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淡水珍珠养殖技术(四):育珠蚌的养殖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卞伟 《内陆水产》2001,26(12):26-27
1育珠水域环境条件要求育珠蚌生活在水中,水环境不仅决定育珠蚌能否生存和生长,而且直接影响到养殖珍珠的产量和质量。因此对水域环境的选择十分重要。1.1水面大小水面不能太小要求6000米2以上。尤其是封闭式静水体的水面,如果水面太小,水质环境变化大、不稳定,影响育珠蚌的生长。1.2水深水深1.5~4.0米的水面可育珠,最好2~3米,低于1米或高于5米均不宜养殖。水过浅,水温变化大,影响水质的稳定性。水过深,则下层水温低,影响营养物质循环,饵料生物难于满足育珠蚌的要求,对育珠蚌生长不利。1.3水源水源…  相似文献   

2.
育珠蚌在15-30℃的水温范围内,生长发育正常,珍珠质分泌旺盛,珍珠生长快。夏秋季节是蚌体、珍珠生长的关键时期。抓好夏秋季育珠蚌的管理,对提高珍珠产量、质量和养蚌育珠的经济效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夏秋季管理必须掌握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王志迁 《内陆水产》1995,(10):22-22
育珠蚌池合理施肥法在百珠池中施肥,主要是为百珠蚌提供天然饵料,增加水中的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是加速育珠蚌生长发育的重要保证,但施放肥料必须合理,主要是肥料的种类和数量,要因地制宜,不能盲目投放。如果不加选择地投放,投饲量的不足或过度,都会造成不良的后...  相似文献   

4.
珍珠蚌通过手术作业后,通常须经2—3年的培育,才能育成合格的商品珍珠。要培育出高品位的优质珍珠,手术操作只是珍珠优质的一个基础,更为重要的是育成工作的好坏。一、优质珍珠养殖水域的非生物和生物环境育珠蚌只有生活在一个比较适合而又稳定的环境条件下,蚌体才会生长良好。对育珠蚌来说,“适合而又稳定的环境”主要是由水域的非生物和生物因素所构成。 (一)优良育珠水域的非生物环境 1、水域的热力状况育珠蚌必须依靠太阳辐射形式的能量流来维持其生命,珍珠质沉积的速度亦随蚌的生活水温的升高而加快。所以育珠蚌珍珠质沉积量S,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两种育珠蚌即池蝶蚌和三角帆蚌进行培育有核珍珠和无核珍珠生产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池蝶蚌育珠性能明显优于三角帆蚌;池蝶蚌育珠蚌的成活率、所育珍蛛层厚度和珍珠质量均高于三角帆蚌的育珠蚌;至2005年4月,池蝶蚌育珠蚌的成活率、珍珠产量和所培育无核珍珠的3级、8、9、10mm以上珍珠比例都高于三角帆蚌的育珠蚌,显示出较大的经济优势和推广潜力。  相似文献   

6.
育珠蚌经几个月养殖后,外壳上开始附生大量藻类,有许多生产单位每年花大量的劳力经常清洗育珠蚌,其实这是没有必要的。因为育珠蚌喜欢安静的生活环境,任何不应有的干扰均会给育珠蚌的生理状态带来不良影响,因此清除附着物的工作不宜太频繁。尤其不要在夏秋高温季节频繁清洗。因蚌在高温季节的生长和生理状态处于最旺盛时期,  相似文献   

7.
插片育珠对三角帆蚌耗氧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流水法现场比较研究了不同季节(夏季和秋季)育珠和未育珠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mingii)的耗氧率。所用三角帆蚌为养殖在同一个池塘中的同一批的3龄蚌。夏季和秋季实验所用的育珠蚌插片后的养殖时间分别为83 d和128 d。实验结果表明,夏季育珠蚌(蚌重137.6 g±14.4 g)的耗氧率为(769±267)mg/(kg·h),显著低于未育珠蚌(蚌重100.3±15.0 g)的耗氧率[(1 146±265)mg/(kg·h)]。秋季育珠蚌(蚌重144.2 g±16.2 g)的耗氧率[(632±191)mg/(kg·h)]与未育珠蚌(蚌重134.4±17.9 g)的耗氧率[(601±137)mg/(kg·h)]相比无显著差异。无论夏季或秋季,育珠蚌和未育珠蚌耗氧率在夜间均高于白天。在夏季将育珠蚌和未育珠蚌连续饥饿3 d后其耗氧率均显著下降;而在秋季连续饥饿3 d后育珠蚌和未育珠蚌耗氧率变化相对较小。本实验结果证实插片育珠可影响三角帆蚌耗氧率,但不会改变三角帆蚌耗氧率的昼夜节律;插片育珠对三角帆蚌耗氧率的影响程度因养殖季节而异。  相似文献   

8.
研究药物对育珠蚌的影响问题,在理论上这是一条有助于探索调节育珠蚌体素质、加速珍珠囊形成和提高珍珠质量的有效途径。高山治夫(1963)使用5%卵磷脂液(Phosphatidylcholine)注射育珠蚌,结果发现蚌体的营养状态、代谢功能有显着好转,用以处理小片,  相似文献   

9.
育珠蚌对环境的改变具有适应性,但若超过其适应范围,就会对育珠蚌的生长、发育甚至是生存产生危害。所以,养蚌育珠生产管理就是对水质环境进行适当的人为调控,为育珠蚌创造一个适宜的生活空间,惟有如此,才可能实现珍珠的优质高产,取得良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10.
育珠蚌管理五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富荣 《内陆水产》2006,31(12):14-14
育珠蚌培育的好坏,直接影响珍珠的产量和质量,在其饲养管理过程中应把握以下关键: 1合理吊养目前,育珠蚌的养殖方式以吊养为主,且大都实行蚌鱼混养,每667 m~2水面适宜的吊养密度为:第一年饲养一般吊养2000只左右,育珠蚌长到12 cm后减少至1000只左右。同时,要根据季节和水温变化,适  相似文献   

11.
目前,人工养殖的淡水珍珠,如何提高质量,已成为当前淡水育珠的重要课题。我们从几年来的淡水养殖珍珠的生产实践认识到,人工育珠的质量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育珠蚌的种类,暂养蚌的饲养管理,制片与插片技术,育珠蚌的饲养管理好环等都影响人工淡水珍珠的质量。现就以上几方面谈点粗浅看法。一、育珠蚌的种类淡水育珠蚌的种类,生产上应用较多的是三角帆蚌,褶纹冠蚌,背角无齿蚌,圆背角无齿蚌,珍珠蚌,背瘤丽蚌等。一般来说,以三角帆蚌、褶纹冠蚌育成珠的质量比其他蚌的质量好,尤其是三角帆蚌  相似文献   

12.
育珠是农村一项收益较高的副业,但如果管理饲养不得法,就会引起育珠蚌大量死亡,造成经济损失,因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华丹 《科学养鱼》2003,(11):16-17
四、育珠蚌的合理养殖和管理 1.育珠蚌的养殖密度 育珠蚌手术完成后,必须及时放入养殖水域中进行培育。手术后的育珠蚌在3~4小时内必须放入水质良好的水域进行培育,以袋养、笼养和网夹养殖的方式较为普遍。养殖密度视水质肥瘦、饵料生物丰欠等因素而定,一般养殖密度为每亩水面放养1000~2000只。以袋养或笼养为例,每袋(笼)放置2~3只育珠蚌,每袋(笼)间隔距离为25~30厘米,每条绳  相似文献   

14.
育珠蚌实施手术后,就进入了珍珠的培育阶段,这阶段的管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在生产实践上饲养管理的前期工作是必须在实施手术前就做好。如饲养水域的选择,吊养工具的准备等。在整个育珠蚌的养殖期间必须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实行科学管理,满足育珠蚌生态和生理的需要,以期达到快速培育优质珍珠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广西水产科技》1988,(1):48-48
选择适龄的手术蚌和适龄的育珠蚌,可使育珠蚌插片后,分泌的珍珠质快,珍珠成长快。  相似文献   

16.
过去曾有人认为:在河蚌育珠手术操作中,用小片进行异体移殖(例如:以褶纹冠蚌为制片蚌,以三角帆蚌为育珠蚌培育珍珠)由于不是同属的蚌,亲缘较远,两种蚌的细胞内所含的蛋白质不同,小片作为异种蛋白送入母蚌(育珠蚌)体内,因而游走细胞因趋化作用而吞食小片组织细胞,而成为脓浆,致使育珠蚌内布满脓泡而无珍珠。某些单位曾由于进行小片异体移殖而出现了育珠蚌有30—50%,甚至100%的脓泡现象。  相似文献   

17.
目前,有些渔业生产单位和养鱼专业户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多采用鱼蚌混养.为使鱼蚌混养能达到充分利用水体和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鱼蚌混养的池塘鱼种放养量不宜太大.一般地、较合理的鱼种放养量为每亩池塘600尾左右,而育珠蚌的放养量则为每亩500只左右.2.忌放以蚌为食的肉食性鱼类.如在池塘中放养了青鱼、鲤鱼等,将会影响育珠蚌的成活率.3.适当少放与育珠蚌有食物矛盾的"吃水鱼".在池塘中放养较大数量以浮游  相似文献   

18.
“蚌瘟”的防治方法目前对一些蚌瘟的治疗尚缺乏深人的研究,一旦发生大规模死亡,治疗也很难奏效,因此搞好蚌瘟预防就变得十分重要。第一,选择抗病力强的育珠蚌,并根据养殖水体决定育珠蚌的种类。有条件的地区,最好做到育珠蚌能自繁、自育、自用,不从发病率高的地区...  相似文献   

19.
过去曾有人认为:在河蚌育珠手术操作中,用小片进行异体移殖(例如:以褶纹冠蚌为制片蚌,以三角帆蚌为育珠蚌培育珍珠)由于不是同属的蚌,亲缘较远,两种蚌的细胞内所含的蛋白质不同,小片作为异种蛋白送入母蚌(育珠蚌)体内,因而游走细胞因趋化作用而吞食小片组织细胞,而成为脓浆,致使育珠蚌内布满脓泡而无珍珠。某些单位曾由于进行小片异体移殖而出现了育珠蚌有30—50%,甚至100%的脓泡现象。根据我们的试验研究:发现在小片异体移殖中产生脓泡的原因主要是小片处理不当  相似文献   

20.
珍珠主要被用来制作工艺品和装饰品,也可用来做中药材。珍珠是一类由育珠蚌产生的生物宝石(生物矿石),它是由育珠蚌外套膜上的外表皮分泌珍珠质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