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5年第二代棉铃虫发生程度中期预测根据我所1994/1995年度棉铃虫越冬滞育蛹观测试验,1995年20瓦黑光灯诱蛾记载,麦田5月26日扫网和随机取样方观测结果:越冬代棉铃虫530头,应用越冬箱控制试验观察结果,冬前羽化87头,羽化16.4%,春...  相似文献   

2.
余金咏  于泉林 《玉米科学》2013,21(3):140-143148
在冀东地区全年分别对亚洲玉米螟田间落卵量、越冬幼虫数量及黑光灯诱蛾量进行调查和统计。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在冀东地区玉米田全年共发生以3化性为主的不完全世代。亚洲玉米螟在春玉米田发生第1代和第2代,在夏玉米田发生第2代和第3代。统计显示,玉米秸秆中越冬幼虫以3化性为主,3化性幼虫占幼虫总数的73.7%;黑光灯逐日诱蛾量分析显示,全年共形成3个较集中的诱蛾量动态,共诱集成虫1589头,黑光灯全年诱蛾量动态与玉米螟田间落卵量呈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茶谷蛾(Agriophararhombata Meyr.)在不同茶树品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及感染虫生真菌的情况,在广东省云浮市、开平市两地选取金萱和鸿雁12号两个茶树品种,对茶谷蛾幼虫发生情况和感菌情况进行标准的调查。应用了聚集度指标法和回归分析法等方法,掌握茶谷蛾幼虫的空间格局。结果显示,幼虫聚集可能是受其生活习性影响,因为每条雌虫可产卵百余粒。空间分布格局为α=2.617>0,幼虫个体之间相互吸引,以个体群的形式存在。β=1.02>1,幼虫在茶园里呈现聚集分布。金萱Ⅰ试验地茶谷蛾幼虫的真菌感染率为20%,是鸿雁12号Ⅱ试验地的茶谷蛾幼虫感染率的两倍,其他试验地的1倍。不同品种茶树上呈现聚集分布,个体之间互相吸引,以个体群的方式存在。研究结果以期为茶谷蛾幼虫的预警监测以及科学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据有关资料,山东省是大蓑蛾(Clania variegata Snellen)分布的北界,虽然此虫在临沂地区年年发生,但象1989年暴发却少见.大蓑蛾在山东每年发生一代,越冬老熟幼虫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化蛹,蛹一般在5月下旬开始羽化,5月下旬至6月上旬成虫开始产卵,田间一般在6月下旬初开始见到初孵幼虫.  相似文献   

5.
成安县1994年棉铃虫发生概况及原因分析王书魁河北成安县植保站0560071994年棉铃虫的发生特点是发生期偏早,蛾卵量一代比一代多,虫情分布不均,发育不整齐、历期长,五代幼虫能入土化蛹。1各代棉铃虫发生概况1.1第一代棉铃虫为轻发生。其越冬代蛾、卵...  相似文献   

6.
茶细蛾幼虫主要分布在芽下一、二叶上(占76.06%-93.46%)。本文应用多种聚集度指标测定结果表明,该虫幼虫在一切密度下都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份为个体群,且聚集程度随种群密度升高而增加。聚集原因由成虫选择嫩叶产卵、幼虫的习性和茶园环境中任一因子引起的。应用Iwao的抽样模型建立了茶细蛾幼虫的田间理论抽样数公式:N=1/D^2(1.7958/m 0.3107),给出了不同密度下、不同误差要求的最适抽样数。  相似文献   

7.
茶褐蓑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凤英  王玉堂 《茶叶》1997,23(4):25-27
茶褐蓑蛾在山东年发生一代,从7龄幼虫越冬。每头雌成虫平均产卵量为2312.14粒。主要天敌有鸟类,大眼蝉长蝽,褐蓑蛾追寄蝇等。防治措施可采取农业防治,保护天敌和在低龄幼虫期喷洒敌敌畏,敌百虫等农药。  相似文献   

8.
棉大卷叶螟的发生与综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玲 《中国棉花》2006,33(1):21
棉大卷叶螟,属鳞翅目,螟蛾科,俗称棉卷叶虫、裹叶虫、包叶虫。是棉花田中重要的食叶类害虫。近年来,随着抗虫棉在本地的推广,棉大卷叶螟的发生有所减轻,但在一些非抗虫棉区或零散种植棉区还发生较重。据田间调查,局部棉田卷叶株高达70%~80%,单株幼虫高达55头,受害重的棉株叶片几乎被卷吃光,仅留茎枝残叶,造成大量秋桃不能正常开花结铃,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1发生规律与生活习性棉大卷叶螟在本地一年约发生4代,以老熟幼虫在枯枝落叶、枯铃、杂草或树皮缝中作茧越冬。5月上、中旬平均气温达20℃时开始化蛹变蛾。一、二代主要在木槿、苘…  相似文献   

9.
第2代棉铃虫是危害花生最严重的世代,95%左右的卵产在花生中上部的嫩梢、嫩叶、花萼和茎基上,平均每株落卵19.6粒。在花生上的卵量和幼虫量与第1代蛾量密切相关,卵量(Y1)与第1代蛾量(X)关系式为:Y1=-315.9+1.7783X(n=6,r=0.8562);幼虫量(Y2)与第1代蛾量(X)关系式为:Y2=31.3+0.134X(n=6,r=0.8652).在第2代棉铃早产卵初盛期应用B.t菌剂(含孢子100亿个/ml)200倍液喷雾3次,或1.8%齐螨素乳油675ml/hm^2兑水810kg喷雾2次,防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陈显奇 《杂粮作物》2001,21(1):54-54
玉米螟是全球性大害虫,食性杂,为害植物达200种以上,尤以玉米为最重。一般为害较轻年份,产量损失5%~10%,为害较重年份产量损失可达10%~20%,玉米螟不仅为害严重,而且防治困难。目前还没有一个非常理想的防治方法,只能通过综合防治来控制玉米螟的为害程度。玉米螟防治途径主要有三条:一是消灭玉米越冬虫源;二是消灭玉米螟成虫;三是消灭玉米螟田间幼虫。1 消灭玉米螟越冬虫源把玉米螟越冬幼虫消灭在越冬寄主之中,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一头越冬幼虫羽化后雌蛾在田间可产卵10~20块,约300~600粒,故消灭越冬幼虫一对等于在田间消灭240~…  相似文献   

11.
玉米螟的发生程度与越冬种群的天敌和虫源基数密切相关,对越冬种群影响比较大的天敌有玉米螟厉寄蝇、玉米螟长距茧峰、细菌和白僵菌。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白僵菌,在5月末至6月下旬发病,寄生率在不同年度间变化很大,变化范围在4.5%~90%以上,对虫源基数有重大影响。玉米螟大发生必须有足够的有效虫源,在吉林省一代为主的发生区,6月份的越冬虫量为有效虫源,在不考虑降雨的情况下,6月中旬的百秆活虫量与7月份性诱蛾量及秋季百株虫量均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023和0.869.构成大发生的有效上源数至少为每百秆有30头以上;7月份的累计单盆诱蛾量在300头以上。andr=0.869respectively)exceptweatherfactor.Larvaenumberper100stalkinmiddleJuneandadultnumbertrapedbyperpheromonetrapinJulyisatleastover30and300respectivelyinheavyemergencyyears.Keywords:Ostriniafurnacalis;Forecast;Naturalenemy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寄种麦、免耕麦和稻麦连作面积的不断扩大,麦田草害日趋严重,尤其是大麦田禾本科杂草,缺少象骡马一类的高效除草药剂,防除难度更为突出。为了寻求药剂防除大麦田禾本科杂草的可靠途径,我们根据过去的试用情况,于去年秋播后进行试验探索,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试验材料双方法1.1试验田基本情况。该试验在建湖县上冈镇同心村二组进行,品种为苏啤1号大麦,10月28日播种,试验田田面平整,肥力均匀,届沙性土壤,田间杂草以硬革为主,双子叶杂草极少(故忽略不计)。显.2处理设计:①25%异丙隆可湿性粉剂2509/亩(吴县市…  相似文献   

13.
通过1979—1982年室内试验和田间调查结果表明,6月上、中旬当气温达20℃以上时,成虫出现高峰,进入发生盛期.此时要做好成虫预报工作,及时进行防治.在成虫发生期,平均每百米垅长数量超过10头(雌雄比例近1:1).第二年局部地块将遭幼虫严重为害,每百米垅长不足10头成虫,第二年局部地块会受中度或轻度为害,而百米垅长只有2—3头成虫时,大部份地块不受害.幼虫的越冬密度大小,是第二年防治指标.一般成虫发生量大,幼虫越冬密度也大.7月份总降雨量达150—200毫米时,成虫发生量大幼虫越冬密度也大.但此时总降雨量在60—80毫米时,尽管成虫发生量多,幼虫越冬密度反而减少.豆茬或隔年豆茬幼虫越冬密度大,如种甜莱,当测得每平方米有0.5—1头幼虫时,必进行防治。成虫的防治,以辛硫磷乳剂800倍液,防效达90%以上。幼虫防治,以3%呋喃丹或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亩用1.5—2公斤,随种入土,当每平方米有蛴螬1—4头时,保苗率达78%以上。如超过5头,适当增加用量.  相似文献   

14.
根据麦茎谷蛾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要求,所制定的测报办法是;在成虫羽化前,用麦秸草把诱捕成虫,并通内室内外成虫产卵及卵孵情况的观察,翌年早春用粘虫板诱集飘迁的初孵幼虫,可以较准确地预报该虫的发生期和发生程度,同时根据该虫的危害损失情况,制定适宜的防治指标,准确地指导大田防治。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田间调查和研究的方法,研究了豫西山区马铃薯瓢虫发生的规律和防治措施。马铃薯瓢虫在豫西山区1年发生1~2代,主要以成虫越冬,根据确定的经济允许损失水平L=2.67%,求得防治指标为越冬代成虫3.6头/丛,1代的虫2.5头/丛.防治方法为:①消灭越冬虫源;②及时处理马铃薯残株,清除附近茄科杂草;③采用化学药剂5%来福灵乳油或2.5%敌杀死乳油防治。  相似文献   

16.
玉米螟的发生程度与越冬种群的天敌和虫源基数密切相关,对越冬种群影响比较大的天敌有玉米螟厉寄蝇、玉米螟长距茧峰、细菌和白僵菌。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白僵菌,在5月末至6月下旬发病,寄生率在不同年度间变化很大,变化范围在4.5%~90%以上,对虫源基数有重大影响。玉米螟大发生必须有足够的有效虫源,在吉林省一代为主的发生区,6月份的越冬虫量为有效虫源,在不考虑降雨的情况下,6月中旬的百秆活虫量与7月份性诱蛾量及秋季百株虫量均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023和0.869,构成大发生的有效上源数至少为每百秆有30头以上;7月份的累计单盆诱蛾量在300头以上。  相似文献   

17.
丽绿刺蛾在海南胡椒种植区每年发生2~3代,以老熟幼虫在主蔓上结茧越冬。该虫1年有2次发生高峰期,分别在5月下旬至6月中下旬和7月下旬至9月中旬。第1代幼虫发生量大,危害严重,是防治的关键时期。根据其发生规律提出相应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8.
油茶茶枝镰蛾部分生物学特性观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枝镰蛾Casmara patrona Meyrick是油茶上主要的蛀茎害虫,给油茶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对茶枝镰蛾部分生物学特性观察表明,茶枝镰蛾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受害枝干中越冬;虫害发生时间与3月份的气象因子关系密切;茶枝镰蛾3月上旬开始活动及为害,3月下旬为害加重,在浏阳油茶被害率达50%。提出了茶枝镰蛾的农业防控、物理防控、药剂防控措施,并提出了生物防控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云南甘蔗上具有毁灭性的地下害虫甘蔗灰斑象Diocalandra sp.的研究结果。该害虫主要以幼虫在地下蔗头内为害,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受蔗头内越冬。介绍了其各个时期的生物学特点和习性,研究了其发生环境,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黄宽颚步甲对丽绿刺蛾和茶毛虫幼虫捕食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黄宽颚步甲(Parena rufotescea Jedi)形态特征和在湖南省的发生情况,及捕食丽绿刺蛾、茶毛虫幼虫前期各龄的数量作了测定:明确该步甲是两种害虫的幼龄幼虫的劲敌,平均每天捕食量分别为5.1头,6.8头;提出了保护利用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