率和可持续发展指数分别为7.41和6.49,系统的生产效率较高,富有活力和发展潜力。该模式通过对牛粪尿、狐尾藻等资源的循环利用能有效降低环境的压力,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指数,实现农业良性循环和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阐述中国大城市郊区发展循环农业的必要性,总结了代表性模式,系统地分析了房山区循环农业发展的3个典型模式,即以农业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为特征的循环农业模式,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农业产业链延伸型循环农业模式,以主导产业为纽带的农业产业园区型循环农业模式。在模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房山区循环农业发展的3条对策建议:一是探索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新技术;二是延伸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产业链条;三是创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组织方式。最后,提出了中国大城市郊区循环农业发展可参照的模式类型  相似文献   

7.
江西省永丰县佐龙乡邓家村是远近闻名的蔬菜村。该村为县城郊的一个自然村。全村64户,296人,耕地25.6公顷,人均收入8500元。村民的经济收入主要来自种植蔬菜和养猪,部分来自经商和外出务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开发利用清洁卫生能源,解决村内环境"脏、乱、差"问题,已成为邓家村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在湖南省邵阳县岩口铺镇油麻井村,有个段伟成。他创立的“酒-猪-沼-粮”种养加模式效益很好,已成为当地生态循环农业的典范。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绿豆播种早 ,收获早 ,尤其冀绿 2号 ,生育期只有 60d ,采取保护地栽培措施 ,可提早到 6月中下旬收获。绿豆与其它作物实行间套种栽培 ,在时间上是可行的 ,绿豆利用早春的土地和光能资源 ,间套作物利用中后期的土地和光能资源 ,从而达到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本文根据近年的试验示范结果 ,对绿豆与其他几种作物套种栽培模式和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1 绿豆 -棉花 / /红小豆1 .1 种植模式以 1 .5m为一种植带 ,两行棉花两行绿豆。棉花选用高产、抗病虫性强、适应性广的中早熟品种抗虫棉新棉 3 3B ,株行距为 2 0cm…  相似文献   

10.
“中粮模式”是一种全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化形式,通过“公司+中介组织+基地+农户”这种形式,实现了农产品加工的一体化经营、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11.
我于2006年秋兴建的塑料大棚——秸秆饲料发酵池——养猪圈——沼气池——瓜果菜田组成的“生态园”设施农业模式,通过两年多的实践,达到资源多次利用,减少污染,节粮、节肥、节能、节约的目的。这种模式是以大棚为中心,将植物、动物、微生物有机结合,形成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生物链,从而生产出无害化食品,温室效应提高30%以上。现将我创办的以大棚为中心的生态模式介绍如下,供农民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12.
焦瑞莲 《科学种养》2011,(11):53-53
从2007年起,家住我市榆次区大王湖村的李春生,在自家的养鹅场和90亩果园附近建起了60立方米的沼气池,实施鹅-沼-果农业生态良性循环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对美人指葡萄专业合作社、河南省宏力高科技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郑州市二七区侯寨乡葡萄基地三种典型农业经营模式进行了组织管理特点、管理水平、法律地位、员工素质、融资能力、产品销售方式、经济效益及农民增收、新技术与新设备应用、市场竞争力、社会辐射力等方面的比较研究。研究发现:以郑州市二七区侯寨乡葡萄基地为例的家庭型观光农业在发展稳定性、法律地位及带给农户经济效益方面具有很大优势;河南省宏力高科技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组织管理、管理水平、员工素质、融资能力、社会竞争力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但是其法律地位和发展稳定性不足;美人指葡萄专业合作社在九项比较中处于中间位置,但在社会辐射力的比较中评价最高。  相似文献   

14.
重庆地区人多地少,田多土少,冬水田比重大,为了改造其冬水田,我们提出了达到“双千”指标的十种组合模式的设想,即:1、中稻-再生稻+鱼;2、中稻-再生稻+鱼-萍;3、中稻-再生稻+鱼+笋;4、中稻-再生稻+鸭+鸭+鱼;5、中稻-再生稻+鱼+葡萄;6、中稻-菜-菜;7、中稻-蘑菇;8、中稻-草莓;9、绿肥-嫩玉米-—季晚稻;10、麦/玉/菜-菜。并根据这十个组合模  相似文献   

15.
高粱合理的施肥量,了粒满丰有机肥不同用量对红缨子高粱产量的.结果表明:在试验设计范围内,随着粒满丰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高粱单产增加,施用量为240kg/667m2时,产量最高,较施用30kg/667m2增产48.13%;从经济效益上看,施用量为60kg/667m2时最高,达629.72元/667m2,较施用30kg/667m2增收218.85元/667m2.生产上建议施用60kg/667m2的粒满丰有机肥.  相似文献   

16.
总结贵州山区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实施,从起步到规模化种植技术要领,分析带状种植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杨凌农业科技推广模式与制度创新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农业科技推广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杨凌示范区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制度创新的探索中,积极发挥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作用,突破了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促进了农科教、产学研的紧密结合,为中国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日前,循环农业科技发展研讨会在安徽合肥举行。来自全国20多个省区的20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围绕循环农业发展战略、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循环农业体系建设理论原理、我国不同区域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循环农业关键技术创新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讨论。与会专家认为,循环农业不是技术复古,而是依靠现代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以及新产品支撑  相似文献   

19.
为推动低碳渔业的发展、促进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湘乡市畜牧水产局和湘乡市全成鑫渔业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猪粪养殖水蚯蚓、再用水蚯蚓养殖黄鳝的生态循环养殖模式试验,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现对该项目的效应综合评价如下:  相似文献   

20.
《棉花学报》2021,33(4)
【目的】研究长江流域棉区麦棉两熟种植制度下,不同种植模式对棉花产量、种植效益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为棉花高产高效生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裂区设计,研究麦后棉花不同种植方式(育苗移栽和直播)、品种(中熟和早熟)和氮肥运筹(不施氮和适宜氮肥运筹)对其生育进程、生物量累积与分配、产量、种植效益与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与育苗移栽方式相比,直播棉花生育进程快,尤其苗期缩短10~17 d;直播棉花生育中后期生物量和氮素累积量较高,且经济系数均以早熟品种较高。适宜氮肥运筹下,直播早熟品种与移栽中熟品种霜前皮棉产量均较高,且两者间差异不显著。适宜氮肥运筹下,移栽棉花的籽棉产值是直播方式的1.0~1.2倍,总成本是直播方式的1.8~2.0倍,收益仅为直播方式的23.0%~43.1%。氮素效率的结果表明,种植方式对农学利用率和氮素表观利用率的影响大于品种和氮肥运筹,直播方式的氮素农学利用率和表观利用率分别比移栽方式提高40.0%和76.4%(2017年);品种对氮素生产效率的影响大于种植方式与氮肥运筹,早熟品种的氮素生产效率比中熟品种提高45.3%(2017年)。【结论】长江流域棉区,适宜氮肥运筹下早熟品种麦后直播有利于实现棉花高产稳产、生产总成本低而效益高;其氮素农学利用率、表观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均较高,是该棉区麦后棉高产高效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