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贵州锦屏县养蜂专业户兰世桥饲养中蜂已20年,有一定的养蜂经验。他于1970年开始养蜂。1980年至1982年小转地饲养,1983年以后返家定地饲养,至1986年时,蜂群发展到40群,不幸遭到中囊病的侵袭,于同年越冬时,只剩下1只王半框蜂。他并不泄气,精  相似文献   

2.
冯焕文先生是江苏省宜兴县人,名瀚章。是我国很有名望的一位养蜂专家。他是华绎之先生的得意学生。其家境比较贫寒,华绎之先生资助他到美国留学,在"鲁特养蜂公司"实习。冯先生回国以后,对华先生的养蜂事业帮助很大。国内养蜂同行们购买国外的蜂具和巢础机等也得到他很多帮助。冯先生一生的著作很多,是我国蜂史上著作最多的人士之一。解放后,他曾任扬州农学院校长。  相似文献   

3.
提高群体意识,组织起来好养蜂虽说是一家一户单独核算,我通过几年组织实践,认识到蜂农必须提高群体意识,搞社会化养蜂。在我地也有养蜂协会、养蜂公司,开始组织两年,也有利于蜂农。但两年以后协会不开会,不组织技术交流,而公司只忙于做生意,搞经济效益。为了使养...  相似文献   

4.
徐祖荫老师现在是贵州省农业厅畜牧局的研究员,专门从事养蜂研究、管理工作。从蜂以来,已先后发表养蜂论文70多篇。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在从蜂前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经历,以及他是如何走上养蜂道路的?入道之前徐祖荫1966年毕业于贵州农学院,分配到黔东南的锦屏县...  相似文献   

5.
<正>蒙济川先生是广西桂林市人。1933年开始养蜂,是广西倡导饲养蜜蜂最早的首位人士。他的蜂种是由湖南的邵阳购买来的。和他同时养蜂的还有"三管养蜂合作社",其蜂种与他在同一个地区购买。但是广西的蜂种主要来源于广东,而不是湖南。那时因为刚开始养蜂,蜂种极为匮乏,蒙先生便专门从事分蜂售种,购买蜂种的人要提前预约或  相似文献   

6.
马吉成  董力刚 《蜜蜂杂志》2011,31(12):32-32
近年来,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岭东区长胜乡团山村农民张建军靠养蜂当起了“蜂”老板。 现在张建军家里的经济收入主要靠养蜂。谈起养蜂,他说:“养蜂关键是要掌握蜜蜂的生活习性,细心观察蜜蜂的变化,还要懂得蜂病防治方面的知识,这样养蜂才会有很好的回报”。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江都县七里乡七里村的蜂农朱仁怀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养蜂,从两框蜂一只王,发展到今天的33箱270框蜂。可以想见,他历尽了多少风雨,洒下了多少热汗。可是,这价值万元的蜜蜂却在一夜之间毁于犯罪分子之手。这个毒杀蜂群的犯罪分子名叫朱××,是和朱仁怀同在一个生产小组养蜂的新手。由于他思想肮脏、道德败坏,不好好钻研养蜂技术,只想不劳而获,因此经常受到朱仁怀的批评。有一年,他们同  相似文献   

8.
荆楚养蜂第一家──赵溶养强蜂夺高产的经验介绍湖北省当阳市的养蜂佼佼者,今年40岁的赵溶师傅,出身于养蜂世家。他专业养蜂25年以来,以强群为本,精湛的饲养技术、较高的效益、对徒弟、蜂友真诚的帮助,誉满荆楚大地。1993年他养蜂70群,纯利3万元;199...  相似文献   

9.
江西省南昌县向圹镇勒家村科技致富能手、双环蜂业公司经理陈术根同志,是一位身材高大朴实富有生气的中年人,现年45岁,只读过四年书,六十年代在江西省向圹种蜂场当木工,学过养蜂。在生产实践中,他认识到养蜂是一项大有可为的事业,精心钻研,雄心勃勃,想把这项事业搞起来。但是,在“文革”期间被打成“暴发户”,蜂群被没收,只剩下一箱蜂。他并未因此而中断养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富民政策的感召下,1981年他带着100多箱意蜂转地放蜂。几年后,成了拥有蜂群600多箱,年产蜂蜜5万多公斤的养蜂专业大户。1985年7月,他创办了“南昌双环蜂业公司”,  相似文献   

10.
养蜂专家杨多福对我国养蜂业的巨大贡献我的信《“数控养蜂法”的确好》刊登以后,收到了全国各地许许多多读者的来信,要我谈一谈杨多福师傅的100多项发现和发明创造,现作如下简要介绍。一、在养蜂方面有10大贡献1.发明了孵蜂机。用孵蜂机数控人工孵蜂,解决了养...  相似文献   

11.
老爸与蜜蜂     
柳蕾 《中国蜂业》2006,57(6):33-34
老爸已年逾花甲,从那黝黑、镶嵌着道道皱纹的脸庞上能看出他饱经沧桑。一提起老爸的名字,周边十里八村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都夸他是个和蔼可亲的养蜂能手。 老爸从文化大革命时期就开始养蜂,如今和蜂相伴近40载,与酿造甜蜜的小天使结下了不解之缘。无论是熟悉的人,还是陌生人,他都以诚相待,来找他的蜂友络绎不绝。有的是来寻王台,有的是要蜂王的,有的是移虫养王的,也有的是来探讨养蜂技术的……。这几年,老爸又把养蜂实践经验和我地蜜源情况总结后发表在杂志上,全国各地的蜂友有打电话咨询的,有来实地考察的,也有外地蜂场赶蜜源让他帮着安排场地的,他总是有求必应。就拿外地来我处放蜂的蜂友来说,首先安排好场地,蜜蜂半夜三更运到此地,把老爸从睡梦中叫醒,陪他们一起把蜂车送到目的地,帮他们卸车。还得帮他们搞好人际关系,安排好生活,等此地蜜源结束后,帮蜂友装好车,将蜂运走才算放心,生怕外地蜂友出差错,怪不得大家都说老爸是个大好人。  相似文献   

12.
黄坚 《中国蜂业》2006,57(12):21
蜜蜂爬蜂病在养蜂生产中普遍存在,它传播快,危害重,严重威胁着养蜂生产。我省20世纪80年代末发生蜜蜂爬蜂病,1990年至1995年进入高发期。我市是爬蜂病的重灾区之一,当时全市80%的蜂场发生不同程度的爬蜂,损失严重。1991年我地5个蜂场,300多群蜂患上了严重的爬蜂病,死蜂满箱底,堵住了巢门。到来年春季蜜蜂所剩无几,一般死蜂在60%~70%。近年来,爬蜂病的势头有所减弱,但对养蜂仍存在威胁。  相似文献   

13.
谭健生 《蜜蜂杂志》2005,25(11):42-42
我要说的是我们这里的养蜂大户、具有30多年养蜂经验的乔银恒师傅。他今年52岁,18岁时就随父亲走南闯北养蜂,积累了很多养蜂技术和经验,是我们这里一位很出名的养蜂能手。这些年来,不管气候如何,丰年也好,欠年也罢,他所养蜂始终没有垮过场,亏损过钱。乔师傅很爱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钻研养蜂技术,更可贵的是他能无私地把自己的技术和经验传授给别人,让蜂友们少走弯路,增加效益。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他曾经在《蜜蜂杂志》等刊物上发表过数篇文章。他蜂养好了,经济收入高了,可他却忘不了那些养不好蜂,年年见不到效益,已经失去养蜂信心的蜂友,…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世纪前半期一、意大利蜂的引入1903 ̄1920年,西方蜂种(主要是意蜂)及新养蜂法先传入福建、广东、香港、天津、北京等地,不久也传入黑龙江省。民国初年的养蜂情况《珠河县志》有以下记载:"民国初年,西洋蜂种及养蜂法传来以后,  相似文献   

15.
正笔者从1970年养蜂至今,发现有2位蜂友在使用蜂扫时不沾水,干扫,而问题出现在老养蜂员。一位是与笔者同村的养蜂员,今年75岁,1980年6月我回家看望父母时,让我给他组织育王群,发现他在扫蜂时使用蜂扫不沾水。今年3月15日,笔者去附近县蜂友家去看蜂,有位蜂友今年73岁,养蜂超过40年。这天最高温度达14℃,蜜蜂飞翔很好,他紧了几群准备春繁,我也发现他使用蜂扫不沾水,干  相似文献   

16.
孙立广 《中国蜂业》2015,65(2):30-31
<正>传统养蜂靠转地放蜂,追花夺蜜,获得养蜂高产。近年来由于运输费用上涨,各地对放蜂人雁过拔毛,转地放蜂风险加大,不少蜂农寻求定地养蜂模式。但定地养蜂突出的问题是蜜源不足,半年养蜂半年闲,还要喂糖。因此,人工种植蜜源不失为一种好办法。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对农业种植结构进行调整,不  相似文献   

17.
答第一线蜂友的询问自《“养蜂迷”与光荣花》一文发表以后,我陆续收到许多第一线养蜂同志的来信,询问利用生物加工王浆花粉蜜的优点及其工艺。为了不负蜂友们的期望,我将此工艺的优点简介如下,供同志们参考。1.此工艺不需厂房、不用机器,是将蜜蜂酿制的蜂蜜、蜂花...  相似文献   

18.
他走上了养蜂致富的道路──记养蜂专业户刘佐阳在四川省荣昌县安富镇,有一个远近闻名靠养蜂发家致富的专业户,他就是安富镇红庙三社的刘佐阳。说到刘佐阳养蜂致富,也许体会不相信,他是从饲养一群中蜂开始,苦心经营到今天已发展到拥有良种喀意杂交蜂200余群。蜂蜜...  相似文献   

19.
感情不能代替真理──就《“数控”讨论文章必须实事求是,旗帜鲜明》一文与朱德山蜂友商榷河南省濮阳师范(457002)王小平黑龙江省朱德山蜂友在养蜂生产中,成功地运用了《数控养蜂法》,连年获得高产。因此他十分崇拜杨师傅和他的《数控养蜂》法,旗帜鲜明地参与...  相似文献   

20.
云南瑞丽农场二分场养蜂专业户赵元,以前是农场一名出色的电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迷上了养蜂,于是果断地放弃了“铁饭碗”,改行学养蜂。1985年春,他买来6箱蜂,带着家小,将蜂搬到离家20多公里的油菜地春繁。从此,他走上了养蜂的道路。四年来,赵元刻苦钻研养蜂知识,努力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养蜂经验。他主要的经验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