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印度野牛是一种濒危的大型哺乳动物,其全球种群在过去的100年内发生了显著的下降,分布区也发生了剧烈的缩减。在中国,云南西双版纳是印度野牛现存种群的主要分布区。由于历史上遭受过较强的捕猎和栖息地破坏,该物种保护面临严峻危机。为了解该地印度野牛的生境利用特征,为该种群的保护提供一定依据,2014年7月—2015年11月,对西双版纳勐满地区的一个印度野牛群体开展了野外监测,通过收集到的野牛群位点统计了其家域面积,分析了海拔、植被和地形对其生境利用的影响。结果显示,该地区的印度野牛利用的家域面积为10~20 km2,利用的海拔范围为1 299~1 848 m,偏好森林覆盖率高且平坦的区域,在迁移时可能会利用平坦但森林覆盖率较低的区域。  相似文献   

2.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鼷鹿生境选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国仅见于西双版纳勐腊县鼷鹿(TragulusjavanicuswiliamsoniKlos)栖息地生境因子的调查分析,初步得出鼷鹿栖息环境与植被类型、下木、地被、坡度、坡向、海拔、土质的相关程度。对各生境因子的优先选择顺序分别为:下木郁闭度,地表覆盖物,坡度,植被类型,土质,海拔,坡向。并初步划分出鼷鹿的4个生境等级为:(1)最佳生境地;(2)良好生境地;(3)一般生境地;(4)劣等生境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3.
以野生亚洲象监测的位置数据为基础,利用“3S”技术集成多源相关的信息数据,对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勐养子保护区野生亚洲象的生境选择及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考虑海拔、坡度、植被3个自然因子的条件下,坡度在0~10°、海拔800m以下、竹林或竹阔混交林为野生亚洲象最适生境,海拔1 500m以上、坡度大于40°为不适宜生境。  相似文献   

4.
西双版纳傣族传统利用竹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西双版纳以其具有多样化的民族文化和丰富的植物种类而著称。该地区居住着傣、哈尼、布朗、瑶、佤、基诺、拉祜、傈傈、苗族等少数民族,他们在认识、管理、利用竹类资源方面的传统知识是非常引人注目的。这些传统知识有助于我们对该地区的传统文化、农村经济和传统社会历史发展的了解。本文应用民族植物学的方法,研究分析西双版纳傣族竹子传统利用经验,提出了该地区竹子经营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5.
1 西双版纳叶下珠属植物资源分布大戟科叶下珠属(Phyll-anthus)植物约有600种,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少数分布于北温带。我国有叶下珠属植物33种和4个变种[1],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其中云南省有13种。经调查西双版纳有7种(表1),5种可作药用,其中苦味叶下珠和叶下珠  相似文献   

6.
文章结合广东梧桐山国家森林公园林地条件,观察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hii)幼苗在林下的生长表现,统计生长30和180 d的植株成活率、保存率、苗高和生物量的增长量.结果表明,金线莲在林下生长良好;生长30 d,植株成活率为82.5%~95.0%,植株平均苗高为10.3~12.3 cm,苗高净生长量为0.72 cm;生长180 d,保存率在37.5%~95.0%之间;植株平均苗高为13.2~19.2 cm,平均生物量为3.17~3.83 g,其苗高和生物量净生长量分别为7.46 cm和1.87 g.  相似文献   

7.
采用半结构访谈法、样线调查法和红外相机技术对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自然保护区、国有及集体天然林所分布的北豚尾猴进行系统调查。结果显示:北豚尾猴共有15~20个种群,约300~500只,分布于勐遮、勐混、易武、勐仑、勐腊等乡镇,且主要集中在自然保护区及天然林分布区,分布海拔为700~2 000 m,所涉及的植被类型有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4种。针对存在的生境破碎化、林下经济作物种植、非法猎杀等问题,提出保护栖息地、严肃查处非法猎杀行为、开展科研监测和宣传教育等北豚尾猴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8.
钳嘴鹤迁徙期觅食生境选择研究在国内还未见报道,2012年5月31日至9月13日多次对迁徙途径西双版纳的钳嘴鹳觅食生境选择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钳嘴鹳觅食生境选择的主因子是人为干扰、水、食物、隐蔽物,最适觅食生境是无人类干扰的、植被覆盖率较低的、有相对稳定食物的浅水湿地。  相似文献   

9.
西双版纳椰子的栽培历史久远,早在一千三百多年的唐时《蛮书》一书中就有记载。现将西双版纳椰子的品种、生物学特性和主要栽培经验分述如下: 一、品种 1.大椰子:树高叶大,椰果椭圆,长圆,纵径21——28厘米,横径18——20厘米,平均果重3000——3500克,最大果重5000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金线莲繁殖试验,在西双版纳雨季,扦插基物以陶粒+河沙比陶粒+腐殖土好,带叶的比不带叶好;旱季,陶粒+甘蔗渣比陶粒好,无叶苗成活率高;大苗比小苗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11.
以福建金线莲组培生根苗为材料,研究泥炭土、珍珠岩、腐殖土和园土4种栽培基质对其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泥炭土基质最适宜金线莲生长,其30 d移栽成活率为90.33%,60 d平均株高6.34 cm,每株鲜重2.56 g。  相似文献   

12.
研究基本培养基MS、1/2MS、改良MS与不同浓度水平的6BA、NAA、马铃薯等方面对金线莲芽的增殖、长势方面产生的影响。在生根方面则主要是研究基本培养1/4MS、1/10MS、1/4改良MS以及添加物马铃薯对金线莲组培生根的方面影响。结果表明,金线莲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改良MS+6BA3.0 mg/L+NAA0.5 mg/L+200 g/L马铃薯,最佳生根培养基组合为1/4改良MS+NAA0.5 mg/L+马铃薯200 g/L。  相似文献   

13.
金线莲的开发利用价值及林下栽培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阐述药用植物全线莲的开发利用价值及资源状况.鉴于资源濒于枯竭的现状,提出发展林下人工栽培的构想,并对林下栽培技术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4.
以金线莲野生植株茎段为外植体,在无菌系建立、增殖和生根培养时进行了适宜培养基的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以MS为诱导培养基建立无菌系效果较好;以MS+KT 1.0 mg/L(单位下同)+IAA 0.2 mg/L+0.15%活性炭能有效增殖,匍匐茎节部白色芽点多,易生成片状丛生芽块;在1/2 MS+IAA 2.0+0.15%活性炭的培养基上生根率达95%以上。同时开展了组培苗移栽试验,以泥炭土∶腐殖土∶蛭石=1∶1∶1配比为组培苗移栽适宜基质,在可控的设施环境下或透光度50%左右的林下移栽,成活率达87.6%。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西双版纳扩建保护区进行野外实地考察、样地测设,依据《云南植被》,保护区共划分10个植被类型(含1个人工植被类型),15个植被亚型(含3个人工植被亚型)和25个群系。保护区植被的水平基带是热带雨林和季雨林,并介绍了水平、垂直分布规律和地域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6.
由于热带季节雨林是种植砂仁最适合的场所,因此当地居民大量地将砂仁种植在季节雨林下,对其群落结构及组成造成了严重破坏,导致大量物种的流失。对遭受破坏的群落恢复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由于人为活动增加了林下的透光度和生长空间,对幼树和幼苗的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只要停止人为破坏活动,经过一定时间,群落仍可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17.
金线莲产业化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金线莲的药用与观赏价值、金线莲的生产技术、市场情况等金线莲产业化主要问题进行了综述和评价。提出了关注产品深加工与推动产业升级,制定金线莲种植技术标准与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加强金线莲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等产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