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低温对不同抗冷性玉米幼苗H_2O_2及其清除酶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低温时,抗冷性不同的两个玉米品种的 H_2O_2含量升高,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活性下降,同工酶数增加,且前三个指标的变化都是不抗冷品种大于抗冷品种,这说明,这三个指标可以作为玉米幼苗抗冷性的指标。从试验结果可知,低温处理到第四天 H_2O_2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又恢复到对照水平;并在低温胁迫时,如上指标的变化幅度苗期要大于芽期。这说明,玉米幼苗对低温胁迫具有适应力,其冷害敏感性苗期大于芽期。低温胁迫时,两品种过氧化物同工酶数都有增加,且只发生在特定的区带,这个结果支持这样的观点即植物抗冷性只与同工酶的一定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2.
钙对水分胁迫条件下玉米幼苗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利用─1.0MPa的PEG—6000溶液模拟水分胁迫,研究了10mmol/L的CaCl2。溶液(以纯Ca2+计)浸种对玉米幼苗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时间的延长,未用钙处理的玉米幼苗生长素(IAA)含量从225ng/g·DW降至142ng/g·DW,GA3含量从223降至132,ipA含量从189降至83,而ABA含量则从655升至1875.钙处理可以促进IAA、GA3和ipA含量的下降,但抑制ABA含量的升高。钙还可抑制膜相对透性的增大及叶片相对含水量的下降,表明钙可以提高植物的抗旱性,且植物抗旱性的提高与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
以不同温度下培育的黄瓜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育苗温度下黄瓜幼苗生理状况及低温处理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育苗温度对黄瓜幼苗抗冷性有明显影响,适当降低育苗温度,叶片中抗冷保护物质增加,低温处理过程中SOD、POD活性升高,电解质渗透率和MDA含量降低冷害症状减轻;自然条件下和低温处理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与低温下冷害指数的变化一致;幼苗随低温锻炼的能力与锻炼前的抗冷能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我们以抗冷性不同的玉米幼苗(1—4级,抗冷性递减)为材料,研究了其线粒体ATP酶在11℃、24℃的活力、温度变化时其活化能(Ea)的突变温度以及线粒体膜脂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在11℃条件下,ATP酶活力随品种抗冷性增加而增强;酶活化能折,点温度随品种抗个性增加而降低,脂肪酸的不饱和指数随品种抗个性增加而增大。这说明膜脂不饱和度控制着ATP酶的活力,Ea的折点温度受膜流动性的影响并与品种抗冷性有关,我们认为ATP酶Ea的折点温度可作为玉米幼苗抗个性生化指标。另外通过玉米幼苗抗冷性锻炼表明:ATP酶Ea折点温度没变化,说明幼苗抗冷潜力很小。  相似文献   

5.
茄子耐低温弱光鉴定方法初探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以7个耐低温弱光特性不同的茄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低温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幼苗冷害指数、细胞质膜相对透性、遮光处理后幼苗干重、茎粗、株高、叶面积、叶绿素相对含量和光合特性的变化,认为在17.5℃时144h的发芽率、0~1℃时幼苗冷害指数、10℃/20℃细胞质膜相对透性、遮光处理1个月后幼苗干重、茎粗、叶绿素相对含量及光照强度为250μmol·m-2·s-1和500μmol·m-2·s-1时净光合速率可作为茄子耐低温、耐弱光性能的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6.
饲料锌水平对肉用仔鸡血清中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10日龄Arbor Acres雏鸡300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50只。第一组饲以含锌30μg·g的玉米-豆饼型基础日粮,其它五组日粮依次含锌60μg·g,110μg·g,160μg·g,210μg·g,260μg·g。50日龄时,分别进行心脏采血,测血清中淀粉酶、乳酸脱氢酶(LDH),谷丙转氨酶(GPT),碱性磷酸酶(AKP)的活性及血清含锌量。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1,6组血清淀粉酶的活怀  相似文献   

7.
育苗温度对黄瓜幼苗抗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育苗温度对黄瓜幼苗抗冷性有明显影响:适当降低育苗温度,可以增加叶片中抗保护物质含量;低温处理过程中,SOD、POD活性升高,电解质渗漏率和MDA含量降低,冷害症状减轻。自然条件下和低温处理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与低温下冷害指数的变化一致。幼苗承受低温锻炼的能力与锻炼前的抗冷能力密切相关,低温锻炼应逐步进行,先在昼温25-30℃,夜温13-15℃下育苗,积累抗冷保护物质,然后在昼温15-25℃,夜温5-6℃条件下锻炼4-6d,抗冷性能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8.
安祖花叶片的离体培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安祖花离体叶片在1/2MS培养基上进行培养,有效地分化出幼芽,分化率达79.0%,平均幼苗数为4.9。最佳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是BA1.0mg·L-1+KT0.1mg·L-1+NAA0.5mg·L-1。叶片刻伤可明显提高愈伤组织形成及芽分化率。继代过程中出现不定根即可移栽,成活率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9.
外源钙对棉花幼苗抗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源钙对低温胁迫下棉花幼苗的影响及作用效果。【方法】以冷敏感性基因型棉花品种新陆早12号为材料,采用人工模拟低温处理,分别对棉花幼苗喷施不同浓度CaCl2溶液,5℃低温胁迫3 d后进行叶面伤害指数、叶绿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等测定和分析。【结果】外源钙可以显著降低棉花幼苗低温胁迫后的叶面冷害指数和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积累量,提高叶绿素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棉花幼苗叶面冷害指数与叶绿素含量和CAT活性显著相关。【结论】外源钙能够增强棉花幼苗对冷害的抗性。  相似文献   

10.
以不同温度下培育的不同抗冷级别的棉花幼苗为材料,将其幼苗经不同低温处理数天后,测定其形态指标和冷害症状,并与未经低温处理的相应测定值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育苗温度对棉花幼苗的抗冷性有明显影响,适当降低育苗温度,冷害症状减轻,幼苗承受低温锻炼的能力与锻炼前的抗冷能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叠氮化钠对小麦的诱变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不同浓度的叠氨化钠处理小麦种子,研究M_1代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过程中性状和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0.2到2.0mmol·L ̄(-1)浓度范围内,叠氮化钠抑制种子萌发和生长,抑制去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随萌发过程的增高。低浓度叠氮比物(0.002mmol·L ̄(-1))处理刺激幼苗生长,提高酶的活性,在一定萌发时期内,去氢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与幼苗高度显著正相关,2mmol·L ̄(-1)叠氮化钠处理,M_1代结实率为81.5%。叠氨化物不改变酯酶同工酶酶带数目和迁移率,但对酶带颜色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摘 要:[目的]研究低温胁迫对小麦、玉米、萝卜幼苗SOD活性的影响及三种植物受影响程度的差异。[方法]以萝卜,玉米,小麦幼苗为实验材料,采用模拟冷害的实验方法,通过氮蓝四唑自氧化法测定SOD活性,从胁迫温度变化和胁迫时间变化两个角度研究低温胁迫对小麦、玉米、萝卜幼苗SOD活性的影响。[结果]随着胁迫温度的降低,小麦、玉米、萝卜幼苗的SOD活性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0℃胁迫组酶活性低于常温组;随着胁迫时间的变化,小麦、玉米、萝卜幼苗的SOD活性走势不同,但0℃胁迫时,酶活性变化不大,且低于常温组酶活。[结论]适当的低温处理可以增强SOD活性,超过植物耐受范围后,酶活性遭到抑制而降低。  相似文献   

13.
以玉米幼苗为材料,研究热激对玉米幼苗在冷胁迫过程中的存活率、质膜透性、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激处理提高了玉米幼苗在冷胁迫中的存活率。表明热激能提高玉米幼苗的抗冷性。同时热激也提高了冷胁迫过程中的抗氧化酶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还原酶(GR)、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专一性过氧化物酶(APX)、愈创木酚过氧化物酶(GPX)的活性,而降低冷胁迫过程中的质膜透性。表明热激通过抗氧化酶的抗氧化作用保护细胞免受破坏或破坏程度受到削弱,从而提高植物抗冷性。  相似文献   

14.
NAA,ABA对小麦种子根、芽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冀麦24为材料,在水分正常及渗透胁迫条件下(10%PEG),研究了NAA,ABA对根、芽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正常及渗透胁迫条件下,适当浓度NAA对根、芽生长均表现出促进作用;渗透胁迫使根、芽对NAA的敏感性增强,水分正常情况下,ABA对根(>0.01mol·mL ̄-1)和芽(>0.1mol·mL ̄-1)生长表现抑制作用,且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渗透胁迫条件下,ABA对根(0.01~0.1mol·mL ̄-1)和芽(0.01~1mol·mL ̄-1)生长则表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低温对水稻幼苗根细胞质膜、液泡膜Mg2+ -ATP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幼苗经冷处理 ( 1℃ ,1 50 μmol/(m2 ·s) ,2d)后 ,根质膜、液泡膜Mg2 -ATP酶活性均明显下降 ,而经低温锻炼 ( 1 4℃ ,75μmol/(m2 ·s) ,3d)的幼苗根质膜、液泡膜Mg2 -ATP酶活性升高 ,锻炼后的幼苗再经冷处理 ,其质膜、液泡膜Mg2 -ATP酶活性均与冷害前相近。  相似文献   

16.
以砂培玉米幼苗为材料,研究了Ni污染下,不同浓度的酚、2-氯酚、2,4-二氯酚、2,4,6-三氯酚一次性污灌对玉米幼苗根、叶组织中镍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0—250mg/L范围内,随着酚类化合物浓度的增高,幼苗根、叶组织中Ni含量增加;对于不同的酚类化合物,随着其Kow值的升高,对幼苗中Ni含量增加的影响越大。在上述酚类化合物浓度范围内,玉米幼苗根、叶中Ni的浓度与酚类化合物的Kow与浓度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Y1(根Ni,mg/kg·DW)=192.37+52.95X1+1.64X2Y2(叶Ni,mg/kg·DW)=53.05+28.32X1+0.4818X2  相似文献   

17.
<正>冷害是指在作物生长季节0℃以上低温对作物的损害,又称低温冷害。冷害使作物生理活动受到障碍,严重时某些组织遭到破坏,但由于冷害是在0℃以上,有时甚至是在接近20℃的条件下发生的,作物受害后外观无明显变化。例如在北方夏季,由于玉米长期以来适应了高温的条件,对稍低的温度不能适应,当日平均气温降低至20℃以下时,便影响正常生长。1冷害对玉米的危害1.1冷害指标玉米的日平均气温15~18℃为中等冷害,13~14℃为严  相似文献   

18.
在0~10℃低温胁迫下,mefluidide对玉米具有保护作用。20μg/gmefluidide叶面喷洒玉米黄化幼苗与未处理对照材料分别在3±1℃、5±1℃、10±1℃、25±1℃环境中生长3天后,mefluidide处理组线粒体Na ̄+-K ̄+ATP酶活力均高于对照组,细胞膜电解质渗出率均低于对照组。据此初步认为mefluidide对玉米的保护作用可能与mefluidide保护了细胞的主动运输体系,维持细胞膜的正常生理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9.
山西省玉米低温冷害风险评估与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玉米作为研究对象,在自然灾害风险理论的基础上,从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构建评估模型,对玉米低温冷害进行风险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玉米致灾因子危险性等级与孕灾环境敏感性等级均是南部地区高于北部地区;承灾体易损性等级为北部地区高于南部地区。对玉米低温冷害风险进行区划,高风险区和次高风险区分布在北部的大同、忻州地区;次低风险区和低风险区分布在南部地区;中等风险区主要位于山西省中部地区。整体而言,北部地区玉米低温冷害风险等级高于南部地区。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玉米作为研究对象,在自然灾害风险理论的基础上,从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构建评估模型,对玉米低温冷害进行风险研究,得出:山西省玉米致灾因子危险性等级与孕灾环境敏感性等级均是南部地区要高于北部地区;承灾体易损性等级为北部地区高于南部地区。对玉米低温冷害风险进行区划,高风险区和次高风险区分布在北部的大同、忻州地区;次低风险区和低风险区分布在南部地区;中等风险区主要位于山西省中部地区。整体而言,北部地区玉米低温冷害风险等级高于南部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