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光学显微镜下,对蔷薇科3属5种植物,即垂丝海棠、七里香、多花蔷薇、黄刺玫、伞花蔷薇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和研究,并测定相应的数量指标。结果表明,5种蔷薇科植物叶表皮形态较为一致:上表皮几乎全为多边形,垂周壁平直或浅波状;下表皮多为无规则型,垂周壁平直或浅波状;气孔器均分布在下表皮,均为无规则型。但表皮细胞垂周壁式样、气孔长短轴之比及气孔器指数等细微特征在种间存在差异,可以区分种类。因此,叶表皮特征对于蔷薇科种类的划分和亲缘关系的确定具有一定的分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浩  叶嘉  刘哲玉  景艳红 《北方园艺》2011,(18):150-153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武安国家森林公园14种观赏蕨类植物叶表皮细胞的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几种蕨类植物不同种属间具有一定的共性,表现为气孔器全部分布在叶的下表皮,即全部为下生气孔.但在叶表皮细胞的大小、形态、垂周壁式样及气孔器的类型、保卫细胞的长宽、气孔指数等特征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基于14个分类群和35项表型性状特征相似性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蕨类植物各个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和传统分类方法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3.
以藏茴香不同海拔高度的叶片为试材,采用改良过的过氧化氢-醋酸离析法对其进行上、下表皮切片制作,番红染色,中性树胶封片,并在奥特光学BK-5000(OPTEC-BK5000)显微镜下观察比较,探讨叶表皮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生长于不同海拔高度的藏茴香叶片,上表皮细胞为多边形,垂周壁平直、弓形,下表皮细胞形状为不规则形,垂周壁浅波状;气孔类型主要为不等细胞型,少数为横列型,散生于上、下表皮细胞当中;随海拔升高,上、下表皮细胞的形状无显著差别,气孔形状有长椭圆形与椭圆形2种;气孔随海拔升高而减小,向外突起程度增加,气孔密度随海拔升高总的来说呈增加趋势,只是在3 027~3 238m处略为减少,但二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试验表明,这些特征是植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7种番荔枝果树的叶片结构及其与抗寒性关系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刘世彪  陈菁  胡正海 《果树学报》2004,21(3):241-246
应用叶片离析法和石蜡制片技术,对番荔枝科番荔枝属6种果树和比丽巴属1种果树的叶表皮特征和叶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番荔枝属的刺果番荔枝、山刺番荔枝和圆滑番荔枝表皮细胞垂周壁呈波浪状,表皮毛短或无;叶片厚度大,叶脉突起度(叶脉厚度/叶片厚度)小。杂交种番荔枝、非洲骄傲番荔枝(品种)、牛心番荔枝、秘鲁番荔枝以及比丽巴属的比丽巴番荔枝表皮细胞垂周壁呈直或弧状,表皮毛长;叶片厚度小,叶脉突起度大。还讨论了番荔枝果树叶片解剖特征与果树抗寒性的关系,认为表皮毛长、叶脉突起度大是抗寒性强的性状,反之则是抗寒性弱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以6个不同产地的2种化学型广藿香叶片为试材,采用数码显微系统对叶片的多种显微特征进行观察比较,采用SPSS 21.0、MEGA 7、SIMCA 14.1软件进行脉岛数、栅表比、气孔指数、非腺毛数、头状腺毛数、盾状腺毛数显微常数的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试验,以期为广藿香叶片显微特征与化学型分型的研究及广藿香品质评价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2种化学型广藿香叶表皮细胞形状、表皮细胞长宽比、气孔大小及类型相近;叶缘、叶长宽比、垂周壁形状、表皮细胞大小、栅表比、脉岛数、气孔指数、非腺毛数、头状腺毛数、盾状腺毛数差异显著,可以作为区分广藿香不同化学型的评判指标;四会、高州、雷州、阳春4个产地的广藿香归为一类,均为醇型,莲塘、龙洞产地归为一类,均为酮型。  相似文献   

6.
以长白山区分布的大花杓兰、斑花杓兰、杓兰、山西杓兰、东北杓兰、大白花杓兰6种杓兰属植物为试材,对其进行叶片表皮观察研究.结果表明:6种杓兰的叶片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垂周壁波状,不同种类的波形不同,气孔均在下表皮随机分布,山西杓兰的气孔呈椭圆形,其余为圆形或近圆形;叶片表皮均有柔毛,大花杓兰与大白花杓兰的柔毛有4节,其余为3节,斑花杓兰的叶片纹饰为波浪状,其余种类为沟纹状.不同杓兰属植物的叶片表皮特征差异可以作为该属内的分类依据.  相似文献   

7.
用过氧化氢-醋酸离析法对生长于不同海拔高度草石蚕的叶片表皮细胞形态、气孔特征进行了观察比较。结果表明:植物的叶表特征与其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草石蚕表皮细胞形状,横切面观:上、下表皮细胞呈长方形;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呈多边形,而下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其垂周壁浅波状;气孔形态随海拔上升呈现椭圆型—近圆形—椭圆型的转变,气孔器散生分布于下表皮细胞中,气孔取向无规则;气孔密度、气孔指数随海拔升高并不成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8.
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对4个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贵妃杧叶片在不同土壤含水量下的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叶片组织紧密度等解剖结构特性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杧果叶片在不同发育时期其解剖结构存在一定程度差异,新叶长至成熟叶,叶片、栅栏组织、海绵组织逐渐增厚。对照的新叶、幼叶在叶片厚度、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等均大于不同土壤含水量处理,但成熟叶反之。以65%~70%田间持水量处理的成熟叶最厚,100%田间持水量处理的成熟叶下表皮+下角质层最厚,75%~80%田间持水量处理最薄。65%~70%田间持水量处理的叶片上表皮+上角质层厚度逐渐增加,而100%田间持水量处理逐渐减少。100%田间持水量处理的叶片细胞结构紧密度逐渐下降、细胞结构疏松度逐渐增加,而其他处理的细胞结构紧密度先降后升,细胞结构疏松度则相反。  相似文献   

9.
韦梅琴  郑江伟 《北方园艺》2007,(12):203-205
利用解剖学方法,对东方百合试管正常苗和玻璃苗叶片解剖结构进行了观察比较,结果表明:二类苗叶都为等面叶,其表皮均由单层细胞构成,气孔突出,且叶肉中通气组织发达.与试管正常苗相比,玻璃苗的叶片厚;叶肉组织无细胞的分化;气孔突出明显,表皮细胞、叶肉细胞体积膨大;有的叶肉细胞壁发育不全,在某些区域出现空洞,壁的形态呈现不完整的现象;玻璃苗叶片的维管组织呈现退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采用石蜡切片法和扫描电镜法,对4种槭属植物的叶片进行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4种槭属植物的叶片均为典型的异面型叶,气孔皆分布在下表皮,色木槭气孔为无规则型,柠筋槭、假色槭、茶条槭气孔均为不等型;叶片上表皮中只有茶条槭是复表皮,由2层细胞构成;4种植物叶表皮细胞和主脉薄壁组织细胞中皆含晶体。  相似文献   

11.
对黄色、金黄色和红色3个品系大花萱草进行不同的光照处理,对其叶片解剖结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光强对3种大花萱草叶片上、下表皮的厚度影响均不显著,叶片上、下表皮的细胞大小及叶主脉导管直径在不同处理下不存在显著差异;气孔密度的排序为T1>T2>T3,净光合速率可能与气孔密度呈正相关,气孔指数随光强的减弱而降低.大花萱草叶片解剖结构受不同光照条件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以不同海拔高度的藏茴香叶片为试材,采用石蜡切片法,对其解剖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藏茴香叶片由表皮、叶肉、叶脉构成,为背腹型叶,随着海拔的增高,叶片的厚度逐渐增加,叶脉逐渐发达;上表皮的长度和厚度随海拔的升高而逐渐增加,而下表皮细胞的长度和厚度无显著性差异,但气孔逐渐外凸;叶肉中栅栏组织的层数随着海拔的上升不断增加;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的厚度及其细胞间隙逐渐增大;随海拔的不断升高,海绵组织在叶肉中的比重不断增大。这些特征表明了藏茴香叶片有旱生植物及湿生植物的部分结构特征,体现了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杏不同品种间叶片解剖结构特征的差异,并据此进行抗旱性指标的筛选和综合评价,为杏抗旱性资源的高效筛选和利用提供方法。【方法】以10个抗旱性不同的杏品种(系)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以及扫描电镜技术观察比较其叶片的解剖结构,测定叶片厚度、上表皮细胞厚度、下表皮细胞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叶片结构紧密度和疏松度以及叶片下表皮气孔密度共9项叶片结构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10个杏品种(系)的抗旱能力。【结果】叶片解剖结构在品种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性,9个抗旱性指标在10个品种(系)间有较大差异,变异系数在10.73%~34.58%,灵敏度较高。通过主成分分析选取栅栏组织厚度、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叶片结构紧密度和下表皮厚度这5个指标作为评价杏资源抗旱性的有效指标。对10个杏品种(系)的5项抗旱性特征指标的隶属函数值累加并求均值,该值越大代表抗旱能力越强。10个杏品种(系)的抗旱能力排序为:青密沙>G 4-25>皮乃孜>骆驼黄>串枝红>G 4-43>G 4-40>G 4-26>红金榛>大优佳。【结论】通过对叶片解剖结构数据的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值计算,评价并筛选到抗旱性相对较强的杏品种有青密沙、皮乃孜、骆驼黄、串枝红等,研究结果可为其他杏资源的抗旱性评价、筛选和科学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气孔在菜心子叶表皮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菜心(Brassica chinensis L.var.parachinensis(Bailey))子叶表皮上气孔的分布、气孔密度、气孔指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菜心子叶表皮细胞形状为无规则形,上表皮的普通表皮细胞垂周壁浅波形,下表皮的普通表皮细胞垂周壁则由浅波形逐渐变为深波形.上、下表皮均有气孔的分布.气孔类型为不等型,保卫细胞呈肾形.子叶上、下表皮的气孔密度的范围分别是(79.25±22.99)~(204.31±40.17)个/mm2和(102.79±30.85)~(242.95±62.78)个/mm2,且下表皮的气孔密度明显大于上表皮的气孔密度;气孔密度均随子叶的生长而下降,有显著甚至极显著的差异.而气孔指数的变化则较为复杂,但同一时间里上表皮的气孔指数大于下表皮的气孔指数.  相似文献   

15.
以'龙园蜜李,'黑宝石'大石早生,3个李子品种叶片为试材,利用石蜡切片和扫描电镜观察老、嫩叶叶片形态和解剖结构,采用隶属函数方法分析比较不同品种的抗旱性,以期为李子种质资源评价方法中叶片的形态解剖学鉴定提供了丰富数据基础,同时为李子抗旱性品种选育提供了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大石早生'的叶片最大,叶面积为(52.93±3.95)cm2,叶形偏圆,叶宽比为1.73±0.14,'黑宝石'叶质量最大,为(0.66±0.05)g,叶片最厚,厚度为(3.16±0.56)mm·(10叶)-1,叶形偏长,叶宽比2.50±0.13.叶片厚度和上表皮宽度可作为区分3个李子品种各自的嫩、老叶的指标,其中嫩叶厚度及其上表皮细胞宽度较小,老叶较大.3个李子品种嫩叶的上表皮细胞宽度及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CTR)均表现为'黑宝石'<'龙园蜜李'<'大石早生',且差异显著,因此可据此区分3个品种.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叶片结构紧密度、栅海组织、气孔大小和密度等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同一李子品种的老叶抗旱性更强,其中'大石早生'抗旱性最强(嫩叶0.580 3;老叶0.850 8),'龙园蜜李'的抗旱性最弱(嫩叶0.324 5;老叶0.379 7).  相似文献   

16.
树冠不同部位叶片结构与固碳释氧和增湿降温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桃叶卫矛(乔木)和长白忍冬(灌木)为试材,通过对桃叶卫矛和长白忍冬树冠表层、外层、中层、内层4个部位的解剖结构与树冠微环境和蒸腾速率、光合速率的研究,以期探讨树冠不同部位解剖结构与微环境和固碳释氧量、增湿降温量的关系。结果表明:2个树种树冠不同部位的蒸腾速率与叶下表皮细胞厚度、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叶片厚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木质部呈极显著负相关。光合速率与叶表细胞厚度、海绵组织、叶片厚度呈正相关,与木质部呈负相关。空气温度、叶面温度、空气CO_2浓度与解剖结构之间相关性并不明显。除传输组织的韧皮部外,其它解剖结构基本均与固碳释氧量和增湿降温量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为揭示番茄叶片有无产生胞质脂滴的能力,胞质脂滴发生是否与叶片发育有关,哪些类型细胞产生胞质脂滴以及胞质脂滴在细胞内什么场所降解等问题,利用透射电子显微技术对不同发育阶段的番茄叶片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番茄幼叶和成熟叶均不含胞质脂滴,而衰老叶含胞质脂滴,显示胞质脂滴是衰老叶的细胞生物学特征。衰老叶表皮细胞、维管薄壁细胞和叶肉细胞等3种主要类型细胞均有产生胞质脂滴的能力,而其他细胞如筛管分子不含胞质脂滴。胞质脂滴在液泡内降解,或在液泡外通过与小泡密切接触从而在接触面上降解。  相似文献   

18.
《中国瓜菜》2015,(5):8-13
为探讨西瓜叶片特征与抗旱性的关系,找寻能表征西瓜品种抗旱性的叶部特征,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9个已知抗旱性强弱的西瓜材料叶片结构、水分生理和气孔特性。结果表明:利用西瓜材料单叶面积、叶片解剖特征(栅栏组织/海绵组织、上表皮、下表皮和栅栏组织/叶片厚)和气孔特性(气孔的长/宽、气孔密度、气孔导度、气孔开口大小、单位叶面积气孔相对面积)隶属函数值判定的耐旱级别与大田直接鉴定所得的耐旱等级正相关。西瓜叶片的解剖特征和气孔特性可用于品种抗旱性鉴定,但单一指标不能准确判断西瓜品种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9.
七种藤本绿化植物叶解剖结构与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石蜡切片和指甲油印迹法,对北京地区常见的小叶扶芳藤、金银花、紫藤、美国凌霄、五叶地锦、南蛇藤、山荞麦等7种藤本绿化植物叶片的解剖结构和气孔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7种藤本植物叶结构属于中生植物范畴,叶片为异面叶,叶解剖结构和气孔特征等19个间指标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表皮厚度、角质层厚度和海绵组织细胞宽度、气孔密度和气孔长径是对干旱较为灵敏的解剖性状,种间差异可以达到4~9倍。利用主成分分析发现根据抗旱能力可将7种藤本植物分为4类:小叶扶芳藤单独为抗旱性最强的1类,其次是由金银花、紫藤和美国凌霄组成的第2类,五叶地锦和南蛇藤为第3类,抗旱能力稍弱,抗旱能力最差是山荞麦。  相似文献   

20.
银杏叶生小孢子囊比较形态学及系统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常规石蜡切片方法,结合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技术对作者发现的中国第一株叶生小孢子囊银杏的比较形态学及系统意义进行研究。叶生小孢子囊雄株有正常小孢子囊和叶生小孢子囊两种类型。叶生小孢子囊常着生在某些短枝的叶片边缘,这些叶片明显较正常叶片小,叶片顶端或两侧常有1 ~3个深裂刻(lobe),在裂刻处堆积1 ~9个不等的小孢子叶,或者小孢子叶1 ~3 (5)个聚生在叶柄叶片交界的叶柄两侧,小孢子叶无柄。着生小孢子囊的叶片除在小孢子囊着生处叶片加厚外,解剖结构和正常叶片无明显差异,均由表皮,叶肉,叶脉3部分组成,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化不明显。叶生小孢子囊的数量、着生位置和形态具多样性。正常小孢子囊近椭圆形,叶生小孢子囊近圆形,孢子囊壁4 ~7层细胞,散粉期绒毡层已经退化,仅留痕迹,孢子囊内分布大量花粉。叶生小孢子叶的花粉极轴和赤道轴分别为19.99和13.60μm,每个叶生小孢子(花药)有花粉1.86万粒。正常花粉为光滑型,而叶生小孢子囊花粉为粗糙型。叶生小孢子囊花粉具有萌发能力。叶生小孢子囊银杏的个体发生,表明银杏的小孢子叶有叶性来源的性质,叶生小孢子囊银杏可能是一种奇特的嵌合体。对叶生小孢子囊银杏的系统发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