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对不同年龄(15,29,42年)红松人工林结实品质的13项指标研究表明,林龄对人工红松林的结实品质有影响,林龄越大,球果产量越高;采果时间对红松人工林结实品质无显著影响,只是含水率变化较大,合理采果时间应在9月下旬;处于结实初期的林分,结果数量对红松人工林结实品质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红松人工林水文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为了探讨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与效应,根据生态学理论,采用长期定位观测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东北林业大学老山人工林实验站地产流的特点。结果表明:⑴红松人工林对降雨的分配具有特殊的规律性,平均林冠截雨率为13.4%,树干径流率为5.3%;⑵林内各降雨分量与林外降雨量呈显著的线性关系;⑶与落叶松人工林相反,红松人工林平均截雪率为33.3%,明显强于截水能力;⑷红松人工林内地表径流很少发生,其他表径流率  相似文献   

4.
落叶松人工林土壤中磷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分析了原始阔叶红松林和次生杂木林采伐后,人工更新红松、落叶松、天然更新白桦林和撩荒地土壤磷含量的影响。以及落叶松二代林中土壤磷素的变化。其方法是选择不同林龄阶段的落叶松人工林及相邻的红松人工林。天然白桦林和杂木林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落叶松人工林下土壤磷的含量大于红松人工林和天然白桦林;撩荒的采伐迹地磷的含量显著小于有林地;二代林中土壤磷含量与一代林无显著差异。同时,从速效磷的水平来看,  相似文献   

5.
水曲柳实生种群发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野外生态试验的方法研究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 Rupr.) 种群发生与环境条件的生态关系。通过定量分析,确定影响水曲柳种群天然发生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林分郁闭度、林地表层土壤水分和林下地被物。林分郁闭度影响种群的发生进程、幼龄个体的生长发育及其与草本植物的种间竞争,水曲柳宜在郁闭度为0.4—0.8的林分内天然发生;表层土壤水分通过影响种子后熟和萌发限制种群的发生数量;林下地被物的存在阻隔了种子与地表的接触,从而影响种群的天然发生数量,清除这些地被物可促进种群的天然发生。  相似文献   

6.
红松人工林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红松是我国东北区域长白山、完达山、张广才岭及小兴安岭林区的一个天然优势树种。 自建国以来,对于红松占主导的优势林分,进行了多种形式的采伐与更新,以便找出既能生产大量木材支援国家建设,又能很快的把红松林更新起来,不断的扩大森林资源,使森林越采越多,越采越好,青山常在,永续作业。但在历经二十多年的过程中,在小兴安岭林区的带岭看来,凡是更新起来比较又快又好的是人工植苗更新,又慢又少的是天然更新;在迹地类型上,皆伐迹地的人工林又是非常优于择伐迹地更新后的天然  相似文献   

7.
勃力县红松、落叶松人工林生长与立地因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化学分析和数学分析方法,从单因子到多因子,从物理因子到化学因子,从宏观到微观地研究立地因子与红松、落叶松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上层厚度和腐殖质层厚度、坡度、坡向和坡位是该地区主要立地因子,主要化学因子(磷、钾、镁、镍、锰、铅)因树种而异。最后,我们对物理因子和化学因子进行了分类。  相似文献   

8.
红松(Pinus koraiensis)是我国珍贵的用材树种。黑龙江省东部地区是红松的天然分布区,也是主要的红松造林地区,已成林的红松人工林占东部地区造林面积的百分之五,今后将提高到百分之二十至三十,逐步形成我国珍贵的大面积红松人工林。随着对人工林生态效益及全树利用研究的不断发展,有必要以重量作为计量的指标,全面测定、评价这类林分的生产力。本文对东部地区红松人工林现存量及生长量的测定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对单木及林分的估测方法提出一些新的看法,并探讨了林分现存量的预报模型,以期为制定正确的经营技术措施提供有效的林木测算技术及有关数据。  相似文献   

9.
在延边地区,由于红松种植面积较大,发生烂皮病时每年会导致每亩红松损失达10%。红松烂皮病的病原菌主要是松生薄盘菌,该细菌为弱寄生菌,主要从树枝和树皮的伤口进入红松树内,以菌丝形态过冬,之后每年对红松侵害一次。本文主要对延边地区红松人工烂皮病进行初步调查,以期为林业管理人员提供防治参考。  相似文献   

10.
红松人工林早期分叉是培育优质用材林的一项重要障碍。本文以68块样地6686株红松人工林(18—30年生)的调查材料为基础,阐明以下几点: 1.伊春林区红松人工林大多数林分生长发育是正常的,平均分叉率为20%,只有10%的林分分叉是严重的。因此培育具有高大干材的红松林是可能的。 2.造成红松早期分叉的直接原因主要是松梢象鼻虫(Pissodes hitidus Roelofs)的危害,占分叉数的60%,结实和采种伤害为12.5%。 3.抑制早期分叉的最好方法是保持合理的林分结构,存有天然阔叶树的红松人工林,尤其是复层阔叶—红松林是抑制早期分叉,培育高大干材的理想结构,阔叶树占20—40%。  相似文献   

11.
落叶松人工林生长估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红松(Pinus koraiensis)是本地乡土树种,是阔叶红松林的优势树种,以坡地为主,分布在从山麓到山脊的各种地形部位上,构成大面积的原始林。红松的采伐迹地,多数仍用红松进行了人工更新。凉水林场的人工红松林,最早造于1954年,大量造于1958—1960年的大跃进期间,1961年后也有少量栽植。初植密度有4400,5000,6600和10000  相似文献   

13.
红松(Pinus Koraiensis)是我县的乡土珍贵树种,也是我县的人工造林主要树种之一,它以优异的材质,独特的经济价值驰名中外。促进红松人工母树结实,红松种子不仅用于繁育苗木,扩大森林资源的材料,而且针对红松种子含油率高,可食用的特点,加工后的松仁历年来都是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经济价值极高;也是林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4.
15.
兴安落叶松人工林土壤酸度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该文研究了落叶松 (Larixgmelini)人工林土壤酸度动态问题 .选择 7,1 3,2 5 ,37年生林分设置固定标准地 ,在生长季内定期取样 ,测定土壤的理化性质 .结果表明 :落叶松人工林的凋落物为微酸性或酸性 ,pH值 6 0左右 ;矿质层土壤酸度没有增大的趋势 ,活性酸度 pH值 6 0左右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为 2 0~ 40cmol/kg ,盐基饱和度80 %以上 ,钙离子交换量为 1 3~ 2 7cmol/kg ,以胡敏酸为主的腐殖质含量在 3%以上 ;暗棕壤具有较高的缓冲性能 ,不需施用石灰调节土壤的酸度  相似文献   

16.
东北落叶松人工林,已进行扶育间伐。各地对抚育强度和保留密度等问题,进行了不少调查研究,提出了不少方案。为了从不同角度探讨这方面的问题,对落叶松人工林的营养面积进行研究,将是很必要的。营养面积问题,不单是落叶松的问题,也是整个森林经营中应研究的问题。某一树种在一定年令阶段需要多大营养面积,才能充分发挥林地生产力,促进林木速生丰产,又不至于发生激烈地自然稀疏,这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落叶松人工林林木分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林木分级的重要性 落叶松人工林的群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进行分化和稀疏,自然的调正和扩大其营养空间,促进林分发展,至到终结。例如大兴安岭落叶松原始林(杜鹃林型),开始每垧地平均11375株,经过二百年的分化和稀疏,最后仅剩下平均532株,其余均随时间的进展而被淘汰;我院帽儿山实验林场1958年栽的15年落叶松人工林每垧地8000株,经过15年的分化和稀疏被淘汰占16%。正个过程就是林木之间为争夺营养空间的竞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大兴安岭地区是我国地下火发生的主要区域之一.受气候和地形条件的影响,大兴安岭地区主要以浅层地下火为主.浅层地下火蔓延速度较快,而且可燃物较薄,很容易复燃引起地表火甚至是树冠火.本研究以大兴安岭地区5种地类条件(有坡山地、农用地、无坡山地、水湿地、塔头湿地)下兴安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该地区浅层地下火的燃烧特...  相似文献   

19.
落叶松人工林土壤水分平衡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定位研究的方法,对25年生落叶松人工林的林冠截留、林木蒸腾、林地蒸发及土壤径流等项目进行了研究和测定。结果表明在生长季内,落叶松人工林对大气降雨的截留损失总量为229.5mm,占同期降雨量的1/3;林木蒸腾是土壤水分输出的主要形式,土壤径流以壤中流和地下径流为主,地表径流很少发生;林地土壤水分的变化量不足5%,土壤水分的输入与输出基本处于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20.
红松是我国珍贵的用材树种之一。人工栽培红松林远已超过天然林的分布界限。人工红松林的生长量是天然林的2倍,红松人工林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这里介绍了红松人工林的具体培育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