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以樱桃番茄为试验材料,研究温室平面种植模式和立体阶梯种植模式番茄冠层气候特征及对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立体阶梯种植模式和平面栽培模式,并进行比较.[结果]立体阶梯种植模式作物冠层的平均光照强度、平均气温均比平面种植模式分别高12;、11;,而相对湿度低20;;立体阶梯种植模式相对平面种植模式产量增加了25;,单果重增加了21;,落花率减少了17;,果实含糖量上升了1;.[结论]立体阶梯种植模式改善了番茄冠层气候环境,实现了高产优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0 引言 加工番茄已成为三坪农场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年种植面积达2万(667m2).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及市场对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视,绿色加工番茄生产将成为今后加工番茄生产的主攻方向.本文根据乌鲁木齐市、昌吉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加工番茄的生长特性,突出绿色加工番茄栽培技术,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三都县水晶葡萄气候品质认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条件对农产品品质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是根据当年天气气候条件特征而展开的农产品品质优劣等级的评价,对提高农产品品牌竞争力有重要意义。随着全国各地特色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技术研究的开展,本文以素有"水晶葡萄之乡"的三都县2017年的水晶葡萄为研究对象,参考现有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技术,对三都县水晶葡萄展开气候品质认证研究,结果表明:由于葡萄萌芽期、浆果生长期和浆果成熟期较严重的低温和连阴雨导致葡萄酸度偏大,综合水晶葡萄适宜性、当年天气气候状态及种植环境三方面评价2017年度三都县水晶葡萄气候品质等级为优。该方法可以为其它特色农产品的气候品质认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宁夏地区番茄气候适宜度的分布规律,旨在为宁夏番茄种植的区域规划提供参考。根据宁夏1981—2016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和番茄生育期数据,建立气候适宜度模型,分析各气象因子适宜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日照适宜度在各气象要素中表现最好,是宁夏番茄生长最有利的气象因素;降水适宜度在空间上呈南高北低分布,年际变率较大,是影响气候适宜度年际变化的关键因子;温度适宜度在不同生育期变率大,是制约宁夏番茄种植的主要气象因素,且逐渐向更为有利的条件发展。宁夏中北部4个市的气候适宜度均较高,固原市的气候条件不利于番茄的生长发育。从气候适宜度分布上看,宁夏中北部地区番茄种植的气候适宜度最好,气候条件整体最有利于番茄生长。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番茄种植过程中的环境条件,通过分析金塔县番茄种植的气候条件,得出金塔县温度、水分和光照条件都较适宜番茄种植,并探讨番茄种植过程中的主要气象灾害,提出气象灾害防御对策,以增强番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6.
2014年143团种植加工番茄1 586公顷,其中,采用育苗移栽加机械采收面积380公顷,平均667米2产量7吨。在2014年特殊气候条件下,采用育苗移栽加机械采收较直播人工采收,每667米2增收145元,同时降低人工种植加工番茄的劳动强度,节省了大量劳力。加工番茄育苗移栽种植风险小,避开春季不利气候,且不易缺苗,是今后发展优质高效加工番茄种植的必由之路。一、栽前准备1.品种选择2014年,我团选择育苗移栽的加工番茄品种为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修文县充分利用夏秋气候冷凉优势发展延晚番茄种植,产品远销广东、广西、重庆等地,平均亩产4500 kg,每亩可增加纯收入6000余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延晚番茄种植已成为该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成功典范,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现将修文县夏秋延晚番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番茄晚疫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茄晚疫病(Phytophthorainfestans(mont)deBary)是西宁市蕃茄生产上的主要病害。近年来,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番茄、黄瓜、辣椒等作物面积逐年增加,番茄晚疫病发生逐年加重,2007年西宁市种植面积70hm2受6-8月多雨,寡照气候条件的影响,病株率35%  相似文献   

9.
正延庆区地处北京西北部,是北京市远郊区之一。气候冬冷夏凉,夏季平均气温比北京市城区低3~5℃,独特的气候条件很适合大棚番茄越夏长季节栽培。近年来,本区设施番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大棚番茄面积达1 762.5亩,占设施果菜面积的32.5%。在果菜类创新团队的技术支撑下,本区涌现出一批种植能手,高产典型示范户大棚番茄越夏长季节栽培平均亩产13 240 kg,亩产  相似文献   

10.
《农技服务》2022,(1):17-18
为三都县甘薯推广种植提供参考,在三都县设置37 380株/hm~2、42 705株/hm~2、48 015株/hm~2、53 340株/hm~2和58 650株/hm~2不同栽培密度对甘薯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相同种植环境和管理水平下,栽培密度对甘薯生育期影响不明显;栽培密度37 380~48 015株/hm~2范围内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超过53 340株/hm~2产量随密度增加而下降;商品薯率随栽培密度增加而降低。作商品薯栽培建议密度为48 015株/hm~2,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