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农 《当代农机》2005,(3):20-22
走旱作之路显农机神威忻州市素有“三丘六山一分川”(丘陵占3/10、高山占6/10、平川占1/10)“一寒二旱三流失”之说。恶劣的自然条件加上十年九旱、年年春旱的自然特点,是造成忻州市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的主要原因。所以,推广应用机械化旱作农业技术是忻州市旱地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各级党委、政府和上级部门的具体安排部署和指导下,忻州市机械化旱作农业由布点试验示范发展到大面积推广,已呈现出规模化、规范化、效益化发展的良好态势。在实施过程中,忻州市根据全市14个市、县、区的自然条件和作物种植不同以及气候差异等特点,确立了“以种…  相似文献   

2.
根据忻州市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条件和农业发展现状,结合忻州市近年来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的成功实践,对旱作节水农业机械化技术体系,作了一定的研究和探索,旨在为忻州市旱地农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3.
中国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是“十五”期间国家农业开发的重点,也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我刊与四川省农机局科教处合办“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专题讲座”,旨在通过此栏目,介绍旱作节水农业的经验,促进我省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旱作面积占耕地面积的55.1%,水资源匮乏,制约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因此,要发展旱作区农业,就要从发展旱作农业机械化着手,推进农业机械化技术在旱作农业中的推广应用和创新.  相似文献   

5.
谢洪 《四川农机》2001,(3):25-26
一、中国旱作农业的基本情况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的国家,近 10多年来,全国每年受旱面积都在 0. 2~ 0. 27亿 hm2,由于干旱造成绝收的面积在 200万 hm2左右。旱作农业技术的开发利用是中国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旱作农业是指主要依靠和充分利用自然降水进行的农业生产,是雨养农业和集雨补充灌溉农业两种基本生产活动类型的总称。本文所涉及的机械化旱作农业主要是指机械化旱作种植业。 1.旱作区的地理分布   我国旱作区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北方浅山丘陵及坝上高原,华北旱平地及漫岗区,长江中上游流域,云贵高原和武陵…  相似文献   

6.
跨越新的高度──山西省长治市发展机械化旱作农业工程的调查李春元,胡志远,宋秋来,郭小龙旨在立足治早兴农,促进‘两高一优’农业发展,繁荣农村经济的“长治市百万亩机械化旱作农业工程”,1993年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全市机械化旱作农业工程实施面积达到5巳8...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旱作农业的内涵、提出了农业工程技术是旱作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工程技术的应用促使旱作农业由传统农业现现代农业发展,同时促进了持续农业的发展,保护了环境提高产量和劳动生产率,保证了旱作农业增产技术实施的时间性和精确性,特别强调,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工程的核心组成部分,农业机械化可提高旱作农业地区土地产出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并把传统的旱作农业生产经验与现代化生产技术结合起来,是旱作农业发展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8.
农业部农机化司司长王智才在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农机化专业会上说,2001年农机化工作任务主要有七项: 一、加快农机化科技进步步伐,全面推进农机化技术“创新” 一要进一步加大科研开发力度,争取在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计划中列项,深化农机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提供有效的物质技术支撑。二要加强农机化实用技术的推广工作,提高成果转化水平。大力促进水稻生产机械化、玉米收获机械化、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秸秆机械化还田、粮食产地烘干机械化、主要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牧业机械化、农副产品加工机械…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晋中地区发展机械化旱作农业应遵循“水路不通走旱路”的策略,指出机械化旱作技术体系完善、标准合理和机械作业优势突出是粮食增产的关键,并提出了在“九五”期间晋中地区实施机械化旱作农业战略需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就大庆市来说,大力推广机械化旱作农业技术、普及现有的科技成果,对于保持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显得尤其重要。为此,分析了大庆市农业的自然特点,阐明了机械化旱作农业的原则,指出了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从分析太原市自然条件出发,以大量的实践与调查资料为依据,阐述了太原市发展机械化旱作农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了发展机械化旱作农业的战略思考及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我国北方大部分属于旱作农业区。改变传统耕作方法推广旱作农业机械化技术是广大北方旱作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旱作农业机械化技术是以农业机械化技术措施为主,与其它农艺措施配套实施的一项农业系统工程。它的实施对充分利用自然降水,提高土壤抗旱能力,从而实现旱地作物增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机械化深耕深松技术1、机械深耕(1)对土层较厚的旱地深耕。长期以来用畜力或小型拖拉机耕地,其耕深一般在10cm左右,耕层下形成了一个5~10cm的坚硬的“犁底层”。这层土壤孔隙度小、容重大、透水性差、作物根系难以下扎,严…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黑龙江垦区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中,始终坚持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大力调整农机装备结构。不仅小麦、大豆等农作物基本上实现机械化作业,而且以往较薄弱的水稻和畜牧业生产的机械化也发展迅速。去年,水稻的耕、种、栽、管、收、运6项作业机械化水平达72%。垦区畜牧业已基本上实现了牧草种植、收获、加工机械化和青贮玉米饲料的收获加工机械化。目前,垦区农机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并构建起农机化发展的新格局,有力地促进和推动了农业现代化进程。长期以来,黑龙江垦区种植业一直以小麦、大豆等旱作农业为主,原有的农机装备多是旱作农机装备,农…  相似文献   

14.
充分发挥机械化旱作农业在增加粮食产量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山西省长期实施机械化旱作农业的实践入手,阐述了机械化旱作农业的发展过程和机械化旱作农业的基本内容;论述了机械化旱作农业在粮食生产中的作用;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机械化旱作农业应遵循的几条原则。  相似文献   

15.
最近,省农机办颁布了《玉米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技术规范》,《旱作节水农业机械化作业技术规范 深松作业》、《旱作节水农业机械化作业技术规范 深耕作业》、  相似文献   

16.
结合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旱地农业特点,阐述了在该地区实施机械化旱作农业技术是旱区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的观点,总结了机械化旱作技术的主要措施,分析了机械化旱作模式的增产机理,指出进一步推广机械化旱作农业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山西省粮食生产能力达到一定水平时,年际间常有5亿kg~15亿kg的波动。这个波动的原因主要是旱地单产的波动;指出山西农业的发展应遵循“有水用水,水路不通走旱路”的两条腿走路策略,剖析了旱作农业的机理是通过建设看不见工程的旱地农田工程,修筑没有坝堰的“土壤水库”。提出了机械化旱作农业技术体系应达到的标准和在机修梯田上全面实施机械化旱作农业技术体系的方法;介绍和分析了当前山西省旱作农业技术体系应依作物和地区划分的三大类型的现状。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国家一系列支持和扶持农机事业发展优惠政策的落实,忻州市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介绍了忻州市农业机械化基本情况及创新做法。  相似文献   

19.
我国属干旱、半干旱的土地约占总耕地面积的5 2 % ,其中纯旱地有 5 .4亿亩 (1亩 =6 6 7m2 ,下同 )。这些耕地长期以来粮食产量低而不稳 ,严重影响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如何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 ,实现粮食稳产高产 ?实践表明 ,发展机械化旱作农业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根据故城县魏家院旱作农业试点的初步试验结果 ,谈谈衡水市发展机械化旱作农业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一、魏家院试点的启示故城县魏家院村 ,共有 95 4亩耕地 ,其中旱地4 5 4亩。该村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 ,传统的种植方式是 :小麦收割以后播种玉米 ,往往因…  相似文献   

20.
地处黄土高原的山西,全省旱地约266.7万公倾,占耕地面积的70%,加之沿袭传统的耕作方法,致使土质坚硬,活土层达不到10厘米,理化性能差,蓄不住天然水,多数年份是“春天保不住苗,秋天打不下粮”。自实施机械化旱作农业技术以来,山西省找到了一条治理干旱的有效措施——实施机械化旱作农业技术,即通过科学耕作和合理施用有机肥等肥料,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强蓄土纳水功能,从而达到旱地稳产、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