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正> 1987—1991年,豫麦18号(矮早781)先后参加了洛阳市小麦品种区域试验、河南省小麦良种区域试验、河南省小麦新品种生产试验和生产示范试验、北方冬麦区黄淮南片区域试验和河南省小麦品种博览试验。从不同年份、不同地点的综合产量结果看,豫麦18号表现高产、矮秆、早熟,平均比对照增  相似文献   

2.
开麦 13号 (原系谱号 92 12 - 0 - 1- 3- 3)是开封市农科所根据市场需要选育的高产、稳产、优质小麦新品种 ,其母本是豫麦 2 5号 (温 2 5 40 ) ,父本豫麦 13号。 1992年开封市农科所用上述两亲本进行杂交 ,组合号 92 12 ;1993年种植F1,F5代趋于稳定 ,晋升为品系 (代号 92 12 - 0 -1)。 1997~ 1999年参加所内品系比较试验 ,分别比对照豫麦 2 1号增产 17.8%和 19.8%,达极显著水平 ,所内定名开麦 13号。 1999~ 2 0 0 1年参加河南省高肥冬水组区域试验 ,2 0 0 1~ 2 0 0 2年度参加河南省高肥组生产试验 ,2 0 0 2年 9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  相似文献   

3.
<正> 1986—1990年,豫麦17(内乡182)先后参加了南阳地区和河南省小麦良种(系)区试、河南省小麦新品种生产试验和生产示范试验、北方冬麦区黄淮南片区试,累计试点数120多个。从不同年份,不同地点的综合产量结果看,除个别年份和地点外,均表现比对照品种增产,且多居首位。对120多个试点的资料分析表明,豫麦17是一个早熟、高产、稳产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在不同环境  相似文献   

4.
<正> 豫麦13是河南省农科院小麦所丰优育种室选育的小麦新品种。经过几年的试验、示范和大面积推广,表现高产、稳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优点,深受农民欢迎。生产实践表明,在目前推广的小麦品种中,豫麦13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品种。一、生产试验,连年夺冠豫麦13从1989年开始参加全省高肥组生产试验,连续三年,产量均居第一位。1989年13个试验点汇总,亩产量幅度347.5—464.4公斤,平均亩产420.5公斤,比对照豫麦2号平均增产5.8%,居7个品种的第一位。浚县原种场种植的产量最高,亩产达到463公斤。1990年继续参加生产试验,据14处汇总结果,其中有13处比对照增产,一处减产。亩产量幅度304—493公斤,平均亩产407.5公斤,比对照平均增产11.8%。豫北6个点  相似文献   

5.
适宜套种的花生新品种豫花四号及其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豫花四号(原名郑7888)是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育成的早熟花生品种。1984—1990年经过品系比较,省区试、省生产试验示范,表现增产、稳产、优质、抗病、早熟,是一个适合我省麦套夏播的花生新品种。1991年4月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三届三次会议通过审定,命名为豫花四号。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第五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一次会议,于2000年9月29日在郑州召开,会议审(认)定通过了小麦、玉米、棉花、水稻等12种作物29个品种,报道如下:1 小麦品种本次审(认)定了10个小麦品种:豫麦63号(偃展1号)、豫麦64号(商技83-8)、豫麦65号(孟原355)、豫麦66号(兰考906-4)、豫麦67号(郑农8号)、豫麦68号(豫农015)、豫麦69号(新麦9号)、豫麦70号(内乡188)、中育6号(95中44)、淮阴9628。2 玉米品种本次审(认)定了5个玉米品种:豫玉31号(漯单97-1)、豫玉32号(郑单94-2)、豫玉33号(郑单958)、豫玉34号(豫单7925)、登海1号。3 棉花品种本次审定…  相似文献   

7.
各地要根据自身的区域特点,结合本地的种植习惯,按照《优势农产品布局规划》,坚持走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的道路,科学地选定适合当地种植的小麦品种。根据驻马店市的气候条件以及近几年的小麦试验、示范结果,驻马店市今年秋播冬性、半冬性小麦品种,应以豫麦69(新9)为主,搭配种植豫麦49、新麦13,扩大新麦18(新麦9408)、太空6号示范种植面积,试验种植郑麦9405;春性、弱春性小麦品种,应以郑麦9023、豫麦70(r~乡188)为主,搭配种植豫麦47、偃展4110、豫麦34、豫麦18.示范种植豫麦18—99系。  相似文献   

8.
豫麦 4 6号 (原名豫西 8930 )系洛阳农专于 1 989年以豫麦 2号作母本 ,偃师 4号为父本杂交 ,经多年系谱法处理和早代测产等选育的小麦新品种。1 994~1 997年参加河南省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试验。 1 997年 1 0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命名为豫麦 4 6号。1 丰产性该品种属多穗型小麦品种 ,单位面积成穗数 ,每公顷平均 52 5万~ 555万 ,穗粒数 34~ 38粒 ,千粒重37~ 4 2 g。在 3年校内品比试验中 ,产量均居第一位 ,比对照豫麦 1 0号增产 8.1 %~ 1 1 .1 % ;1 994~ 1 995年度参加省区域试验 ,省内 9个试验点平均比对照增产 1 …  相似文献   

9.
用AMMI模型对河南省不同地点种植的6个小麦品种品质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因型、环境、基因型×环境互作对蛋白质含量、沉降值、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影响均显著;在参加试验的6个品种中,对于蛋白质含量和沉降值,小偃54、豫麦49的稳定性低于豫麦70、豫麦34;对于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豫麦70、豫麦49、郑州9023的稳定性低于豫麦18、豫麦34、小偃54;豫麦49在唐河,郑州9023在开封、郑州表现出较大的适应性;环境IPCA值(交互效应主成分坐标值)和环境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环境IPCA值与日照、积温、降雨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抗旱节水小麦新品种洛旱3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洛旱3号(原名洛麦9505),是洛阳市农科所1995年用(豫麦48号×豫麦2号)F1与(衡水6092×豫麦18号)F3杂交选育而成的半冬性、早熟、多穗型旱地小麦新品种。2001~2004年,先后参加了河南省旱地小麦新品种区域试验、河南省旱地小麦品种生产试验及小麦抗旱性鉴定试验。表现抗旱节水、高产稳产、抗逆性好、适应性广。2004年9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04003)。1选育背景干旱一直是旱作农区导致小麦减产的主要因素。选用抗旱节水品种,已成为抗御干旱,提高小麦产量的重要措施。由于我省生产条件差异较大,降雨分布不均,生…  相似文献   

11.
探讨不同小麦品种光合性能,筛选高光效小麦品种,对促进小麦高光效育种研究进程奠定重要基础。选用河南省新中国成立以来28个主推品种,通过测定小麦灌浆期旗叶的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等,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8个小麦品种的13个光效率相关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间13个光效率指标变异系数为2.33%~26.53%。主成分分析提取的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8.22%,表明能全面反映光效率信息。基于光效率综合得分和小麦产量,筛选出高产高光效品种(百农307、周麦16、洛麦6号、内乡188、豫麦49、郑麦7698和百农207)、低产高光效品种(豫麦10、豫麦21、豫麦25和周麦27)、高产低光效品种(矮抗58、宝丰7228、高优503、温6、西农979、豫麦34、郑麦366、郑麦9023和周麦18)和低产低光效品种(阿勃、阿夫、辉县红、陕农7859、西安8号、豫麦54、豫麦18和豫麦13)。  相似文献   

12.
豫麦48号(8628)系洛阳农科所1986年以豫麦8号为母本,与泗阳936杂交,经水旱交叉选择、早代混系测产、高代多点鉴定等选育的抗旱丰产小麦新品种。1993~1997年参加河南省旱地小麦区试和生产示范。1997年10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相似文献   

13.
对2013年参加河南省麦套花生生产试验的7个(含对照)品种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试点的综合表现分别进行了评述。参试品种中仅有开农69和豫花27号两个品种的荚果和籽仁产量均比对照豫花15号增产,且荚果增产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14.
<正> 一、豫麦13号适宜在那些地区种植?据河南省和黄淮南片大区区试,豫麦13号(郑州891)平均较对照种豫麦2号(宝丰7228)增产10%左右。适宜在河南省驻马店以北地区、皖北、苏北等地广泛种植。在黄淮北片的晋东南、冀南、鲁西南也表现增产,且成熟较早,有利下茬早播,亦可试  相似文献   

15.
豫棉17号是一个高产、优质、早熟、兼抗、适应性广的麦棉套种棉花新品种。该品种1993~1994年参加河南省麦棉套棉花品种区域试验,1995~1996年参加河南省麦棉套棉花品种生产试验,1995~1996年参加国家黄河流域麦棉套棉花品种区域试验,199...  相似文献   

16.
宛棉9号(原名宛2018)是河南省南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常规棉花新品种。2003~2004年参加河南省棉花区域试验,2005年参加河南省棉花生产试验,2006年3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豫审棉2006008)。该品种适合河南各棉区春直播和麦棉套种。  相似文献   

17.
<正> 豫麦13号是河南省农科院小麦所育成的新品种。我们对该品种的生育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材料与方法一、试验设计试验在本院小麦高产试验田进行,土壤基础肥力高。供试品种为豫麦13号,以杂交种9602为对照,3次重复。10月6日播种,基  相似文献   

18.
<正> 豫麦17是内乡县农业科学试验站选育的小麦新品种,原名内乡182。经河南省小麦良种(系)区域试验,河南省小麦新品种(系)生产试验及大面积生产示范,表现高产,稳产,早熟,适应性广,抗逆性强。1990年9月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  相似文献   

19.
<正> 新乡市于1988年引进种植豫麦17。为鉴定该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我们在进行区域试验的同时,还进行了大面积示范种植。现将该品种在新乡市的试验、示范情况简结如下。1988—1989年度在新乡市农科所进行区试,豫麦17平均亩产513.7公斤,比对照豫麦7号增产6.3%,居10个参试品种(系)的第二位。1989~1990年度继续进行区试,豫麦17平均亩产423.9公斤,比对照豫麦7号增产11.3%。两年平均单产为468.8公斤,较对照种豫麦7号增产8.5%。据新乡市种子管理站1989—1990年度在  相似文献   

20.
开麦13号     
开麦13号是开封市农科所选育的高产、优质、半冬性小麦新品种,2002年9月通过了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五届五次会议审定定名。审定编号:豫审麦2002004。 品种特性 开表13号属半冬性中早熟品种,株高80cm左右,幼苗半直立,生长健壮,分蘖力强;春季两极分化快,拔节后苗脚利落;抽穗后叶片上举,株形紧凑,长方形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