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杂交水稻》2014,(6):68-72
利用2010—2012年江苏省杂交粳稻与常规粳稻区域试验数据,对新育成杂交粳稻与常规粳稻品种的主要品质性状及抗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杂交中粳的主要品质性状与常规中粳相比没有竞争优势,杂交晚粳的主要品质性状与常规晚粳相比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垩白度和垩白粒率在品种间的变异系数明显大于其它品质性状,是影响粳稻品质最重要的指标,也是制约江苏省杂交粳稻品质性状提高的主要因素;杂交粳稻对苗瘟、穗颈瘟、纹枯病的抗性总体优于常规粳稻,而对白叶枯病、条纹叶枯病的抗性弱于常规粳稻。江苏省杂交粳稻育种应加强稻米垩白度和垩白粒率的改良,重视综合抗病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我国杂交粳稻的发展及其技术策略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阐述了北方杂交粳稻的生态优势和杂种优势及人们喜粳嫌籼食味的变化,介绍了杂交粳稻"北上"、"南下"取得的进展和存在问题,提出当前杂交粳稻进一步发展应采取"籼粳架桥"培育籼型杂交粳稻的技术策略.  相似文献   

3.
北方超级杂交粳稻育种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北方杂交粳稻工程技术中心在国家“863”计划、国家超级稻育种科技攻关计划及辽宁省科技攻关计划等项目的支持下 ,在长期的杂交粳稻育种实践和应用基础理论研究中 ,逐步形成“籼粳架桥”间接部分利用、籼粳有利基因集团的构建、偏高秆抗倒新株型改良以及高产与优质多抗适应性广为主要内涵的一整套超级杂交粳稻育种的理论与方法。在育种实践中 ,利用“籼粳架桥”技术首先育成我国第一个高配合力粳型恢复系C57和杂交粳稻组合黎优57和秀优57,使我国成为世界首先大面积种植杂交粳稻的国家。“九五”又育成了具有高配合力的偏粳型强恢…  相似文献   

4.
论北方杂交粳稻的中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多年的努力,北方杂交粳稻在育种理论和方法上已取得重大进展,利用粳爪交育成的秋光A/L422、秀岭A/L422、7971A/C261等已初露锋芒,光敏LS2/9022、光温敏311165/9022、6085S/L422等二系法粳爪交、粳籼交新组合具有更大的亚种间杂种优势。这批新组合可比常规粳稻和粳稻组合增产10%~20%。北方生态条件具有光敏和光温敏不育系的良好表达环境,有可能在两系法的普及应用中走在全国的前列。可以预见,组合的更新将使北方杂交粳稻从此走出面积徘徊下降的困境。  相似文献   

5.
泗优9022是由江苏省淮阴市农科所与北方杂交粳稻研究中心合作育成的杂交中粳新组合,1997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选育经过和产量表现淮阴农科所1992年引进北方杂交粳稻研究中心育成的恢复系早C9022与当地的泗稻8号A配组,199...  相似文献   

6.
加快淮北地区杂交粳稻发展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了淮北地区十多年来杂交粳稻示范推广的发展过程,分析了影响杂交粳稻发展的主要原因,并论述了加快该地区杂交粳稻发展的几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不同类型粳稻品种产量及其相关因素综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1个杂交粳稻品种和20个常规粳稻品种的产量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表明,相比常规粳稻,杂交粳稻的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分别增产7.9%和8.6%,产量优势明显;杂交粳稻在株高、穗粒数、干物质量等性状上优势也较明显,表现植株高大、穗粒数多、群体物质积累量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粳稻产量受到穗粒因子影响最大,杂交粳稻高产品种选择和品种选育应该以穗粒数为重点,选育大穗型品种,常规粳稻受生育期影响较大,高产栽培应该选择生育期较长的单季晚粳稻,并注重品种的穗粒协调;根据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初步筛选出适宜江淮区域种植的Ⅲ优98、金奉19、甬优7号等3个杂交粳稻品种和T418、淮稻5号、武运粳24、天粳2号等4个常规粳稻品种。  相似文献   

8.
太湖地区杂交粳稻产业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多年的杂交粳稻推广实践,分析了太湖地区杂交粳稻科技与产业发展现状,并对该地区杂交粳稻科技与产业发展趋势作了分析,提出了太湖地区杂交粳稻产业发展“稳面攻产保安全,提质增效促发展,创新机制作保障“的总体目标,并从亲本创新利用、种性提纯保纯、配套稻作技术研究、资源整合共享、发展稻米产业经济等方面阐述了杂交粳稻科技及产业体系建设与发展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随着籼粳稻杂交理想株型创造与超高产育种理论的应用,我国东北地区培育出大量高产粳稻品种,逐渐取代曾经占据主导地位的日本典型粳稻。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中国东北粳稻与日本粳稻形态、遗传和产量的差异及原因,研究籼粳杂交对东北粳稻改良的影响。【方法】利用InDel和SSILP亚种特异性分子标记、程氏指数、维管束数目比分析比较中国东北与日本粳稻的籼粳成分和属性及与产量结构的关系。【结果】东北粳稻育成品种产量比日本典型粳稻高15.79%,每穗粒数多15.22%,粳型基因频率极显著低于日本粳稻。按程氏指数分类标准,东北粳稻籼粳类型是偏粳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籼型基因频率与穗数极显著负相关,与每穗粒数极显著正相关,且与一、二次枝梗数及其粒数正相关。【结论】东北粳稻籼型基因频率增加导致穗数减少,每穗粒数增加,同时将结实率和千粒重维持在较稳定水平是东北粳稻品种获得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毕粳42号是贵州省毕节地区农科所根据贵州粳稻栽培区生态条件及育种目标采用籼粳复合杂交、异地鉴定、单株定向选择、混合选择培育而成的耐寒抗病高产稳产粳稻新品种.表现耐寒抗病、高产稳产.介绍了该品种的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杂交粳稻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安徽省水稻生产现状和杂交粳稻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了杂交粳稻发展所具有的地理和市场需求优势、政策和科技优势等,分析了发展杂交粳稻的面积和产量潜力,提出了发展杂交粳稻的目标和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The breeding history and commercial exploitation of japonica hybrid rice in Anhui Province, China over the last three decades were reviewed. Besides, the bottleneck problems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japonica hybrid rice in China were summarized, and corresponding technological countermeasures were proposed.  相似文献   

13.
浙江新育成的杂交粳稻与常规粳稻主要性状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浙江省2001—2003年区域试验中杂交粳稻与常规粳稻主要性状的比较分析,认为杂交粳稻特别是单季杂交粳稻的产量优势明显,有较大的增产潜力。杂交粳稻主要表现植株高大、穗大粒多、千粒重大,但存在生育期稍长、有效穗偏少、成穗率和结实率偏低等问题,这些特点在单季杂交粳稻上表现更为明显。双季杂交粳稻的稻瘟病抗性、褐稻虱抗性和外观品质不及常规粳稻,白叶枯病抗性与常规粳稻相仿;单季杂交粳稻的稻瘟病抗性和白叶枯病抗性差于常规粳稻,褐稻虱抗性与常规粳稻相当,但外观品质略优于常规粳稻。在其它品质性状上,杂交粳稻与常规粳稻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焦杂粳1号是焦作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于2005年以不育系焦31A与焦恢2号配组育成的杂交粳稻新组合。2008和2009年参加河南省水稻中晚粳区域试验,产量分别为9.296和9.458 t/hm2,分别比对照增产17.2%和17.3%,2 a均居参试组第1位。该组合还具有米质较优、抗病性较强、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合河南省北中部粳稻区和南部籼改粳稻区栽培,2011年5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5.
我国杂交粳稻育种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我国杂交粳稻发展的历程和取得的成就,对当前杂交粳稻研究现状及取得的重要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根据当前杂交粳稻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和技术策略,以促进我国杂交粳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刘超 《北方水稻》2007,(2):14-16,52
回顾了杂交中粳育种历程,总结分析了不同时期育成品种表现及生产应用存在的问题;结合近年育成新品种的大面积生产实践,讨论了在解决杂交粳稻普遍存在的优势不强、米质不佳、结实率低、繁制种产量不高等难题的最新进展,介绍了主配不育系的选用类型、提高恢复系产量、注重早期选择开花习性好的双亲等几点做法和品质、结实性、株型等改良的基本策略,三系杂交中粳已开始步入较快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7.
利用轮回选择法创造粳稻三系恢复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8份光温敏核不育粳稻材料及28份北方寒冷稻作区优良粳稻品种(系)作为原始亲本开展轮回选择育种,育成了吉粳85、吉524、E180和E385等4个具有三系恢复基因的粳型恢复系。这些恢复系性状稳定,恢复度好,测交F1代产量优势明显,表明轮回选择为粳稻恢复系选育提供了一条新的技术途径,并使三系杂交稻在北方寒冷稻作区的大面积推广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8.
通过现有的寒地水稻育秧塑料大棚进行杂交粳稻繁殖制种技术研究,初步总结了大棚制种的栽培技术和需要注意的事项,为以后进行杂交粳稻制种相关研究做好技术储备工作。  相似文献   

19.
辽宁杂交粳稻育种有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针对目前北方杂交粳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育种实践,提出了杂交粳稻育种的研究方向和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20.
北方超级粳稻育种研究进展与前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从育种理论、育种技术及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综合评述了中国北方超级粳稻育种研究的进展与前景,认为培育和推广超级稻是继株型育种和杂交稻之后,提高北方粳稻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北方水稻生产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利用籼粳稻杂交创造新株型和强优势,通过回交或复交优化性状组配,聚合有利基因,进而选育理想株型与优势利用相结合的超级稻”育种理论与技术路线确立之后,常规超级梗稻育种已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地培育出一批优质抗病的超级稻新品种并已广泛应用于生产。与常规超级稻育种相比,超级杂交粳稻育种研究进展相对较缓慢。这一方面是由于北方气候与生态条件的限制,另一方面是育种技术研究相对落后。解决优势与生育期的矛盾、产量与品质的矛盾以及提高制种产量等问题,仍然是北方超级杂交粳稻育种所面临的严峻挑战。讨论了与超级粳稻育种有关的生理和遗传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