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田守芳  王晓玲 《中国棉花》2009,36(12):22-22
新科棉2号是新乡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高产、稳产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2005年推荐参加河南省杂交春棉预备试验,2006-2007年参加河南省杂交春棉区域试验,2008年参加河南省杂交棉生产试验。2008年11月申请品种保护,公告号:CNA005247E。2009年2月获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农基安证字2008第158号)。  相似文献   

2.
福云十号新品种自杂交(1957年)开始,后代获得(1958年),单株分离选育(1959-63年),小区比较试验(1964-71年),到正式推广应用(1971-83),直至今年止,前后共经历27年之久。这一新品种同福云6号、7号、8号、23号等一样,从杂交单选,小区试验、大田示范到茶区广泛试种推广,通过大面积的生产应用结果,均表现出良好的经济性性、产质水平与经济效益,确已证实了是深受茶区群众欢迎的优良新品种。  相似文献   

3.
1 选育经过 高产、优质、抗病抗虫双价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湘杂棉12号系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选育.该组合是利用高产优质棉花品种湘V101株系材料为母本,双价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石远321选系湘E-28材料为父本杂交配组育成.于2001年配组,2002年参加课题组优系比较试验,从66个杂交组合中筛选出来,2003年参加所优系比较试验(试验代号湘K-34),2004-2005年参加湖南省棉花区试,2006年进行生产性试验,2006年获得湖南、湖北农业转基因生产应用安全证书(农基安证字(2006)第228号、第229号).2007年2月通过湖南省审定并定名为湘杂棉12号(湘审棉2007007).  相似文献   

4.
阿育二号(原代号7503—1)系以范育二号为母本,双丰八号为父本,采用人工去雄杂交法杂交,单株系统选择育成。1984~1986年参加黑龙江省甜菜品种区域试验鉴定,1986~1987年参加生产试验鉴定,1988年1月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通过并命名。阿育二号属标准型  相似文献   

5.
亚华棉7号(转基因生物名称Y7,安全证书号为农基安证字[2008]第087号)是湖南隆平高科亚华棉油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转基因抗虫杂交棉花新品种,由母本抗3与父本湘8891杂交而成.2003年配制杂交组合,2004-2005年进行组合比较试验,2006年参加湖南省棉花区域试验,2007年参加区域试验同时进行生产试验,并进行小面积多点示范种植.2008年通过湖南省审定并定名(湘审棉2008012).  相似文献   

6.
刘超 《作物研究》2004,18(4):230
69优8号   69优8号系江苏徐州农科所以自育的中熟中粳不育系69A为母本,以早中熟恢复系11238为父本配组育成的优质杂交中粳新组合.1996~1997年参加本所鉴定,1998年参加江苏省杂粳区试预试,1999~2000年参加江苏省杂交中粳区试,2000年提前一年参加江苏省杂交中粳生产试验.1999~2000年参加全国北方稻区豫粳6号组区试,2003年参加全国北方稻区豫粳6号组生产试验,并在有关地区示范试种,2001,2004年分别通过江苏省,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7.
苏沿海棉区选择杂交抗虫棉品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2007年引进30个杂交抗虫棉花新品种试验示范,进行丰产性、抗逆性比较和纤维品质测试.从中提出苏沿海棉区近期种植杂交抗虫棉品种以中棉所47、鲁棉研24号等为主,逐步示范推广中棉所57、鲁棉研25号、湘杂棉11号等,并对其栽培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杂交玉米新品种引种试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2005年,在邵阳县对引进的9个杂交玉米新品种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联合3号、洛玉1号、俞单7号等品种其丰产性及综合性状较好,可作为换代品种在本县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一、杂交晚稻有两大特点 第一,杂交晚稻丰产潜力大。宁乡县农科所1976至1983年晚稻小区试验资料统计,平均亩产杂交稻是801.4斤,,晚籼741.1斤,晚粳777.5斤,杂交晚稻比常规籼、粳分别高60.3斤,23.9斤。杂交晚稻增产潜力比常规稻大的原因是杂交优势效应和杂交稻实现了矮秆化。第二,杂交晚稻耐寒力弱。1982年宁乡县9月平均气温21.3℃,比前5年平均22.9℃低1.6℃,县农科所威优6号等5个杂交组合平均空壳率是39.2%,威优6号高  相似文献   

10.
1选育过程 中棉所86(原系名中杂5号)于2003年以中抗58A为母本,中棉所45为父本进行杂交。2004—2006年该杂交组合F1在本课题试验地进行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11.
该品种是用高产多抗(耐)非优质油菜品种中油821为母本和高产多抗(耐)双低晚熟品种中双2号为父本在隔离区内自然选择受粉,并结合人工接种病害鉴定和多代自交、定向选育而成。中双4号具有双低、高产、多抗(耐)、熟期适宜、适应性广等优良遗传特性,是继中双2号后的一个强抗(耐)菌核病的双低良种,克服了优质高产、抗(耐)病、早熟的突出矛盾。该品种已成为长江上、中游区重点推广双低良种,1993年推广面积达300万亩以上。  相似文献   

12.
大豆单交及三交组合方式与后代优良品系入选机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吕德昌  黄承运 《大豆科学》1991,10(2):110-114
为了进一步提高大豆育种研究水平,加快高产、抗病、优质大豆新品种选育进程,对1971~1982年11年的亲本选配及组合配制方式进行了分析,对三交组合即当地良种×(当地良种×外引良种)F_1选出的优良品种及品系的统计分析表明:三交组合较单交组合选出的优良品种及品系机率高,且丰产性能、抗病性能优于生产品种。绥农4、绥农5、绥农6、绥农8号四个大豆新品种均是以三交组合方式选育成功的。育种理论分析、经验和实践都表明三交组合方式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13.
甬优9号系宁波市农科院作物所和宁波市种子公司合作育成的优质高产、抗病抗倒的籼粳杂交晚稻新品种。2009—2010年福安市溪柄镇引进试种、2011年大面积示范推广,表现产量高、米质优、中抗稻瘟病、中感稻曲病,适合闽东作中稻栽培。介绍了甬优9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高产双低油菜新品种中双五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双五号系中国农科院油料所选育的双低油菜新品种,经全国多点鉴定,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和示范,表现综合性状好,产量高,抗(耐)病性强,熟期早,吕质优良等特征,上海市区试平均产量2424.0kg/hm2,比对照汇油50增产24.96%,生产示范最高产量达3075kg/hm2,1999年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5.
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铁豆43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铁豆43号是辽宁省铁岭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大豆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优质、抗病性强、适应区域广等特点,2007年经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  相似文献   

16.
大豆种间杂交新品种龙小粒豆一号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龙小粒豆一号(原代号龙品9777)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采用大豆优良品种与野生大豆种间杂交选育出的特用极小粒大豆新品种,主要特点是熟期早、产量高;秆强抗倒伏、不炸荚;粒径5.5mm通过率90%以上;可溶糖含量高、化学品质好,符合日本制纳豆、韩国做豆芽对原料的品质要求。并总结了特用小粒大豆品种选育经验。  相似文献   

17.
单利民  徐玉花  李升 《大豆科技》2007,(6):30-30,36
华疆3号原代号疆丰22-3142,2006年7月经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该品种多年在试验及大面积生产中表现高产稳产,2004-2005两年平均粗脂肪含量18.85%,粗蛋白含量41.77%.近几年在黑龙江北部推广面积逐年扩大.  相似文献   

18.
吉育74号大豆新品种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中心育成,该品种蛋白质含量41.00%,脂肪含量18.56%,抗大豆花叶病毒病、大豆灰斑病,高抗大豆食心虫,抗倒伏,为高产、抗病虫型品种。  相似文献   

19.
茶树新品种‘景白2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祝安  袁航 《茶叶》2015,(2):81-82,85
介绍了茶树新品种‘景白2号’的选育过程以及区域性试验情况、品种特征特性、栽培和繁殖技术要点。该品种是高产、优质品种,适应性及抗逆性较强,综合性状稳定,适合在景宁县及相似气候环境区域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10份菠萝种质资源的描述和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收集的10份菠萝种质资源植株的芽、叶片及其果实性状进行描述和评价.结果表明:徐台品种的可溶性固彤物含量最高,其余指标接近于巴厘品种但无刺,是巴厘品种较好的一个替代品种;上海2号品种果型端正,果肉橙黄色,品质中上,Vc含量高,是较好的鲜食和加工皆宜品种;ST品种风味好,口感好,是一个优良的鲜食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