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选用健康黄牛28头施行双胆囊(DG)植黄手术,使胆汁从胆囊全部流入模拟胆囊(AG)内再回流入十二指肠,使牛黄同时在AG内和胆囊内牛黄床上生长。本文采用向牛体内AG中注入肝泰乐来提高胆红素转化率,加入Ca2+促进胆红素沉淀,月产牛黄6.80±1.80g,胆红素含量达到或超过35%的占61.54%,实验组胆红素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天然牛黄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DG内培植牛黄效果优于AG内和胆襄内培植,肝泰乐和Ca2+可明显提高培植牛黄(CCB)的产量和质量,CCB中胆红素含量与胆汁中总胆红素(CB)和游离胆红素(UCB)的乘积呈正相关:y=32.93lgx-27.78,r=0.767**。  相似文献   

2.
利用我院牧场4头公牛,3头母牛及龙井市东盛勇乡长南村12头公牛和15头母牛进行延边黄牛役用性能的测定。综合延边黄牛调查资料,通过能量平衡与氮平衡试验,确定了役用延边黄牛不同体重、不同役量所需要的能量,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进而制定了役用延边黄牛的饲养标准。  相似文献   

3.
测定心电图是进行心脏疾病诊断的有效方法之一,它应用于医学临床已有70多年的历史。目前国外心电图技术早已应用于兽医实践,国内已开始这方面的研究。现将我们对全国优良品种——南阳黄牛所进行的心电图测定值报道于下,供兽医工作者参考。材料和方法 1.测定对象在南阳黄牛研究所牛场随机选择各种年龄(10个月——12岁)、临床健康、营养良好的南阳黄牛63头。其中肥育阉牛21头,役用阉牛5头,青年母牛5头,  相似文献   

4.
1、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利用手术方法在牛胆囊内埋植异物作为核心,促使牛沉积更加接近“天然牛黄”的产品(称为培育牛黄),以便开辟药源,满足医疗方面对牛黄的需求。同时为内蒙地区大批黄牛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2、对胆囊埋植异物提出了简单易行便于推广的手术方法,并对异物的种类进行了筛选和探讨。 3、对17个培育牛黄样品进行了胆红素、胆固醇、胆酸、去氧胆酸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与天然牛黄的这几个成分相同,但含量多少有所不同。对5个培育牛黄样品进行了镇静、解热、抗炎的药理实验,结果表明药理作用性质与天然牛黄相同,皆具有镇静、解热、抗炎作用。作用程度二者相近且都此人工牛黄作用强。 4、对二头胆囊埋植异物的胆瘘牛的胆汁与血清中,胆红素、胆固醇、胆酸进行了测定,各数值均有变化。对胆汁β—葡萄糖醛醇苷酶活性测定的结果是活力增强。同时测定了100头正常牛胆汁与血清的胆红素、胆固醇、胆酸的含量。 5、对影响培育牛黄产量的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一般说来异物种类,不同地区、体内埋植期限、不同个体对产量可能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对11只成年山羊的肝外胆道、十二指肠形态进行了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山羊胆囊位于腹腔内右季肋部第9~10肋间相对处,有2个副肝管开口于胆囊管。肝管和胆囊管合并为胆管,后者与胰管合并为胆总管,开口于十二指肠憩室。十二指肠可分3段。测量了胆道数值,并阐明了山羊肝外胆道外科手术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肉牛品种及性别对牛肉肌内脂肪、脂肪酸含量的影响,为肉牛的品种改良和育肥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年龄相近((12±1)月龄)的BMY阉公牛15头、云南黄牛9头(母牛4头,阉公牛5头)、短云杂阉公牛6头、西云杂阉公牛4头,在相同条件下经过12~14个月的强制育肥,取7~9胸肋眼肉进行脂肪及脂肪酸含量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7.
混合淀粉凝胶电泳法测定了114头延边黄牛的血红蛋白型。延边黄牛 Hb 型由 A、B 两种基因支配,其基因频率 P~A 为0.8948,P~B 为0.1052,成三种表现型 AA、AB 和 BB 型。我们又对12个部位的体尺指标进行测定,探讨了不同 Hb 型与各部位体尺之间的相关关系。经统计分析(X~2检验),延边黄牛 Hb 基因位点符合哈代—温伯平衡定律。经方差分析,不同 Hb型之间的胸宽和坐骨端宽,分别呈差异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其他部位差异均不显著(P>0.05)。AA 型为最优基因型。结果表明,在把现有的役用延边黄牛培育成役内兼用型的过程中,血红蛋白型可作为早期选择优良黄牛的性状指标。这为提高延边黄牛的产肉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丹麦红牛对当地黄牛的改良效果,选择1胎次以上当地能繁黄牛50头,随机分成甲乙两组,甲组用丹麦红牛冻精杂交,乙组本交,在同等饲喂条件下测定初生时体重、体长、体高、胸围、管围等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丹杂F1代牛初生指标均极显著地高于当地黄牛(P〈0.01)。表明丹麦红牛冻精杂交改良当地黄牛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对遵义市利用利木赞牛改良本地黄牛(利本杂)后的体尺、体重及各项生产性能进行了测定,其结果表明利本杂牛在体尺、体重比本地黄牛有显者提高(P﹤0.01),分别比同龄的本地黄牛提高了14%、45%以上。在农村饲养条件下,18月龄的利本杂牛体重达232.28±43.71,比同龄的本地黄牛高48.45%。对5头18月龄的利本杂牛进行屠宰测定,其屠宰率为55.38%、净肉率为46.44%,肉骨比为5.19:1,与同龄的本地黄牛(5头)相比,屠宰率、净肉率分别高了6.7%、6.41%,说明利本杂牛肉用性能优于本地黄牛,适宜发展优质肉牛。  相似文献   

10.
《广东农业科学》2006,(2):91-91
近日,广东湛江南翔胚胎生物工程技术研究所利用黄牛进行胚胎移植扩繁奶牛获得成功,1头雷州黄牛生下了1头黑白花奶牛。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SREBP1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肌内脂肪酸的相关性,选取30月龄,健康无病,体重相近的延边黄牛29头,屠宰后采集肉样与血样,进行DNA提取与脂肪酸含量测定,利用PCR方法检测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l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factor 1,SREBP1)基因第5内含子的多态性,并与肌内脂肪沉积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延边黄牛SREBP1基因第5内含子发现84bp插入缺失突变,且与肌内脂肪酸组成显著相关。AB型个体的月桂酸(C12∶0)、棕榈油酸(C16∶1)、硬脂酸(C18∶0)、亚油酸(C18∶2)含量显著高于AA型个体(P0.05)。说明延边黄牛SREBP基因第5内含子存在84bp插入缺失突变,且这一位点的多态性影响肌肉脂肪酸组成。  相似文献   

12.
利木赞牛是世界著名肉牛品种,90年代以来,浏阳市开展了耕牛冷配技术的推广,2004年引进利木赞牛冷冻精液颗粒、细管,坚持人工授精。全市累计引进利木赞牛冻精1.5万颗,改良配种1.45万头,产改良牛1.15万头。利木赞牛的引进,丰富了浏阳市黄牛遗传基因库,优化了牛群体结构,改良效果明显,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本研究对(利木赞牛×湘南黄牛)杂交一代的性能进行了测定,为进一步杂交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湘西黄牛育肥的最佳年龄段,本试验采用标准化生态养殖模式,根据黄牛年龄分为3个试验组(依次为≥2岁、1~2岁、≤1岁),每组5头。试验分预饲期15 d和正饲期90 d,育肥90 d后,测定每组增重情况。综合饲料投入与经济效益,结果表明,试验组一(≥2岁)的黄牛育肥效果最佳;结合当地家庭牧场实际情况,试验组二(1~2岁)的黄牛育肥,年出栏60头时能取得较好的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4.
[目的]IgA在呼吸道抵抗外来病原微生物的黏膜免疫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了解黄牛呼吸道IgA分泌细胞和淋巴组织的分布尤为重要。[方法]本试验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组织学技术对5头7岁健康婆罗门黄牛的鼻黏膜、气管、肺内支气管、肺组织的IgA分泌细胞和淋巴组织的分布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黄牛的鼻黏膜、气管、肺内支气管、肺中均分布有IgA分泌细胞,且主要分布于黏膜上皮下以及腺体周围。其数量在鼻黏膜中最多,气管次之,肺内支气管和肺组织中IgA分泌细胞较少。此外,从鼻黏膜到肺内支气管黏膜下均分布有较多的淋巴组织。[结论]黄牛鼻腔黏膜是较好的黏膜免疫诱导位点。该结果为牛呼吸道黏膜免疫及呼吸道疾病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摸索胆囊瘘管的造型选材及安装方法,谋求延长瘘管存放时间,并引流出量多质好的胆汁,为胆红素的提取开辟胆源,以满足中成药生产对胆红素的需求。选黄牛6头,用不同的手术安装方法分别安装了3种瘘管,观察了22天胆汁流量情况及瘘管存放情况。确定了胆囊引流术的较好方法及瘘管的较好造型-C组。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通过研究阉割对延边黄牛脂肪沉积的影响及相关基因的表达,试图探索肉牛脂肪沉积的影响因素和分子机制。选择年龄、体重相近,相同条件下饲养的延边黄牛公牛和阉牛各15头,育肥至36月龄屠宰,测定脂肪沉积相关性状,并分析ANGPTL4、DGAT2和FABP4基因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延边黄牛阉牛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公牛(P0.05),背膘厚极显著高于公牛(P0.01),大理石花纹等级显著高于公牛(P0.05),说明阉割处理后的延边黄牛胴体和肌内脂肪沉积量显著增加。阉牛的ANGPTL4和DGAT2基因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公牛,FABP4基因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公牛(P0.01),说明阉割处理的延边黄牛ANGPTL4、DGAT2和FABP4基因的mRNA表达量增加,促进了脂肪沉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湛江市雷琼黄牛杂交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旨在促进雷琼黄牛杂交改良技术的应用,提高肉牛生产效益与经济效益。【方法】选取西雷杂F1代(西门塔尔♂×雷琼黄牛♀)、利雷杂F1代(利木赞♂×雷琼黄牛♀)、安雷杂F1代(安格斯♂×雷琼黄牛♀)和雷琼黄牛作为研究对象。在相同饲养条件下,选取初生、3月龄、6月龄和24月龄的杂交牛F1代及雷琼黄牛共390头,测定其体质量与体尺指标;屠宰24月龄的杂交牛F1代与雷琼黄牛各3头,选取其背最长肌进行肉品质分析。【结果】利木赞牛对雷琼黄牛杂交改良作用明显,尤其在初生体质量、24月龄体质量以及体尺发育方面效果显著,其中24月龄体质量提高了37.64%。利雷杂F1代肉质嫩度优于其余3组,而西雷杂F1代肉质嫩度最差。西雷杂F1代的眼肌面积大于雷琼黄牛,利雷杂F1代的眼肌面积大于其余3组,3组杂交牛F1代均可改善雷琼黄牛肉色偏白的情况。利雷杂、安雷杂、雷琼黄牛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而西雷杂F1代必需氨基酸含量极显著低于雷琼黄牛。【结论】利木赞牛在改善雷琼黄牛体型、生长速度及肉品质上综合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8.
预测黄牛及其改良牛牛肉嫩度的胴体性状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国内主要地方品种黄牛及其改良牛共362头的活体与胴体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剪发力值与胴体长、年龄、胴体重及眼肌面积的相关性显著(P<0.05)。以剪切力值为因变量,以所有测定指标为自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以期找出能够精确预测剪切力的线性模型。结果表明,地方品种黄牛及其改良牛肉剪切力值的方程决定系数较小。因此,只能在一定显著性水平上通过年龄与大理石花纹等性状预测牛肉嫩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建立胰胆返流动物模型,研究胰胆返流后胆道系统病理解剖变化及胰胆返流与胆囊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选用杂种犬15条,随机分为3组。A组胰腺与胆囊吻合,使胰液直接分泌入胆囊内;B组胰管开口段十二指肠与胆囊吻合,使胰液与十二指肠液混合后再流入胆囊内;C组空肠与胆囊吻合,使肠液流入胆囊内(对照组);三组动物术前均取胆汁测定淀粉酶,并分别手术后4个月~9个月处死动物做病检和测胆汁淀粉酶。结果:A、B组术后胆汁淀粉酶明显比术前高(P<0.01);C组术前后胆汁淀粉酶变化不大(P>0.05)。A、B组5条犬胆囊内有胆泥,C组无胆泥。A、B组胆囊粘膜上皮增生明显,3只形成腺肌瘤,2只呈腺瘤样增生,大部分有粘液化生。C组仅有上皮轻度增生及慢性炎细胞浸润。结论:实验动物A、B组有胰胆返流存在;胰胆返流不仅可引起胆囊结石,而且很可能是胆道癌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测定了山东省地方黄牛品种渤海黑牛和鲁西黄牛19头个体线粒体DNA(mtDNA)控制区(D-loop)的全序列,结合两个品种已报道的16个序列,用Lasergene、Mega 4.0和Dna SP 4.90软件对所得序列进行分析、构建进化树.结果显示:发现了29个单倍型,83个核苷酸多态性位点,转换/颠换比为4.27.山东黄牛主要有两个母系来源:欧洲牛和印度瘤牛,但受欧洲牛的影响更大一些.表明:山东地方黄牛品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较高的进化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