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树益微对重修剪茶树树冠改造效应的研究程鸣珂,仉皖莉(安徽省祁门茶科所)重修剪是对未老先衰茶树改造更新的一种技术措施.通过重修剪.使衰弱的树冠复壮,形成枝叶茂盛、生机勃勃的高产新树冠。因此,重修剪改造树冠效果的好坏.首先表现在新抽发的枝梢及其所形成的...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绍兴县平水区西渡口(现为平水人民公社平壩茶场)有二百亩茶园,在1958年一年的时间全部完成树冠改造工作。改造了的旧茶园,不仅已返老还童,并且当年就增产茶叶五成七,社员们说:老茶树改造过,有二个好(茶叶质量好,茶树面貌好),三个高(产量高,采茶效率高,培植劲头高),三个省(手脚省,衣裤省,工夫省)。因此,该社的茶园改造工作,已深得全体社员的拥护。  相似文献   

3.
罗新民 《茶业通报》1998,20(1):21-22
宁国市园艺场1991年拥有茶园415亩,由于多年重采轻管,单施化肥,不施有机肥,主采春茶,轻采夏茶,不采秋茶,茶树形成"二层楼"现象,没有像样的树冠采摘面,芽叶密度小,重量轻,经济效益差。1991~1992年,连续两年对220亩低产茶园分期分批实施综合技术改造,主要抓了更新树冠,加强肥培,适时轻修剪,早采多产名优茶几个重要环节,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一、综合改造技术措施(一)改造树冠为了尽量减少当年茶叶经济效益的损失,同时保证茶树改造后的恢复,1991年5~6月分两批改造了120亩低产茶园。5月中下旬,对20亩树冠和骨干校都已…  相似文献   

4.
紹兴县平水区西渡口农业社有茶园200亩(每亩平均200叢茶树),以一年的时間完成茶树树冠改造工作。他們采用了全叢台刈和局部台刈,輕重修剪等方法,从今年3月下旬开始行动,到6月底止完成了148亩,还有52亩將在1959年“春分”前  相似文献   

5.
1958年,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我们霞浦人民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发挥了敢想敢干的共产主义风格,在全县范围内雷厉风行地开展了以更新、重修剪、移植归并、移苗补植为中心的改造旧茶园运动,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经改造的茶园当年不但没有减产,反而大大增产,1958年全县茶叶总产量,比1957年增产50.5%;改造的第2年——1959  相似文献   

6.
茶树的根外追肥是获得茶叶丰产的主要因素,而且是符合多快好省的原則。我們于1958年春季,曾經在小寨利用蒿枝、苦生根对茶树进行根外施肥的少量試驗,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缺乏记载分析总結,为了进一步得出根外追肥的效果又于1959年在鸡場公社連石堡茶場作了施肥的对比試驗。现將試驗結果介紹如下,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7.
旧茶园改造的五大好处嵊县长潭公社遁山大队东丁生产队于1957年12月底选定了一块1.5亩有700丛茶树的老茶园进行了树冠改造试验。当时根据茶树的衰老程度,300丛台刈,400丛重修剪。改造以后,两年来,不仅获得了高速度的增产,在改变茶园面貌,提高茶叶质量,增产茶  相似文献   

8.
茶树冻害减灾避灾关键技术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茶区面积大、分布广,气候因子、地理条件复杂,特别是高纬度、高海拔的地区,茶树越冬很易遭受冻害。茶树冻害后不仅会造成当年春茶减产减值,甚至绝收,严重的还会影响到以后一、二年的茶叶生产效益。我们对冻害受灾茶园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对茶树冻害减灾避灾关键技术与应用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
茶叶采摘中几个问题的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采摘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茶树的生机和鲜叶的品质。在当前从茶叶采摘入手提高鲜叶品质尤为重要。为此,现就茶树芽梢伸育有关特性,以及采摘技术与产量、品质的关系,作如下分析: 一、成龄茶树树冠不同叶片新梢的分布成龄茶树通过系统修剪,树冠基本定型,进入采摘阶段以后,在一般管理条件的自然生长情况下,着生不同叶片的春梢中,1叶和6、7、8叶的春梢均很少,2、3、4叶占的比  相似文献   

10.
茶树防冻工作过去是注意的不够。54年冬和55年春茶树遭受了数十年未有的寒流侵袭,茶树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冻害,致使55年的茶叶减产。这才开始引起注意,事实证明,做好多、春季茶树的防冻工作,才能保证茶树安全过多和第二年茶叶的增产。我县茶园分散,山高坡陡,耕作管理水平又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茶叶试验场今年有7项试验,即:茶园施肥中耕方法试验;茶园复盖试验;茶树剪枝更新试验;茶树采摘试验;茶树轻修剪试验;茶树深修剪试验;原有茶园增产综合试验。这几项试验都要精确地记载青叶产量,因此我们感到试验区的采茶工作是很繁重的。采茶工多系临时雇来的短工,采  相似文献   

12.
茶树"矮、壮、阔"树型是丰产、优质茶园的主要特征。而形成"矮、壮、阔"树型的关键技术措施是对茶园进行综合修剪法。由于茶树修剪劳动强度较大,加上大量农业劳动力进城务工,致使不少茶园形成"小老树"、"二层楼"和茶树冠面生产小桩数减少,造成茶企和茶农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下降。我们针对茶叶生产中的现实难题,遵循茶叶生产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发展规律,连续四年开展了人工修剪与机械修剪的工效、效益和产量综合因子研究。  相似文献   

13.
茶毛虫是茶叶生产上的首要害虫,给茶叶生产帶來莫大的損失。在農業發展綱要40条中提出:“要在5—7年內消灭農作物最嚴重的虫害……。”为徹底經济、收效大地消灭茶毛虫,有利于茶樹生長,必须進一步的研究和商榷。特別在各茶区現行的各种不同防治法,很有必要加以总結和提高。福建安溪縣澤州茶業社有茶園851畝多,其中采扎面积有701畝。这几年來,采用了几种不同的防治方法,在茶毛虫嚴重發生的1957年,该社仍未見怎样發生,現把技術經驗介紹一下,供各地参考:  相似文献   

14.
修剪是促进茶树分枝多,树冠紧密,采摘面大,达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安化云合山一带是红茶产区,向无修剪习惯,茶树任其自然生长和更新,在采摘过程中,习惯留蓄顶芽,一般茶园,植株高达4.5尺,个别土质肥沃茶园的茶树高达一丈左右,枝条上部下垂,顶端着地,由于采摘不合理,分枝既短又少,树冠稀疏,茶树下部、枯、老枝及幼弱枝挤得紧紧的,替病虫害创造有利的繁殖条件。为  相似文献   

15.
陈立杰  陈旭晖 《耕作与栽培》1997,(3):64-64,F003,F004
该文通过试验示范和调查后,提出贵州地处亚热带,自然条件适于茶树的生长,是茶叶原产地和我国主要茶叶产区之一,但目前单产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数四分之一以上。调查与试验结果表明,低产茶园面积大,投入不足,管理粗放,经营不善是影响茶叶增产的主要原因;今后茶叶生产的重点应放在地提高现有茶园单产和茶叶品质上。深耕改土、培肥茶园是提高茶园单产的基础;在此同时采用更新树冠,复壮树势、增施肥料、合理定型修剪、适时采摘、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茶叶学会关于冬季茶叶生产的技术討論会于9月21日在紹兴召开,参加会議的有学会会員及有关生产單位代表、农技站代表共30人。历时三天半。会議內容,主要是研究如何在1959年跃进的基础上爭取明年茶叶生产更大跃进的技术措施,并以秋冬  相似文献   

17.
为更多地采收经济价值较高的早春茶叶,印度大吉岭茶区已由五十年代的隔年(低海拔区)和三年(中、高海拔区)对茶树剪一次,逐渐减少到每4~6年修剪一次,为了摸索山区茶园的最适修剪周期和方式,Tocklai做了几个延长茶树修剪周期的实验,并统计各季茶叶产量分析评价各种修剪处理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求树冠改造当年增产的可能性,在1958年开始了这个试验,1959年又重新做了一次。在处理方法上,1958年和1959年有些不同,结果也就不一样,1958年的试验,我们把它叫做甲区,1959年的叫做乙区,情况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郑平汉 《茶业通报》2007,29(4):171-172
淳安县临岐镇叶家畈村茶厂从2003年开始利用茶树轻修剪的枝叶生产茶片、茶末,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该村共有194户,668个人口,茶园面积39hm^2,是一个以茶叶为主导收入的专业村。2006年茶叶总产值135万元,人均茶叶收入2021元。2006年生产茶片、茶末54t产值32万元,人均479元。该村农户叶根来过去只生产名优茶,产值一直在3000元以下,近3年着重修剪茶树枝叶出售,产值达8000余元。昔日废弃的茶树修剪枝叶发挥了最佳的经济效益。本文就茶树修剪枝叶生产茶片、茶末再利用生产技术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20.
去年我场茶叶生产中,以采摘单芽头制作各种名优茶的数量,占全年的60%左右,但生产上常遇到每一轮单芽头采摘后,就会有一层幼嫩的叶留在树冠上,随着采摘轮次的增多,茶树采摘面上的绿叶层加厚,芽头会逐渐减少。尤其夏暑茶期间,由于气温高,雨水充足,茶叶生长旺盛,这现象尤突出。为了解决生产上这一矛盾,我们作了在芽头采后3~5d内采一轮嫩叶,即采单芽与嫩叶片交替进行的实验,其结果:通过摘除富余叶片办法,能提高茶叶萌发能力,促进高产优质,这种办法比修剪有三点好处:①可以充分利用茶叶原料,根据原料老嫩可制作各类茶,有较好的经济效益。②修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