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硫酸链霉素对雏绍鸭有较强的毒性作用,本试验对7日龄、10日龄健康雏绍鸭一的硫酸链霉素作颈部皮下注射,观察其毒副作用。结果,在剂量较大时,雏鸭出现瘫痪等不良反应,甚至死亡。同时,以人用硫酸链霉素和兽用的作比较,说明硫酸链霉素的纯度对毒副作用大小有较大的影响。纯度越高毒性越大。  相似文献   

2.
硫酸链霉素对雏绍鸭有较强的毒性作用,本试验对7日龄、10日龄健康雏绍鸭以不同剂量的硫酸链霉素作颈部皮下注射,观察其毒副作用。结果,在剂量较大时,雏鸭出现瘫痪等不良反应,甚至死亡。同时,以人用硫酸链霉素和兽用的作比较,说明硫酸链霉素的纯度对毒副作用大小有较大的影响,纯度越高毒性越低。  相似文献   

3.
硫酸链霉素对雏绍鸭有较强的毒性作用,本试验对7日龄、10日龄健康雏绍鸭以不同剂量的硫酸链霉素作颈部皮下注射,观察其毒副作用。结果,在剂量较大时,雏鸭出现瘫痪等不良反应,甚至死亡。同时,以人用硫酸链霉素和兽用的作比较,说明硫酸链霉素的纯度对毒副作用大小有较大的影响,纯度越高毒性越低。  相似文献   

4.
雏绍鸭硫酸链霉素中毒试验观察@吴永明¥上海市松江县畜牧兽医站@周贤曙@刘永旺¥南京农业大学@唐伯云@秦伯其¥上海市松江县泾镇畜牧兽医站雏绍鸭硫酸链霉素中毒试验观察吴永明(上海市松江县畜牧兽医站201613)周贤曙刘永旺(南京农业大学)唐伯云秦伯其(上海市松...  相似文献   

5.
雏鸭霍乱也叫巴氏杆菌病,或称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病鸭、带菌鸭和带菌野禽及鸟类是本病的传染源。发病季节以冬季和春季多发,一个月龄内的幼鸭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如:1999年12月24日河北省冀州市某养鸭场,从外地购进雏鸭2000只,于18日龄时感染此病,出现病鸭,20日龄时,开始有病鸭死亡,在以后的两天里共死亡雏鸭994只,死亡率为49.7%。由此可见,此病一旦发生,对养鸭业能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下面就此病及其防治方法作一介绍,供参考。  一.发病情况及症状  该病分三种类型,潜伏期1—3…  相似文献   

6.
鸭球虫病是养鸭场比较常见的一种寄生虫病,各种日龄的鸭均有易感性,尤以雏鸭发病严重,死亡率较高,给养鸭业带来较大的危害。根据多次的诊治经验对该病作以下介绍。  相似文献   

7.
雏鸭曲霉菌病的诊治绍兴斗门镇某养鸭专业户一次购进1日龄绍兴雏鸭1500只,饲养在50平方米的鸭舍内,用未经太阳暴晒的稻草作垫料,饲以全价雏鸭饲料,7日龄开始部分雏鸭出现呼吸困难,不愿采食,到10日龄时几乎全群发病,期间用水溶性氟咙酸饮水,但不见效,共...  相似文献   

8.
1998年入秋以来,三水市大部分及我市部分养鸭户的雏鸭发生严重的鸭病毒性肝炎。此次雏鸭发病日龄小(2日龄已有发病)、发病急、死亡率高。某养鸭户应映,其饲养的l100多只雏鸭发生本病,当时仅应用抗生素治疗,最终存活不足60只。对本病有人曾尝试应用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对雏鸭进行肌注作人工主动免疫,但是大部分应用此法的养鸭户反映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是:根据Hwang(1972)比较了肌注、口服、刺理和滴眼4种免疫途径,结果表明肌注产生免疫力最快,免疫后3天即可抵抗强毒攻击。但是此次雏鸭发病日龄小,用弱毒疫苗作人工主动免疫…  相似文献   

9.
鸭病毒性肝炎(DVH)是雏鸭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该病以传播快、病程短、肝肿大并有出血斑点为特征。 1流行病学 本病主要感染雏鸭,各品种的鸭都易感,日龄大小与易感性成反比,多发于1—3周龄的雏鸭,但死亡率以10日龄以内的雏鸭为最高,并且差异较大(15%-95%)  相似文献   

10.
行业会讯     
张家港市某养鸭户2003年10月24日引进一日龄肉雏鸭6000只,按常规饲养与免疫。饲养到7日龄时,禽主用庆大霉素给雏鸭饮水,以预防大肠杆菌病。开始按每只雏鸭500单位饮水,连用7d,但用该药饮水时不断有病死鸭出现,认为用药量小,接着加大用量,按每只雏鸭20000单位的庆大霉素给雏鸭饮水,第2天雏鸭死亡80多只,第3天死亡170多只。后请笔者前往诊治,剖检部分病死鸭,体内都有尿酸盐沉积物。  相似文献   

11.
1999年 9月 2日 ,微山县某养殖场饲养的 2 6日龄 460 0只雏鸭 8只突然发病 ,2 d后扩至全群 ,发病鸭约占 1 /3。通过流行病学调查 ,临床症状及病变观察 ,实验室诊断 ,诊断为鸭传染性浆膜炎 (又名鸭疫里氏杆菌病 ,原名鸭疫巴氏杆菌病 )。  发病情况新购进雏绍鸭 460 0只 (从浙江引入鸭苗 ) ,饲养在约有 51 8m2的敞棚内 ,地面平养 ,干麦草为垫料。饲料自配 ,用塑料饮水器和竹杆自制饮水器具饮水 ,棚外用塑料薄膜铺于浅坑内作为洗浴池。 2 6日龄前雏鸭生长良好 ,从 2 6日龄发现 8只雏鸭不食 ,排黄白色稀粪 ,昏睡 ,此后病鸭逐渐增多 ,2 d后约有…  相似文献   

12.
南通市某肉鸭场于2003年7月份出孵雏鸭5000余只,采用池边网床饲养。雏鸭16日龄开始发病,并出现死亡。随后2d内死亡1300多只。用链霉素、恩诺沙星给鸭饮水,但效果不佳,病情得不到控制。  相似文献   

13.
2007年6月,我市某养鸭专业户购进1000只雏鸭,至20日龄时,个体较大的20—30只雏鸭发病,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4.
雏鸭禽流感母源抗体消长动态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测定雏鸭禽流感母源抗体消长动态,试验选用绍鸭原种场商品代苗鸭52羽,公母各半,分为2组,分别于1、3、5、7日龄随机扑杀采血0.8ml;10、13、16、19、22、25日龄,每羽颈静脉采血0.5ml。经测定,1日龄雏鸭的母源抗体平均值为7.3log2,3、5、7、10日龄分别为6.6log2、6.6log2、5.4log2、5.1log2,3~5日龄抗体出现平台期,此后呈逐步下降趋势,10日龄时降至接近禽流感抗体保护临界线,至25日龄时母源抗体基本消失。因此,对种鸭免疫抗体较高的鸭群,其后代首免时间以2周龄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1~49日龄雏鸭胸腺发育的组织学观察及胸腺重量、胸腺指数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α-醋酸萘酯酶阳性率(ANAE^+)的测定,研究了雏鸭胸腺的生长及组织发育规律。结果显示,胸腺重量随日龄增长逐渐增加;胸腺指数在28日龄时达最高;1~28日龄时外周血T淋巴细胞ANAE^+上升幅度较大;21~28日龄时胸腺小叶数量增多,并显著增大;28日龄时皮质部主要为小淋巴细胞;胸腺小体有3种形态。表明,雏鸭在1~14日龄时胸腺生长较缓慢,21~28日龄时生长十分迅速,28日龄时胸腺中大部分T淋巴细胞已发育成熟,35~49日龄时胸腺发育已趋于稳定;胸腺小体是具有高度活性的结构,与清除退变上皮有关。  相似文献   

16.
雏鸭的成活率是养鸭成败的关键。我站通过多年的饲养管理实践,总结出一套综合措施,使饲养雏鸭的存活率显著提高,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高雏鸭成活率的综合措施主要是把好三关。1.把好温度和密度关雏鸭会要保持冬暖夏凉,垫料要清洁干燥。雏鸭舍的温度要求是1~2日龄为32℃~30℃;3日龄为30℃;4日龄为29℃;从5~10日龄每天降1.5℃;10日龄为18℃;10~15日龄为17℃;16~21日龄为16℃;21日龄以后保持16℃左右。以舍内可见雏鸭散开,七八成群,或单个躺卧,伸腿舒颈呈舒适活泼状态,喂食后静卧而无声,均为最适合温度。养…  相似文献   

17.
病毒性肝炎是危害雏鸭最严重的疫病之一,主要危害20日龄以内的雏鸭,雏鸭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最高死亡率可达90%-95%。  相似文献   

18.
浅谈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的传染病,本病常给养鸭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如何进行快速诊断,做好防治工作,显得至关重要。笔者在兽医临诊上曾多次处理过雏鸭病毒性肝炎病例,现就该病的诊断与防治作一介绍。1.流行特点该病主要侵害2天龄至3周龄以内的雏鸭,易感鸭群一旦发生本病,发病率可高达100%,致死率可高达95%。随着天龄的增长,发病率和致病率均明显降低。咸鸭可感染,但不发病,成为带病毒鸭。病鸭和带病毒鸭是主要传染源,可通过粪便排病毒,被病毒污染的垫料、鸭舍、饲料、饮水、车辆…  相似文献   

19.
1992年5月26日安徽省淮北市某鸭场育雏绍兴蛋雏鸭5075只,经鉴别公、母雏后于28日出售雏公鸭2411只,实际饲养母雏2664只.由于当时天气高温干燥,平均日气温28℃~34℃.雏鸭从4日龄开始,每天上午9时,赶到舍外院里运动场自由活动,且设有浅水池(水深2~6厘米),便于雏鸭游水活动.而运动场露天堆积腐烂霉变麦秸草5小垛约1000公斤,许多雏鸭游水活动后爬到草垛上休息睡觉,有的雏鸭喙和鼻孔插入到霉变麦草缝隙呼吸.5月30日夜晚发现雏鸭死亡7只,从5月31日至6月7日,每天死亡13~28只不等,且呈逐日上升趋势.起初误诊雏鸭受热,煮绿豆汤饮水一日数次,在日粮中加入青、链霉素一日二次喂服,均无效果,至雏鸭长到13日龄时,共死亡154只,死亡率达5.7%以上.后来才  相似文献   

20.
雏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传染病,其特征是肝脏肿大,有出血斑,病程急,传播快,死亡率高达90%~100%,多见于2—25日龄雏鸭。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秋季较多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